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县(云南省玉溪市辖县)

由网友(有些一段时间很流行,但过段时间,就很少人再用了,而有些,就再)分享简介:华宁县是云南省玉溪市上司的1个县,地处滇中低本湖盆区的南缘,交弥勒县,南连修火县,西邻通海县、江川区,北倚澄江、宜良县。截至二零二二年齐县面积一三一三平方私里,辖一个街谈、四个城(镇),共七七个村(居)委会。[一]截至二零二一年底齐县总户数 七七九九四 户,总人嘴 二一三六三二 人,二零二一年县内出产总值一三三.零二...

华宁县是云南省玉溪市下属的一个县,地处滇中高原湖盆区的南缘,接弥勒县,南连建水县,西邻通海县、江川区,北倚澄江、宜良县。截至2022年全县面积1313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4个乡(镇),共77个村(居)委会。[1]截至2021年末全县总户数 77994 户,总人口 213632 人,2021年县内生产总值133.02 亿元。[2]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称号。[1]

华宁县属中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不同海拔区域呈现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4个气候类型。华宁山脉,起云贵高原西南,延伸在境内的部分有东西两支,呈南北走向,山岭绵亘,纵贯全境。[3]主要资源有水能、褐煤、铁、铜、石灰石、陶土、瓷土、硅石、银、硫磺优质矿泉水。[4]

截至2021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122 所,有卫生机构 130 个。[2]

汉武帝时就已设县建制,古称宁州,民国时改称华宁。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路为府,将通海、嶍峨二县划出。宁州始为与县平级的行政区,直隶临安府。1950年1月25日,华宁县人民政府成立,华宁县获得解放,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5]

旅游景点有宁州公园、盘溪七犀潭、磨豆山景区等。[6]

中文名

华宁县

人口数量

总人口213696人(2020年)

GDP总计

119.48亿元(2020年)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玉溪市

政府驻地

县人民政府驻宁州镇

邮政区码

652800

方言

云南方言

行政代码

530424

外文名

Huaning xian

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

行政区类别

下辖地区

1街道、3镇、1乡

电话区号

0877

面积

1313平方千米

车牌代码

云F

县委书记

王志华[7]

历史

云南省玉溪华宁象鼻温泉

华宁建置,有文字可考者,可上溯至战国时期。战国后期,人们把行将统一的中国划分为九州,华宁在梁州范围之内。楚倾襄王二十年(前279)左右,庄跻在滇称王后乃至秦代,华宁为滇国属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设毋单县于今华宁县盘溪,隶牂牁郡(郡治在今贵阳附近)。元封二年(前109)改隶益州郡(郡治在今曲靖)。继又从建宁、牂牁二郡中分出毋单等县设兴古郡(郡治在今广南县境内)。

晋成帝时(326~334),从兴古郡中分出部分地区设梁水郡,今华宁县地大部属梁水郡之梁水县,郡、县治同在今江川县旧州。后经南北朝乃至隋代,今华宁大部均为梁水郡梁水县,且毋单县(县治一直在盘溪)与梁水县并存。

唐武德元年(618)开南中,复置南宁州(治所在今曲靖。两晋南北朝期间曾有宁州建置;隋开皇十三年即593年于味县即今曲靖置南宁州总管府,十七年即597年撤销)。七年(624),从南宁州内分置西宁州,贞观八年(634)改西宁州为黎州,州治设在今江川旧州,领梁水(今华宁县和江川县大部)和绛(今江川县龙街一带)两县。天宝七年(748),梁水县地为南诏步雄部,继为爨人所据。当时世居龙亩(即今华宁县新城乡龙亩)的土著豆圭部族已相当强盛,爨人首领阿几无力控制,遂将浪广(今江川县大街一带)割给豆圭,称宁部。豆圭后裔筑城于今华宁县城西北数百米的下村,称作“西沙笼”(彝语,意为“孙子之城”)。宁部一直沿袭下来,经五代乃至宋。

元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四年,宁部首领普提归附,五年(1255),设宁州万户(毋单县可能于此时撤并宁州),领嶍峨(峨山)、马笼(新平)千户,万户府设于西沙笼。至元十年(1273),改宁州万户为宁海府,隶临安路(路治在今建水)府治移至今江川县旧州。至元十三年(1276),再改宁海府为宁州,同时设西沙县(县治在西沙笼)。宁州领西沙、通海、嶍峨三县,仍隶临安路。至元二十八年(1291),州治移至西沙笼。(至正间又移至今县城址)至治二年(1322),将西沙县并入宁州,州领通海、嶍峨二县。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路为府,将通海、嶍峨二县划出。宁州始为与县平级的行政区,直隶临安府。

清袭明制,华宁仍称宁州,隶临安府。

民国元年(1912)废州改县,宁州改称宁县。因与甘肃省宁县同名,遂于2年 10月改称黎县(以唐代曾设黎州而名)。21年(1932)4月再改称华宁县(县城紧靠西北面之华盖山,山上有宁寿寺,又曾称宁州,取华盖山、宁寿寺首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沿称华宁县。1958年10月,华宁县与杞麓县合并称通海县。1959年10月华宁县从通海县分出,恢复华宁县建置。建国后一直隶云南省玉溪地区。

明代以来,州、县治一直驻于宁州镇。

清康熙四年(1665),宁州土知州禄昌贤联络滇南各土司武装反抗吴三桂的暴虐统治。

咸丰六年(1856),盘溪回、彝族人民揭杆起义,历时17年,成为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云南各族人民大起义的组成部分。同治十三年(1873),青龙彝民李保受聚众造反。

1949年4月,中共华宁县委成立,领导全县各族人民开展反“三征”斗争和武装斗争,同年12月23日和平解放县城。

1950年1月25日,华宁县人民政府成立,华宁县获得解放,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区划

2011年华宁县辖1街道办事处3镇1乡,共有73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

序号乡镇名称面积村落
1宁州街道办事处(驻县城)437.8平方公里辖右所、王马、郭家营、新庄、平地、铁埂、吗达、法果、咱乐、冲麦、西冲、马鞍山、普茶寨、岔纳、新城、阿路本、暮车、舍木多、火特、红坡、那果、茂地村、葫芦冲23个村民委员会,城关、甸尾、上村、西门4个社区。
2盘溪镇(驻盘溪)176.5平方公里辖盘江、东升、下街、龙潭营、磨沙塘、各纳甸、小龙潭、九甸、乐士堂、法高、富民、矣得、月红寨、平坝、大寨、新村、方那17个村民委员会和盘溪居民委员会。
3青龙镇(驻青龙街)433.15平方公里,辖马鹿塘、大母公竜、城门洞、斗居、矣甫、中村、山岐、红岩、倒马坎、青龙、落梅、紫马龙、大村、海关、海镜、矣马白、禄丰、革勒、老田、糯租、海迤21个村民委员会。
4通红甸彝族苗族乡(驻通红甸)114.50平方公里辖大婆左、通红甸、小得勒、所梅早、山羊母、大龙树6个村民委员会。

地理

华宁山脉,起云贵高原西南,延伸在境内的部分有东西两支,呈南北走向,山岭绵亘,纵贯全境。东支老象山脉位于县境中部,西支磨豆山脉位于西部。东支诸山由北至南依次为:磨盘山、阿尖山、落岩山、大石丫口、矣甫老象山、大水井岩头、三台山、登楼山、拖白大山;西支诸山由北至南依次为:祖德山、大黑山、鸡蛋山、磨豆山、马大山、五脑山、观音山。

气候

气候总体上属中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不同海拔区域呈现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4个气候类型。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垂直高差悬殊,导致光、热、水的再分配,具有垂直变化大,季节变化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季分明,地区差异明显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极端最高气温31.1℃~35℃,极端最低气温—7.6℃,年平均地面温度17.8~20.1℃,年平均相对湿度77%,全年无霜期260天左右;日照年平均在2100~2165小时之间,日照冬春多,夏秋少;雨量夏秋充沛,冬春较少,年降雨量916毫米左右。2005年平均气温17.4℃,极端最高气温32.7℃(5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1.3℃(3月5日)。全年日照时数1862.2小时,无霜期275天,全年降雨量831.1毫米。盘溪、华溪低热河谷地区,有“天然温室”之称。

资源

华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资源有水能、褐煤、铁、铜、磷、铅锌、石膏、石灰石、陶土、瓷土、硅石、银、硫磺优质矿泉水。现已探明的矿藏储量较多的有磷、褐煤、铅锌、石灰石、石膏,其中磷矿储量在4.38亿吨以上,平均品位24.2%。褐煤储量8000多万吨。

水文

据1986年农业区划资料记载,华宁县境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6773亿立方米,其中天然径流量3.2亿立方米,县外补给泉水量1.4773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有水37.49万立方米,人均2780立方米,耕地亩均2576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中,地表水2.2226亿立方米,占47.5%;地下水2.4547亿立方米,占52.5%。未计入水资源总量的还有与邻县的3条界河,即海口河、南盘江、曲江的过境水量,多年平均为29.74亿立方米,其中南盘江(含海口河)24.06亿立方米,曲江5.68亿立方米。

华宁县境内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开发条件差异大。其中地表水多分布在山区,河流多,比降大,截流少,降水利用率很低;地下水资源丰富,流量稳定,多分布在河谷和坝区。

华宁县境内较大河流有南盘江、曲江、海口河、龙洞河、青龙河,还有大小龙潭泉水、小支流630多处,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9.448万千瓦,其中:南盘江19.2727万千瓦,曲江5.3715万千瓦,海口河1.4305万千瓦,青龙河0.7963万千瓦,龙洞河1.3596万千瓦,其他小支流1.217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为20.8199万千瓦,其中属华宁县开发利用的有13.3934万千瓦,到2004年已开发利用装机容量为27211千瓦。

地热资源,境内有象鼻温泉、青龙鸭蛋村、通红甸、盘溪温水塘、禄得河5个地热异常区,温泉较多,分布较广,水温在25℃以上的有10余处。其中大于40℃的有3处,最高的通红甸温泉水温达50℃左右,在30至40℃之间的有5处,其余均在30℃以下,出流量在10升/秒以上的有5处,最大的盘溪温水塘出流量达166升/秒,其余均在1至10升/秒之间。

植物

华宁县境内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历史上自然植被良好,林地和草地面积广泛。随着人口发展,耕地增加,自然植被下降。森林面积亦随着建筑用材和燃料需要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少。解放初期,森林覆盖率为38.4%,1961年为24.1%,1975年为16.2%。近10多年来,重视森林保护和人工林的营造,森林覆盖率出现回升趋势,2005年华宁全县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43.43%。

动物

华宁县境内野生动物,在新生代第三纪(距今0.67亿年前后),虽有大象、野牛、鹿、獏和鱼类繁衍生息于今葫芦冲——法味——宁州盆地一带。随人类的发展,有的动物种类早已消失,尚存的有禽、兽、鱼、虫四类。

人口

2020年末全县总户数77525户,总人口213696人,同比增加61人。城镇人口72664人,城镇化率34.0%。在总人口中:男性109495人,女性104201人,男女比例为105:100。少数民族66089人,占总人口的30.9%。年内出生2007人,出生率9.39‰;死亡1385人,死亡率6.48‰;自然增加人口62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1‰。

交通

华宁县位于云南省滇中湖盆区南缘,交通便利,东至弥勒县界30公里,南至建水县界20公里,北至江川县界25公里,西南至通海县界17.5公里,东西至澄江县界25公里,距云南昆明公路里程124公里,距玉溪市42公里,通往邻县及县内乡村公路网已经形成,滇越铁路穿境而过。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907公里。其中:省道126公里,县道199公里,乡道1553.5公里,通公路合作社达96.4%。[8]

华宁县2009年对外建设方面,正在建设三大主动脉(江华一级路、华盘二级路、澄华二级路),四大出口(华宁与玉溪、澄江、通海、弥勒)和三条通道(禄丰到宜良、华溪至建水、华宁至通海;对内交通建设方面,已建成青龙至禄丰、抚仙湖环湖路、分盘路、通红甸路四条干线。经华宁~~江川~~玉溪~~昆明高等级公路仅用3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云烟之乡~玉溪,用1.5个小时左右到达云南的省会~昆明。宁~~江川高等级公路的延续华宁段(华宁~~盘溪)已得到批准立项,此公路是东西向联系213国道、323国道的干线公路中重要的一段,是玉溪地区和华宁县通往滇东南的唯一一条重要出境通道[8]

2020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生产总值的1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7.6%,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9个百分点。截至年末,境内公路里程1842.8公里,其中,二级以上58.5公里,占总里程的3.2%。在总里程中,省(国)道39.5公里,县道401.5公里,乡村道路1401.9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16.3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142.49万人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1007.35万吨,货运周转量149088.42万吨公里;邮政业务总量1411万元,同比增长29.1%。

2020年全县拥有机动车70563辆,其中,大型汽车1201辆,小型汽车35573辆,摩托车33445辆,挂车222辆。机动车驾驶员86447人,其中,汽车驾驶员69272人,摩托车驾驶员17175人。

政治

职务姓名
华宁县县委书记苏绍华[9]
华宁县县长黄云鹍
华宁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龚德武
华宁县副县长戴兴德、李丹、关宏茹、李国录[10]、王艳君
华宁县县人民法院院长李智斌
华宁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世聪

机构设置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商贸和科技信息局县教育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县公安局县监察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境保护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
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卫生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县审计局县统计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文化旅游广电和体育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县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县粮食局县抚仙湖管理局县防震减灾局县供销合作社
县政务服务中心县残疾人联合会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消防大队县保密局
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县信访局县公积金管理中心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气象局
县地方税务局县国家税务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档案局宁州街道办
盘溪镇人民政府华溪镇人民政府青龙镇人民政府通红甸乡人民政府

经济

2020年全年完成县内生产总值119.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比2015年增长53.2%,年均增长8.9%。从三次产业,第一产业增加值26.41亿元,比上年增长5.8%,比2015年增长29.4%,年均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22.01亿元,比上年下降3.9%,比2015年增长89.5%,年均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71.06亿元,比上年增长3.9%,比2015年增长51.2%,年均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4.1:19.1:56.8发展变化为22.1:18.4:59.5,服务业比重明显提升。

2020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61.78亿元,比上年增长0.6%,低于生产总值增速1.7个百分点,比2015年增长53.2%,年均增长8.9%,与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持平。占生产总值的51.7%,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0.9个百分点。

202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98亿元,比上年增收3.65亿元,增长57.7%,比2015年增收5.84亿元,增长141.4%,年均增长19.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7亿元,比上年增收0.12亿元,增长3.7%,比2015年下降12.3%,年均下降2.6%。地方财政支出21.24亿元,比上年增支2.67亿元,增长14.4%,比2015年增支6.97亿元,增长48.9%,年均增长8.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50亿元,比上年增支1.09亿元,增长6.3%,比2015年增支4.67亿元,增长33.8%,年均增长6.0%。

2020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2.2%,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39.1%。从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5.0%;第二产业投资(全部为工业投资)下降67.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8.2%。从用途上看,基础设施类投资增长26.6%,占投资总额的67.6%;竞争类项目下降28.8%,占投资总额的30.2%;社会事业类项目增长8.2%,占投资总额的2.2%。从投资主体看,政府投资增长15.2%,占投资总额的63.8%;民间投资下降14.5 %,占投资总额的36.2%。

2020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3%,“十三五”累计上涨10.3%。从主要消费类别,食品烟酒类比上年上涨10.0%,累计上涨21.9%;衣着类比上年下降1.0%,累计上涨0.4%;居住类比上年下降2.8%,累计上涨16.5%;交通和通信类比上年下降3.3%,累计下降4.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比上年上涨0.4%,累计上涨4.0%。

2020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3%,“十三五”累计上涨7.1%。从主要品种看,食品类比上年上涨14.2%,累计上涨28.3%;服装、鞋帽类比上年下降1%,累计上涨0.9%;交通、通信用品类比上年下降1.1%,累计下降3.7%;金银珠宝类比上年上涨9.1%,累计上涨22.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4%,累计上涨11.3%。

2020年全年共签约项目18个,投资总额61.7亿元,实际开工项目18个,引进市外国内资金53.05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其中,引进省外资金48.32亿元,同比增长27.2%。“十三五”期间共签约项目289个,投资总额281.3亿元,实际开工项目280个,引进市外国内资金282.35亿元。

第一产业

2020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59亿元,比上年增长5.8%,占生产总值的2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9.9%,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2个百分点,比2015年增长29.6%,年均增长5.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81亿元,比上年(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5.9%,比2015年增长33.8%,年均增长6%。从产业构成上看,农业(种植业)产值30.03亿元,占73.6%,比上年增长5.1%,其中,粮食产值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7%,烤烟产值3.48亿元,比上年增长4.1%,蔬菜产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6.4%;林业产值0.76亿元,占1.9%,比上年增长6.2%;牧业产值8.59亿元,占21.0%,比上年增长6.4%。“三棵树”产值11.24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桔柑产值10.52亿元,比上年下降0.7%。

2020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9.4万亩,比上年减少1.47万亩,下降2.9%,其中,粮食作物17.51万亩,同比减少0.57万亩,下降3.1%,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31.89万亩,比上年减少0.91万亩,下降2.8%,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与经济及其他其他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为35.4:64.6。在经济作物中,烤烟8.39万亩,比上年增加0.09万亩,增长1.1%;蔬菜19.06万亩,比上年减少0.8万亩,下降4%;油料2.78万亩,比上年增加0.06万亩,增长2.4%。“三棵树”种植总面积42.52万亩(柑桔13.86万亩、柿子1.66万亩、核桃27.00万亩),比上年增加2.03万亩,增长5.0%,比2015年增加10.43万亩(柑桔4.85万亩、柿子-2.33万亩、核桃7.91万亩)。

2020年全年造林13200亩(国家重点工程林),其中,生态林5000亩,经济林8200亩;封山育林20000亩,义务植树43.2万株,采伐云南松5.9立方米、其他木材1357.25立方米、薪材818.11立方米。年末森林覆盖率47.16%,比2015年提高14.73个百分点。

2020年末水产养殖面积4400亩,全年水产品产量1416.9吨,比上年减少176.1吨,下降11.1%。

2020年畜牧业总产值8.5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0%,同比增长6.4%。年末生猪存栏9.7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0.34万头),牛存栏2.45万头,羊6.72万头,家禽82.77万只。年内生猪出栏9.75万头,牛1.82万头,羊4.42万只。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65万吨,牛奶0.15万吨,禽蛋0.1万吨。

2020年末耕地面积17.33万亩,其中,亩产400公斤以上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11.47万亩,占66.2%。全年完成水利工程305件,年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1万亩,年末总灌溉面积15.08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2.32万亩,水利化程度71.6%。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亩,累计治理79.92万亩,占水土流失面积80.51万亩的99.3%。截至年末,有水库、坝塘202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36座,坝塘165座,总库容4610.1万立方米,年末蓄水量2762.76万立方米;累计建成小窖6.74万口;建成固定机电排灌站307座,装机容量1.329万千瓦;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82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28台,小型拖拉机159台,微耕机14504台(套),机动脱粒机2327台,谷物联合收割机24台。2020年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73453.3吨,比上年下降2.4%。

第二产业

202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7.6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占生产总值的1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7.0%,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3个百分点,比2015年增长109.8%,年均增长16.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9%,比2015年增长168.6%,年均增长21.9%。

2020年有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1户,实现增加值0.8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1.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6.0%。

2020年水泥、水泥熟料及火力(余热)发电较快增长,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面下降。

2020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35亿元,比上年下降39.2%,占生产总值的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99.4%,拖累生产总值下降2.3个百分点。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0户,从业人员1712人,签订工程施工合同5.55亿元,其中,本年新签4.94亿元,占89.0%;全年工程结算收入2.92亿元,同比下降43.2%;实现利税总额-701万元,同比下降165%,实现利润357万元,同比下降67.6%。

第三产业

2020年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66亿元,比上年下降3.0%,比2015年增长72.4%,年均增长11.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46.67亿元,比上年下降2.9%;乡村市场0.99亿元,比上年下降8.0%。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实现43.91亿元,比上年下降3.3%%,餐饮收入实现3.75亿元,同比增长0.4%。

2020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9.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占生产总值的16.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8.8%,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2个百分点。批发业商品销售额45.20亿元,比上年下降2.0%;零售业商品销售额35.28亿元,比上年增长7.9%。

2020年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59亿元,比上年下降10.4%,占生产总值的3.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3.4%,拖累生产总值下降0.3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1.35亿元,比上年下降10.3%;餐饮业营业额9.22亿元,比上年下降5.6%。

2020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08亿元,比上年增长6.1%,占生产总值的2.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2%,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14个百分点。截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比2015年增长68.4%,年均增长11.0%;各项存款余额85.69亿元,比上年增长5.8%,比2015年增长21.9%,年均增长4.0%,其中,住户存款66.29亿元,比上年增长8.9%,比2015年增长59.9%,年均增长9.8%。金融机构存贷比1:0.75,比2015年的1:0.54明显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力度加大。

社会

截至2020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4.91平方公里,道路长40.6公里,面积94.59万平方米,供水管道107.9公里,年供水总量265万立方米,生活垃圾清运3.58万吨。拥有城市路灯1990盏,环卫机械37台,城区绿化覆盖面积187.75公顷,绿化覆盖率38.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05平方米。

2020年商品房施工342619平方米,竣工123583平方米,房屋成交751起,成交总面积12.6万平方米,成交金额61066万元,平均成交价格4847元/㎡,其中,住宅4760元/㎡,商业用房8383元/㎡。

信息技术

2020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生产总值的0.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9%,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1个百分点。截至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216户,比上年下降3.9%;移动电话用户18.13万户,比上年下降0.2%;互联网用户19.94万户,比上年增长7.9%;广播覆盖率100%,有线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700公里;有线电视用户4.92万户,其中,农村用户3.15万户。全年播出公共(自制)节目5840小时,其中:新闻节目340.5小时,专题节目210小时。

就业

2020年全社会人员13.8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7.34万人,占53.1%,第二产业1.78万人,占12.9%,第三产业4.71万人,占34.0%。当年安置城镇就业人员292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737个,897名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5308人次,输出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296人次,其中,县外1596人次,县内就地转移4700人次;扶持创业917人次,发放小额创业贷款15300万元。

旅游

2020年全年共接待游客140.52万人次,同比增加0.22万人次,增长0.15%;实现旅游收入17.0亿元,同比增长2.1%。

科技

2020年科技投入4552万元,申报科技项目35项,新列入科技专项计划项目2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2项,市级2项。申请专利79件,获授权31件,申请商标126个,注册42个,截至年末,发明专利授权拥有8件,有效商标627件。

环境保护

华宁县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804吨以内,比上年减排80.47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573.83吨以内,比上年减排51.32吨,确保了华宁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的稳定。华宁县境内绝大多数区域环境质量满足环境功能规划要求,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卫生医疗

截至2020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125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5个,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3个;病床740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29人,执业医师399人,执业助理医师110人,注册护士726人。

2020年医疗机构全年诊疗117.09万人次,同比下降4.1%。平均开放病床739张,住院29785人次,同比下降4.0%,出院29726人次,病床使用率76.8%,出院患者平均住院7天。

2020年内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224例,传染病发病率104.85例/十万人;免疫“五苗”覆盖率99.79%。全年现场卫生监督检查1197次,合格率92.0%。抽检生活用水18件,合格率100.0%。

体育发展

2020年内组织体育竞赛8次(县级),参赛代表队114支次,参赛人员1181人次,向上级输送运动员26人。截至年末,建有400米跑道田径场4块,游泳馆(池)6个,网球场5块,篮球场228块,地掷球场10块,门球场9块。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7.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7.2%。

教育

2020年全年内投入“三免一补”及各种学生资助6048万元,比上年增长0.4%,比2015年下降2.8%。截至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4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8所、完小70所(不含海关,海镜),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幼儿园42所。全县在校生29374人,其中,高中3097人,初中7098人,小学12568人,职业中学626人,幼儿园(学前班)5985人,在职在编教职工2445人。学前3年幼儿毛入园88.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5%,初中毛入学率127.23%。参加高考1178人,上线1172人,上线率99.5%。

文化

截至2020年末,全县有图书馆、文化馆各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5个,文物管理所1个,农村图书室78个,群众业余演出团(队)389个。图书馆藏书10.5万册,接待读者2.3万人次,外借、阅览图书4.45万册次。县、乡文化馆(站)年内举办展览9个,组织文艺活动39场,年末藏书3.57万册,文物藏品306件(套)。

人民生活

2020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71元,比上年增加1244元,增长3.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下降0.2%;比2015年增长43.2%,年均增长7.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年均增长5.4%。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6107元,比上年增长3.1%,占63.1%,比2015年降低1.8个百分点;经营性收入11142元,比上年增长1.8%,占27.0%,比2015年提高0.2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1508元,比上年增长13.6%,占3.6%,比2015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19888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食品烟酒4346元,占21.9%;衣着739元,占3.7%;生活用品及服务1608元,占8.1%;医疗保健3606元,占18.1%;交通通信1858元,占9.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945元,占9.8%;居住5605元,占28.2%;其他商品和服务181元,占0.9%。年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7.7平方米,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40辆,摩托车90辆,移动电话280部。

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35元,比上年增长7.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1%,比2015年增长55.2%,年均增长9.2%,扣除特价上涨因素实际年均增长7.1%。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4372元,比上年增长9.8%,占26.4%,比2015年提高0.8个百分点;经营性收入11897元,比上年增长6.7%,占72.0%,比2015年降低0.9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108元,比上年增长3.1%,占0.6%,比2015年提高0.1个百分点。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360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食品烟酒2915元,占15.9%;衣着570元,占3.1%;居住2523元,占13.7%;教育文化娱乐1553元,占8.5%;医疗保健1049元,占5.7%;生活用品及服务400元,占2.2%;交通通信9148元,占49.8%;其他用品和服务202元,占1.1%。年末人均住房面积58.3平方米,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30辆,摩托车120辆,移动电话300部。

社会保障

2020年全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单位4077个,其中,企业3093个,机关事业单位184个。参保职工13747人,其中,企业8642人,机关事业单位5105人。离退休人数5421人,其中,企业3245人,机关事业单位2176人。全年缴纳基本养老金17082万元,支出养老保险金22382万元。

2020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5090人,参保率98.1%,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比2015年下降0.3个百分点。筹集保险金69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0.2%,其中:个人缴纳1372万元,比上年增长21.8%;中央补助3985万元,比上年增长119.8%;省补助1342万元,比上年增长176.4%;市补助205万元,比上年增长296倍;县补助46万元,比上年增长0.5%。按月领取养老金人数2.84万人,支出养老金4345万元,人均领取1424.9元。

2020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单位500个,其中,企业314个,机关事业单位186个;参保职工15663人,其中,在职人员11203人。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3362万元,个人账户基金收入4151万元。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3358万元(包含上解上级支出),个人账户基金支出3785万元。

2020年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参保单位558个,参保职工14797人,其中,企业职工9529人,占64.4%;缴纳保险金235万元(10月起由市级统一征收),其中,企业职工73万元,占31.1%;支付保险金526万元,其中,企业职工322万元,占61.2%。

2020年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单位622个,其中,企业394个,占63.3%;参保职工10433人,其中,企业职工5531人,占53.0%;缴纳保险金427万元,其中,企业职工303万元,占71.0%;支付保险金511万元,其中,企业职工451万元,占88.3%。

2020年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单位413个,参保职工9323人,筹集保险金472万元,支付保险金235万元,其中,对失业职工发放156万元。发生失业的职工306人,登记失业率3.37%。

2020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0846人,享受待遇57.56万人次,其中:住院3.52万人次,门诊54.04万人次。待遇支出7490万元,其中:住院6014万元,门诊1456万元。

2020年全县享受定期补助优抚对象总人数1528人,优待金总额1059万元。困难临时救助714户,救助金额321万元;困难医疗救助7544人次,救助金额190万元。纳入最低生活保障7045人,其中,城镇居民2017人,农村居民5028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224万元,其中,城镇居民1350万元,农村居民1874万元。[2]

特色文化

彝族民间文艺活动

“跳乐”:华宁彝族的传统民间文艺活动,跳乐舞步复杂,形式多样,变化无穷,曲调有正弦和杂弦之分,步法有十多种,其中架子乐、猴子掰包谷、大小轻纵、过堂乐、较丰富多彩。

猫猫叉:华宁彝族融狩猎攻、防为一体的一种民族舞蹈,“猫猫”是彝族对老虎的讳称,每逢祭祀、送葬、集会活动跳“猫猫叉”,以示不忘祖先武备精神。

摔跤:是彝族节日助兴文艺活动,由各彝寨轮流当东主持活动。有跳、拌、蹦、抱、摔、进跨、转身等套路。

吃火草烟:华宁彝族青年在农闲时节一种公开的集体社交活动。男青年当东作主的集会叫“玩小姑娘”;姑娘当东作主邀纳的集会叫“玩小伙子”。彝家男女青年白天酒肉款待,帮做农活,夜晚点燃篝火,集聚席地而座,吸烟筒、跳乐、谈笑逗乐、通宵达旦、乐不知疲。

苗族民间文艺活动

芦笙舞:多为男子或集体同乐。手抱芦笙边吹边舞。蹲、蹦、跳、翻各按节拍机灵应变。

团乐:苗族一种集体舞蹈,节奏轻快,随着节拍跳、踢、勾踏、节奏鲜明、轻松愉快。

旅游景点

通红甸火龙温泉

通红甸火龙温泉位于通红甸村北里许小婆左河边,周围群山峥嵘,水出于石灰岩洞中,年均出流量0.2立方米/秒,水温50℃,热气蒸腾,属碳酸泉,含硼、钠、锶等有益人体元素,邑人因陋就简,垒石为池,池旁另有一清凉小泉,开沟引冷水掺入池内方能沐浴,清代曾建寺于池旁供祀祠和洗浴者投宿。

春雷古洞

春雷古洞俗称龙洞,位于宁州镇四公里阳暮山麓龙洞河旁,系中生代石灰岩形成,因洞深回音如春雷得名,洞深约数公里,游人入内步行四小时尚未终极,洞内宽窄悬殊,高矮迥异,宽处10米,窄处约1米。高者30余米,低者半米许。

象鼻山温泉森林公园

象鼻山温泉森林公园位于华宁县城东南8公里,由象鼻温泉、多锁桥、翠屏山、象鼻岭、度假村等组成,距昆明市132公里,距玉溪市40公里。因泉水出自象鼻岭下而得名。

万松山风景区

万松山风景区以松树成林而得名,为古宁州人八大景之一。”景区位于县城东部,面积约1平方公里,由万松山、慈光寺、烈士陵园、名人墓、锁水塔、迎春桥、华竹苑等景点组成。慈光寺、锁水塔、迎春桥皆为保存较好的明清遗物,慈光寺又是聊斋故事“狐狸冢的发源地。

西沙印月泉

西沙印月泉位于华宁县城以西10公里的冲麦村,当地村民把它叫做双月潭,这是因为有两处比较集中的泉眼形成了两个潭,一处离村子较近,泉水供村民们日常生活所用,另一处离村子稍远,潭的面积也要大些,西沙印月的美景就出自这里。西沙印月泉潭底都是白沙,白沙上面又有一层黑沙,泉水涌出把白沙翻起,白沙就把黑沙推开,形成各种形状。西沙印月曾与象鼻温泉、楼山耸翠等景观一起,被秒为老宁州八景。

特产

柑桔

华宁是省内有名的水果基地县,亨有"桔乡"美称。凡到过华宁的人,都会被那桔花飘香、金桔满园的景象所陶醉。华宁"秋波兮"柑桔以早熟、丰产、质优名扬全国。其成熟期为每年的8月至次年3月,比其他省区的柑桔早熟40~50天,果实不但色、香、味兼优,汁多爽口,桔味香浓,而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早熟蜜桔、甜橙、脐橙、无核锦橙、冰糖橙等品种以果实较大、果型整齐、果面平滑、皮薄、化渣、果肉柔嫩汁多,香气浓厚、品质佳良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华宁全县"秋波兮"柑桔种植面积达3.5万亩,产量2万余吨,产值3000万元。"秋波兮"柑桔以其独特的特点,上乘的品质,分别在首届和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金奖,并被授予"云南省优质水果"称号。

冬春早菜

华宁素有"温室之称"的盘溪坝和华溪坝却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这里地势平坦,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夏秋温热,冬春不冷,几乎所有的亚热带作物都可种植,冬春早菜尤为突出,共有以洋葱、茄子、青椒、番茄、苦瓜、蒜苔等为主的130多个品种,上市时间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5月,华宁全县的冬春早菜种植面积达28910亩,产量3758.3万公斤,商品菜远销东北、华北、西北、江南等20多个省区,部分转口贸易销往俄罗斯、日本、韩国。

华宁土陶

华宁土陶历史悠久。明朝洪武年间(1369年)江西景德镇人车鹏到华宁首开陶业生产。600多年来,华宁陶业人继承传统工艺,致力于陶艺的发展,古老的陶艺焕发出勃勃生机。产品以华宁特有的优质白胶泥为原料,烧制出的陶器质地细腻,造型美观,色泽鲜艳,其釉色黄如纯金,绿如翡翠,白如羊脂,兰如宝石,紫如剑气,青如松烟。产品由单一的生活陶发展至建筑陶、园林陶、工艺陶,生活陶和东巴文化陶五大系列700多个品种,年产陶600余万件。产品经质量认证达国家GB9179~88标准,被评为中国首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1997年工艺陶获首届国际爱因斯坦新发明、新技术产品博览会暨国际荣誉评奖会金奖。2000年"宁州"牌彩陶被评为云南省名牌产品,东巴文化陶则在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旅游商品展销会及旅游商品开发设计大赛中获三等奖。

荣誉

1985年华宁县被列为云南省水果生产基地县,是云南省最大的柑桔生产基地,全国最早熟的柑桔基地县。2000年华宁县被国家列为“开放型生态农业示范县”。

2005年2月华宁县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

2006年2月华宁县首次被国家科技部授予“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奖牌。

2018年12月,荣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11]

人物

普朝柱(1929~2002)1929年8月生,黎县(今华宁)人。1983年2月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1985年7月~1995年8月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8、9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共第12届(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增选)~14届中央委员。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