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钢(国家一级导演、当代著名编导家)

由网友(①笑﹏倾城)分享简介:弛继钢,一九五八年一二月出熟,山西榆次人。国度1级导演,中国今世闻名编导野。中国今世闻名编导,中国文联第6、第7届齐委,中国特殊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市跳舞野协会副主席,国度当局特殊津揭得到者,国度1级导演,担负二零零八年北京奥运会开解散式副总导演,[一]二零零八年北京残奥会开解散式履行总导演。现任武警政事部副主任,中...

张继钢,1958年12月出生,山西榆次人。国家一级导演,中国当代著名编导家。中国当代著名编导,中国文联第六、第七届全委,中国特殊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一级导演,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1]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闭幕式执行总导演。现任武警政治部副主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2]代表作有:舞蹈《千手观音》、舞剧《一把酸枣》、新编史诗京剧《赤壁》、大型民歌舞蹈《黄河儿女情》等。

中文名

张继钢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58年

毕业院校

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

职业

艺术家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西榆次

主要成就

现任武警部队政治部副主任
曾任总政歌舞团团长
2008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
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

人物经历

继 千手观音 惊艳亮相后,张继钢携大型民族舞剧 花儿 再次刷爆票圈

张继钢,生于榆次粮店街。十二岁开始从事舞蹈艺术,在山西省歌剧院曾任演员、主要演员、舞蹈编导、舞蹈队队长等职。1990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后留校任教,任中国民间舞蹈系二级编导。1992年调入总政歌舞团工作,历任总政歌舞团副团长、团长、总政宣传部副部长。2008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2012年4月任武警政治部副主任。2008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国家一级导演,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残奥会开闭幕式执行总导演;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总导演。

12岁开始从事舞蹈艺术,在山西省歌舞剧院曾任演员、主要演员、舞蹈编导、舞蹈队队长等职。

17岁开始从事舞蹈创作,并以他或独立或合作完成的作品,为山西舞蹈界赢得了历史上第一块国家级奖牌和国家级最高大奖。

1987年与人合作完成的大型系列民歌舞蹈《黄河儿女情》轰动海内外。为此,山西省政府先后给他记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 同年免试进入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学习。

1990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后留校任教,任中国民间舞蹈系二级编导。

1992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工作,曾一次荣立二等功,三次荣立三等功。

1994年,担任大型团体操总编导、成功的完成了远南运动会开幕式《我们同行》的创作和演出。 同时,还创作杂技作品芭蕾对手顶《东方的天鹅》、女子大跳板《女儿红》、顶碗《扇骨》、软钢丝《翔》等30多部。

2003年7月,被任命为总政歌舞团团长。

2006年任总政宣传部副部长。

2006年5月,被选中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副总导演,主要负责奥运开幕式上半部分的编导工作。

2008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总导演[3]

2011年,担任“钢枪玫瑰”阎维文2011大型个人演唱会总导演,并为演唱会精心打造了同名主题歌《钢枪玫瑰》。[4]

2012年4月任武警政治部副主任。5月18日,执导的舞蹈史诗《黄河》在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演出。[5]

主要作品

张继刚曾在国家重要刊物和报纸上发表了数十篇创作理论文章,其代表作有:《说说洗炼》、《不在乎搞什么,而在乎怎么搞》、《什么叫“流畅”》、《要替观众着想,不要“无病呻吟”》、《手段丰富,境界单纯》、《回归艺术本体》等等。

舞蹈作品

《黄土黄》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奖; 获第三届全国“桃李杯”优秀创作剧目奖。

《千手观音》参加了雅典残奥会闭幕式的演出,赢得亿万人的高度赞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一个扭秧歌的人》获“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提名奖; 获得三届全国“桃李杯”优秀创作剧目奖。

《俺从黄河来》获第三届全国“桃李杯”优秀创作剧目奖。

《元宵夜》获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大奖。

《英雄》获第六届全军文艺调演一等奖。

《兵》获第六届全军文艺调演一等奖。

《好大的风》获第三届全国“桃李杯”优秀创作剧目奖; 获第四届北京市舞蹈比赛一等奖。

《女儿河》获第三届全国“桃李杯”优秀创作剧目奖; 获北京市建国四十周年征文奖。

《壮士》获第五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

《哈达献给解放军》获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一等奖; 获首届电视舞蹈大奖赛最佳作品、最佳编导奖。

《善之》获2000年国际舞蹈比赛中国选拔赛第一名; 获2001年全军舞蹈新作品比赛一等奖。

《太阳鸟》获第二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舞蹈大赛最佳舞蹈编导奖; 获朝鲜“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编导金奖。

《和梦一起上岸》获第十四届维捷勃斯克国际舞蹈比赛唯一大奖。

《生命之翼》获日本国际舞蹈比赛金奖。

《走出荒原》获第八届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

《士兵与枪》获第八届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

《母亲》、《解放》、《送军鞋》、《太阳雨》、《密林中的故事》、《母与子》、《蜡染女》《黄河》等。

歌舞作品

大型民歌舞蹈《黄河儿女情》获国家文化部“文化奖”。

大型主题歌舞《军魂》获第六届全国文艺调演一等奖。

大型主题歌舞《国魂》获国家文化部“文化奖”。

中国民族音乐剧《白莲》获国家文化部“文化奖”。 获国家文化部“文化导演奖”; 获建国五十周年“优秀剧目奖”; 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导演奖。

歌剧《黄河人》获华北地区汇演金奖。

舞蹈诗《西出阳关》获国家文化部“文化奖”;

第四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大型音乐舞蹈《一个士兵的日记》获得第八届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和总导演奖。

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获得国家精品工程精品奖;

国家文化大奖;文化导演奖。

杂技作品,女子大跳板《女儿红》获第22届摩纳哥国际杂技比赛“金小丑奖”。

杂技作品,芭蕾对后顶《东方的天鹅》获第26届摩纳哥国际杂技比赛“金小丑奖”,并获两项特别奖;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

杂技作品,软钢丝《翔》获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

杂技作品,《顶碗》获28届摩纳哥国际杂技比赛“金小丑奖”。

个人舞蹈作品专集《献给俺爹娘》获文化部奖励。

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获得好莱坞最佳作品奖;最佳导演奖,

大型杂技晚会《红灯高照》获得国内外观众高度赞扬。

大型杂技晚会 《今夜星光灿烂》获得国内外观众高度赞扬。

获国家文化部“文华奖”。

获国家文化部文华导演奖。

舞剧《野斑马》2000年11月首演于中国上海大剧院;

2000年上海国际艺术节精品剧目;

2004年获得第二届十大演出盛事唯一最佳导演奖。

2001年12月应韩国邀请,由中、日、韩三国编导联合创作的舞剧《今舞神话》在韩国首演成功,获得巨大国际影响。

主要成就

由于张继刚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突出成就,各地都争相邀请前往讲学。他曾多次分别前往河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山西省、贵州省、吉林省、湖北省、浙江省、云南省、上海市、太原市、北京市、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常州全国首届编导技法会议、香港、澳门、美国、日本、韩国、朝鲜、丹麦、挪威、瑞典、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梵蒂冈、摩纳哥、澳大利亚、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访问。每次讲学和交流都受到了极其热烈的欢迎,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张继刚曾在国家重要刊物和报纸上发表了数十篇创作理论文章,其代表作有:《说说洗炼》、《不在乎搞什么,而在乎怎么搞》、《什么叫“流畅”》、《要替观众着想,不要“无病呻吟”》 、 《手段丰富,境界单纯》、 《回归艺术本体》等等。 张继刚是我国具有国际国内广泛影响的艺术家,其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当代中国的佼佼者,他的作品大思大情,大书大说,影响持久,气度宏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闭幕式执行总导演。

社会任职

现任武警政治部副主任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舞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

中国当代著名编导

中国文联第六、第七届全委

中国特殊艺术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舞蹈界唯一“世纪之星”称号获得者

北京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舞蹈家协会编导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获奖人

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评审委员会委员

第二届全国“群星奖”舞蹈比赛评审委员会委员

摩纳哥国际舞蹈比赛评判委员会委员

太原舞蹈团终身首席艺术指导

人物评价

张继刚是我国具有国际国内广泛影响的艺术家,其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当代中国的佼佼者,他的作品大思大情,大书大说,影响持久,气度宏达。

张继刚创作的舞蹈作品360多部,其中大部分作品曾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演。许多作品被海内外移植上演,共九次获得国际最高奖。分别是国际大奖一次、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一次、好莱坞最佳导演奖一次、国际金奖三次、国际金小丑奖三次。获国内大奖、金奖、一等奖四十多次。被海内外众多学者称为“舞界奇才”。 在中国,他的作品演遍了大江南北,几乎每到一处都能欣赏到他的作品。他的作品题材多样、构思奇巧、风格独特、气象万千,在中国艺术界具有突出的地位,对于当代中国舞蹈影响巨大而深远,被海内外公认为“张继刚现象”。

张继刚语录:人生就是这样在不断的选择当中前进。选择在有梦的地方行走。行走就是寻找,行走就是思考,行走就是努力,行走就是奋斗。

--张继钢

残奥开幕

童话

从上千名卡通马拉松运动员铺就一条美丽的七彩跑道开始,到太阳鸟飞到盲人歌手身边进行交流,再到2000多名小演员表演卡通舞蹈,以及在大海上遨游的“海鸥”,都让人感觉这是一场艺术性和童话色彩兼具的盛宴。

山西晚报:残奥会开幕式表演有很浓厚的童话色彩,怎么会有这个创意?

张继钢:我们一直说,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所以残奥会开幕式也必须要打造成大家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开幕式的整体创意应该来自残奥会的会徽,我们以“天地人”的寓意为逻辑架构,形成空间的旅行、时间的旅行、生命的旅行这三个篇章,因此才有了这种童话

开幕式上的表演

风格,用中国写意的手法,打造超现实的浪漫,让一切生命都变得有价值。

山西晚报:大家对残奥会开幕式的评价都很高,您认为呢?

张继钢: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幅画卷的话,那么残奥会开幕式则像一本讲述我们自己家园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和梦一起飞》。其实,大家能喜欢这场开幕式,是我所预期的,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人们竟然喜欢得如此热烈。从开幕式结束,我就不停地接到大家的祝贺电话和短信,我很想让自己的大脑有一个空灵的时间,但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

完美

张继钢喜欢说一句话,“与完美对望”,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是他对艺术的最高追求,从舞蹈《千手观音》到舞剧《一把酸枣》;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半段的艺术表演,再到残奥会开幕式的亮相,张继钢用“完美”证实了他的实力,也给了我们太多感动。

山西晚报:作为执行总导演,您觉得残奥会开幕式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张继钢:在天安门前负责倒计时举牌的孩子们很美,鸟巢上空的焰火很美,演员们的表演很美,我觉得所有这些的结合就是完美。就比如开幕式倒计时最后一秒结束时,“鸟巢”上空绽放出“宇宙星象”的焰火;在《星星,你好》结束的刹那,空中的礼花如满天繁星……

山西晚报:残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应该算是一大特色了,您当初的设计初衷是什么?

张继钢:这次倒计时是临时补救的。当初蔡国强(注:世界知名的视觉景观大师,奥运会开幕式焰火导演)想在天安门前的地面上用焰火打出倒计时的数字,然后鸟巢上空也打出来数字,但是焰火在地面燃放很有困难,所以就想到用翻书本的方式倒计时。大概是在6日下午三四点钟,才敲定拿书的孩子,而孩子们一次也没练习过,很不容易。

山西晚报:为什么我们在残奥会开幕式上没有看到《千手观音》?

张继钢:我知道这个节目呼声很高,但是这个节目毕竟上过雅典残奥会的闭幕式,所以我想呈现给大家崭新的节目。

温暖

整场开幕式,呼声最高的节目应该是《永不停跳的舞步》,当观众看到轮椅上的11岁女孩李月用双手翩翩起舞时,不禁泪流满面,而视李月为自己孩子的张继钢也不例外,他哭了,不仅仅因场上演员的精彩表现而哭,也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山西晚报:李月的表演让很多观众潸然泪下……

张继钢:李月在四川汶川地震中失去了一条腿,但她在病床上还惦记着跳芭蕾,在报纸上看到这则消息后,我们的创作团队受到了震撼。李月的故事与原来的一个节目的创意主题十分吻合,因此我们当时就对这个节目进行了调整,专门邀请了她前来参加,要圆小姑娘一个跳芭蕾舞的梦。此外,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所有中国人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支持。

山西晚报:您觉得李月带给您最大的感动是什么?

张继钢:这台节目演出起来很有难度,因为既有聋哑人,也有肢残人,还有健全人,要想让所有表演者整齐划一,必须经过很长时间的磨合。我们排练经常进行到深更半夜,李月非常刻苦,有时候我晚上十一二点过去看这台排练时,发现小姑娘都在轮椅上睡着了,我们不忍心叫她起来,如果需要她出场时再叫醒她,这时候她就会揉揉眼睛,很高兴地投入到排练中。

坚毅

39米的高度、230秒……残奥会开幕式上,侯斌点火炬前,用双手完成“攀登”的场景,让所有人感受到了残疾人的坚毅和执著,他也因此成为当晚鸟巢上空中最耀眼的星星。

山西晚报:侯斌“攀登”时,每位观众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这样点燃火炬的方式实在是太特别了。

张继钢:挺艰难的,因为侯斌要用双手不停地往下拽绳子,这样才能把他自己升起来,所以他吊起的不仅是自己的体重还有轮椅的重量。轮椅上方挂有保险绳,除了侯斌手中的绳子顶端配有滑轮外,他没有任何的助力工具,他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征服比身体更大的重量。

山西晚报:在半空中,侯斌曾经有一个短暂的停顿,脸上流露出艰难的表情。

张继钢:最初,侯斌拉动绳索很吃力,第一次才拉升了十几米就拉不动了,所以我们也准备了另外一套方案,安排了一名B角演员和两位肢残运动员一起训练了20天左右,如果侯斌拉不上去的话,导演组将在半空中支起一个高台来缩短距离协助点火,但是侯斌很了不起,他成功了。

感谢

感谢之词来自于张继钢,因为在这场童话般的残奥会开幕式上,张继钢的家乡山西,给了他无限的支持和帮助。

山西晚报:开幕式上,有一个由300多名聋人女孩表演的节目,里面有很多来自咱山西的姑娘们。

张继钢:对。当初我去看彩排,所有的孩子都想和我合影,等我来到其中一个小队伍里,孩子们紧紧搂住我,她们用手语告诉我,她们来自山西。那会儿我就感觉特亲切,她们在世界性的舞台上演出,我为她们骄傲。

山西晚报:令您骄傲的应该还有“白玉盘”对吗?

张继钢:72米的直径,翻出1440本书,书中还要展现茫茫雪原、灿烂的桃花、粉红的夏荷以及金黄的麦浪,这么高超的舞台是太重制造的,应该说是世界上惟一一座科技化大型舞台。我曾经两次去太重,领导和员工们都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大家能够完成这项高难度的工作,应该不只是山西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山西晚报:残奥会开幕式上,还有其他的山西元素吗?

张继钢:虽然我是山西人,但作为残奥会的导演,我肯定得从国家出发,希望更多体现中国的文明和进步,所以山西元素我考虑得很少。不过,家乡人民非常支持我,等工作结束后,我肯定要回山西,向父老乡亲汇报,感谢他们对我的支持。

采访中,张继钢告诉记者,奥运会开幕前他是深夜下班,天不亮就上班,可是自从奥运会开幕式后,就变成了天微微亮的时候下班,天亮后上班,非常累。记者原本以为现在他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但是他说残奥会闭幕式还在等着他……其实,面对如此忙碌的张继钢,我们也想说一句,“感谢您,您也是山西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骄傲!”

芭蕾公主

在汶川大地震中截肢的10岁“芭蕾女孩”李月,在残奥会开幕式上成了万众瞩目的“芭蕾公主”!在表演《永不停跳的舞步》中,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聋人演员和一位芭蕾舞王子成了李月不停舞动的舞伴。邀请李月来表演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在北京残奥会上燃放的焰火刚刚隐去,一场新闻发布会随即在7日零点召开。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执行总导演张继钢介绍说,邀请李月源于一篇报道。在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同一个体育场,再举办残奥会开幕式,同样要做到“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这个难度是很大的。残奥会开幕式用独特的艺术陈述方式向大家讲述了空间旅行、时间旅行和生命旅行。我们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演出,展示一种伟大的人道主义,展现一种人性的光辉,力争能够做到在美的境界当中去感动人,使它更加浪漫、更加轻盈、更加温暖、更加快乐,能够阐释出一切生命都有尊严,一切生命都有价值,阐释出所有生命都是具有梦想的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我给自己的团队打了100分。残奥会开幕式的方案几乎与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意方案同时诞生,而让李月,这个在汶川大地震中不幸失去左腿的芭蕾女孩出现在本次开幕式上的想法,是来自于几个月前。“虽然地震夺去我的左腿,但是我永远不放弃芭蕾梦想。”当我在报纸上读到李月的这句话,顿时热泪盈眶。就在那一刻,我想到了要把李月邀请过来。

解密火炬

张继钢解密主火炬点燃:拉升39米点火挺冒险,2008年9月7日凌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结束后,主新闻中心举行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总体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执行总导演张继刚分别介绍了相关情况。提到主火炬点燃,张艺谋和张继钢都对火炬手侯斌表示了赞赏。张艺谋说,主火炬点燃方案和人选确定后,侯斌就开始训练,还有一个B角运动员也一起练。一开始33岁的侯斌练得很吃力,虽然有滑轮组拉的时候能够省些力气,可是作为左腿截肢的残疾人,还要坐轮椅,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侯斌第一次拉了十几米就拉不动了,时间却用了5分钟,而正式的点火要拉39米高。开幕式运行团队曾经设想支高一点儿的点火台解决问题,您看到的是开幕式上使用的3米高点火台,您看不到的是在它的底下还有13米高的升降台,万一无法拉上去,13米高的升降机会把侯斌举起来,缩短拉升距离。

不过侯斌给了张艺谋和张继钢很大的信心:经过20天左右的训练,成绩突飞猛进,开幕式七八天以前,侯斌更是带给他们一个特别好的消息,在大兴训练基地,拉到30米高的位置最好成绩是2分47秒。“侯斌很了不起,他本人非常有信心能够上去,所以最终我们还是咬牙让他无论如何要上去。”张继钢透露,就在9月4日,他和侯斌交谈过:“我说我们别无选择,一定要爬上去,哪怕在空中休息,也要爬上去。” 张继钢承认残奥会开幕式主火炬点火多少有些冒险,就连点火时的音乐也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张继钢透露,当侯斌进行到离点火处还有三分之一距离的时候,音乐也转换成鼓声的轮奏。“他爬3分钟,我们这个音乐有3分钟,如果他用一分钟,这个音乐就是一分钟。”

梦圆奥运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结束之后,总导演张艺谋表示,开幕式非常圆满,他给他的团队打一百分。张艺谋与副总导演张继钢、陈维亚三人不约而同地穿着象征喜庆的红色上衣,出现在6日深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张和平说:“残奥会开幕式是我们这个团队向全世界、向全国人民交上的第三份答卷。三年多来,我们始终朝着‘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以及四个开闭幕式都要做到‘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去努力。从现场观众和各方面的反映来看,今天的开幕式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据介绍,参加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演出的演员一共有4813人,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北京舞蹈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14个单位,其中还包括一部分部队文工团和业余文艺骨干。全部演员当中共有400多名残疾人。全部演职人员加起来有12000人左右。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执行总导演张继钢表示,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幅展现厚重中国文化、展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画卷的话,残奥会开幕式展示的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展现一种人性的光辉,阐释出一切生命都有尊严,一切生命都有价值,所有生命都有梦想这样一个理念。张继钢表示,没有完美无缺的艺术,对于完美来说,我们只能接近。“今天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接近完美!”

生命理念

总导演张继钢阐释开幕式理念:所有生命都具有梦想,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执行总导演张继钢表示,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幅画卷,是一幅厚重的中国文化的,当代中国的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画卷的话,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是一个家园,这个家园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家园,我们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演出,展示一种伟大的人道主义,展现一种人性的光辉,力争能够阐释出一切生命都有尊严,一切生命都有价值,能够阐释出所有生命都是具有梦想的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于6日晚8时隆重举行。北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于9月7日零时举行“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总体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张继钢在会上说,在这三年当中,张艺谋导演、陈维亚导演,我们三个人非常地和谐,这三年来,我们从来没有红过一次脸,当然也有意见经常不一样的时候。这三年当中,我自己切身体会到在张艺谋导演和陈维亚导演身上学到很多很多,特别是在我们工作最艰苦的时候,特别是我们遇到了重大问题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张艺谋导演总能给予我们很重要的主意。在这里我还特别想说残奥会的核心团队,还有残奥会执行副总导演杨威,编导黄建军、龚晓奇、黄敏娜、李成淑、张显敏等等这些非常优秀人员。张继钢说,在运行过程中,残奥会创作班子是特别团结,一直能吃苦,能打硬仗。大家始终觉得非常清醒,在两年以前就非常清醒,知道奥运会开幕式一定非常成功,也知道奥运会闭幕式也一定非常成功,可以想象在同一个体育场,在国家体育场再举办残奥会开幕式的时候,那个压力有多么大,同样要做到“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这点难度是很大的。这也让我联想到再过几天就是残奥会闭幕式的日子,那时在北京夜晚将要绽放最后一朵灿烂的礼花,那里我们另外一个创作团队正在日夜辛劳的工作着。每当想起这些的时候,作为一个艺术家总是慷慨万千。

全队协作

张继钢介绍称,今天大家所看到的这些,从我们的本意来说,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幅画卷,是一幅厚重的中国文化的,当代中国的和“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画卷的话,残奥会开幕式是一个家园,这个家园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家园,正因为如此,我们给大家用独特的艺术陈述方式和大家讲述了空间旅行、时间旅行和生命旅行,我们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演出,展示一种伟大的人道主义,展现一种人性的光辉,力争能够做到在美的境界当中去感动人,使它更加浪漫、更加轻盈、更加温暖、更加快乐,能够阐释出一切生命都有尊严,一切生命都有价值,能够阐释出所有生命都是具有梦想的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理念。

张继钢表示,我也向很多健全人艺术家特别是和一些残疾人艺术的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精神和品质,无论是那些盲人、聋人,也无论是那些肢残人,和他们交谈、排练、工作当中,每时每刻都感动着我的心灵,时时刻刻在他们身上提醒着我,要把这个答卷做好,要把这幅重担挑好。今天大家已经看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努力,艺术是没有完美的,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完美无缺的艺术,对于完美来说,我们只能接近,而不可能达到。但是我们尽力了,我们做到了最大的努力,这就是我今天特别想说的。

自强不息

北京2008年残奥会在“鸟巢”落下帷幕。闭幕式执行总导演张继钢说,整场演出所包含的“香山红叶”、“播种”、“浇灌”、“收获”、“欢庆”、“寄望未来”6个章节形成了一条逻辑线,向全世界残疾人朋友送去中国人民最诚挚的祝福:自强不息,收获幸福。闭幕式充满了自然、纯净、亲切、温暖的气息,作为北京的代表景观之一,香山红叶最先出场。60万片造型优美、色彩绚丽的红叶从“鸟巢”顶端纷纷扬扬地洒落,飘向跑道,飘落到运动员的肩头,这是北京对各代表团运动员最崇高的敬意,这是北京对即将离别的运动员最深情的眷恋。在播种一章中,残奥会开幕式上的童话风格得以延续,一群卡通娃娃与盲童在宇宙天穹中播种光明,展示各国残疾人运动员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播撒着残奥会的种子,表达了他们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共求一个梦想的美好追求。

播撒下未来的种子,还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在中国,我们将黄河与长江比做母亲,足见中华民族与大自然的和谐,与水的亲融之情。一条由100名头戴发丝树冠的少女汇聚而成的美丽“河流”也流入了“鸟巢”,流淌在绿草地上,灌溉着我们共同播种的梦想与希望,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有耕耘、灌溉就有收获,到了收获的季节,以太阳的温暖与牧童的竹笛交织而成的田园诗般的舞蹈与音乐,展现出在丰收的田野中收获时的愉悦。这温馨、亲切的场景,寓意着残疾人付出他们的努力与艰辛后,充分享受着人与大自然“和谐”所赋予的快乐。在第五章节中,所有的人们欢庆着丰收的喜悦。杂技与舞蹈通过少男少女们充满朝气、活泼可爱的表演,传达出北京残奥会即将圆满闭幕时,残疾人与健全人共享体育运动的欢乐与友谊,共享“精神寓于运动”的文明成果。

盛大的欢庆过后,人们终于迎来了告别的时刻,全体运动员与演员们团聚在残奥委会的旗帜下,共诉情怀,共同完成了“给未来的信”。这信有怀念,却没有伤感,因为它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张继钢说,这6个章节之间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表达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念,同时,也是对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一种礼赞。与这个主题相吻合的是,残奥会闭幕式上,每一个节目的演员完成演出后都不会退场,最后时刻,2000多名演员与全场观众、运动员共同书写着残健同行、和谐共享的美好愿景。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