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岗(西藏珞隅主要区域)

由网友(眉间上的悲痛)分享简介:正在西匿,黑马岗(黑玛岗,殊胜地)是多义词,墨穿县、巴宜区、亚东县等地都有其地名。珞隅黑马岗(也译 黑玛岗):匿南珞隅地域的西南部,是上珞隅的主体区域。上珞隅的西部是马尼岗(正在永木河滨上)以及梅楚卡(正在巴恰西仁河滨上)。黑玛岗大要上至关于墨穿县的中国节制区(旧称),只占墨穿县邦畿的近4分之1。别的,一九二八年西匿噶厦当局征...

在西藏,白马岗(白玛岗,殊胜地)是多义词,墨脱县、巴宜区、亚东县等地都有其地名。

西藏林芝地区有哪些县

珞隅白马岗(也译 白玛岗):藏南珞隅地区的东北部,是上珞隅的主体区域。上珞隅的西部是马尼岗(在永木河边上)和梅楚卡(在巴恰西仁河边上)。

白玛岗大体上相当于墨脱县的中国控制区(旧称),只占墨脱县版图的近四分之一。另外,1928年西藏噶厦政府征服波密土王后,把管辖下珞隅的嘎朗央宗改为达岗错,划归墨脱宗(曾是门巴族人为主),这是中等规模含义的墨脱(也管下珞隅的珞巴族了),同时白马岗区域的金珠宗(藏族为主,中心在今格当乡)和帮辛宗(珞巴、门巴和藏族)。

中文名

白马岗

位置

藏南珞隅地区的东北部

海拔

1100米上下

著名景点

仁青崩寺

户数

189户上下

外文名

bai ma gang

又名

白玛岗

方言

藏语

人口

1472人左右

基本内容

白马岗(白玛岗)是珞隅地区历史上最著名的区域,是墨脱县或珞隅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化概念。

相传九世纪时莲花生大师受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请遍访仙山圣地,到了今墨脱镇一带,发现这里的地形像一朵盛开的莲花(中部低,四周群山耸立,墨脱即藏语花朵),有圣地之象,遂在此修行宏法,并取名“白玛岗”。意思是殊胜地。

西藏著名的大藏经《甘珠尔》称:“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传说这里可以不种庄稼而有吃不完的粮食,可以不养牲畜而有喝不尽的牛奶,山上布满古树,花朵大得人可以睡在花心里,还藏有打开通往极乐世界神门的金钥匙。(仰桑河的水确实比较甜美)

这个名称及其传说导致了上珞隅东部的民族史的巨大变化。

12世纪,噶举派开创了指向白马岗腹地的大型朝圣活动。3个世纪之后,有“荒野之王”称号的大成就者、藏戏创始人汤东杰布也曾到珞瑜地区传教。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委任门巴族喇嘛洛卓嘉措回门隅、珞瑜地区宏扬黄教,并被任命为该地区最高首领。约一个世纪之后,门巴族由于无法忍受农奴制下沉重的赋税和劳役,逐渐离开了家乡朱隅(今不丹王国)和门隅,向着群山深处的墨脱进发。这里尚且是一片无需赋税和乌拉差役的乐土,在所谓白马岗“河中流淌的都是牛奶,树上所结都是糌粑”的传说激励下,门巴人踏上了深入白马岗腹心的道路。他们吟诵着“真正的白马岗就象袖子一样宽大,白马岗的男男女女都是英雄”的民歌,逶迤而来。

墨脱的门巴人说他们居住的地方叫“白隅欠布白马岗”,意思是“隐藏着的像莲花那样的圣地”。在佛教的观念里,莲花是吉祥的象征。

康巴藏区的人也在宗教激励下来到 珞隅 如金珠曲等地。

1952年6月在波密县的解放军连有祥率领珞瑜地区工作组(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顺江边而下)进驻珞瑜白马岗,1953年7月中共德木工作组组长田玉玺带领翻译沈泽林从德木宗(今巴宜区米瑞乡)出发翻越多雄拉山口到达白马岗,开辟了墨脱地区的新时代。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