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综合类院校)

由网友(我今生今世就要你)分享简介:云南平易近族大教(Yunnan Minzu University,简称云南平易近大),座落于中国云南省昆亮市,1所造就各平易近族低级业余人材的综合性大教,是教诲部、国度平易近族事件委员会取云南省国民当局共修的省属重心大教。[一]进选教诲部“卓著法令人材教诲造就规划”、国度平易近委单语人材造就基地。现任党委书忘阮晨奇,校少弛桥贵。[二]校训...

云南民族大学(Yunnan Minzu University,简称云南民大),坐落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1]入选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现任党委书记阮朝奇,校长张桥贵[2]校训为“格致明德、弘道至善”。[3]

没想到,你居然是这样的云南民族大学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莲华校区、雨花校区,占地2550亩,校舍建筑面积81.95万平方米。学校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硕士点和76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770人。[1]

云南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1]

截至2022年,云南民族大学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第259名[4]

中文名

云南民族大学

外文名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简称

云南民大(YMU)

主要院系

26个学院

所属地区

中国云南昆明

校址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一二一大街134号

硕士点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6个 、硕士学位二级学科103个、硕士专业学位一级学科16个

博士点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2个

博士后流动站

科研流动站3个[1]

主要奖项

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1]

本科招生电话

0871-5172133

全国综合排名

437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校长

张桥贵

本科专业

76个

校训

格致明德、弘道至善

校歌

梦想开花的地方

院校代码

10691

创办时间

1951年(辛卯年)8月1日

知名校友

马曜、白成亮、赵世林、尼成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民族类

属性

省属重点大学、省部共建院校

主管部门

云南省人民政府

学校主页

http://www.ynni.edu.cn

硕士招生电话

0871-5177545

党委书记

阮朝奇[5]

ABC排名

第259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6]

历史沿革

  • 云南民族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的前身是云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8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

1955年(乙未年)5月1日,出席万隆会议胜利归国途经昆明的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等,在云南省省长郭影秋的陪同下来到学院与各族师生员工欢度“五一”,并参观了大礼堂、教室、学员宿舍。

1956年8月,成立云南省少数民族研究所。2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彭德怀视察云南民族学院。

1958年7月14日,中共云南省委批准,撤销原中共云南民族学院党组,成立中共云南民族学院委员会,由省委直属领导。

1972年3月,云南民族学院恢复后列为普通高等院校,设立了两年制的语文系和政治系,语文系下设汉语文专业,政治系下设政治专业。开始招收首届“大学普通班”学员。

1972年6月10日,举行复校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

1973年3月17日,国务院科教组发出通知,批准云南民族学院为普通高等院校。

1978年7月,经中共云南省委部批准,筹建云南省少数民族研究所。1979年1月正式成立。它是在云南民族学院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直接领导下进行民族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机构。

1979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

1984年,成为中国第二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1982年1月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公布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首批有授予学士学位权的458所高校名单,其中民族院校9所,云南民族学院是其中之一。

2003年5月28日,大学预科部更名为预科教育学院。

  • 云南民族大学

2003年6月18日,云南民族学院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校名揭牌仪式在本部大门口举行。并在同年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社会学博士研究生。7月31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2月,云南民族大学通过验收,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11月,成立研究生院。

2014年12月,中国外交部、教育部同意增设云南民族大学成为第二批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单位。

2015年6月,根据云南民族大学的安排部署,原“云南民族大学文化学院”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2015年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云南民族大学。

2017年3月,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辨喜瑜伽大学合作举办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瑜伽)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成功通过教育部审批,9月面向全国开始接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瑜伽)硕士研究生报名;

2018年9月,全国第一批瑜伽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将报到入学。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瑜伽方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7]

2019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扎染传承基地”入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8]

2020年3月,学校获批云南省教育厅第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9]

2021年9月,学校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学术研究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云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实验室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哲学社会基地5个以及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省属研究机构)、云南省民族文化研究院等研究机构。[10]

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实验室: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前沿合成化学实验室、民族药内生菌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实验室

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研究基地、云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基地、民族关系和谐治理研究基地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中心、大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

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民族地区资源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物联网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民族文化资源信息技术运用重点实验室 、科学工程计算与数值仿真重点实验室、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聚乳酸基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处理研究中心 、民族药内生菌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工程研究中心

云南省级哲学社会基地: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研究基地、云南省跨境民族地区生物质资源清洁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西亚研究中心、云南藏学研究中心

云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团队

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生物可降解材料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特色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团队、工业废气绿色净化技术科技创新团队、氘代药物合成及应用科技创新团队

昆明市重点实验室:昆明市能源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11]

院士工作站:王国栋院士工作站、陈新滋院士工作站

科研成果

2013年,云南民族大学共获准立项项目16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2项。

2014年,云南民族大学共获得18项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立项。

2019年,学校获15项云南省第二十二次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2016年-2019年,学校总计有67项成果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50项。

2020年,学校共拟立项2020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社科研究基地项目)项目17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13项,青年项目1项,拟立项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拟立项项目17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1项,青年项目1项,西部项目3项。[12]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承担“云南藏区跨越式发展研究”、“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经验和对策研究”、“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轮状病毒四种蛋白的梯度控制释放及免疫研究”等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外委托的国际投资研究课题、云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等项目和课题;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研究”、“语言学研究基地”、“滇西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湿法高纯魔芋精粉及葡甘聚糖复配胶生产中试应用研究”等多项研究。

科研获奖

项目名称

获奖类别

锰酸锂正极材料固相燃烧合成的应用基础研究

2019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桂东壮语语音研究

云南省第二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关系和谐的实证研究—基于云南藏区的问卷调查

云南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3]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有各类纸质图书24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30万册,设有1个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20000件。[1]在馆藏文献资料中,具有特色优势的省级重点学科,如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地方文献等占有相当的藏书量。图书馆馆藏机读目录数据库约有31万余种近112万册书刊,存储服务平台容量35TB,购有多种镜像电子资源,主要有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图书、CNKI数字图书馆的期刊、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重要会议论文和重要报纸的全文数据库、网上报告厅和配音配乐音乐图书馆等音像资料、万方法律法规等专题数据库。

  • 学术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云南民族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期刊。该刊主要栏目有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经济学、民族学、历史学等,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双核心”期刊,即“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还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全国三十佳学报”、“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民族地区学报名刊”和“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等。“民族社会学”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学报优秀栏目”。[14]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92年10月,是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云南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该刊主要刊登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的研究性学术论文,栏目有:化学与生物、民族药资源、数学及应用数学(经济、金融、统计等方向)、信息与计算机、电子电气与自动化、网络与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物理及相关学科、教育技术、体育研究、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等。该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办学条件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6个学院,开设76个本科专业。[1]

云南民族大学教学科研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国际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云南民族大学院系与专业设置

二级学院

专业

专业代码

学制

授予学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3

四年

法学学士

经济学院

经济学

020201

四年

经济学学士

经济统计学

020202

四年

经济学学士

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401

四年

经济学学士

法学院

法学

030301K

四年

法学学士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人民武装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

030201

四年

法学学士

公共事业管理

120401

四年

管理学学士

行政管理

120402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劳动与社会保障

120403

四年

管理学学士

社会学院

社会学

030301

四年

法学学士

社会工作

030302

四年

法学学士

人类学

030302T

四年

法学学士

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民族学

030401

四年

法学学士

历史学

060101

四年

历史学学士

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学

040104

四年

教育学学士

学前教育

040106

四年

教育学学士

应用心理学

071102

四年

教育学学士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040201

四年

教育学学士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040203

四年

教育学学士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040204K

四年

教育学学士

文学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

050101

四年

文学学士

广播电视学

050302

四年

文学学士

广告学

050303

四年

文学学士

网络与新媒体

050306T

四年

文学学士

民族文化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50104

四年

文学学士

编辑出版学

050305

四年

文学学士

外国语学院

英语

050201

四年

文学学士

日语

050207

四年

文学学士

翻译

050261

四年

文学学士

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国别研究院)

菲律宾语

050210

四年

文学学士

印度尼西亚语

050212

四年

文学学士

印地语

050213

四年

文学学士

柬埔寨语

050214

四年

文学学士

老挝语

050215

四年

文学学士

缅甸语

050216

四年

文学学士

马来西亚语

050217

四年

文学学士

僧伽罗语

050219

四年

文学学士

泰语

050220

四年

文学学士

乌尔都语

050221

四年

文学学士

越南语

050223

四年

文学学士

泰米尔语

050239

四年

文学学士

普什图语

050240

四年

文学学士

孟加拉语

050242

四年

文学学士

尼泊尔语

050243

四年

文学学士

艺术学院

音乐表演

130201

四年

艺术学学士

音乐学

130202

四年

艺术学学士

舞蹈学

130205

四年

艺术学学士

美术学

130401

四年

艺术学学士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070101

四年

理学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1

四年

工学学士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080910

四年

工学学士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物理学

070201

四年

理学学士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80601

四年

工学学士

电子信息工程

080701

四年

工学学士

通信工程

080703

四年

工学学士

土木工程

081001

四年

工学学士

化学与环境学院

化学

070301

四年

理学学士

应用化学

070302

四年

理学学士

环境科学

082502

四年

工学学士

民族医药学院

生物技术

071002

四年

理学学士

制药工程

081302

四年

工学学士

药物分析

100705T

四年

理学学士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120201K

四年

管理学学士

会计学

120203

四年

管理学学士

财务管理

120204

四年

管理学学士

澜湄国际职业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与金融

020307T

四年

经济学学士

秘书学

050107T

四年

文学学士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20102

四年

管理学学士

旅游管理

120901K

四年

管理学学士

视觉传达设计

130502

四年

艺术学学士

工艺美术

130507

四年

艺术学学士[15]

学科建设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硕士点,有1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1]

  • 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4个):社会学、民族古籍、国民经济学、民族语言学

  • 博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社会学、民族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金融、资产评估、法律(法学)、社会工作、教育、体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能源动力、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艺术。

博士后流动站(2个):社会学、民族学。[16]

云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培养单位
法学(03)社会学(0303)社会学(030301)社会学院
人类学(030303)
民族学(0304)民族学(030401)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培养单位
经济学(02)应用经济学(0202)国民经济学(020201)经济学院
区域经济学(020202)
金融学(020204)
国际贸易学(020206)
劳动经济学(020207)
法学(03)法学(0301)法学理论(030101)法学院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3)
刑法学(030104)
民商法学(030105)
诉讼法学(030106)
经济法学(030107)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
政治学(0302)政治学理论(030201)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外政治制度(030202)
国际政治(030206)
社会学(0303)社会学(030301)社会学院
人类学(030303)
民俗学(030304)文学与传媒学院
民族学(0304)民族学(030401)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2)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3)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405)艺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030506)
教育学(04)教育学(0401)教育学原理(040101)教育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040102)
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8)澜湄国际职业学院
教育技术学(040110)教育学院
文学(05)中国语言文学(0501)文艺学(050101)文学与传媒学院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民族文化学院
汉语言文字学(050103)文学与传媒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50107)民族文化学院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文学与传媒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0502)英语语言文学(050201)外国语学院
印度语言文学(050206)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亚非语言文学(050210)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050211)
历史学(06)中国史(0602)历史文献学(0602L2)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专门史(0602L3)
中国古代史(0602L4)
中国近现代史(0602L5)
历史地理学(060202)
理学(07)数学(0701)基础数学(070101)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计算数学(0701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3)
应用数学(070104)
化学(0703)无机化学(070301)化学与环境学院
分析化学(070302)
有机化学(070303)
物理化学(070304)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
化学生物学(0703Z3)民族医药学院
工学(08)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
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环境科学(083001)化学与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083002)
管理学(12)工商管理(1202)会计学(120201)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120202)
旅游管理(120203)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204)
公共管理(1204)行政管理(120401)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育经济与管理(120403)
社会保障(120404)
公共政策(1204Z1)
云南民族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专业培养单位
经济学(02)金融(025100)金融(025100)经济学院
资产评估(025600)资产评估(025600)管理学院
法学(03)法律(035100)法律(法学)(035102)法学院
社会工作(035200)社会工作(035200)社会学院
教育学(04)教育(045100)教育管理(045101)教育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045114)
小学教育(045115)
学前教育(045118)
体育(045200)体育教学(045201)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045202)
社会体育指导(045204)
汉语国际教育(045300)汉语国际教育(045300)文学与传媒学院
文学(05)翻译(055100)英语笔译(055101)外国语学院
英语口译(055102)
新闻与传播(055200)新闻与传播(055200)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版(055300)出版(055300)民族文化学院
工学(08)能源动力(085800)能源动力(085800)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医学(10)药学(105500)药学(105500)民族医药学院
管理学(12)工商管理(125100)工商管理(125100)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125200)公共管理(125200)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会计(125300)会计(125300)管理学院
艺术学(13)艺术(135100)音乐(135101)艺术学院
舞蹈(135106)
美术(135107)

师资力量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770人,具有正高级职称222人、副高级职称394人、中级职称568人、初级及以下职称586人,具有博士学位427人、硕士学位1001人。学校有全国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5人,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55人(其中:云岭学者2人、教学名师8人、文化名家5人、青年拔尖人才39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4人(其中:青年人才13人、产业人才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选11人,云南省级教学名师8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创新人才13人,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1人,云南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17]

全国模范教师:阿错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李若青[61]、段金生、杨文顺

云南省会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周晓惠、张程、黄素梅

云南省级教学名师:张英杰、董学畅、赵丽珍、张建国、彭有祥、马永涛、杨光远、高云涛、甄朝党、刘劲荣、寸亚玲、郭俊明、陆生、赵静冬

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韦名应、吕朝辉、汪伟光、陆海发、陈菓、段金生、贾丽娟 、陶自祥、黄超、樊保敏、熊良林[18]

云南省级教学团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学团队(刘劲荣)、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李骞)、泰语专业教学团队(杨光远)、化学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1个,其中国家级20个、省级21个,有29个专业进入“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列,8个国家特色专业,26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20门研究生课程获批立项建设2020年度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其中博士、硕士公共学位课程2门,硕士专业学位课程18门。[19]

国家特色专业:非通用语种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社会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体育教育、英语、柬埔寨语、电子信息工程、旅游管理、音乐表演、视觉传达设计、社会学、汉语言文学、缅甸语、泰语、化学、工艺美术、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老挝语、广告学、行政管理

云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越南语、网络与新媒体、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药物分析、财务管理、舞蹈学、经济学、法学、体育教育、秘书学、英语、印地语、历史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视觉传达设计、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翻译、工商管理[20]

云南省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历史学、应用化学、化学、法学

云南省级重点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民族学、泰语、社会学、电子信息工程、法学、文化事业管理、缅甸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

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职业技术实训教学中心、物理与电气信息实验教学中心、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云南省级培养基地:云南省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基地

精品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国家精品课程

基础泰语[28]

云南省级精品课程

信号与系统、仪器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现代文学史、综合英语、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秘书理论与实务、民语基础教程、通信原理、基础泰语、有机化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计学原理、数据结构、媒体技术基础、无机化学

  • 教学成果

2021年,学校获4项云南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其中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3项。[21]

合作交流

据2022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校以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越南胡志明主席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10万多人次曾访问过云南民族大学,并给予良好评价。学校1981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2年开始招收外国硕士研究生,是云南省最早招收外国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先后与美国、挪威、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80多所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宗教学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云南白药集团、丽江、德宏、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等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地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1]

2014年12月,中国外交部、教育部同意增设云南民族大学成为第二批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单位。2016年12月,经外交部批复同意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的基础上成立澜湄职业教育基地,在中缅、中越、中老边境口岸建立8个培训基地、在缅甸、老挝、柬埔寨三国建立3个培训基地,同时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和德宏片区分别建立培训基地,为湄公河国家提供了4万余人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学校成立澜湄国际职业学院、澜湄职业教育联盟、澜湄国际合作研究院等多层次、多领域深入推进澜湄职业教育合作,澜湄职业教育基地建设被列入《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云南省政府等多个政策文件中,成为澜湄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项目和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育对外合作交流项目”。[1]

文化传统

云南民族大学校徽设计采用了圆形包围式结构,寓意着团结向上,有凝聚力;校徽外圈上方为学校中文名称,下方为学校英文名称。

    云南民族大学 校徽

    校训

    格致明德、弘道至善

    “格致”是“格物”和“致知”的简称,最早见于《礼记·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致”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从而获得真知之意,侧重于探求外在世界。

    “明德”源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加强道德自我完善,彰显人性中美好的德行,强调内在的自我提升和超越。

    “弘道”语出《论语·卫灵公十五》“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是继承和发扬,传承和创新之意、“道”则含义丰厚,包含了思想道德和科学技术、原理、法则、规律等含义。“弘道”就是要探究和传授知识,掌握科学原理与法则,探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并不断追求和实现创新、同时,它还要求将学术行为和治学精神结合起来,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合一。

    “至善”是伦理学中的最高概念。至者,极、最也、善者,美好也。指通过不懈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至善”是人类道德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也含有在学术研究、科学探索等方面追求无止境之意。

    依据以上的阐述,“格致明德、弘道至善”的内涵可概述为:推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真知,加强道德修养以彰显美好品行、成就高尚品德,传承文明,创新理论与方法,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校歌

    梦想开花的地方

    作词:卢云生作曲:刘显波

    你来自大山,带来泥土芳香,我来自江畔,带来清波碧浪,

    带着各民族的期盼,走进这知识的殿堂。

    这里是培育栋梁的沃土,这里是梦想开花的地方。

    我的母校,我们的青春福地,慈爱师长,情意像山高水长;

    我的母校,为我们插上翅膀,多少凤凰,从这里高飞远翔。

    做时代新人,上下求索真知,传民族美德,弘扬崇高风尚,

    为了同一个明天,珍惜这日月流光。

    看青春之花在这里竞放,听和谐之歌在这里交响。

    我的母校,我们的青春福地,慈爱师长,情意像山高水长;

    我的母校,为我们插上翅膀,多少雄鹰,从这里高飞远翔。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阮朝奇[5]
    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桥贵
    党委副书记刘荣、李光明
    党委委员、副校长苏丽春、段钢、赵纯、李若青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毅
    副校长何民[2]

    知名校友

    云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白成亮

    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区政府主席、党组书记:齐扎拉

    原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项朝宗

    原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七林旺丹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党组成员,办公厅党组书记:白保兴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和自兴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韩梅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刘一平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杨洪波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黄文武

    云南省楚雄州委书记:侯新华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罗红江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长:龚敬政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长:李四明

    云南省红河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李烨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解毅

    云南省侨办主任:杨焱平

    楚雄州政协副主席:何根源

    中共云南省大理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岳黎松

    云南省大理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工商联主席:寇铸勋

    中共瑞丽市委书记:蔡四宏

    云南省芒市委副书记、市长:沙玉庄

    原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党委副书记,州长:岩庄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著名经济学家:茶洪旺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孔建勋

    歌手:徐千雅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代表诗人:聂勒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马旷源

    云南民族大学校长:那金华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委书记:饶卫

    大理大学校长:张桥贵

    云南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翠岗

    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安学斌

    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陶国相

    云南世博集团副总经理:杨复兴

    云南省移民开发局局长兼党组书记:韩梅

    云南省盈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卫岗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吕永和

    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红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