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区(河北省沧州市下辖区)

由网友(差点就心动)分享简介:运河区,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也是沧州市当局地点地,果杭大运河贯串齐境而定名。位于沧州郊区西部,东以清池小道为界取新华区邻接,南、西两面取沧县交界,北面取青县相连,是沧州市接通的沉要枢纽,也是沧州市的政事、经济、文明中间。运河区是齐省独一1个大运河脱乡而过的乡区。截至二零二二年四月,齐区总面积一一七.七平方私里,户籍人嘴...

运河区,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也是沧州市政府所在地,因杭大运河贯穿全境而命名。位于沧州市区西部,东以清池大道为界与新华区毗邻,南、西两面与沧县接壤,北面与青县相连,是沧州市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沧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运河区是全省唯一一个大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区。截至2022年4月,全区总面积117.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万人,辖1乡1镇、6个街道办事处,62个行政村和63个社区。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7%。[1]2021年,运河区地区生产总值351.64亿元。[2]

截至2021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96个,[2]建成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37所。[1]

1980年运河区建区至1997年郊区撤并运河区之前,区辖只有城区6个街道办事处,1997年11月郊区撤并后,区辖扩大了两个乡的行政范围。[3]运城区有沧州市博物馆沧州文庙等景点。

中文名

运河区

外文名

YunheDistrict

下辖地区

6街道、1镇、1乡

电话区号

0317

地理位置

沧州市区西部

方言

冀鲁官话-沧惠片-黄乐小片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邮政区码

061000

行政代码

130903

北纬

38°13′00〞-38°24′51〞

区委书记

卢晓东

地区生产总值

351.64亿元(2021年)[2]

面积

117.7平方公里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政府驻地

光荣路26号

著名景点

京杭大运河南运河、沧州市博物馆、沧州文庙

火车站

沧州西站

车牌代码

冀J

人口

户籍总人口383703人(2021年)[2]

所属地区

中国河北省沧州市

东经

116°47′-116°57′14〞

年平均气温

13.4℃

代理区长

于岗[4]

建制沿革

小葱带你吃天下 沧州 寻味沧州

1958年,现辖区域属沧县城关公社城关管理区和南关管理区。

1961年6月1日,以沧县城关公社为基础建立沧州市。该区南部由南大街公社管辖,北部由新华路公社管辖。

1980年3月6日,沧州市设立新华、运河、郊区三区,因境内由著名的运河蜿延而过,故名“运河区”。

1980年5月7日,运河区筹备组成立,党群部门在南大街公社原址办公,政府及后来的人大部门在市招待处南院办公,旋即组建六个街道办事处。

1981年,规范地名,办事处名称定为:西环中街街道办事处、南环中路街道办事处、水月寺街街道办事处、市场街道办事处、公署街道办事处和南湖街道办事处。

1985年10月,区政府办公楼于顺河小学南侧建成启用,1989年1月迁至水月寺街225号。

1997年11月7日,撤销沧州市郊区,南陈屯乡(不含王希鲁村)和小王庄镇(不含三里、北赵家坟村)两个乡镇,83个村并入运河区。

2000年,调整区划,运河区辖水月寺、市场、公园、南湖、西环、南环共6个街道及小王庄镇、南陈屯乡。

2002年3月20日,对社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原53个居(家)委会,撤并为39个社区居委会,原城区18个非农业村成立小区管委会同时并入相应的社区居委会。

区政府2008年因沧州城市建设进行拆迁,办公地址更改为光荣路26号。[5]

行政区划

1980年3月6日,沧州市设立运河区,辖西环中街街道、南环中路街道、水月寺街街道、市场街道、公署街道和南湖街道6个街道。

2000年进行区划调整。截至2013年,运河区全区辖6个街道1镇1乡,63个行政村和51个社区,分别为:水月寺街道、市场街道、公园街道、南湖街道、西环街道、南环街道,以及南陈屯乡、小王庄镇。[6]

街道名称驻地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
水月寺街道[7]水月寺大街9.42.85
市场街道清池大道1.00.9867
公园街道[8]浮阳大道354.978
南湖街道[9]清池南大道1.81.3
西环街道[10]光荣路8.75.2552
南环街道浮阳南大道238.9
南陈屯乡[11]黄河西路34.7643.81
小王庄镇浮阳北大道3.8363.02

地理环境

运河区,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位于沧州市区西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8°13′00〞-38°24′51〞、东经116°47′-116°57′14〞之间。截至2013年,运河区总面积117.7平方公里。运河区东以清池大道为界与新华区毗邻,南、西、北两面与沧县接壤,北面与青县相连。[5]

地貌

沧州市运河区地处冀中平原东部,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南北长,东西窄,海拔平均10米。[5]

气候

运河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概况是:四季分明,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降水集中,灾害性天气常有发生,春旱、夏涝、秋爽、冬干。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4℃,一月份平均气温零下3.9℃,最低气温零下20.6℃,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6.6℃,有时最高气温可达42.9℃。无霜期为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500-700毫米左右。各月降水很不平均,七、八两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12]

水文

京杭大运河南运河南北穿过运河区,运河区因此而得名。南运河全长509公里,在运河区辖区内长3700米。[5]

自然资源

运河区属海河低平原区、黑龙港河、南运河流域,借此建立了沧州市首个万亩喷灌区,面积达1.1万亩。

沧州拥有129.7公里海岸线,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已具规模,海洋生物1000余种,盛产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其中“渤海对虾”、“梭子蟹”享誉海内外。

矿藏资源

截至2014年,沧州境内有华北油田、大港油田两大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15亿吨,天然气储量达282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

沧州是著名的“鸭梨之乡”和“金丝小枣”之乡。金丝小枣、冬枣、鸭梨等土特产以其优良的品质驰名中外,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全市2013年年产红枣近43.5万吨,鸭梨46.5万吨。[13]

人口民族

2021年,全区共119973户,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383703人,比2020年末净增8422人。全年出生人口3574人,人口出生率为9.42‰;死亡人口1264人,人口死亡率为3.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9‰。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187140人,女性人口196563人,总人口性别比为95.21(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0至17岁人口为93540人,占总人口的24.4%;18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220883人,占57.6%;60岁及以上人口为69280人,占18.1%。从城乡结构看,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353702人,城镇化率为92.18%,比上年同期上升1.61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021年运河区常住人口511286人,其中城镇人口487851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5.42%,比上年同期上升0.59个百分点。[2]

民族

运河区是沧州市十个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县(市、区)之一,全区现有27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2.2万人,其中回族人口1.7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数的77%。

机构领导

区委委员、常委、书记:卢晓东[14]

政府领导

副区长、代理区长:于岗[4]

副区长:张继伟、于汝岗

人大领导

党组书记、主任:肖玲

副主任:董洪国、赵建博、于汝岗

经济

2021年,运河区地区生产总值351.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0.44亿元,同比增长26.8%;第二产业增加值112.45亿元,同比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38.74亿元,同比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1:32.0:67.9,产业结构型态呈“三二一”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773元,比上年增长6.3%。[2]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全区粮食产量8026.03吨,同比下降1.2%。其中,夏粮产量2533.34吨,同比下降23.3%;秋粮产量5492.69吨,同比增长13.9%。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07.71吨,同比增长12.6%。禽蛋产量1569.42吨,下降9.6%。牛奶产量133.8万吨,增长180%。[2]

第二产业

2021年,运河区2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同比增长12.9%,股份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7%,外商和港澳台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3%。分行业看,运河区三大主要行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9.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下降7.3%;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同比下降20.6%。产品销售率为100.79%,高于去年同期1.29个百分点,企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

2021年,营业收入298.17亿元,同比增长13.6%。利润总额8.53亿元,同比下降9.6%。营业收入利润率2.86%,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较低。

2021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共4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5.51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在外省完成产值63.27亿元,同比增长47.8%。签订合同额504.05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194.36亿元,增长13.1%;本年新签合同额309.69亿元,增长25.1%。房屋建筑施工总面积15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6%。其中,本年新开工总面积526万平方米,增长32.5%。[2]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1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9亿元,比上年增长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25亿元,增长13.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64亿元,增长8.1%;金融业增加值39.8亿元,下降0.2%;房地产业增加值20.64亿元,增长8.9%;其他服务业107.38亿元,增长13.6%。全年5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2.4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利润总额8.33亿元,下降4.5%。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分产业来看,一产投资下降56.6%,占投资比例为0.4%;二产投资下降62.8%,占投资比例为0.8%;三产投资增长8.6%,占投资比例为98.7%。分构成看,33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1.1%,占比45.3%;33个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同比下降3.7%,占比54.7%。

2021年,房地产在库企业27家,共有开发项目33个,完成投资同比下降3.7%。其中,住宅同比增加11.7%。商品房销售面积72.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0.9万平方米,增长8%。房屋施工面积42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5.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09.3万平方米,增长81.4%。本年新开工面积138.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10.46万平米,增长48.8%。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91.5亿元,同比增长3.8%。

国内贸易

2021年运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79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长4.3%。64家限上贸易单位实现零售额93.78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长4.2%。

2021年,分类别看,运河区限额以上商贸业单位18个商品类别中,11个同比增长,增长面61.1%。五大主要类别零售额情况如下:汽车类零售额29.36亿元,同比下降3.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1.39亿元,同比增长18.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8.7亿元,同比增长8.2%;金银珠宝类零售额6.28亿元,同比增长50.5%;书报杂志类零售额5.21亿元,同比增长9.1%。运河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网上零售额0.85亿元,同比增长64.3%,占比0.92%,占比较去年同期继续提高。

对外经济

2021年运河区直接利用外资2494万美元,同比增长4.1%。

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1.3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出口总额22.4亿元,增长41.3%;进口总额8.9亿元,下降4.9%。进出口顺差13.5亿元。

财政收入

2021年,运河区全部财政收入54.75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7亿元,增长27.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26亿元,增长2.1%。[2]

交通运输

运河区作为全市交通的重要枢纽,京沪高铁、朔黄铁路两条干线铁路绕区设站,其中京沪高铁沧州西站位于运河区境内,东联西拓,南通北达;大运河南运河绕区而过;京沪、石黄、沧京三条高速公路环城交汇,307国道在运河区南部纵贯;运河区区内道路纵横交错,迎宾大道、永安大道、开元大道、新华路、解放路等沧州市重要的“五纵六横”路网贯穿全区。[5]

社会事业

2014年,运河区着力推进道路建设,增强城市承载力。黄河路提升工程、署西街打通工程房屋征收工作全部完成,育红路打通工程全面竣工,双金路已经开工。运河区深入实施中心城区环境提升行动,取缔露天烧烤131家,规范主干道两侧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有烟烧烤1800余处;圆满完成海河路、渤海路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拆除违章建筑5万余平方米,清除沟渠淤积4万余方。运河区还开展“万人百株树”活动。2014年春季植树2.45万余亩、200多余万株,果岭湾、大运河两个森林公园规模均已超过5000亩,环城景观带建设全部按期完成。2014年秋冬季植树已全面铺开,已流转土地4200余亩。

教育事业

河北省重点中学沧州市第一中学、沧州市第二中学位于运河区,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沧州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也位于运河区。

医疗卫生

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96个。其中二级医院4个,一级医院12个,门诊部19个,诊所317个,医务室9个,体检中心1个,村卫生室62个,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4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804人,其中注册医师1152人,注册护士652人。[2]

人民生活

2021年运河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83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27元,同比增长1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24,比上年同期缩小0.07,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安全生产

2021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0起,同比持平;死亡0人,同比持平;受伤0人,同比持平;直接经济损失0万元,同比持平。[2]

历史文化

运河区是全省唯一一个大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区,具有独特的运河文化。古老的大运河承载着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的灵气。古老的文庙、水月寺、清真西寺,现代的胜利公园、南湖公园、狮城公园、名人植物园,体现运河区的独特文化。[5]

名优特产

沧州金丝小枣

沧州红枣又称金丝小枣,沧县、献县、泊头交界处及其周围是金丝小枣生产地。其中泊头市和位于产区中心的沧县崔尔庄是沧州红枣的正宗代表。无棣县金丝小枣栽植历史距今已有2300多年,现有百万亩枣粮间作,其品质、产量居全国之冠,被誉为“中华金丝小枣第一县”。

沧州枣树栽培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大城、沧县、河间、献县、泊头、盐山、海兴等县都是小枣盛产之地。[15]

沧州蜜枣

沧州蜜枣产于河北沧州运河以西的产枣区。八月中下旬,选果型饱满,个大、无病虫害无伤疤、七八成熟、果皮由青绿变黄白色而有光泽的金丝小枣摘下,严格按操作要求加工。成品扁方形,琥珀色,半透明,果面有竖向丝纹,肉质香甜如蜜,口感柔韧,富弹性,含果糖及蔗糖60%以上,有益脾、养胃、补血、健肝、壮气等功效,还可为中西式糕点的馅料及其他食品的添加料。[16]

风景名胜

沧州市的清真西寺位于运河区民主街西寺胡同内,始建于公元1740年,占地面积144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10平方米,内有大殿一座,折房13间,平房20间,共计房屋33间,属于伊斯兰教哲赫仁耶派唯一一座清真寺。清真西寺文革时被拆除,仅存留四间房,此处先后被红旗塑料厂、市轧钢厂、运河区红旗服装厂占用。1990年9月,由市政府拨款25万元,区政府拨款5万元作为红旗服装厂搬迁费,全部搬出清真西寺,双方订立了交接协议书。现修复的清真西寺可供60—70人做礼拜之用,基本满足了哲派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其余房屋由清真西寺租赁给沧州市民族幼儿园使用。

沧州文庙

沧州文庙主体建筑至今仍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其建筑布局和建筑形式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和精髓。文庙即孔庙,位于沧州市晓市街北端,南北长1105米,东西宽37.2米,坐北朝南,共三进院,门前原有7米长的照壁,东为礼厅,西为义路。

孔庙始建年月已无可考。1993年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沧州文庙很好的诠释了沧州文化。沧州文庙从2009年启动了沧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古建修缮工程,力争延续这传承了600年的历史脉搏。[17]

水月寺

水月寺,始建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期间各朝各代多次修复重建,清光绪二十一年,僧性真(恒修)断腕募化三年修葺水月寺,被沧州人誉为“一文和尚”。据民国二十二年《沧州志》记载,“琳宫梵宇焕然一新”,其势宏伟壮观,占地5000多平方米。据沧县志记载:“水月寺原在城外西南角,观灯桥东西,后周广顺年公元953年始建。明宣德十年僧人泽安移建于城北盐场东侧。明正统十七年僧人泽一重修,清乾隆五十四年,州人宋成文、董宝仁等继而重修,光绪二十一年驻防乐军梅东益等又重修……可谓吾邑之冠。”由于历史原因,水月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于一旦。

著名人物

佟忠义(1879~1963),字良臣,男,满族,武术名家。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上海市体委委员。著有《武术之道》、《中国摔角法》等书。

谢清洁

谢清洁,女,1940年生,中共党员,河北省沧州市北环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