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元(中国工程院院士)

由网友(起名真费劲儿)分享简介:李元元(一九五八年一零月-),出熟于广东梅县,结业于华南理工大教,华中科技大教党委书忘,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一九八七年六月起,任学于华南理工大教机械系即现机械取汽车工程教院,前后任副传授、传授。一九九八年起,前后任华南理工大教副校少、校党委常委、校少。二零一一年起,任吉林大黉舍少(副部级)。二零一三年,被选为中国工程...

李元元(1958年10月-),出生于广东梅县,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1]

丁烈云卸任 华中科技大学新任校长李元元有啥不一样

1987年6月起,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即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先后任副教授、教授。1998年起,先后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校长。2011年起,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级)。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2021年10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他是粉末冶金和铸造专家,[3]国家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带头人,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其代表作有《金属粉末温压成形原理与技术》《新型材料与科学技术·金属材料卷》。

中文名

李元元

代表作品

金属粉末温压成形原理与技术、机电产品市场营销学

职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4]

出生日期

1958年10月[1]

出生地

广东梅县

学历

博士

担任职务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荣誉

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5]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主要成就

中国专利优秀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育背景

华南理工大学

工作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党派

中国共产党

人物经历

1982年6月毕业于湖南大学铸造专业;[6]1982年6月至1984年8月任教于湖南大学机械系铸造教研室;1987年6月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铸造专业[7],主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1987年6月起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即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1992年1月晋升副教授,1993年12月破格晋升教授;1992年12月任华南理工大学铸造及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任华南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系副主任、校党委委员;1997年2月至5月作为高访学者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金属物理所从事合作科研。

1998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98年7月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98年12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3月至2000年11月兼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2003年9月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2004年10月任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6月任金属新材料制备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5月任金属材料高效近净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B类实验室主任,

2009年12月任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11年9月起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级),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2011年12月不再担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2013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

201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华中科技大学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免决定,李元元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8]

2021年10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2021年10月20日,李元元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不再担任校长职务。[9]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主要成就

李元元长期从事材料加工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科研及产业化工作,研究方向是:高性能有色合金材料的制备与成形,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含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精密成形,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技术,金属新材料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动态仿真,粉末冶金温压成形技术及其成套设备,精密制造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现代加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等。其在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和有色合金材料的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研究、材料-工艺-装备-产品一体化和工程化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李元元曾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国家军品配套、国家"火炬"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8项,部省级项目23项,国防军工项目12项,主持和参加其他项目46项。截至2014年统计,李元元获授权发明专利55项,其中已投入实施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项。

李元元在粉末冶金和有色合金材料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的研究领域形成了学术特色和专业优势:他发展和创新了粉末冶金温压成形理论和技术、电磁热力多场作用下粉末成形固结一体化理论和技术,研制出多种高性能粉末冶金新材料和重要零件;较系统地揭示了粉末成形致密化机制,首次建立了"有孔隙连续体粉末冶金材料压制过程数值模型";初步形成了高性能高精度钢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及零件的成形理论和新技术。他还提出了快速凝固-球磨-粉末热挤压制备铝合金基复合材料及其零件、球磨混粉-温压成形-液相烧结制备钢铁基复合材料及其零件的新方法,并且揭示了上述材料的成形规律,组织结构特征,强化、断裂和摩擦磨损机制。系统揭示了铝青铜、锌合金、镁合金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的内在关系,提出了以上合金的设计原则和实现强韧化的新方法。“高性能钢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含复合材料的制备、成形及其应用”、“高性能高硅铝合金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特殊用途用新型高强耐磨铜合金”、“高强度耐磨锌合金(ZMJ)电梯曳引机、减速机蜗轮铸件”等10项成果,先后通过了教育部、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鉴定结论均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研制开发了六大类新材料及其零件,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机械、轻工、冶金、家电、办公机械、国防军工等行业,

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自1982年6月开始在湖南大学任教起,李元元一直从事材料工程学科教研教学工作。1982年至1994年期间先后在湖南大学机械系、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机电工程系任教,1998年获批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至2011年担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2011年由中共教育部党组任命为吉林大学委员会常委并担任校长。其指导培养了博士后7名、博士生25名、硕士生27名。

论文著作

李元元累计发表科研学术论文216篇,其中SCI收录132篇,EI收录222篇,ISTP收录39篇;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主编、参编著作3部。

■主要论文

1、Effect of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7075/6009 alloy;《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9年05期;1037-1043

2、镁合金的发展动态和前景展望;《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4年01期;14-17+85

3、放电等离子烧结-非晶晶化法合成钛基块状非晶复合材料;《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年10期;2305-2323

4、粉末冶金高致密化的新途径;《材料导报》2003年11期;5-8

5、温压工艺及其关键技术;《机械工程材料》2001年01期;18-21

6、产业化温压设备中的加热系统;《粉末冶金工业》2000年06期;14-18

7、粉末冶金高致密化成形技术的新进展;《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1-9

8、Al-Cu-Mg-Zn合金相变储热材料热循环稳定性研究;《热加工工艺》2012年22期;107-109

9、粉末包套挤压非稳态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现代制造工程》;2002年05期;9-10

10、大塑性变形-反应烧结TiAl合金的高温压缩屈服强度;《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03期;289-292

■主要专著

1、《金属粉末温压成形原理与技术》

2、《新型材料与科学技术·金属材料卷》

3、《机械工程概论》

科技奖励

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

项目:高强韧耐磨铝青铜合金的研制及其应用(J-215-2-09) 2010年

项目:高性能铁基粉末冶金零件成形系列技术及其应用 (J-215-2-01)2004年

2、部、省科技一等奖4项(其中3项为第一完成人)、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三等奖3项(其中2项为第一完成人)

3、广东省“火炬”二等奖1项

4、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5、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

6、广东省专利金奖1项

7、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荣誉表彰

199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1年被评为广东高校“七五”期间先进科技工作者,

1991年被评为广州百名教育新秀,

1992年获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3年获得广东省第三届丁颖科技奖,

1994年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5年被评为第二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

1995年荣称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1995年获得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

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校优秀党员、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2001年荣获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 先进个人优秀奖,

2002年获得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先进个人称号,

2002年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人选、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作为负责人所带领的学科团队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先进集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团队、广东省高校第一批“千百十工程”先进团队,

2005年被英国格拉摩根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

社会任职

  • 科研行业

2001——2011年任第六、第七届中国科协委员

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

教育部第四、第五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

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第六届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第十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副理事长、粉末冶金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学会特聘专家

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常委

第八届广东省青联副主席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理事长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广州市科技副主席

广州市机电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广州市机电工业行业协会顾问

  • 杂志期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委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编委

《中国机械工程》编委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编委会副主任

《铸造》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CHINA FOUNDRY》(英文版)编委会副主任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副主编

《Wear》、《Materials Research Bullitin》审稿人

  • 政界

1998年至2003年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3年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物观点

“国家对高中的投入是不足的,如果实现12年免费义务教育,国家和各级政府需要投入3000多亿元。”李元元说,实行高中免费义务教育,对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特别是投资拉动也有重要作用。多投入3000多个亿,对经济社会增长有一定积极作用,还有就是可以有效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现在很多十五六岁的孩子就走向社会,增加了城市的就业压力,这样可以有效缓解。李元元3月7日表示,发达国家早就实现了高中阶段的免费义务教育,“我们国家是迟早的事情,晚做不如早做。”

社会活动

2020年1月5日上午,省委书记楼阳生与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元元一行举行工作会谈,就进一步深化合作深入交流。省委常委、秘书长廉毅敏,省政协副主席、山西医科大学校长李思进,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同济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建国参加。[10]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