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2023最新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百科介绍)

由网友(人间臭屁精)分享简介:教院,专士熟导师二二人,传授三八人,副传授三二人。此中,俄罗斯天然科教院外籍院士一名,国度“百万万人材工程”人选二名,教诲部跨世纪优异人材一名,领土资材部“百名”跨世纪科技人材二名,吉林省有凸起孝敬中青年博野一名,吉林省科技人材二名,吉林省良好青年一名,吉林省省管优异博野三名,享用国务院当局特揭六名。海内外无名的钻探博...

学院,博士生导师22人,教授38人,副教授32人。其中,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名,国土资源部“百名”跨世纪科技人才2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吉林省科技人才2名,吉林省杰出青年1名,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6名。国内外知名的钻探专家张祖培、殷琨、孙友宏教授,岩土工程专家肖树芳(已故)、佴磊、陈剑平、王清教授在院任教。

中文名称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简称

吉大建工

主要院系

7个系、8个研究所

类别

二级学院

学校类型

理工

博士后流动站

科研流动站1个

专职院士

3(含双聘2人)

外文名称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二级学科

创办时间

2001年6月

硕士点

5

博士点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现任领导

戴振学

本科专业

地质工程、土木工程

办学历史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奢岭校区 搜狗百科

1952年,百业待兴,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在原长春地质学院设立了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和探矿工程专业。

195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5年,招收岩土工程专业本科生。

1998年,由原长春地质学院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和“探矿工程”两个学科整合而成地质工程学科,招收岩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3年,招收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三个二级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2012年,教育部颁布新版专业目录,将工程地质专业和勘察工程专业更名为地质工程专业。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学院有教职工145人,教授42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3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4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土资源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土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科技领军人才1人,中央组织部直管优秀专家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霍英东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3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银锤奖)获得者8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2人,吉林大学唐敖庆讲座教授1人。教师队伍中8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25%的教师具有在国外学习和深造的经历。

中国科学院双聘院士:何满潮

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苏义脑、蔡美峰、孙金声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殷琨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孙友宏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殷琨

国土资源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殷琨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苏小四

全国优秀教师:殷琨

吉林省教学名师:王清[1]

院系设置

学院按土木类招生,包含地质工程和土木工程2个本科专业。

教学建设

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吉林省一流专业,2个吉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高水平建设专业,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吉林省精品课程。地质工程专业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地质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钻探设备

吉林省一流专业:土木工程

吉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高水平建设专业:地质工程、土木工程

吉林省精品课程:岩土钻凿设备、岩体力学、工程岩土学、岩土钻凿工艺学

学科建设

学院有3个博士点、1个工程博士点,2个工程硕士点,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吉林省一流学科1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A类)1个。

博士后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工程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吉林省一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群

吉林省特色优势学科(A类):土木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地质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工程博士点:资源与环境(能源与环保)

二级学科硕士点: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工程硕士点:资源与环境(地质工程)、土木水利(建筑与土木工程)[2]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学院建有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其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4个省级实验室,依托学院建有“吉林大学极地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国家潜在油气资源(油页岩勘探开发利用)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基地”、“吉林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等3个科研机构。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复杂条件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地热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实验室:吉林省油页岩勘探开发利用工程实验室、吉林省环境岩土工程实验室、岩土力学与结构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油页岩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科研成果

近7年来,承担国家、部(省)级各类科研项目392项,科研经费约3亿元。科研成果“顶部驱动精准控压科学钻探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分别获2019年度和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此外还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二等奖共6项。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00余件,发表SCI和EI论文55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9部。

2012年-2019年科研成果
奖励等级获奖情况成果名称
二等奖科学技术部,发明奖,国家级顶部驱动精准控压科学钻探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奖,部省级小口径钻井技术创新与吉林南部油气勘探新发现
二等奖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部省级复杂结构裂隙岩体稳定性评价理论及关键技术
一等奖吉林省,发明奖,部省级大陆深部科学钻探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等奖科学技术部,发明奖,国家级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
一等奖教育部,发明奖,部省级冷钻热采天然气水合物关键技术及应用
一等奖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部省级高性能全液压地质钻机关键技术及钻机系列
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奖,部省级复杂地层潜孔锤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

合作交流

学院拥有良好的国际化办学环境。多年来,与韩国汉阳大学、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岩土力学研究所、俄罗斯超深钻井与地球内部综合研究科学工业中心、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等十几个国家的二十余所大学和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密切合作关系。学院每年聘请国际学术声誉高、研究成果丰硕的优秀外籍专家来院讲学、交流;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大力资助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文化传统

现任领导

院长:戴振学

党委副书记:衣长涛

执行院长:陈宝义

副院长:王常明、陈晨、刘宝昌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闫国栋

行政副院长:吴新明[3]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