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柴(蝶形花科岩黄蓍属植物)

由网友(她让我放过他)分享简介:杨柴,为优质治沙树种。低一⑵米,幼茎绿色,老茎灰红色,树皮条状纵裂,茎多分枝。它取花棒比拟,具备2个光鲜明显的特色:1是根蘖串根性弱,常“1株成林”;2是种子扁平,皮粗拙,直播毁林时种子不容易位移,提低了出苗率、生存面积率。杨柴的因真是荚因,种籽卵圆形,黄褐色,千粒沉八.五⑴五克。别号踩郎、3花子、蒙古岩黄芪、山珠子推丁...

杨柴,为优良治沙树种。高1-2米,幼茎绿色,老茎灰白色,树皮条状纵裂,茎多分枝。它与花棒相比,具有二个显着的特点:一是根蘖串根性强,常“一株成林”;二是种子扁平,皮粗糙,直播造林时种子不易位移,提高了出苗率、保存面积率。杨柴的果实是荚果,种籽卵圆形,黄褐色,千粒重8.5-15克。

别名

踏郎、三花子、蒙古岩黄芪、山珠子

拉丁学名

Hedysarum mongolicum Turez

植物界

双子叶植物纲

蝶形花科

杨柴 

中文学名

杨柴

二名法

Hedysarum mongolicum 

被子植物门

豆目

岩黄蓍属

亚种

简介

长白岩黄芪Hedysarum vicioides subsp. japonicum

杨柴,又叫踏郎、蒙古岩黄芪,适应沙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根萌蘖力极强,生长快,防风固沙效果显著,饲用价值高。

形态特征

高1-2米。幼茎绿色,老茎灰白色,树皮条状纵裂,茎多分枝。叶互生,阔线状,披针形或线椭圆形,小叶柄极短。总状花序,腋生,花紫红色,荚果具1-3节,每节荚果内有种子一粒,荚果扁圆形。

生长多年的老茎,是灰褐色的,质地坚硬,可以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刨花板的优质原料,也可以当作烧柴,发展薪炭林。它的枝叶,指的是当年生长出来的绿色枝叶,是优质的饲料,各种草食家畜都特别喜欢吃。

杨柴的花是总状花序,一串一串的,花冠是紫红色,色泽鲜艳,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花的柱头上有蜜腺,蜜的色泽是黄白色,气味纯正,可以招引蜜蜂和昆虫。它具有无限的开花习性,开花期从6月下旬到9月上中旬,是养蜂比较理想的蜜源植物。

杨柴的果实是荚果,种籽卵圆形,黄褐色,千粒重8.5-15克,种籽脂肪含量7%-8%,蛋白质含量26%-28%,可以榨油,也可作冬季的精饲料。杨柴的根,主根为圆锥形,入土深度在2-3米,侧根主要分布在15-70厘米的土层内,上面长有根瘤。杨柴的繁殖能力较强,枝叶繁茂,产量高。

生长环境

杨柴是多年生落叶半灌木,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抗风沙的特点,适应性强,故能在极为干旱瘠薄的半固定、固定沙地上生长。喜欢适度沙压并能忍耐一定风蚀。一般是越压越旺[1]

分布范围

中国陕北榆林和宁夏东部沙地以及内蒙古的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东部、乌兰布和沙漠以及浑善达克沙地西部

主要价值

杨柴采用封沙育林,自然繁殖很快,即可利用天然下种,又可利用串根成林。杨柴具有丰富的根瘤,利于改良沙地,并提高沙地的肥力。

杨柴还具有抗风沙、耐高温、耐干旱、耐贫瘠等特点。作为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杨柴发挥重要作用。

它还可作为城乡绿化的观赏花卉。
第一,杨柴返青早,在黄土高原这一片,在4月中旬左右返青,绿期长;高度适中,80-150厘米,正好便于观赏。
第二,自然造形好,不必修剪,管理方便。
第三,杨柴具有耐旱、耐热、耐贫瘠的特点,在城乡绿化管理工作中可以免去许多浇水、施肥、除草的工作,能大幅度降低成本。
第四,杨柴具有无限开花习性,花期长,正好填补同一时间其他植物很少开花的空当,而且它的开花量大,整个株丛给人的感觉是以花为主,以叶为辅,观赏价值比较高。
第五,如果是高水平栽培,杨柴可以在当年生长到80-100厘米,并且可以少量开花,第二年就进入成熟期,见效快,这是其他树木类绿化植物不可相比的。

生态价值

杨柴是锡盟沙地所特有的乡土树种。杨柴枝叶繁茂,根系发达,在冬春大风频繁的季节,杨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风速,增大地表粗糙度,减少风的吹蚀作用。使风沙流达到饱和而沉积在灌丛周围,从而可以就地固定和阻截外来流沙的前移。杨柴具有较强的抗风蚀沙埋作用,随着沙量的增加杨柴仍可以旺盛生长,并形成灌丛沙堆,持久的发挥防沙阻沙的作用。与沙区其他灌木相比,起防风固沙、阻沙作用更为明显。此外,杨柴枝条沙埋后可形成不定根长出新枝条,其水平根系发达,根系多分布在30~50cm左右,可以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因而杨柴也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增加植被的良好植物[1]

经济价值

杨柴经济利用价值高,枝叶含粗蛋白16.4%-20.3%,牲畜喜食,群众把平茬的枝叶用作羊只的精饲料。花期长可作蜜源植物。

杨柴作为饲料,它的营养成分含量是比较高的,它的粗蛋白含量在15.23%,接近于优质牧草苜蓿;脂肪的含量在3.13%,粗纤维含量在32.36%,灰分含量5.56%等等,所以它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比较高[2]

栽培技术

常规播种

1、种子采摘:8-9月份,当荚果的颜色由绿变为黄褐色时,种子已经成熟,开始采集。采种后应及时晾晒,除去杂质和荚果皮,贮存于通风、干燥处,种子千粒重13-17克,等到种子干透,收集起来准备来年备用。

2、育苗地选择:选择灌溉便利的沙质壤土。

3、播种育苗:用40℃-50℃温水浸种24小时后进行沙藏,温度控制在20℃,保持湿润,待约1/2的种子露向时进行播种。播种时间为5月下旬-6月上旬,条播行距20-30厘米,覆土杨柴播种育厚2厘米,播种量每亩5-8公斤。

飞机播种

1、飞播地的选择:地下水埋深在10米以上,7、8月份有强度超过10毫米的有效降雨,沙丘密度小于0.6,沙丘相对高度小于等于8米,沙土的机械组成粒径1-0.05毫米,春季沙丘风蚀深度小于20厘米(风蚀强度大的沙丘要提前压沙障),天然植被盖度3%-12%。播区上空有良好的净空条件(不能有高压线,距山头不能太近),能落实禁牧围栏封护措施,距离机场在50公里以内。

2、种子的处理:播前对种子进行净种处理,并对种子用多效复合剂进行包衣拌种,同时进行丸粒化。经处理合格的种子方可装种上机。

3、播前鼠害的防治:为了防止种子被老鼠大面积刨食,播前要采用化学方法防治,针对不同鼠害采取不同毒饵:大沙鼠采用溴敌隆拌胡萝卜为毒饵;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等采用溴敌隆拌油葵为毒饵,配置比例为1:50。按5米×20米×100米行带式投放,每个投药点投放毒饵20克,防治时间应在播前两周进行。

4、飞播造林:时间选择在6月下旬风季以后,雨季之前播种,常与花棒、籽蒿、沙打旺、柠条等混播,播种量为每亩0.4公斤,混播比例为2:2:2:1:1。或者单与籽蒿混播,混播比例为5:3。

5、管护:播后用网围栏封禁播区5年,并建立健全防火制度,配备防火人员和设备,加强防火巡查[3]

冷藏造林

壮苗培育

杨柴育苗采用种子繁殖方式,在伊盟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均可播种。播前选择土壤肥沃灌水方便、排水良好、无恶性杂草的沙壤土上进行整地.结台耕翻旖有机肥45000kg/hm[4]

苗木冷藏

苗术低温冷藏造林的日的是早春控制苗术萌发,延长造林期因此选择起伏梁地或建筑物的背阴面建立地下贮藏窖,贮窖的大小视贮藏苗木的多少而定。如果小规模贮苗.用居民的山药、苹果贮窖即可。一般背阴地下窖内从10月到翌年7月平均气温为7.2℃,3.2℃,1.5℃,0.5℃,-2.9℃,-0.9℃,1.9℃,4.1℃,5.8℃、7.3℃,极端最高温度为8.1℃,极端最低温度为-32℃.窖内常年湿润,相对湿度80%~100%。窖内所储存的苗求,在6月中旬有部分萌动,7月上旬开始发芽[4]

起苗及苗术人窖贮藏

杨柴苗一般在育苗的第二年4月上中旬起苗入窖。起苗时要求主根长20cm以上,侧根完整,不失水。苗木人窖前为防止苗木霉烂,要对贮窖进行消毒,主要采用硫磺燃烧熏蒸、甲醛~高锰酸钾熏蒸和福尔马林喷雾等方法。苗木凡窖时先在贮窖内铺约5cm厚的湿抄,湿度以用于紧握无水滴为宜,然后把杨柴苗每1000株扎成一捆.根部向下竖立依欢摆放,后用湿沙填满空隙。每平方米可放2.5万株左右,贮苗多时也可用贮苗架分层存放,一般情况苗术可贮藏到7月底,注意苗木入窖必须在休眠期进行,最好随起苗随入窖[4]

冷藏苗移栽

杨柴冷藏苗在5~7月份均可移栽造林,最好选择在降雨集中的时期移栽。在沙丘的迎风坡2/3以下部位和丘问低地进行穴植,每穴植苗1~2株.株行距一般为3m×3m,每公顷约1050穴左右,移植后的持藏苗按常规进行抚育管理[4]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