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勇(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由网友(琉璃)分享简介:朱有怯(一九五五年一一月一六日-),出熟于云南个旧,结业于中国农业大教,动物病理教博野,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农平易近院士”,[一]现任云南农业大教名望校少。[二]一九八七年,结业于云南农业大教动物病理业余,并得到硕士教位。一九九四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大教份子熟物教系研建份子动物病理教。一九九六年,留教归国,担负云南省重心...

朱有勇(1955年11月16日-),出生于云南个旧,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农民院士”,[1]现任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2]

中国工程院首届扶贫电商班 双11 开班 60批学员 触电

1987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1994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研修分子植物病理学。1996年,留学回国,担任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2003年,任国家农业生物多样性工程中心主任,博导,并兼任英国Wolverhampton大学和荷兰Wageningen大学博导。2004年,任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2006年,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评选为河南农业大学双聘院士。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代楷模、2005年度全国十佳三农人物获奖人之一等荣誉

中文名

朱有勇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55年11月

出生地

云南个旧

教育背景

中国农业大学

别称

农民院士[5]

性别

职业

植物病理学专家[3]

主要荣誉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2019年获“时代楷模”称号[4]

主要成就

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领域

农业科学

身份

教育科研工作者

职务

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2]

人物经历

1955年11月16日,出生于云南个旧。[6]

1974年2月,参加工作。

1977年,考入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

1982年,毕业获云南农业大学农学学士学位,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7年,获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硕士学位,毕业。[7]

1994年7月,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研修分子植物病理学。

1996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留学回国,任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2000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

2002年,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3年,任国家农业生物多样性工程中心主任,博导,并兼任英国Wolverhampton大学和荷兰Wageningen大学博导。

2004年,任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2006年,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1年12月8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8]

2013年4月15日,评选为河南农业大学双聘院士。

2019年12月1日,《人民日报》誉为科研成果转化为扶贫效益,“农民院士”朱有勇——“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2022年10月16日,朱有勇成为首批走上“党代表通道”的中共二十大代表。[2]

主要成就

带领科研团队开创性地研究了作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效应、机理和推广应用。[8]

1982年朱有勇教授开始从事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科学研究。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生物多样性是控制病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基本明确了作物品种搭配和时空配置控制病害的原理和机制,发明了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专利技术30余项,建立了应用推广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形成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实用技术。

2000年,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研究结果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NATURE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探明了品种多样性控制病害的基本效应、作用和规律,解析了遗传异质、稀释效应、物理阻隔、协同进化和微生态气象条件变化等因素控制病害的机理。

科研成果

2001年该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技术。

2002年发明了麦类与蚕豆、油菜与蚕豆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

2003年发明了玉米与马铃薯时空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

2004年发明了玉米与魔芋时空优化控制病害技术。

2005年发明了玉米与辣椒优化种植技术。

2006年研发了烤烟与玉米时空优化配置技术。

2007年研发了甘蔗与玉米、甘蔗与马铃薯时空优化栽培技术。

获国内外科技奖12项。朱有勇于2001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04年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一等奖,2005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得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优秀成果奖、云南省自然科学研究一等奖等国际、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

朱有勇教授首席主持973项目1项,主持完成863、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发展银行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研发技术累计推广面积1亿余亩,为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提供了成功范例。[9]

荣誉表彰

2021年2月25日,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10]

2020年11月,荣获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1]

2019年12月2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12]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3]

2005年度全国十佳三农人物获奖人之一。

曾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高校名师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推广标兵、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兴滇人才奖等荣誉。

社会任职

教育部生命科学学部 委员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 常务理事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副理事长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主编[14]

著作作品

标志该成果的学术论文“Genetic Diversity and Disease Control in Rice”2000年在英国的《自然》杂志全文发表,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评价和普遍认可。专著5部;获国家专利5项。在NATUR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15]

社会活动

2014年中国工程院确定在浪底开展定点扶贫工作。闻名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院士和他的团队主动请缨,住进浪底县竹塘乡云山村。

朱有勇院士测算,林下种植的三七因为天然有机,有着更高的经济价值,“每公斤的干品价格能卖到6000元以上”。林下种植三七激发两脖地农户护林育林的热情。目前,浪底基本开展了7000余亩林下三七有机种植的示范推广,估计明年将达到1万亩。与此并且,朱有勇院士还引进了冬季马铃薯。[16]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