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德(北京市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院长,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由网友(小峰先生)分享简介:马1德,男,中闭村常识产权战术研究院院少[一],中国尾位常识产权战术办理教专士、专士后[一], 现任教诲部人文社科重心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教常识产权研究中间2级传授[二]、研究员、专士熟导师[一]。专任中国常识产权法教研究会副会少[一], 中国国际经济商业仲裁委员会仲裁人[一], 最低国民法院特约监视员[一],国...

马一德,男,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院长[1],中国首位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学博士、博士后[1],  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二级教授[2]、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兼任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1], 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1]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北京市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国家知识产权领军人才[6],2015年[7]、2017年[8]知识产权领域有影响人物,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9]、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0],首届“北京市知识产权十位有影响人物[1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2]

2016年05月26日,挂职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13]。2023年全国两会,马一德提出“统筹盘活知识产权存量资产与扩大知识产权有效增量”的建议。[14]

中文名

马一德

国籍

中国[1]

主要成就

中国首位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学博士
博士后[1]

专业方向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战略管理[1]

政治面貌

致公党员

性别

民族

[1]

学位/学历

博士研究生[1]

职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

论文数量

27篇(截至2019年7月)

人物履历

2018年1月30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北京市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9年6月25日,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授予马一德莫斯科大学荣誉教授称号。[15]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

担任职务

现任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致公党中央法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常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6]

两会建议

2023年全国两会,马一德提出“统筹盘活知识产权存量资产与扩大知识产权有效增量”的建议。

他建议相关部门以盘活我国知识产权存量资产为目标,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并在时机成熟后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证券交易平台。

同时,以制度改革驱动知识产权质量提升。马一德表示,随着我国知识产权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增长的质量和效益。[14]

研究领域

民商法、知识产权、法治与协商民主。

主要成就

长期从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教学和实务工作,相继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开设专门的知识产权战略学课程。曾参与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论证起草工作,并多次作为中国政府聘请专家参加有关知识产权国际会议及对话。[17]

马一德曾参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论证起草工作并任执笔人之一,在《纲要》颁布后最先建议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关于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该实施意见在各省市中率先出台。2010年,发起成立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战略决策咨询服务,多项政策建议受到中共中央领导和中共北京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且部分建议已被落实。2011年,直接倡议并推动我国首家由政府倡导并出资组建的知识产权商用化公司——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2012年2月,习近平同志访美前夕,马一德受有关部门委托,就习近平同志访美期间中美知识产权问题对策作相应的访问预案,并起草访问期间有关中美知识产权会议的重要讲稿,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好评。2012年,马一德关于设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委员会的建议受到刘延东同志高度重视,该项建议直接促成了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刘延东同志亲任组长。

马一德曾被评为北京民主党派首届“十大优秀人物”、“十一五”期间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致公党中央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首届知识产权十位有影响人物。

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是2010年经国家行政部门正式批准设立,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研究院由马一德博士任院长,聚集了一批在知识产权战略理论与实务方面造诣很高的权威专家,组建成具有世界水准的研究团队,并与美国专利商标局、欧洲专利局等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机构有信息合作关系,与美国通用、摩托罗拉、韩国三星、日本丰田等世界500强企业有长期业务来往,同时与美国知识产权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建立了学术联系,是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战略信息交流平台。

研究院秉持“技术”、“法律”、“商业”三合一的发展理念,帮助企业构建以知识产权创造为基础,知识产权运用为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为保障的知识产权战略循环体系,培养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引导技术创新与品牌打造,从而提高创新成果的产权化和产业化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研究院以“基地、智库、摇篮、品牌”为办院方针,旨在研究国内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经验与教训,建设国内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基地;提供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战略决策咨询服务,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智库;提供知识产权培训及人才培养服务,成为培育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的摇篮;集聚国内外知识产权优势资源,打造世界知名的知识产权战略服务品牌。[18]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 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2008年我国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意图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关村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结构完善的区域创新系统,2009年被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在全国创新体统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中关村必然肩负起带动全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历史使命。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关村已经形成了集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航空航天、生物工程、能源环保、新材料等为一体的优势产业群,创造出了超级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计算机芯片、移动通信标准等一大批国内国际领先的技术。但是,中关村却始终没有孵化出象“苹果”、“高通”、“三星”、“索尼”等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在发展中永远居于行业主导地位的国际巨头。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关村的企业虽然拥有一流的技术,却未能将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商业运作这三者紧密结合,在将技术成果转化为专利等核心竞争要素方面,在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运作方面,在制定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战略方面仍与世界巨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设立一个精通知识产权战略、具有国际视野、能培养懂技术、通法律、熟悉知识产权商业运作的复合型人才的研究机构,对中关村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上述考虑,马一德、丘亮辉和黄腾三位国内知识产权专家,筹建了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希望以该研究院为平台,为中关村建设国家创新示范区、培育本土化国际商业人才提供服务,贡献力量。

研究院在筹建过程中得到国家国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政府、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科技协会、中关村管理委员会等多个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0年9月底,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批准研究院以“先行先试”的方式设立。研究院一经成立,就被中关村管委会委派对中关村科技园区123家“十百千工程”企业展开全面的知识产权调研工作,成为中关村乃至全国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和实务领域最为高端、最有实力的一股力量。[19]

2020年12月,获评“2020年度法治人物候选人”。[20]

职务任免

2016年5月26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召开北京市第三批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启动会,宣布马一德到市政府部门、市属高校、国有企业挂职一年。

2018年1月17日,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致公党代表马一德,当选为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21]

主要作品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2016年),第一首席专家。

2.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现实问题研究》(2015年),首席专家。

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机制研究——以构建“立体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为重点》(2015年),课题负责人。

4.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创新驱动发展引 领下的知识产权制度变革》(2014年),课题负责人。

5.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消费者与经营者利益平衡论》(2015年),课题负责人。

核心期刊

1.《中国知识产权治理四十年》,《法学评论》2019年第6期。[22]

2.《多边贸易、市场规则与技术标准定价》,《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23]

3.《中国在知识产权上不输理》,《求是》2019年第11期。[24]

4.《从“加强法治”到“厉行法治”——改革开放40年法治建设历程、成就和经验启示》,《北京人大》2018年第11期。[25]

5.《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求是》2018年第11期。[26]

6.《商标权行使与姓名权保护的冲突与规制》,《中国法学》,2018年第4期。

7.《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间接侵权的过错认定》,《现代法学》,2018年第1期。

8.《网络服务商提供搜索链接行为之侵权责任》,《法学评论》,2017年第3期。

9.《商标注册“不良影响”条款的适用》,《中国法学》,2016年第2期。

10.《再现型摄影作品之著作权认定》,《法学研究》,2016年第4期。

11.《宪法框架下的协商民主及其法治化路径》,《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

12.《知识产权与民法的关系——以公序良俗为连接点》,《知识产权》,2015年第10期。

13.《论生产者的产品后续安全保障义务》,《法学》,2015年第6期。

14.《解构与重构:“消费者”概念再出发》,《法学评论》,2015年第6期。

15.《论协商民主在宪法体制和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1期。

16.《免除或限制责任格式条款的效力认定》,《法学》2014年第11期。

17.《虚假宣传构成欺诈之认定》,《法律科学》2014年第6期。

18.《论消费领域产品自损的法律责任》,《法商研究》2014年第6期。

19.《借名买房之法律适用》,《法学家》2014年第6期。

20.《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现代法学》2014年第3期。

21.《公司治理与董事勤勉义务的联接机制》,《法学评论》2013年第6期。

22.《政治变革与国家能力——基于近代中国宪制发展的考证》,《法学研究》2013年第5期。

23.《网络虚拟财产继承问题探析》,《法商研究》2013年第5期。

24.《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国法学》2013年第4期。

相关文章

1.《将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全民战“疫”的硬核力量》,《人民政协报》2020年3月4日。[27]

2.《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光明日报》2020年3月2日。[28]

3.《我国知识产权治理不断跃上新水平》,《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3日。

4.《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谱写政协事业新篇章》,《人民政协报》2019年11月6日。[29]

5.《法治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19年5月23日。

6.《聚焦“八字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日报》2019年1月17日。[30]

7.《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时代要求》,《光明 日报》2018年7月26日。

8.《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经济日报》2018年8月2日。

9.《以“四个自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人民日报》2018年8月9日。

10.《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是构建新时代技术创新体系》,《红旗文稿》2018年第4期。

11.《开创依宪治国新境界》,《红旗文稿》2018年第6期。

12.《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求是》2018年第11期。

13.《领跑科技创新需要的动力、活力和能力》,《北京日报》2017年9月25日。

14.《用法治思维规范全面从严治党》,《求是》2016年第22期。

15.《运用法治手段构建容错机制》,《光明 日报》2016年06月13日。

16.《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红旗文稿》2016年第7期。

17.《法治是保驾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器》,《北京日报》2016年2月22日。

18.《“法治中国”的未来前景》,《红旗文稿》2015年第13期。

19.《经济立法引 领“新常态”》,《经济日报》2014年12月4日。

20.《沿着法治轨道坚定前行》,《学习时报》2014年4月28日。

21.《让法治成为国民的信仰》,《学习时报》2013年12月30日。

22.《瞒报个人重大事项就是对组织不忠诚》,《中国纪检监察》2015年第6期。

23.《抓好“关键少数” 迎接时代大考》,《紫光阁》2015年第3期。

24.《协商民主、法治中国建设与宪法体制发展》,《中国政协·理论周刊》2015年第1期。

25.《推进依法治国迈向历史新高度》,《求是》2015年第2期。

26.《法律立得住才能行得通》,《北京日报》2015年1月12日。

27.《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人民日报》2014年12月22日。

28.《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打造强国——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的几点认识》,《科技日报》2014年9月22日。

29.《法治无特例,改革需依法》,《北京日报》2014年9月1日。

30.《构建强大国家能力 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光明 日报》 2014年06月28日。

31.《法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建杂志》2014年第6期。

32.《用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战略》,《人民日报》2014年5月9日。

33.《沿着法治轨道坚定前行》,《学习时报》2014年4月28日。

34.《以法治思维和方式破解难题》,《人民日报》2014年2月28日。

35.《法治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支撑》,《人民论坛》2013年12月。

36.《让法治成为国民的信仰》,《学习时报》2013年12月30日。

37.《以法治中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民网2013年12月2日理论版。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