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云南省迪庆州下辖县)

由网友(撩你不为别的 就为听娇喘)分享简介: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迪庆匿族自治州,县境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辖七城三镇,行政区域总面积 四四七六.六七 平方公里。二零二一年底,齐县户籍户数四六二一八户。西北取玉龙县相连,西取贡山、福贡两县接壤,西南及北面取德钦县为睦。齐县行政区域面积为四四七六.六七平方公里。艳有“竖断山中的绿宝石”“3江亮珠”的美称,被誉为“...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辖7乡3镇,行政区域总面积 4476.67 平方千米。2021年末,全县户籍户数46218户。东南与玉龙县相连,西与贡山、福贡两县交界,东北及北面与德钦县为睦。全县行政区域面积为4476.67平方千米。素有“横断山中的绿宝石”“三江明珠”的美称,被誉为“药材之乡”“中国细叶连瓣兰花之乡”。2021年,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7045万元。[1]

地形北窄南宽,云岭山脉东濒金沙江,西临澜沧江,自北往南延伸,地势由南往北呈阶梯状台升,属亚热带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气候。截至2022年10月,境内已查明的树种有146科、777属、2537种,野生中药材共241科、633属、867种,野生脊椎动物716种。全县大小山溪、河流共763条,已探明的矿种有近20种。[1]

截至 2021年末,全县共有95所学校,文化事业机构13个,卫生机构107个。[1]

汉设越嶲郡,县境为越嶲徼外地。元至元十四年,以“罗裒间”设临西县,隶巨津州。清雍正五年四月,云贵总督鄂尔泰奏准实行改土归流,设维西厅。1949年10月1日,维西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于滇西北人民专员公署。1985年10月13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仍隶属于迪庆藏族自治州。[1] 

2012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5985万元, 公路运输总周转量78941.6万吨公里。[2]旅游景点有达摩祖师洞、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萨马贡自然保护区等。[3]

中文名称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著名景点

达摩祖师洞、响古箐滇金丝猴生态旅游区

GDP总计

509531万元(2019年)[4]

行政区类别

自治县

下辖地区

保和镇、永春乡、巴迪乡

电话区号

0887

地理位置

云南省西北部

车牌代码

云R

行政代码

533423

人口数量

总人口157244人(2019年)[4]

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

人均GDP

30881元(2019年)[4]

所属地区

云南省迪庆州

政府驻地

保和镇

邮政区码

674600

面积

4661平方公里

荣誉

“兰花之乡”、“药材之乡”

建制沿革

北京房价有多高 这6个地方的农民最少要干500年

从唐至宋,县境先后隶属于吐蕃、南诏、“大理国”管辖。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临西县,为县境设治之始。

明代,临西县的建置仍延续。成化四年(1468年)之后的百余年间,丽江木氏土司与吐蕃进行争夺临西之战,攻战临西县地。至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临西全境复归丽江军民府统辖。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建维西厅,疆域东跨金沙江,北接今西藏芒康县境,西至怒江,西北延伸到独龙江,包括今维西、德钦、贡山、福贡四县和香格里拉县的五境乡。维西厅初归鹤庆管辖。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后改属丽江府。[5]

民国二年,1913年,改设维西县,德钦、福贡、贡山先后划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曾设置于县城。

1949年5月12日,中共维西党组织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暴动成功,推翻了国民党领导的维西县政府,建立了临时性的人民政权。同年10月1日正式建立维西县人民政府,属丽江专区管辖。1957年划归迪庆藏族自治州。

1961年五境区划归中甸县,现香格里拉县。

1965年12月8日,怒江州兰坪县第六区10个公社,共115个生产队,1950户,8071人,划归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维西县,建立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于同年10月13日正式成立,仍隶属于迪庆州。

2001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辖1个镇、9个乡:保和镇、叶枝乡、塔城乡、永春乡、白济汛乡、巴迪乡、康普乡、攀天阁乡、中路乡、维登乡。

2002年7月23日,云南省政府批准塔城乡撤乡建镇,叶枝乡撤乡建镇。[5]

行政区划

截止到2014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辖3个镇、7个乡:保和镇、叶枝镇、塔城镇、永春乡、攀天阁乡、白济讯乡、康普乡、巴迪乡、中路乡、维登乡,共有3个居委会、79个村委会。

辖镇面积人口(2006年)邮编辖村镇政府驻地
保和镇14平方千米0.98万人674600辖3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十字街
叶枝镇463平方千米1.04万人674605辖8个村委会叶枝
塔城镇807平方千米1.47万人674609辖7个村委会塔城
永春乡662平方千米3.13万人674601辖13个村委会永春
攀天阁乡282平方千米1.55万人674602辖8个村委会皆菊
白济汛乡593平方千米0.54万人674603辖11个村委会白济讯
康普乡497平方千米0.98万人674604辖9个村委会康普
巴迪乡601平方千米0.72万人674606辖6个村委会巴迪
中路乡337平方千米1.01万人674608辖7个村委会庄子
维登乡409平方千米1.35万人674607辖9个村委会维登

地理环境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东经98°54′~99°34′,北纬26°53′~28°02′之间。县境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南端,东与香格里拉县隔江相望,东南与丽江市玉龙县接壤,南与怒江兰坪县相连,西与怒江州贡山县、福贡县为邻,北与德钦县衔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县境东西最大跨径70公里,南北纵距122公里,总面积4661平方公里。[6]

地貌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县境位居三江并流地带。云岭山脉东濒金沙江,西临澜沧江,自北往南延伸,切割剧烈,气势雄浑;碧罗雪山矗立于澜沧江与怒江之间,群峰巍峨,连绵起伏,形成天然屏障。地势大起大落,由南往北呈阶梯状台升。位于县境西北的查布朵嘎峰,海拔4800米,是全县最高海拔,而位于县境南端的澜沧江与碧玉河交汇口,海拔1380米,是全县最低海拔。全县境内,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共有164座,地形北窄南宽,全县平均海拔2340米,县城保和镇海拔2320米。[7]

县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高山、河谷、山间小盆地和高山褶断,凹陷枯湖沉积地或草甸,由于河水冲刷和自然风化,地貌常被分割,形成典型的“V”型地貌。有分布不均、大小不等的坡积,冲积和冰积物,形成形态各异的河谷区和高山草场、林场,组成高低不等的河谷台地,洪积扇地和滩地。[7]

气候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处低纬高原,属西藏华西类康滇区的亚热带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冬长无夏,春秋相连,仅有冷暖、干湿和大小雨季之分。又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大,光、温、降水分布皆不均匀,形成立体气候。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104.5小时;年平均气温最高值为15.3℃,最低值为-1.5℃;年平均降水量938.1毫米,降水日数在100~160天之间;年平均气压为767.4~773.3毫巴之间;年平均风速1.3米/秒;年平均霜期169天;年平均降雪11天。[7]

水文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山高林茂,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澜沧江从巴迪乡大石头入境,经6个乡(镇),由小甸村出境流向兰坪,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过境流程165公里。金沙江经县境东北隅,过境流程13公里。全县大小山溪、河流共763条,分别注入两江之中,其中永春河、腊普河为两条最大干流。永春河流经3乡1镇,流程56公里,流域面积811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80立方米/秒,引灌农田9500亩。腊普河流程76公里,流域面积87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8.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30立方米/秒,常年引灌农田4600亩。此外,属于澜沧江支流,流程达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条。另有高山雪溶湖33个。河网密度为0.33公里/平方公里,径流量31.72亿立方米。[7]

自然资源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高山湖泊、河流、山溪众多,最容易开发清洁能源——水力发电。横断山区是我国水力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而维西地处“三江并流”中的澜沧江、金沙江上游,横断山褶皱带中段,境内降水丰沛,生态环境保护完好,地表水径流量稳定。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山高谷深、江河密布、河流湍急、落差集中,有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全县有大小河流763条,“两江”一级支流有56条,可开发利用的有49条,这些河流水流湍急,落差集中,径流量相对稳定,最容易建水电站。据调查全县水能蕴藏量为376.94MW,可开发利用的有311.77MW,是水资源的富集地。境内还有极富开发价值的澜沧江、金沙江,其中澜沧江在境内流程165公里,高差320米,山高谷深,水量稳定,具备开发大型梯级电站的优良条件。

矿产资源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处三江成矿带,矿藏比较丰富。截止到2013年已知矿藏有钛、铁、锑、铜、金、银、铅、锌、钨、锰、锡、石膏、油页岩、石棉、大理石、瓷土等,分布面广。勘探工作尚处于开始阶段,探明2个中型铁矿(楚格咱铁矿C+D级,储量为4825.9万吨,属中型富铁矿;庆福铁矿为C+D级,储量为1200万吨,为中型铁矿)。

生物资源

截止201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发现的脊椎动物有716种,有害昆虫1886种,资源昆虫1316种。飞禽走兽中如羚牛、云豹、穿山甲、赤斑羚、小熊猫、棕熊、滇金丝猴、红腹锦雉、红腹角雉、大绯胸鹦鹉、黑顶长尾雉、金猫、雪豹、白尾梢虹鸡等,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其中的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是继大熊猫之后的又一国宝,全国仅有1000多只,而在县境的原始森林中生活着11群870多只。

截止到2013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植物资源以建材、药用、食用菌和观赏类植物为主,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森林面积5216196亩,森林覆盖率为77.5%,已查明的树种有146科、77属、2357种,其中有秃杉、珙桐、榧木、三尖杉、红豆杉、长苞冷杉、丽江铁杉等珍稀名贵树种。药用植物有241科、633属、867种,其中红豆杉、八角莲、胡黄莲、天麻、虫草、雪上一枝蒿、雪莲花等均属名贵药材。珍贵美味野生食用菌有松茸、羊肚菌、金耳、黑木耳、香菌、鸡油菌、牛肝菌、竹荪等。观赏类植物有杜鹃、兰花、龙女花、马桑绣球、云南山梅花、灯笼花、秋水仙、龙胆草、百合花、报春花、绿绒蒿等360多种。其中杜鹃和珙桐,早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被英、法、瑞士等传教士引至国外种植而享有盛誉。兰花更以质优类繁而著称于世,“太白素”曾荣获第二届全国兰花博览会金奖。维西向被专家誉为“天然杜鹃花园”,共有杜鹃花74种,其中19种以县境为原模式产地,凸叶杜鹃叶片长达74厘米,堪称世界之最。

经济发展

201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9531万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1426万元,比上年增长6.3%,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9.4%,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4076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54.7%,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44029万元,比上年增长6.1%,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为35.9%,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为3.1个百分点。

2018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48850万元,增长7.6%,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48.8%,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36:37.94:49.7调整为今年的12.06:40.05:47.89,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2.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1.81个百分点。人均GDP由上年的28550元,上升到今年的30881元。[8]

第一产业

201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06220万元(基数为省州修订数,农作物从2007年开始修订、牲畜从2013年开始修订、农业产值从2016年开始修订),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6.3%,其中:农业产值47233万元,比上年增长6.3%;林业产值19637万元,比上年增长6.4%;牧业产值31490万元,比上年增长6.7%;渔业产值3620万元,比上年增长5.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240万元,比上年增长3.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包含农林牧渔服务业)64037万元,比上年增长6.3%。

2018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28001千瓦,农村累计用电量为2044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9896吨,农药使用量24.7吨。

2018年,全县人工造林4.73万亩,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8.55万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379631.4公顷,森林覆盖率76.2%。[4]

第二产业

2018年,维西县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5.93%,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67.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2.3%。<

2018年全县水电站发电量完成164046.00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1.89%。全社会用电量13483.250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14%。

初步核算,2018年全县单位GDP能耗0.6544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82%。

2018年,全县资质内本地建筑业企业3户,维西县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67682万元,比上年增长10.8%。[4]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维西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7%。其中:水电投资完成额占投资总额的60.2%;公路建设投资完成额占总投资额的20.2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占投资总额的2.8%。12月末,在库项目72个(不含上级反馈及房地产开发项目)其中:500-5000万元59个(本年新开工5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本年新开工4个)。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18年,全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571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47万元,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24万元。批发业实现销售额34182万元,比上年增长8.0%;零售业实现销售额76711万元,比上年增长12.2%;住宿业实现销售额8826万元,比上年增长10.5%;餐饮业实现销售额9282万元,比上年增长14.3%。

2018年,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61110万元,比上年增长7.51%,其中:省外到位资金290883万元,比上年下降8.7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8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735.397公里,<按路面类型分,国道181.046公里,省道145.85公里,县道200.544公里,乡道690.329公里,村道507.118公里,专用公路10.51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202.583公里,三级公路95.25公里,四级公路1377.593公里,等外公路59.971公里。

2018年,全县累计完成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8351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9.2%;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15536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63%。邮政业务总量941.6万元,比上年增长20.56%;电信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78.4%。

财政

2018年,全县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32635万元,比上年增长46.53%,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350万元,比上年增长61.04%,完成年初预算的153.3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0073万元,比上年增长34.7%,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1.6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1001万元,比上年增长29.32%,完成年初预算的168.11%。其中:财政八项支出193367万元,比上年增长19.48%。人均(年平均常住人口)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485元。

金融

2018年,金融业完成增加值30440万元,比上年下降5.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1033108.09万元,比上年下降0.31%。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4010.73万元(其中:住户存款311427.98万元,比年初上升14.08%),比年初减少35367.08万元,下降5.28%。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99097.36万元(其中:住户贷款141503.75万元,比年初上升26.00%),比年初增加32204.12万元,上升8.78%。

旅游业

2018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0.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国内游客214.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83561.62万元,比上年增长19.5%。[4]

社会事业

2018年末,全县共有40所学校,其中:教师发展中心1所、职业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12所(含28个校点)、幼儿园23所(县级幼儿园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7所、乡村幼儿园9所、民办幼儿园6所)。全县在校学生20792人,其中:高中在校生298人、初中在校生5497人、小学在校生11565人、学前3年在园幼儿数(含学前班)3432人。全县专任老师1262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96人、小学专任教师816人、初中专任教师327人、高中专任教师23人。初中毛入学率104.59%,初中巩固率99.58%,辍学率0.72%(含外籍生及转出学生)。小学毛入学率108.37%,巩固率99.79%,小学辍学率0.21%(含外籍生及转出学生)。学前3年入园率66.29%,学前1年入园率90.38%。

2018年,全县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5个,其中:艺术表演团体1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0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文物管理所1个。广播转播站53座,电视收转站1座,有线网站1座,直播卫星村村通设备45433套,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99.84%,电视人口覆盖率99.86%。全年组织各类体育运动会5次,参加运动员13000人次。组织文艺演出65场,观众人数26.7万人次,放映电影984场,观众人数12.5万人次,全民健身设施20万平方米。

2018年末,全县卫生机构15个,其中:县级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11个(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70个,有乡村医生167人,农家卫生员45人,计生宣传员82人;有民营医院4家,个体诊所14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45张,卫生技术人员393人,其中:执业医师130人、执业助理医师40人。[4]

民生保障

2018年末,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4476人,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6583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89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共151396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1921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475人;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898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7107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以上符合领取基础性养老金人数17400人,共发放养老金201366人/次,累计发放养老金2155.9万元。

2018年,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677户、967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64.16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7566户、23199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310.83万元;全县供养五保对象867人,其中分散对象857人,月人均发放五保供养补助金665元,城区中心敬老院集中供养12人,月人均发放五保供养补助金665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同步结算服务、资助参合,支出救助金额2336.26万元,总人次147882人;全年为65名孤儿下发基本生活费78万元。截止2018年年底,为6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2977本。

201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2018年,维西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803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7.3%、42.1%、5.5%、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06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1%、10%、34.2%、13.3%。[4]

环境安全

2018年末,维西县城区绿化覆盖率31.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9%,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4.9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52%。

2018年,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2℃,年降水量为932.7mm。

2018年共发生各类事故9起,总事故死亡人数为5人;受伤6人,直接经济损失14.5885万元。按事故种类划分:道路交通事故6起,死亡4人,受伤6人,直接经济损失7.2万元;消防火灾事故3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7.3885万元。2018年全县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4]

2020年2月12日,维西县入选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名单。[9]

人口民族

2018年末,全县总户数47402户,总人口157244人(公安年报户籍人口),其中:男80427人,占总人口的51.15%;女76817人,占总人口的48.85%。乡村人口137825人,占总人口的87.65%;城镇人口19419人,占总人口的12.35%;少数民族人口137769人,占总人口的87.61%。其中:傈僳族人口90356人,占总人口的57.4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5.59%;纳西族18820人,占总人口的11.97%,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3.66%;藏族12805人,占总人口的8.14%,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29%;白族9996人,占总人口的6.36%,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26%;彝族3176人,占总人口的2.02%,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31%;普米族1864人,占总人口的1.19%,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35%。维西县域内共有28个少数民族。20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6.54万人,人口出生率9.01‰,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长率3.21‰,人口城镇化率23.39%(省州反馈数据)。[4]

民族

2012年,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6.79%,傈僳族人口占56.91%;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傈僳族人口占65.57%。[4]

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分布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主要居住在山高坡陡、生存环境相对较差的高寒山区及半山区,水热条件较好的澜沧江、金沙江沿岸及河谷地带主要有白族、纳西族、藏族以及汉族等民族分布。根据行政区划,县城保和镇是汉族的主要聚居地,永春乡以及叶枝镇梓里、真朴、美乐3个村委会,塔城镇启别、海尼2个村委会和攀天阁乡皆菊村委会为纳西族相对集中的地方,而巴迪乡和塔城镇是县内藏族分布较广的两个乡镇。白族分散而杂居,大多是被称为“那玛人”的白族支系,主要聚居地是维登乡维登、富川、小甸、妥洛、北甸5个村委会以及中路乡加禾村委会、白济汛乡共乐村委会,永春乡拖枝、菊香、兰永3个村委会和攀天阁乡皆菊村委会也有白族分布。此外,在塔城镇的海尼、柯那两个村委会有纳西族支系“玛利马沙人”居住。

傈僳族

傈僳族为氐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傈僳族主要从事农业。其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傈僳族的服饰特点为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传统节日有阔什节,过年、刀杆节、收获节等。

歌舞

傈僳族民间歌舞有《阿尺目刮》、《瓦器器》、《对脚舞》。藏族歌舞有《热巴舞》,纳西族歌曲有《阿勒》。[10]

戏曲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一地的汉族的大词戏被称为“中国戏曲史上的活化石”,是中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较为重要的地方戏种。[10]

宗教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县内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三大教派共存,同时各少数民族大多有自己的原始宗教,多种宗教和不同教派友好相处。[10]

旅游景点

达摩祖师洞

距维西县城105公里,距塔城镇25公里,达摩寺始建于公元1151年,为祖师洞修禅庵,以石为梯延伸于洞。[8]

响古箐滇金丝猴生态旅游区

响古箐滇金丝猴生态旅游区距维西县城84公里,距塔城镇政府驻地8公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萨马阁的组成部分。生活在响古箐一带的滇金丝猴有500多只,1999年中国昆明世博会吉祥物灵灵就是从这里走向昆明,走向世界的。滇金丝猴是与大熊猫并列的国家级保护珍稀动物,是中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分布区域狭窄,仅局限于金沙江,澜沧江之间的云岭山脉,北起西藏芒康,南去云南兰坪一带,萨马阁保护区是滇金丝猴的主要栖息地,约有1000多只。区内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4种,二类保护动物25种,有榧木、红豆杉、珙桐等珍稀植物,原始森林覆盖率达98%,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水源林和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8]

三江并流风景区

三江并流风景区位于青藏高原以南,延伸至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区。包括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沿金沙江的部分景点,北起西藏和云南的交界处;南至金沙江到大具,澜沧江至功果桥、怒江至六库等地,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西与缅甸接壤。三江并流中的“三江”实际上指的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四江。景区内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3个风景片区,8个中心景区,60多个风景点,总面积3500多平方千米。

萨马贡自然保护区

萨马贡自然保护区位于维西塔城,1981年由州人民政府划定,保护区面积243平方千米,是金沙江上游西岸的重要水源林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区正好处在中湿带南亚印缅东缘和青藏高原南缘过渡区。海拔最高点为通萨岗,海拔4170米,向东逐渐降低,到柯公村海拔2230米。萨马贡自然保护区森林浓密,有云杉、冷杉、沙棘、简竹等名贵木材,由于气候湿润,海拔高差明显,植物种类齐备。在保护区内还栖息着90多只滇金丝猴,此外,还有小熊猫、大灵猫、花面狐、獐、熊等多种野生保护动物。

雪龙山

雪龙山位于维西县城西南10公里的老君山异峰凸起处,海拔3909米,山顶有雪融湖,水面面积1500平方米,湖水四季不涸,称雪龙山天池。天池周围约有3000亩逐渐开始抬升的草山,其下是原始森林和黄杯、紫玉盘、红棕、亮鳞、团花等维西的名贵杜鹃。[8]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