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2023最新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百科介绍)

由网友(冷月长空)分享简介:浙大质料科教取工程教系建立于一九七八年,是尔国低校中最先建立的综合性质料系。今朝设有金属质料、有机非金属质料、半导体质料、质料物理等四个研究以是及浙大电子显微镜中间。浙江大学质料系以功效质料研究为特点,以半导体质料为标记。开办时间一九七八年黉舍类型二一一、九八五中文名浙大质料科教取工程教系种别综合英文名Depa...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成立于1978年,是我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综合性材料系。目前设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材料物理等4个研究所以及浙江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浙大材料系以功能材料研究为特色,以半导体材料为标志。

创办时间

1978年

学校类型

211、985

中文名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类别

综合

英文名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简介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校友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理事会顺利召开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成立于1978年,是我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综合性材料系。目前设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材料物理等4个研究所以及浙江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

研究概况

浙大材料系以功能材料研究为特色,以半导体材料为标志,研究范围涵盖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以及材料微纳结构研究等。全系立足材料学科国际前沿,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承担重大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并在SCIENCE、NATURE系列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

学科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属于国家重点 一级学科,建有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表面与结构改性无机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池新材料与应用技术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新型(磁性)信息材料技术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电子显微镜中心,学科优势明显。全系现有教职工12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45名,副高级职称人员57名。教师中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以及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拥有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2个,师资力量雄厚。

材料系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和本科专业,建有“功能材料”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材料科学与工程”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材料系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00名、硕士生约120名、博士生约60名,进站博士后15名左右。材料系致力于高层次人才培养,拥有强大的育人队伍,迄今已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3人、提名奖7人,本科毕业生录研/出国深造率保持在70%以上,名列工科专业前茅。

研究所

材料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是由材料系电子信息材料研究室、纳米材料研究室与系中心实验室合并构成,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5人,是一个崭新而富有活力的研究所。每年招收本科生20余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5名左右,并接受博士后与国内外访问学者。

该所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功能陶瓷、纳米材料、材料微结构及功能晶体。立足于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对材料性能物理本质之理解,力图将材料科学基础应用于电子信息元器件的研究。同时,材料的尺寸效应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具体的研究方向有:微波介质陶瓷,铁电材料,弛豫铁电材料,多相陶瓷,电介质复合结构、纳米材料,材料物理、材料微结构,功能晶体,磁性材料。

该所近5年来,先后共承担国家"863"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10项。2000年陈湘明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5年来,本所在J. Am. Ceram. Soc.、J. Mater. Res.、J. Appl. Phy.等SCI源杂志上发表科学论文100余篇。

半导体材料研究所

半导体材料研究所前身是1954年建立的半导体材料研究小组,是我国开展半导体材料研究最早的单位之一。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1999年进行了调整组合。经过调整后的半导体材料研究所以新的面貌出现,组成了以阙端麟教授(中科院院士)为学科带头人,国家跨世纪优秀人才等一批优秀青年教师为学术骨干的教学科研队伍。

该所1959年开始,以硅材料作为主攻方向,历经2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从硅烷气体-硅薄膜生长-多晶硅-单晶硅-测试分析以至器件单元工艺等配套的硅材料研究条件,在高纯硅烷的制取、高纯硅技术、探测器级硅单晶、硅单晶中碳、氧的控制以及硅单晶的电学测量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曾获得三项国家发明奖,十多项省部级和国家发明专利。在1985年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后,先后引进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才,添置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材料生长设备以及分析测试仪器,使得科研力量大大增强,基础理论研究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继续以研究硅、硅基半导体材料为主。近年来,先后在国际、国内的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数百篇论文。目前该所于硅材料方面的研究与科技生产力转化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特殊的影响。该所目前设有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每年招收硕士生、博士生二十余名。主要研究方向有:

1、 大直径硅单晶生长技术和理论,硅晶体加工技术及硅材料中杂质与缺陷的科学技术研究。

2、 以超高真空CVD技术为基础,开展硅基同质、异质外延研究,同时生长新颖的 硅基SiGe,GaN,ZnO等薄膜材料;开展硅基SiO2光子晶体材料及硅烷气体在有关光电子方面的应用研究。

3、 以有机无机复合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为新的生长点,为新一代的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奠定基石。

该所准备进一步拓宽学科覆盖面,以大直径硅单晶,硅基材料,复合半导体功能材料研究为主,同时加强电子信息材料、磁性材料等一批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型材料的研究。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该所是由成立于1958年的硅酸盐专业以及后来分别发展成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和硅酸盐材料两个研究所合并而成的。

该所目前承担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的主要教学和科研任务,具有一支人员配备合理、事业心强并极具开拓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教职工2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0人,博士学位获得者7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中青年教师中大部分有在国外学习和研究的经历。该所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包括了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并接收博士后和国内外访问学者。近年来年均招收本科生20-25名,硕士研究生15-20名、博士研究生5-10名和接收博士后或国内外访问学者1-2名。

该所是一个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所,曾多次被评为浙江大学十强研究所。研究所目前以光电功能材料的基础及应用,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与产业化,新型建筑材料,无机生物材料,材料工程控制,计算材料学及古陶瓷等为主要研究方向。近几年,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学科基金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防预研基金项目、省部级基金、科技计划、科技攻关及企业合作项目百余项。其中年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省部级纵向课题约10余项,横向合作项目10余项,年均科研总经费约300万元。现已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年均发表学术论文20-30篇,其中被 SCI、EI及 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约占50%。

金属材料研究所

金属材料研究所于1999年由原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新材料与材料物理、铸造三个研究所合并而成,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士学科点单位之一。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1人。每年招收金属材料、材料工程与自动化两个专业本科生约6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约30余人,并接受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及访问学者。

该所在重点进行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注重开展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发并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储能材料及其装置,金属结构材料,金属功能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磁性材料,金属材料表面工程及材料加工工艺等。该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稀土储氢材料的研究,在稀土储氢电极合金成分优化、镍氢电池、镁基非晶态储氢合金、氢源合金、 锂离子电池用金属间化合物负极材料等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学术界也有较大影响。在材料的耐磨损性及冲蚀机理,稀土元素微合金化及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也有长期积累,在国内外学术界也形成了较大影响。

该研究所已完成或正在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攻关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及国家火炬计划等重点项目50余项,已荣获国家发明奖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专利10余项。近几年来,每年有近百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其中被SCI、EI收录数量位于全校各研究所前列。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