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中国社科院主办专业学术性刊物)

由网友(┌;亦旧怡心)分享简介:《汗青研究》创刊于一九五四年,是由中国社会科教院主管、中国社会科教院主理的汗青业余教术性刊物。[一]据二零二零年第零一期期刊内页显示,《汗青研究》编纂委员会有编委一六人。据二零二零年四月二七日中国知网显示,《汗青研究》共出书文件五四五九篇、总被下载四四二四五七四次、总被引六三九九二次、(二零一九版)复合作用果子为一.二...

《历史研究》创刊于1954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历史专业学术性刊物。[1]

助力学术之路 人文社科类期刊公众号盘点

据2020年第01期期刊内页显示,《历史研究》编辑委员会有编委16人。

据2020年4月27日中国知网显示,《历史研究》共出版文献5459篇、总被下载4424574次、总被引63992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286、(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007。[2]据2020年4月2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历史研究》共载文1620篇、基金论文量415篇、被引量为19637次、下载量为10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1.12。[3]

中文名

历史研究

类别

文史哲综合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编辑单位

《历史研究》编辑部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国际刊号

0459-1909

现任主编

李国强

属性

中文核心期刊、CSSCI、CSTPCD

外文名

Historical Research

语言

中文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创刊时间

1954年

国内刊号

11-1213/K

邮发代号

2-77

编辑部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1号楼

办刊历史

1954年,《历史研究》创刊,刊期为双月刊。[2]

1973年9月28日,北京市委宣传组和《历史研究》编辑部召开了“劳动人民反抗斗争和儒法斗争的关系问题”的座谈会。

1985年2月12日,该刊邀请部分在京史学工作者以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学术自由为题举行座谈。

2014年12月,该刊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4]

2019年1月,历史研究杂志社对该刊进行了改版。

办刊条件

  • 主要栏目

该刊设有义和团研究、专题研究、理论与方法、书评、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读史札记等栏目。[1]

  • 刊登内容

该刊刊登中国史学界研究成果、史学研究评价,报道史学研究动态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及世界史等方面的研究。[1]

人员编制

据2020年第01期期刊内页显示,《历史研究》编辑委员会有编委16人。

《历史研究》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职务名单
委员卜宪群、王巍、王建朗、王震中、邢广程、李国强、余新华、汪朝光、张生、陈星灿、周群、夏春涛、晁福林、高翔、黄兴涛、路育松
资料来源:

办刊成果

据2020年4月27日中国知网显示,《历史研究》共出版文献5459篇。[2]

据2020年4月2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历史研究》共载文1620篇、基金论文量415篇。[1]

收录情况

该刊是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收录。[1][2][5][6]

影响因子

据2020年4月27日中国知网显示,《历史研究》总被下载4424574次、总被引63992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286、(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007。[2]

据2020年4月2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历史研究》被引量为19637次、下载量为10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1.1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1163名。[3]

荣誉表彰

1995年,该刊获得中国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期刊提名奖。

1996年,该刊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

2005年,该刊获得第三届国家期刊奖。[6]

2017年,该刊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

文化传统

该刊的办刊方针和工作作风是百家争鸣、实事求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6]

投稿指南

一、投稿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文章字数以2500—4500字为宜。

二、投稿要提供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作单位、邮政编码、职称、职务、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等)。

三、文章注释序号(上标)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附于文末。

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未正式发表的讲话等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五、参考文献的格式:1、参考专著:[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2、参考报纸、期刊:[序号]作者.文题.报刊名,出版年,卷(期、版次),起止页码(具体情况可以参照中国国家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六、资助项目需注明资助者、项目编号。

七、投稿体例要求:以“一”“1”“(1)”作为文章层次,(1)之下以小标题方式提炼主要观点。

八、投稿图表要求:表格:将表名置于表上方居中;图:将图名置于图下方居中。表、图内文字统一用楷体。

九、为便于稿件的修改及联络,作者需提供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

十、投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投稿必复。[6]

现任领导

职务名单
编委会主任高翔
主编李国强
副主编路育松、周群(常务)
资料来源: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