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数字转型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由网友(满城灯火。)分享简介:新型根蒂根基举措措施设置装备摆设(简称:新基修),首要包孕五G、大数据中间、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低压、新动力汽车充电桩、都会轨谈接通7大范畴[一],触及诸多财产链,因此新成长理想为引领,以技能立异为驱动,以疑息收集为根蒂根基,面向低量质成长需求,供给数字转型、智能进级、交融立异等办事的根蒂根基举措措施系统。二零二零年五月二二日,《二零二零年国...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市轨道交通七大领域[1],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 十四五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省政府文件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0年5月22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建设。[2]

中文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领域

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市轨道交通[1]

属性

提供数字转型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简称

新基建

分类

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作用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和重要推力

概念释义

基础设施,有“传统”与“新型”之分。

传统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这一领域,中国相对完善,但仍存短板。

新型基础设施,一般认为包括 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这些领域,中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等硬核科技。

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新基建”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仅就5G网络建设来说,通过培育繁荣的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技术产业,就将间接带动数十万亿元的经济总产出,为抢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奠定坚实的基础。[3]

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4]

发展历程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的措施时,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

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020年3月6日,工信部召开加快5G发展专题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4月报道,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4]

2020年5月7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获悉,上海初步梳理排摸了这一领域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各级政府投资约600亿元,其余2100亿元是社会投资。

2020年5月22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建设。[2]

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基建范围,提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打造产业的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体系”的目标。[5]

2021年10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到2023年底,在中国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的龙头企业,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

发展现状

1、2020年8月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35年,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智能列车、自动驾驶汽车、智能船舶等逐步应用。

《指导意见》要求深化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门架应用,丰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研制智能型高速动车组。建设航道地理信息测绘和航行水域气象、水文监测等基础设施。推动机场和航空公司、空管、运行保障及监管等单位间核心数据互联共享,实现航空器全球追踪等。建设邮政大数据中心,开展新型寄递地址编码试点应用。引导在城市群等重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超快充、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指导意见》还明确,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协同应用、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行业应用。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北斗系统高精度导航与位置服务能力,建设行业北斗系统高精度地理信息地图。[6]

2、2020年9月1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召开新基建专题研讨会,云天励飞、百度、阿里云、腾讯等20家单位参加,提出筹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联盟”。

新基建联盟将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市场为驱动,以企业为主体,围绕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进研发、设计、生产、集成、服务等水平,重点围绕大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建设,促进新型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7]

3、工信部表示将加快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在2020年12月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近日,《上海市产业绿贷支持绿色新基建(数据中心)发展指导意见》制定实施,明确为优质的数据中心项目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对采用不同先进节能技术的数据中心项目给予一定的贷款利率下浮。

多地正积极规划数字经济建设蓝图。

福建日前印发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依托数字福建(长乐、安溪)产业园优先布局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打造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数据汇聚节点。到2022年,全省在用数据中心的机架总规模达10万架。浙江提出优化布局云数据中心,到2022年,全省建成大型、超大型云数据中心25个左右,服务器总数达到300万台左右。在数据量大、时延要求高的应用场景集中区域部署边缘计算设施。云南提出到2022年建成10个行业级数据中心。

企业竞相展开布局。

8月31日,中核集团首个大数据中心项目正式开建。阿里云近日宣布,位于南通、杭州和乌兰察布的三座超级数据中心正式落成,将新增超百万台服务器,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经济带,未来还将在全国建立10座以上的超级数据中心。腾讯日前宣布未来将新增多个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长远规划部署的服务器都将超过100万台。[8]

社会应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服务机器人在医疗、配送、巡检等方面大显身手,儿童陪伴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等家用服务机器人亦加速落地。随着包括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基建”按下快进键,双重因素叠加,服务机器人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新机遇。[9]

社会评价

1、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能够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6]

2、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加侧重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都体现出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大趋势。[7]

3、与传统基建最大的不同还体现在时空上的变化,不只是设施所在当地一家受益。[8]

难点

1、软性

中国的基建硬件进展很快,不代表“软性”的东西进展同样快。新基建要想利用好,需要整个社会,特别是企业领域,对数字经济有明确的认知。电子商务是典型的数字经济,相比传统商业,它有革命性的变革。通过数字化体系,所有用户对于产品的评价、用户之间的相关信用体系、参与电子商务的所有商家以及各种完善的数据体系,建立起一个完全不同的销售模式。这个模式是一系列围绕数字体系进行的系统化变革,而不是简单地把线下的东西搬到线上。

2、起点

新经济的起点在企业家手里,新基建应该为这些数字经济起点的企业提供服务。现在还有不少企业欠缺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的运营、管理、服务、市场、推广、销售、财务、税务的完整体系。当中国企业开始广泛使用数字系统提高效率的时候,新基建的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就出来了。“有人谈及数字经济,必提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你问问企业,它用得上吗?有的企业连自身的数字化都没实现,标准的信息化系统都没有,就去搞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就像一辆残破的车,动力还在用马拉,就要去参加F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