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亮(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由网友(▲▲在乎所以沒理由)分享简介:袁明(一九六零年六月三零日-),出熟于安徽淮南,籍贯安徽省6安市金寨县,结业于安徽理工大教,煤冰采掘及瓦斯治理博野,煤取瓦斯共采实践首要奠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黉舍少。第103届、第104届天下国民代表大会代表。[一][二][三]一九八二年,淮南矿业教院采矿工程系地下采煤业余结业后,前后担负淮南矿务局出产处主任工...

袁亮(1960年6月30日-),出生于安徽淮南,籍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煤炭开采及瓦斯治理专家,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主要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2][3]

走近院士 袁亮 唯有 躺平 不可原谅

1982年,淮南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地下采煤专业毕业后,先后担任淮南矿务局生产处主任工程师,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工、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曾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中国专利奖[4]、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等奖励。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其中,排名第一3项,排名第三2项),获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6项(均排名第一),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EI收录9篇),出版专著4部,并主持编写了《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

2023年3月,2023年两会期间,袁亮带来了6个与煤炭行业相关的议案,包括促进煤炭大型矿区产能接续发展与安全生产、加大深部煤炭安全开采、开发废弃矿山绿色资源支撑“双碳”目标、煤炭与共伴生资源绿色协同开发等。[5]

中文名

袁亮

籍贯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4]

国籍

中国

主要荣誉

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出生地

安徽淮南[4]

职务

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1]

性别

代表作品

煤矿总工程师手册、煤与瓦斯共采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60年6月30日[6]

毕业院校

安徽理工大学

职称

教授

人物经历

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就读于淮南矿业学院(现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就读于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2年7月至1984年1月,在淮南矿务局谢一矿采煤区、掘进区工作。

1984年1月至1993年3月,在淮南矿务局谢一矿生产技术科工作。

198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3年3月至1993年8月,担任淮南矿务局谢一矿副总工程师。

1993年8月至1995年5月,担任淮南矿务局生产处主任工程师。

1995年5月至1996年7月,担任淮南矿务局副总工程师。

1996年8月至2009年12月,担任淮南矿务局、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2002年9月至2009年12月,担任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事。

2009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月,担任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担任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

2018年6月,担任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1]

2022年7月,受聘合肥工业大学“首席科学家”。[7]

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3]

主要成就

袁亮开创性提出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原理,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治煤矿瓦斯爆炸成套技术与装备,成功地解决了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安全开采技术难题,并在淮南矿区首次实现了煤与瓦斯共采重大突破。创建了中国首个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率领团队将研究成果在全国煤炭行业广泛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中国和世界低透气性煤层的煤与瓦斯共采理论和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5年来,袁亮提出了“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护巷)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该技术被认为是煤炭开采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重点推广技术成果。

袁亮院士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其中,排名第一3项,排名第三2项),获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6项(均排名第一),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EI收录9篇),出版专著4部,并主持编写了《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6]

学术论文

发表时间论文名称刊载于
2020年煤矿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科学构想煤炭学报
2019年煤炭精准开采地质保障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煤炭学报
2019年煤及共伴生资源精准开采科学问题与对策煤炭学报
2018年中国绿色煤炭资源量概念、模型及预测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7年煤炭精准开采科学构想煤炭学报
2016年中国深部煤与瓦斯共采战略思考煤炭学报
2014年深部围岩分区破裂化模型试验研究煤炭学报
2013年大直径地面钻井采空区采动区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煤炭学报
2011年低透气性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中的高位环形裂隙体煤炭学报
2009年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理论及煤与瓦斯共采技术体系煤炭学报
2008年低透气煤层群首采关键层卸压开采采空侧瓦斯分布特征与抽采技术煤炭学报
2007年淮南矿区现代采矿关键技术煤炭学报
2006年高瓦斯矿区复杂地质条件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煤炭学报[4]

发明专利

性质专利名称
国家发明专利低透气性高瓦斯软厚煤层远程卸压瓦斯抽放的方法
应用在煤层群开采中的多重上保护层防突开采法
开采煤层顶板瓦斯抽放的方法
地面钻井全层同时预抽上覆远距离采动区卸压瓦斯法
煤层巷道边抽边掘抽放瓦斯方法
深部巷道围岩破裂模拟装置
发明专利油压千斤顶和加荷系统
一种煤矿乏风收集装置
煤矿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抽采装置及液压支架
适用于模型试验的煤体瓦斯气体面式充填装置
煤层注水系统

科研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职务

2005年6月—2006年12月

煤矿电网重大灾害的监控预警技术

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

主持
2004年6月—2005年12月
淮南矿区水害防治技术研究
安徽省安全生产科技重点项目
主持
2002年8月—2004年12月
淮南矿区极困难地质条件下锚杆成套支护技术
国家技术创新项目
主持
2001年11月—2004年2月
矿山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预防与监控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主持

科研奖励

时间奖励名称奖励项目
2021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煤巷粉尘分级高效协同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2020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神东矿区深部开采灾害预测与防控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
2013年中国专利奖沿空留巷Y型通风采空区顶板卸压瓦斯抽采的方法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8]
2008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煤矿极易离层破碎型顶板预应力控制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
2004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特别复杂地质条件下现代特大型矿井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复杂特困条件下高瓦斯煤层群瓦斯抽放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
2003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极易离层破碎型煤巷围岩预应力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
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高应力极软岩工程锚注支护机理及技术研究与应用
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煤矿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体系及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
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八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工程开挖支护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

荣誉表彰

时间荣誉名称授予单位
2022年1月27日
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教育部
2017年5月
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
2015年11月
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
---
2011年10月
世界采矿大会(WMC)突出贡献奖(首位华人科学家)
世界采矿大会
2006年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
2003年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能源大奖中国科学教育基金会孙越崎科教基金会
1996年煤炭工业部拔尖人才称号---
1995年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1995年安徽省先进生产者称号---
1994年安徽十佳青年工程师称号---
1993年第二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教育基金会孙越崎科教基金会
1991年八十年代全国优秀大学毕业生国家教委、中宣部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人事部
---全国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术任职

兼任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安徽省科协副主席、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科技大学双聘院士。

著作作品

出版日期

名称

出版社

2018.08

《煤矿深孔预裂爆破治理瓦斯技术及应用 煤矿许用瓦斯抽采水胶药柱》

科学出版社

2018.04

《淮南矿区特殊凿井技术与工程实践》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7.12

《我国煤炭资源高效回收及节能战略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17.10

《矿山测量研究进展与应用 2017中国国际矿山测量学术论坛文集》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7.09

《煤矿岩层控制理论与技术进展 36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 中国 2017 论文集 上下》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6.12

《煤与瓦斯共采》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6.10

《煤矿安全规程解读 2016》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4.03

《煤层瓦斯含量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理论与技术》

科学出版社

2010.07

《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 上中下》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0.07

《2010中国煤矿瓦斯治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8.10

《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实践:英文版》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8.02

《中国煤矿区煤层气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理论与实践》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7.09

《2007中国 淮南 煤矿瓦斯治理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6.09

《深井巷道围岩控制理论及淮南矿区工程实践》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09

《矿山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预防与监控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12

《松软低透煤层群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4

《复杂特困煤层群瓦斯抽放理论与实践》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3.09

《淮河堤下采煤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人物评价

袁亮在改善世界煤矿安全理论创新及工程实践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2011年世界采矿大会突出贡献奖评)[9]

袁亮创建了中国首个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将研究成果在全国煤炭行业广泛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中国和世界低透气性煤层的煤与瓦斯共采理论和技术发展,以及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10]

袁亮院士长期工作在煤炭生产、科研一线,学风严谨,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富于创新和团队精神,有重大工程组织能力,主持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淮南矿区及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矿业大学矿业科学中心评)[11]

无论是院士袁亮,还是校长袁亮,既有豪情满怀的宏图愿景,兼备刚柔相济的剑胆琴心。在带领安徽理工大学向高水平双一流大学迈进的路上,他既有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也有枝叶关情的体贴民生。(安徽理工大学评)[12]

两会建议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袁亮提出了“甲烷减排”的建议。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组织开展甲烷排放和治理专题研究,加强基础数据摸排统计、减排路径优化设计,为制定甲烷行动计划、控制非二氧化碳气体提供战略支撑。

第二,加强煤炭行业“双碳”技术研究。聚焦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煤炭清洁燃烧与高效转化、甲烷全浓度利用、煤基废弃资源利用、废弃矿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共伴生资源协调开发等领域,将关键技术攻关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仪器专项等,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进技术迭代,保障“双碳”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第三,推动甲烷全浓度利用。设立重大示范工程,鼓励和支持低浓度甲烷开发利用,补齐甲烷全浓度利用短板,减少资源能源浪费。建立煤矿甲烷排放标准,加强煤矿甲烷排放监测、超标排放补偿处置,倒逼煤矿甲烷“零排放”。[3]

2023年两会

2023年3月,2023年两会期间,袁亮带来了6个与煤炭行业相关的议案,包括促进煤炭大型矿区产能接续发展与安全生产、加大深部煤炭安全开采、开发废弃矿山绿色资源支撑“双碳”目标、煤炭与共伴生资源绿色协同开发等。

做好煤炭矿区接续发展与安全生产

袁亮建议:一、要加大煤炭资源评价和资源勘探工作力度。做好煤炭地质普查,积极开展煤炭精查,加快增加煤炭资源储量,规划建设新的大型煤炭矿区,提高煤炭资源支撑保障能力。把安全生产置于首要位置,加强煤炭地质灾害防范。

二、在煤炭资源配置上向大型煤炭矿区倾斜。在总量控制和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优先核增大型煤炭矿区产能项目,优先核准煤炭资源接续的新建煤矿项目,增强大型煤炭矿区稳产增产潜力。在煤炭资源配置上,支持大型企业在资源富集矿区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煤矿,优化煤矿项目证照办理手续。

三、要积极推动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在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领域具有领先创新能力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开展多场耦合致灾机理、煤与瓦斯共采理论等基础研究,打造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走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

袁亮建议:一、聚焦政策制度保障,畅通发展渠道。持续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标准规范和政策机制,优化规模和结构,提升质量和效益,防范和化解能源安全风险。

二、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促进推广应用。加强富养燃烧+循环流化床发电、灵活性超临界发电机组、低品位热能利用等燃煤发电技术,新型煤气化与转化等煤化工技术,及烟气碳捕集、CO2转化利用、矿井碳封存等CCUS技术。加快布局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矿井地下空间储碳、煤基新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和推广应用。

三、聚焦资源互融互通,打造产业生态。聚焦煤炭绿色智能开发、煤炭清洁高效燃烧及污染防控、现代煤化工及高效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合一的产业生态,将科技力量转化成产业竞争优势和发展主动权。

推进废弃矿山绿色“退场”、老矿井转型发展

对于如何绿色利用废弃矿山,袁亮建议,继续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废弃矿山绿色资源治理体制机制;以科技政策为支撑,加大废弃矿山绿色资源开发利用科研攻关支持力度;以经济政策为牵引,推动资源型行业和城市发展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以产业政策为托举,引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盘活废弃矿山绿色存量。

他还建议:一、要研究制定支持煤炭老矿井转型发展的配套政策。研究化解老煤炭企业金融债务、政策性破产、统筹就业补助资金等政策措施,多渠道解决企业转型发展和职工安置的资金缺口。研究政策免除或减免关闭煤矿银行贷款本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发行股票和公司上市、老矿井改造搬迁、煤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中央财政特殊转移支付支持、解决企业社会保险历史欠账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二、要支持优势企业与老矿井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新建重大项目、新兴项目向老煤炭企业倾斜,推动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能源产业。

三、要给予老矿井老煤炭企业税费优惠支持措施。允许企业转型发展项目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对于利用企业所属煤矿工业广场、已征用或租用的土地上建设的转型发展项目,给予免交土地税费等政策支持。

四、要鼓励老矿井老煤炭企业组建生产性服务项目公司。提供更多岗位安置煤炭职工;鼓励老煤炭企业与大型企业联合参与国际合作,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和工程承包。[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