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县(广西省崇左市辖县)

由网友(汤圆.)分享简介:天等县,别号龙茗县,地处广西东北部,隶属崇右市,[一]东交隆安、平因县,南部大新县,西交靖西县,东南靠德保县,北界田东县,辖六个镇七个城,齐县总面积二一五九.二三平方私里,总人嘴四五.五二万(二零二二年),有壮、汉、瑶、苗侗等平易近族。[一]二零二一年,整年齐县出产总值八七.零三亿元。[二]甜丁茶添工产物曾获国际名茶金惩,...

天等县,别名龙茗县,地处广西西南部,隶属崇左市,[1]东接隆安、平果县,南部大新县,西接靖西县,西北靠德保县,北界田东县,辖6个镇7个乡,全县总面积2159.23平方公里,总人口45.52万(2022年),有壮、汉、瑶、苗侗等民族。[1]2021年,全年全县生产总值87.03亿元。[2]苦丁茶加工产品曾获国际名茶金奖,指天椒以其辣、鲜、香著称大江南北,被国家外经贸部授予“优质荣誉奖”农产品称号。[1]

境内绝大部分为低山、高丘地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矿产资源主要有10多种,其中天等县东平锰矿是全国最大的露天锰矿之一。[1]全县地有大小溪河20多条。[3]

2021年年末,天等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3所,完成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有4家,医疗卫生机构165个。[4]

1916年9月,龙英、全茗、茗盈土州并为龙茗县,以原龙茗土州治为县治。1949年12月15日,龙茗县解放,属龙州专区,同月23日,镇结县解放,属武鸣专区。1957年4月,改名为天等县,县治添等镇随之改名为天等镇,属邕宁专区。2003年8月6日,崇左市正式挂牌成立,天等县属崇左市。[5]天等县的旅游景点有龙角天池、独秀峰、安宁洞、龙蟠山、天然盆景等。[1]

中文名

天等县

外文名

Tiandeng County

行政区类别

县级

国家/地区

中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

下辖地区

辖6个镇、7个乡[6]

电话区号

0771

著名景点

独秀峰、八仙山、安宁洞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桂F

行政代码

451425

地理坐标

北纬22°51′~23°22′、东经106°45′~107°23′

面积

2159.23平方公里

别名

龙茗县

地区生产总值

63.50亿元(2018年)

人均生产总值

18969元(2018年)

政府驻地

天等镇

邮政编码

532800

地理位置

桂西南

方言

壮语(南部方言)

人口

户籍总人口45.87万人(2018年)

民族

壮族(占96%)

县长

欧正[7]

建制沿革

天暖春耕忙

宋,县境内置羁縻龙英、结安峒和全茗、茗盈、镇远、向武、都康、上映、怀化州。向武、都康、上映州属广南西路邕州横山寨治所在今田东县,余属邕州太平寨沿所在今崇左县。

元,龙英垌改为龙英州,原结安垌改置结安州、佶伦州、都结州,怀化州改为上怀恩州,余各州沿袭。向武、都康州属邕州田州路治所在今田阳县,上映州属镇安路治所在今德保县,余各州属太平路。

明,废上怀恩州,余各土州沿袭。向武州初属田州路,永历五年1651年升为府,直隶广西布政司。都康州初属田州府,建文元年直隶广西布政司。上映州属思恩府治所在今武鸣县,余各土州属左江道太平府。

清,各州沿袭。向武、都康、上映土州属左江道镇安府,余各土州属太平思顺道太平府。

民国五年(1916年9月),龙英、全茗、茗盈土州并为龙茗县,以原龙茗土州治今龙英街为县治;佶伦、都结、镇远、结安土州并为镇结县,以原佶伦土州治今进结街为治县。民国六年,向武、都康、上映土州并为向都县,以原向武土州治今中和街为县治。龙茗、镇结县属镇南道,向都县属田南道,3县后属天保区天保区民团指挥部于民国二十九年6月为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部公署,治所在今德保县;民国三十一年为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治所在今靖西县。

1949年12月15日,龙茗县解放,属龙州专区,同月23日,镇结县解放,属武鸣专区。1950年1月31日,向都县解放,先属武鸣专区后属百色专区。1951年6月,镇结、向都县并为镇向县划镇结县大隆区全部给平果县,以原镇结县治今进结街为县治,属百色专区。

1951年9月,镇向、龙茗县并为镇都县,以原龙茗县添等镇为县治,先属崇左专区,后属邕宁专区、桂西壮族自治州。1953年4月划都结区全部给隆安县,全茗区全部划给大新县,4月将甘茶区全部,7月续将丰马、双燕、那雅3乡划给田东县。

1955年1月,平果县杰流乡划归镇都县;1956年7月,隆安县都结区茴梨乡划归镇都县;1957年4月,隆安县龙彦屯划归镇都县茴梨乡。

1957年4月17日,国务院批准镇都县改名为天等县,县治添等镇随之改名为天等镇,属邕宁专区。1958年7月划救汉乡的弄扎屯给大新县那岭乡。

1958年12月,天等、大新县并为新英县,后改为龙茗县,县治在龙英街。

1959年5月撤消龙茗县,恢复天等、大新县,属南宁专区。1970年南宁专区改为南宁地区,天等县属南宁地区至今。崇左市于2003年8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从此天等县归崇左市。

1964年,平果县天南、品力、孟养乡划归天等县进结区。

2002年7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2年]125号)同意将华隆乡与天等镇合并为天等镇,原华隆乡、天等镇所辖的行政区域全部归天等镇管辖。天等镇政府驻原华隆乡政府驻地。调整后,全县辖4个镇、10个乡:天等镇、龙茗镇、进结镇、向都镇、都康乡、宁干乡、驮堪乡、福新乡、东平乡、进远乡、上映乡、把荷乡、小山乡、金洞乡。

2005年6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5年]164号)同意撤销金洞乡,整建制并入向都镇,向都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全县辖4个镇、9个乡:天等镇、龙茗镇、进结镇、向都镇、都康乡、宁干乡、驮堪乡、福新乡、东平乡、进远乡、上映乡、把荷乡、小山乡。

截至2017年,天等县辖6个镇、7个乡。

天等县地处桂西南,东接隆安、平果县,南部大新县,西接靖西县,西北靠德保县,北界田东县。1958年曾与大新县合并为新英县,次年恢复两县原制。县城天等镇直线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25公里,西南部县界距中越边境最近处9公里。

天等县境东西最大横距6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3公里。全县总面积323.88万亩,其中山地面积276.16万亩,天等县辖6个镇、7个乡:天等镇、向都镇、龙茗镇、进结镇、东平镇、福新镇、把荷乡、都康乡、驮堪乡、进远乡、宁干乡、上映乡、小山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东平乡下辖6个镇、7个乡。[6]

区划详情

6个镇:天等镇、龙茗镇、进结镇、向都镇、东平镇、福新镇。

7个乡:都康乡、宁干乡、驮堪乡、进远乡、上映乡、把荷乡、小山乡。[6]

自然环境

天等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3]天等县有2159.23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北纬22°51′~23°22′,东经106°45′~107°23′, 全境在北回归线以南。东接隆安、平果县,南邻大新县,西接靖西县,西北靠德保县,北界田东县。县治天等镇,直线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25公里。 县境东面驮堪乡孔民村下买屯与隆安、大新县交界;东北部进结镇茴利村下肥屯与隆安、平果县交界,孟养村龙彰屯与平果、田东县交界;南面龙茗镇胜马村圣屯与大新县接壤;西南部福新乡救汉村与大新县相连, 县界至中越边境约9公里;西面把荷乡巴龙村与靖西、德保县交界;西北部向都镇民族村与德保、田东县交界。东西横距64公里,南北纵距63公里。

地质地貌

天等县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地面积1696.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7.98%。其中土山占总面积的22.60%;石灰岩山地占总面积的41.50%;硅质灰岩山地占总面积的10.31%;半土半石山占总面积的3.57%。全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为西南部四城岭主峰,海拔1073.7米,最低是东北部天南村洞荷洼地,海拔263米,一般海拔为450米至650米。县内岩溶地貌占全县总面积的77.4%。

气候环境

天等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无霜期长,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5℃,最热的月平均气温为27℃,最冷的月平均气温为12.5℃。

水文状况

天等县峰林谷地多为断层地带,透水性大,地表水系不发育,全县大小溪河20多条,均系大小泉水汇成,枯水期流量在1立方米/秒以下,平均流量1立方米/秒至3立方米/秒,洪水期多达100立方米/秒。

主要溪河有:

太平河古称枯榕江,源于把荷乡吉兰村含若兰水库,经向都镇福利、乐久村与源于九十九岭的支流那必河会合,过祥龙、中和,平尧村后入田东县,归右江。

汉洞河又名大汉溪,源于向都镇汉洞村福阳屯,福阳屯境内水系发达,多处泉眼汇流成河,经汉洞后从叫通落水洞入德保县,归右江。

天等河又称荣华河、都康河,源于都康乡显鲁村那英山念向水库,经宁干乡永乐村伏慢水库至宁干那近屯与源于九十九岭的支流汇合,过龙盛村,都康乡降祥村、华隆乡稻香、荣华村后与支流古桃河汇合入天等镇,过华隆乡红岭、盛典村后潜入地下,出隆安县,归右江;冬季、河少水,流至天等镇丽川村与华隆乡红岭村交界的漏泵处入落水洞,红岭至盛典村一段河道干涸。

进结河古称布鱼河,源于驮堪乡恲龙村那孟屯,经文秀村、进结镇结安村至进结街与源于进结镇团乐村的洞宁河汇合,过隆凤民元村后入地下河,出平果县,归右江。

那造河源于东平乡泉水及三寿村,经利益村到那造村汇合后流入田东县与枯溶江汇合,归右江。

龙茗河古称龙江,源于四城岭东麓福新乡苗村、种典村,至龙茗镇西北村与源于四城岭北麓上映乡佩光村的支流汇合,经龙英、三北、小山、龙桥村后入大新县利江,归左江。

自然资源

截至2015年,天等县动物有,人熊、马熊、猪熊、虎、豹等。还有飞虎、苏门羚、野猫、乌猿、恒河猴、狐狸、果子狸、貂、黄鼠狼、猪狸、猫狸、黄猄、麝、刺猬、穿山甲、水獭、旱獭、鼬獾等。因森林锐减,加之滥捕滥杀,资源日趋枯竭。 蛇类 有广蛇、金环蛇、银环蛇、蟒蛇、山万蛇、青竹蛇、眼镜蛇、白花蛇、索蛇、水律蛇、五步蛇、泥蛇、马鬃蛇等。 鸟类 有雉鸡、鹧鸪、凫、喜鹊、画眉、了哥、乌鸦、啄木鸟、杜鹃、红毛鸡、麻雀、斑鸠、班犀鸟、白鹅、麻鹰、猫头鹰、猴鹰、燕子、黄莺、鱼鹰、鹞、园云雀、五更鸡、原鸡、冠班、毛鸡、鹌鹑、雁、黄鹂、翡翠、草子雀等。

植物资源

截至2015年,天等县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花茶;二级保护植物蚬木、观光木、金丝李等;三级保护植物肥牛树、广东五针松、地枫皮、广西顶果木、任豆、剑叶龙血树等。 用材树种 蚬木、金丝李、松、香椿、荷木、枫香、火力楠、短翼黄杞、小叶化香、喜树、任豆树、重阳木、牛尾树、鸭脚木、酸枣、积[木贝]、香心楠、红椎、青岗栎、樟木、苦楝等。

土地资源

截至2015年,天等县土地总面积216490.4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660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5% ,园地面积1129.34公顷,占土地面积的0.5 %;林地面积73936.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4.1%;草地面积17997.83公顷,占土地面积的8.3%;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4869.1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 %;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086.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474.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1%;其他土地面积67394.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1%。

水资源

截至2015年,天等县六条主要河溪径流的补给,主要仰赖于大气降水。年平均径流深度为658.8毫米,径流系数为0.3至0.5,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3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3890立方米,约为自治区人均占有量5310立方米的73%,比全国人均占有量2700立方米高44%。1985年全县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后能提供使用的水量为4.66亿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的32.6%实际效益较差,另外,境内地下水富水区天然补给量为3亿立方米左右,枯水期总流量为8.31立方米/秒,平水期总流量为33.03立方米/秒。但地下水在峰丛洼地区域埋藏较深,不易开发利用。县内径流年内分配不均,5月至9月比较集中,约占全年的75%左右,枯水年春旱特别严重。境内岩溶地貌占77.4%,地表河溪少,多年平均降水量虽不少,但降水大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山高水深的局面,特别是进结、驮堪等乡镇的石山地区,水资源尤为缺乏。

天等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5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6644千瓦包括借大新县稔底建电站可开发量7200千瓦在内,1985年已装机9004.9千瓦包括稔底电站已装机4800千瓦在内,尚可开发利用7639千瓦。

矿产资源

截至2015年,天等县地处桂西南大石山区,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黑色金属矿产有锰矿和铁矿;有色金属矿种有铜、铅、锌、锑;贵金属矿产有黄金;化工原料矿产有黄铁矿、磷、重晶石;其它非金属及建材矿产有水晶、冰洲石、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用灰岩、水泥用粘土、页岩、方解石、大理石、白云岩;燃料矿产有煤炭;冶金原料矿产有石英岩。黑色金属矿产资源优势突出。天等县锰矿资源丰富,属重要优势资源,大部分可露天开采,易采易选,品位高,低磷低铁。目前已发现中型矿床2处,小型矿床1处,是我国冶金用锰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矿床规模普遍较小,资源找矿潜力大。天等县矿产资源主要以小型矿床及矿点为主,大型、特大型矿床少。已发现矿产地31处,其中中型矿床3处,占9.68%、小型矿床28处,占90.3%。

人口

2018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11.91万户,户籍总人口45.8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4.35万人,占总人口53.1%;女性人口21.52万人,占总人口46.9%。全县人口出生率为7.81‰,死亡率5.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1‰。

天等县主体民族为壮族人口占96%,其它民族有汉族,瑶族,回族,苗族,满族,侗族等。

经济

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GDP)63.50亿元,比上年增长7.0%。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8.1%、8.3%、6.0%、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4%。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0%、4.9%、86.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0.3、6.1个百分点。分结构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22.0%、27.6%、50.4%,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6.1个百分点。全年人均GDP18969元,增长6.5%。

2018年,全年财政收入2.95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10.8%,全年税收收入增长41.9%,非税收入下降13.4%,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13.5%,比上年下降6.9个百分点。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28亿元,增长7.2%,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科学技术和农林水事务等四项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为54.5%。全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7%,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人均财政收入882元,增长29.9%。

第一产业

201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99亿元,比上年增长3.3%,增幅比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增长2.46%;林业产值增长9.99%;牧业产值增长3.46%;渔业产值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长4.38%。

2018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3.16万亩,增长0.4%。其中粮食作物53.24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4.0%;经济作物10.41万亩,占12.5%;其他作物19.51万亩,占23.5%。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稻谷18.89万亩;玉米25.49万亩;大豆5.1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7.57万亩,同比增加0.44万亩;甘蔗种植面积5.14万亩,同比减少0.53万亩;指天椒种植面积2.34万亩;中草药1.30万亩,同比增加0.65万亩;苦丁茶种植面积0.73万亩,同比增加0.08万亩。

2018年,粮食总产量14.75万吨,增长0.47%,其中水稻产量6.33万吨,下降4.72%;玉米产量7.55万吨,增长1.56%。甘蔗产量31.21万吨,下降6.12%。蔬菜产量19.84万吨,增长4.46%。苦丁茶产量1289吨,下降0.54%。指天椒产量1.07万吨,增长1.8%。水果产量2.73万吨,增长8.1%。人均产粮323公斤,增长0.3%。

2018年,全县肉类总产量3.6万吨,增长3.1%。生猪出栏40.83万头,增长3.37%;肉牛出栏1.12万头,增长6.26%;羊出栏2.62万只,增长6.04%;家禽出栏222.13万只,下降0.13%。全年水产品产量2949吨,增长3.8%。

2018年,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67公顷;年内木材竹子砍伐量15.36万立方米。年末封山育林面积10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2.25%,比上年上升0.88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

201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3%;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增长7.7%。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5%(可比价,下同),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3.7%。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国有控股企业下降12.3%;非公有增长14.6%;私有企业增长32%;股份制企业增长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4%。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7%,比上年下降6.1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0.74,比上年下降0.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个,主营业务收入23.12亿元,下降4.9%;利润总额3.02亿元,增长147.5%;利税总额4.1亿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673万元。

2018年,全县能源消费总量44.6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84%。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1.99%。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2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97%。万元GDP电耗增长21.7%。

2018年,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增长0.4%。资质等级在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总产值增长6.45%。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3.1%。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增长95.6%,5000万元以下项目下降57.1%;房地产投资增长15.8%。工业投资增长25.9%;工业技改投资下降78.1%;民间投资增长56.5%;非公投资增长37.4%。

2018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5.5%。房屋施工面积61.27万平方米,下降15.1%;商品房销售面积13.59万平方米,增长11.2%。商品房销售额4.94亿元,增长22%。

贸易

2018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12亿元,增长10.3%。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分别累计增长10.3%、10.1%、10.1%、10.3%。分地域看,城镇零售额增长10.3%,乡村零售额增长10.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0.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0.2%。

金融

2018年,全年金融业完成增加值增长6.5%。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53亿元,增长5.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57亿元,增长9.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8.96亿元,增长18.8%。

交通

天等已建成以县乡公路为支骨架,村村通公路的干支相连的路网结构,境内均有二级公路与南宁、崇左相通。随着崇左—天等—靖西、隆安—天等—大新硕龙两条高速公路和天等—隆安、天等—德保、天等—田东、崇靖高速福新出口至天等连接线等四条二级公路的陆续开工,以高速路为主通道,省道和县际二级公路为次干线,四通八达的县乡村公路为辅路线的网络交通体系逐渐成形。[8]

2018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5.1%。年末共有公路公里里程973.59公里。全年客货运周转量7.17亿吨公里,增长9.0%,其中旅客周转量1.72亿人公里,下降4.6%;货运周转量7.0亿吨公里,增长9.4%。

社会

截至2016年,天等县电力主要由广西大电网供电,境内建有220KV以上变电站三座,各乡镇均建有35KV变电站,电力充足,地表水、地下水丰富,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供水有保证。全县区域内均有移动电话信号覆盖,村村通有线电视。[8]

教育事业

2018年,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27所,小学81所,初中16所,高中2所,特殊教育1所,中等职业教育1所。年末幼儿园在园幼儿10270人,小学在校生29017人,初中在校生15407人,高中在校生5736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23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230人。全年普通高中新招生2123人,职业高中新招生396人,初中新招生5466人,小学新生入学4659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7%,小学六年巩固率99.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7.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5%。

文化体育

2018年,公共图书馆1个,剧场、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藏量112千册;博物馆1个;体育场馆2个;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为1.1%。

卫生事业

2018年,全年婴儿死亡率4.69‰,孕产妇死亡率为0(1/10万人);住院分娩率99.9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0.54%;婚前医学检查率99.65%。

人民生活

2018年,全县城镇化率29.14%,比上年提高0.92个百分点。

2018年,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10989人。在岗职工(含劳务)年平均工资68557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6.7%;事业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9.7%;机关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14.4%。

2018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4元,增长9.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06元,增长6.9%。从构成看,工资性收入增长7.1%;经营净收入增长6.3%;转移性收入增长7.5%;财产性收入增长6.4%。全县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034元,增长7.6%。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6.8%;衣着支出增长6.7%;居住支出增长8.1%;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7.8%;医疗保健支出增长9.0%;交通通信支出增长9.0%;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7.6%,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增长8.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487元,增长9.8%。从构成看,工资性收入增长7.5%;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9.9%;财产纯收入增长10.1%;转移纯收入增长19.8%。在经营净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增长9.4%;第二产业收入增长14.7%;第三产业收入增长9.8%。在第一产业净收入中,农业净收入增长9.4%;林业增长16.5%;牧业增长8.1%;渔业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118元,增长8.6%,其中食品类支出增长7.9%;衣着类支出增长6.5%;居住类支出增长10.3%;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7.9%;医疗保健类支出增长3.5%;交通通信支出增长10.8%;文化教育娱乐用品支出增长9.3%;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增长13.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1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18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0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0.8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99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61万人,参保率98.0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0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020人。

邮电通信

2018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78亿元,增长196.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015年不变价)9.42亿元,增长215.0%;邮政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0.36亿元,增长15.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0.8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02万户,增长13.7%;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6万户,增长38.3%。

旅游

天等县境内有旅游景点30多处,较著名的自然风景有:县城附近的丽川独秀峰、得月楼、派替湖、龙蟠山;龙茗的八仙山、观音山、向都的万福山、百感岩;上映的仙桥。溶洞有天等的安宁洞、百灵岩,向都的百感通天岩、清风岩,都康的清音洞,把荷的观音岩。

主要景点

那利水库,位于县城西部的宁干乡那利屯,离县城有20公里,是天等县重点中型水库。水库属分叉型丘陵水库,库内弯叉多,水带狭长。库内有1个半1岛、1个孤岛、1座交通水泥桥、1口泉池,库尾连接广西唯一蚬木大林场,九十九岭林场的第一岭。

龙角屯

龙角屯位于天等县天等镇仕民村后面的高山之中,水温冬暖夏凉。水位平稳,历年大旱不干涸,久雨不外溢,水位升降仅一米左右,池水清澈碧绿。周围全是石山,天池有四奇:一水源奇;二池中的鱼奇;三形成奇;四储水量奇。

万福寺

万福寺位于天等县向都镇北郊1公里处,该山孤峰挺拔,圆如卓锥,高约60米,腰径约50米。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于山上洞口建万福寺,洞下层建文武庙、供奉孔夫子、关公、岳飞几位历史人物。洞前石壁上用蚬木架一天桥,经300余年仍相当坚固。洞壁上有多处石刻。

百感岩

百感岩位于向都街东北2公里处,洞内有大小洞穴数十,钟乳遍布,枯榕江自南向北穿过洞底,景色壮观,为溶洞之首,《徐霞客游记》载:"此洞外险中闷,既穿历渺,忽仰透崇宏,兼一山之前后,以通奇汇众,流于底而不觉,幽明两涵,水陆济美,通之则翻出烟云,塞之则别成天地。西来第一,无以勿也民间有侬智高据洞驻兵的传说。

江海崖江

有方棺、圆棺各1副,内有人骨;那砚山崖葬有圆筒棺2副,经鉴定为宋代崖葬;呈屯崖葬有圆筒棺17副,为宋至明代崖葬;龙念山崖葬有圆棺近20副,经鉴定为宋至明代崖葬;兰屯崖葬有5副员棺材,鉴定为宋至明代岩葬。

那砚山

那砚山位于县城西北化隆乡荣华村,距县城4.8公里。画面所在石壁呈岩厦状,崖画即绘于岩洞及隙内灰黄色的骑马人、牵马人、马、狗和一组符号图象构成。崖画分4组,既有纤细简单的线条,又有粗犷浑厚的笔调,既有排列整齐的图象,也有规格不一的画面,显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独秀峰

位于城东一公里处,由丽川独秀峰和丽川河组成,是天等县比较有特色的景区,是南宁地区的八大美景之一。秀峰麓下丽川河水,五拱古桥。古桥上游拦河坝,水从坝上飞泻,水花飞溅,形如瀑布。

清风岩

在天等县向都镇以北半公里处,在龙神山脚下,有个奇异的岩洞,清风从洞口常年不息地吹出,洞口树叶微飘动,有二级的和风,东暖夏凉,风清气爽。洞顶峭壁,刻有“清风徐来”四字,洞前一道草坪地,长着一丛青葱茂密的相思树,草坪两边,各有一碧波荡漾的池塘。塘水清澈,游鱼可数,波平如镜。中间横过一道堤岸,明代年间,中和街民于洞口前的草地建起一座古色浓郁的“神农氏”寺字,内塑像,常有人烧香点烛,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龙蟠山

座落城南一箭之地山势蜿蜒起伏状如龙蟠,有古城、古碑和抗法元帅苏元春筹建的炮墩,二战期间,龙茗农民起义军在此山建立,并开办“军训班”种下革命的种子,山间盆地,果树丛生,山泉击水。

地方特产

天等指天椒,天等指天椒椒果小朝天,肉厚、色泽鲜红,辣叶十足,醇香浓郁,品质独特,曾荣获1983年国家外经贸部“优质产品”的称号,被誉为“天下第一辣”而名扬海内外。[9]

大肉姜,天等大肉姜是广西名优的传统产品之一,姜块肥大,肉质细嫩、品味香辣而在区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10]

苦丁茶,天等县种植苦丁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现有面积已达5千多亩,年产鲜茶450多吨,可加工制成高品位优质的球形、花形、条形等品种共100多吨。[10]

天等荞头,是广西名优土特产品之一。该产品香脆、淡辣,具有清凉解暑,生津止渴,帮助消化之功效。

八角,天等生产八角在建国前就已闻名港澳。天等县现有八角林9.8万亩,年生产鲜果6千多吨,折干果约2千吨左右。[8]

天等茴油产于天等“四城岭”、“九九岭”的八角茴油,茴油度数高、品质优,早在建国前就一直驰名中外。

天等猫豆,是天等传统的土特农产品。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