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学院(2023最新北京教育学院百科介绍)

由网友(佐笾 単铒环﹎!)分享简介:北京教诲教院(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位于北京市,是北京市国民当局主理、北京市教诲委员会直管的成人高档师范黉舍,现任党委书忘为肖韵竹[一],院训为“敬业垂范、专教笃行、求真立异”。[二]截至二零二一年七月一二日,教院共设有黄寺校区、文兴街校区等四个校区,开设了教诲、办理、人文等10...

北京教育学院(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位于北京市,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直管的成人高等师范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为肖韵竹[1],院训为“敬业垂范、博学笃行、求实创新”。[2]

截至2021年7月12日,学院共设有黄寺校区文兴街校区等4个校区,开设了教育、管理、人文等十余种学科门类。[3]截至2023年3月,学院共拥有教职工五百余人。[2]

北京教师进修学院于1953年成立,1956年,北京市教育局研究室小学教师进修学校等陆续并入学院,1978年,北京教师进修学院复院并更名为北京教育学院,1993年12月,北京教育学院与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合并,定名为北京教育学院。[4]

校训

敬业垂范、博学笃行、求实创新

主要院系

校长研修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教师教育数理学院、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国际语言与文化学院

所属地区

中国 北京

学校类型

师范

主管部门

北京市人民政府

学校地址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英文名

The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中文名

北京教育学院

现任校长

杨公鼎

创办时间

1953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属性

北京市属成人高等院校

主要奖项

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

学校代码

50061

教职工人数

546人(2015年5月)

历史沿革

昆明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搜狗百科

北京教育学院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北京教师进修学院。学院大致经历了初创与建设(1953-1977)、复院与发展(1978-1993)、院际融合与功能拓展(1994-2000)以及新世纪新发展(2001至今)等四个历史阶段。

1953年,北京教师进修学院成立,隶属于北京市教育局。她的成立,开启了首都中小学校长、教师在职进修培训的先河。

1978年,“文革”期间一度停办的北京教师进修学院复院并更名为北京教育学院。这一时期,北京教育学院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调整与发展,分阶段开展了教材教法培训、学历补偿与提高培训和继续教育,广泛开展了教学研究和教材教参编写工作,为当时北京市基础教育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1979年6月,旨在专门培训北京普教系统管理干部的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成立,该学院通过中小学干部培训制度的建立、多层式培训模式的形成,提升了全市校长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

1993年12月,北京教育学院与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合并,定名为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育党校亦随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并入),同时北京英语教师培训中心并入北京教育学院外语系。

2000年9月,北京市成人教育学院、北京实验大学、北京市成人教育服务中心并入北京教育学院。

2004年4月,学院制定了《2004-2010年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拓展了学院性质与功能定位。

2005年,学院召开第一次党代会,确立了首都校长、教师培训基地这一功能定位,学院的中心任务也逐渐转向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融通”的首都校长教师培训这一主业上来。

2008年,学院与西城区教委合作建立了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2011年,学院第二次党代会上又进一步提出“将北京教育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质卓越、国内示范引领、国际开放合作的校长教师研修高地和首都基础教育党建研究中心”的总体发展目标。

2013年,学院与丰台区教委合作建立了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

2014年,学院与大兴区教委合作建立了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与海淀区教委合作建立了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

办学条件

根据2015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北京教育学院有教职工546人,主要承担北京市中小学干部教师继续教育及成人高等师范教育任务,其中有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19人,专任教师244人,教授、副教授10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职工257人,另聘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百余名;专任教师中,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奖2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1人,享受国务院及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北京市高校师德标兵”等称号的共计36人。

享受政府津贴(13人):方道霖、刘俊邦、江希泽、米桂山、何怡生、张维善、李永廉、周韫玉、罗西尧、贺乐凡、徐锡祺、梅汝莉、温寒江

享受曾宪梓奖(8人):王长沛、卢元铠、叶禹卿、何立婴、张亚新、苏立康、梅汝莉、萧应衡

全国优秀教师(3人):何怡生、周韫玉、梅汝莉

北京市优秀教师(11人):孟宪凯、刘 尧、胡俊娟、潘莜萍、孙家镇、游从仁、覃朝芳、苏立康、胡淑云、李 晶、李春山

学科骨干教师
序号学科学科骨干教师
1通用技术教育龚燕江、张芳、乔灵芝
2心理健康教育卢强、吕红梅
3体育与健康教育学

(体育教育方向)

韩兵、潘建芬、李健
4数学教育学王建明、伍春兰
5信息技术教育学纪方、郭君红
6远程教育学孟令惠、毕超
7英语教育学李宝荣、邸磊、张 洲
8科学教育王凌诗、张素娟、周玉芝
9美育与艺术教育学

(美术教育方向)

张宾、吕鹏
10学科教育学何彩霞(第一骨干教师)、顿继安、张金秀、方美玲
11教师培训学余新、金钊
12校长培训学杨雪梅、张红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5月北京教育学院官网)

院部概况

根据2015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内设机构共30个,其中党政管理部门14个,教学部门7个,包括校长研修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教师教育数理学院、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国际语言与文化学院等,并开办28个专业(方向);上级机关设置(挂靠)部门6个,包括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办公室”(兼合作培训办公室)、北京市普教系统干部培训中心办公室、北京市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中心办公室(北京市教师资格认定事务中心)、《北京教育丛书》办公室(编辑部)等;直属事业单位1个为《中小学管理》杂志社;另有面向社会独立经营的内设法人实体5个。

院系专业
二级学院学系(专业)设置
教师教育人文学院中文系、社会科学系、初等教育系
教师教育数理学院物理系、数学系、生化环境系
校长研修学院教育管理系、教育心理系
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学院财经管理系、计算机系、旅游管理系
体育与艺术学院音乐系、体育系、美术系、艺术设计系、幼儿艺术教育系
学前教育学院幼儿艺术教育专业(高起专)、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高中起点升本科
国际语言与文化学院外语系、对外汉语系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5月北京教育学院官网)

教学建设

根据2015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开展了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学校专项培训工程、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训、“绿色耕耘”京郊中小学教师培训、城区中小学教师“专业促进”培训、北京市音体美幼教师专项强化培训、中小学干部教师“国内访学”、中小学校长国际合作培训、京苏粤中小学优秀中青年校长高级研修、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者团队研修、教育干部培训者高级研修等一批品牌项目,且拥有10个继教教师团队,并于2014年启动了“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区县创建新优质学校行动计划”。

“十二五”期间,学院还承担了国培计划项目、援助培训、委托(合作)培训等任务。

2014年,学院共承接并完成国培示范性项目四大类11学科,18个班,共计900人的培训工作;国培中西部项目8学科,8个班,共计326人的培训工作;承接并完成7个援助性项目,11个班,300人的培训任务;承接并完成委托合作27个项目,42个班,1529人的培训工作;此外参与对口帮扶内蒙古乌兰察布、希望工程及接待省市教育部门和培训院校等合作单位来访及教学考察600人次。

继教教师团队
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团队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团队
国际理解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团队国际汉语培训团队
社会科学系教师培训团队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团队
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培训团队
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团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团队

对外合作

根据2015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瑞典、挪威、泰国、新加坡、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孟加拉、俄罗斯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教育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境内外合作培训,与中国国外大学开展合作教育科研等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项目,先后举办“中美教育研讨会”、“教师培训国际论坛”、“多元智能理论与应用 ”等大型国际研讨会,每年培训外国留学生700人次以上,并于2013年获国家汉办批准与塞浦路斯大学共同创办孔子学院,成为全国第一家拥有孔子学院的成人高等师范院校。

学术研究

根据2015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首都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级别:校级)、北京市基础教育党建研究中心(级别:北京市市级)、北京市督学研修中心(级别:北京市市级)等研究机构。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9月,学院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46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的学术专著41部、发表学术论文近600篇。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先后组织出版了《绿色耕耘》丛书、《校长研修》丛书和《学校诊断》丛书等。

北京教育学院在研省部级科研项目
序号项目来源项目名称负责人立项时间
1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首都国际化进程中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及策略研究陈红2011年
2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曹新美2011年
3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小学班主任胜任力模型与工作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张祥兰2011年
4北京市规划办公室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的有效性研究:教师学习的视角钟亚妮2011年
5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中小学推进教育国际化的策略研究马宪平2011年
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教师改变的专家引领下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马效义2011年
7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卓思廉2011年
82011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立项(市委组织部)课堂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英语听说学习支持设计的研究梁文鑫2011年
9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教师培训背景下校园数字化平台研究与应用郭君红2011年
10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课题“祥云行动-----北京高中校长办学特色实施项目”陈丽2012年
1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课题北京市中小学干部教师“国内访学计划”实践研究项目陈丽2012年
1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课题北京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实践中教与学策略有效应用与指导项目李方 马效义2012年
1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课题北京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学习者分析和学习指导项目李方石瑒2012年
14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课题推进北京市小学内涵式发展建设的实践指导与行动研究项目杨志成 张祥兰2012年
15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课题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对策的系统研究钟祖荣2012年
16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小学语文学业水平的城乡差异研究:儿童阅读的视角陈莉2012年
17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石 瑒2012年
18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中小学家长择校研究涂元玲2012年
19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张玉平2012年
20全国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阳光体育运动”初始阶段实践探索与未来深度推进策略的研究陈雁飞2009年
21全国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多维目标中知识与其他目标的关系的研究季苹2009年
22全国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学校德育成果新进展研究郭世安2009年
23全国教育“十一五”专项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数学学业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及测试结果分析研究张丹2009年
24全国教育“十一五”专项课题基于PCK的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刘加霞2009年
25教育部人事司委托课题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政策研究方中雄2010年
2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小学数学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张丹2010年
27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研究课题"双师型"高职教师教学胜任特征与工作绩效研究张祥兰2011年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3年1月北京教育学院官网)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根据2015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北京教育学院图书馆有藏书65.36万册,期刊733种,报纸60余份,声像资料1万6千余件,订购了中国学术期刊网、博硕论文库、万方数据库、多媒体资源应用中心、学科导航、国外教育专题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供全院师生在局域网内使用,并逐步形成了以基础教育的师资培训、教育干部培训、党建、教育管理、中小学教材教参为特色综合性藏书体系。

  • 学术期刊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为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的学术理论刊物,开设了教育科学、继续教育、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等栏目,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2015-2016)高职成高院校核心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中小学管理》杂志创刊于1987年,2001年,杂志入选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中国期刊方阵”;连续四次获“中国北方优秀期刊”(含前期的“华北地区优秀期刊”)称号;连续七次获“北京市优秀出版物”称号(含前期的“北京市社科类优秀期刊”);2008年,获省部级奖项──“北京市新闻出版创意成果奖”(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连续六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被评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类重要转载来源刊”。

文化传统

敬业垂范

“敬业”,体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内在的、主观的精神追求,表示要热爱干部教师培训事业;“垂范”,强化了外在的、客观的育人效果,表示学院为示范校培养骨干教师、骨干校长,应成为“示范之示范”。

博学笃行

“博学”意为作为教师的教师,必须业务精深,以示学高为师;“笃”,有忠诚执着,一心一意的意思。“笃行”表示要达到“博学”的境界,就需要严谨扎实的治学学风,锲而不舍的钻研韧劲和强大的人格力量的推动。

求实创新

“求实”体现了学院工作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基础教育的实际,来确定学院的方针任务,解决教育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创新”体现了学院要创建一流的教育学院,就要实现教育教学有创新,科学管理有创新。创新是学院攀登“基础教育校长教师研修高地”高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校徽

北京教育学院院徽传达了学院敬业垂范、博学笃行、求实创新的精神特征。

院徽由两个同心圆图案构成,外环为北京教育学院中英文名称;内环由华表、长城、BJIE、“书”形以及建院年份“1953”组合而成。北京教育学院手写体院名为胡耀邦同志题写;华表元素,传达了导向和引领的内涵;长城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与精神的象征,有意志、勇气和践行的含义;BJIE是学院英文名称缩写,便于学院开放合作进行国际交流;1953标识了学院成立的时间;变形的“书”形元素传达教育引领的内涵,预示教育培训培养教师和服务基础教育的专业定位。

院徽采用中国红的色调,取自故宫城墙颜色,设计风格古朴庄重,突出了历史和文化积淀。

学院领导

职务姓名
杨公鼎党委书记
何劲松院长
郭世安党委副书记
钟祖荣副院长
张彦春副院长
杨志成副院长
张卫光副院长
汤丰林副院长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北京教育学院官网)

历任领导

时期职务姓名/在任时间
北京教师进修学院时期书记仓孝和(1954.4—1956.9)薛成业(1956—1961)周平(1961—1962)张印斗(1962—1966)
院长翁独健(兼,1954.4—1956.9)薛成业(兼,1956.10—1966.7)
北京教育学院时期书记韩作黎(1978.2—1979.5)薛成业(1979.5—1982.7)韩家鳌(1982.8—1986.4)康泠(女,1987.5—1988.9)祖二春(1990.7—1993.4)林慈(1993.10—1995.7)倪传荣(1995.7—1999.6)倪益琛(1999.6—2000.12)
院长韩作黎(兼,1978.2—1979.5)薛成业(1979.5—1982.7)温寒江(1982.7—1986.4)张鸿顺(1986.4—1990.7)祖二春(1990.7—1993.4)(兼任代院长)传荣(1993.12—1999.7)倪益琛(1999.7—2000.12)
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时期书记萧沅(1979.6—1986.8)林慈(1986.8—1993.12)
院长卞慎吾(1979.6—1981.1)萧沅(1981.1—1986.8)林慈(1986.8—1993.12)
北京市成人教育学院时期书记徐德智(1984.3—1987.5)许国印(1987.5—1991.9)梅祥富(1991.9—1996.12)宋丽兰(1996.12—2000.9)
院长赵城璧(1987.5—1993.9)刘政(1993.12—1997.1)贺向东(1997.1—1998.9
北京教育学院时期书记倪益琛(2000.12—2003.5)徐永利(2003.5—2007.1)马宪平(2007.1至今)
院长倪益琛(2000.12—2001.9)李方(2001.9至今)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5月北京教育学院官网)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