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晓月(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点之一)

由网友(流年顛簸)分享简介:据金代《亮昌遗事》所载,“燕京8景”初于金章宗年间。正在桥的工具两端各立御碑1通,东头为清朝坤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西头则是清康熙帝于一六九八年为记叙重建卢沟桥而横的御制碑。 古时,那里涧火如练,西山似黛,每一当平明歪月西重之时,月色倒影火中,更显妖冶皎净,进而成为现代闻名的燕京8大景点之1。北京丰台区宛平乡内月色昏黄,...

据金代《明昌遗事》所载,“燕京八景”始于金章宗年间。在桥的东西两头各立御碑一通,东头为清代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西头则是清康熙帝于1698年为记述重修卢沟桥而竖的御制碑。 古时,这里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从而成为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点之一。北京丰台区宛平城内月色朦胧,美丽的月亮倒映水中,更显明媚皎洁。站在卢沟桥上,市民已经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了。

中文名

卢沟晓月

开放时间

全天

著名景点

卢沟桥

所属城市

北京

地理位置

北京广安门外西南、横跨永定河上

门票价格

20元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位

燕京八景之一

景点介绍

京味文化,陈酿酒质, 茅台酒限量上市

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桥在北京广安门外西南,横跨永定河上,古时乾隆皇帝曾在秋日路过卢沟桥。2000年,政府曾努力恢复过晓月湖的水面,但最终还是因缺水而放弃,其间还尝试用高科技手段在湖畔制造人造月亮,却无法与“一天三月”的自然奇观媲美。2008年5月份,丰台区政府启动永定河的蓄水工程,工程中就包括恢复晓月湖水面。这次,恢复湖面采用的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用来冲管道的废弃水,从2008年7月1日开始注入晓月湖中。7月20日,随着南水北调京石段最后2万方冲管道弃水流入晓月湖,干了20年的卢沟晓月湖终于有了水波映月的条件,“卢沟晓月”奇观也得以在2008年中秋佳节期间成功再现。

卢沟桥

卢沟桥在北京广安门外西南,横跨永定河上。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石桥,十一个拱券洞门悠然卧在波澜之上,每个桥墩前的分水尖,俗称斩凌剑。桥上两侧共有一点四米高的望柱二百八十一根。两柱之间由刻着花纹的栏板相连。每个望柱顶端都有一个大狮,大狮身上雕着许多姿态各异的小狮。经考古工作者勘察,桥上石狮,包括桥东端代替抱鼓石的两个大狮,华表莲座上四个座狮,二百八十一根望柱的大狮及一百九十八个大狮身上的小狮,总数为四百八十五个。桥全长二百六十六米,宽八米,桥东端有碑亭,石碑正面为乾隆手书“卢沟晓月”四字,背面为乾隆书卢沟桥诗。

重要性

古老北京从燕国的蓟城,到辽代的南京,城市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卢沟渡口的重要性自然也与日俱增。但是“卢沟河水非常浑浊而湍急,当地的老百姓每年要根据水位深浅,选择地点搭临时桥梁。后来官家在两岸造了一座浮桥……”。这是宋朝使臣许亢宗在公元1125年出使北国时写《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中有关卢沟渡口的一段描写。公元1153年,金中都作为北方政治中心,进出都城的惟一门户——卢沟渡口,仍用临时木桥或浮桥,显然已不能适应当时形势。于是,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至明昌三年(1192年),在卢沟渡口建造了一座永久性大石桥,名叫广利桥,即中外驰名的卢沟桥。

作用

卢沟桥至京城三十余里,在交通不太发达的古代,差不多是半天的路程。出京的客人上午在京城吃罢饯别酒,启程上路,来到卢沟河畔已是夕阳西下之时了。客人们不得不找地投宿准备来日早行。于是此处逐渐发展为京城西南的第一个歇宿点。我们从元代《卢沟伐木图》上看到当时卢沟河畔茶肆酒馆、招商旅店之繁华及策马驱车、步行担担、风尘仆仆客人之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留宿的客人,一觉醒来,已鸡鸣三遍,洗漱登程,首先感觉是晓月当空,东方露出鱼肚白色,天空残月倒挂,大地似银“卢沟桥上月如霜”,此时方可真正体会到“卢沟晓月”之意。金朝礼部尚书翰林学士赵秉文的一首卢沟诗:“河分桥柱如瓜蔓,路人都门似犬牙,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

发展历史

元代,陈孚《卢沟晓月》诗:“长桥弯弯抵海鲸,河水不溅永峥嵘;远鸡数声灯火杳,残蟾犹映长庚月。道上征车铎声急,霜花如钱马鬃湿;忽惊沙际影摇金,白鸥飞下黄芦立。”

明代,张元芳的《卢沟晓月》诗很有代表性:“禁城曙色望漫漫,霜落疏林刻漏残;天没长河宫树晓,月明芒草戌楼寒。参差阙角双龙迫,迤逦卢沟匹马看,万户鸡鸣茅舍冷,遥瞻北极在云端”。邹缉题己绂《北京八景图》称:“卢沟本桑乾河,曰浑河,亦曰小黄河……去都三十里,有石桥跨于河,广二百余步,其上两旁皆石栏,雕刻石狮,形状奇巧。成于金明昌三年,桥之路,西通关峡,南达江淮,两旁多旅舍。以其密尔京都,行人使客,往来络绎,疏星晓月,曙景苍然,亦一奇也,故曰卢沟晓月”。邹缉还有《卢沟晓月》诗;“河桥残月晓苍苍,照见卢沟野水黄。树入平郊分淡霭,天空断岸露微光。北趋禁阙神京近,南去征车客路长。多少行人此来往,马蹄踏尽五更霜。”

清代,乾隆曾到过卢沟桥,并写有《过卢沟桥》诗:“薄雾轻霜凑凛秋,行旌复此渡卢沟。感深风木睽逾岁,望切鼎湖巍易州。晓月苍凉谁逸句,浑流萦带自沧洲。西成景象今年好,又见芃芃满绿畴。”乾隆十六年(1751年),奉太后谒泰陵,过卢沟桥又作诗:“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分波夹镜明。人定衲僧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并题“卢沟晓月”,立碑于桥头。

在桥的东、西两端各有一通石碑,该文记述了康熙、乾隆时修桥的经过。乾隆写的那通碑,记述的更详细有趣。是年,发现桥有损坏,乾隆命修缮,当拆开桥的一面一看,发现桥拱结构“石工鳞砌,锢以铁钉、坚固莫比”。“实不易拆,且既拆亦必不能如旧之坚固也。”结果仅修缮了桥面、栏板和石狮。对此,乾隆感慨道:“朕因是思之,浑河巨浪,势不可挡,是桥经数百年而弗动,非古人用意精。而建基固,则此桥必不能至今,然非拆其表而观其里,亦不能知古人措意之精、用工之细如是亟也。” 今天,雄伟壮观的石桥,神态各异的石狮,卢沟晓月石碑,经过修葺,供中外游客观赏。由于在永定河上游修建官厅水库拦蓄洪水,避免了河水泛滥成灾。昔日的波光涛影已经很难见到了。

追溯来源

单以“晓月”形容卢沟桥之美,据传说是另有原因:每当旧历的月尽头(晦日)天快晓时,下弦的钩月在别处还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桥上,他偏先得清光。这俗传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实,卢沟桥也不过高起一些,难道同一时间在西山山顶,或北平城内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晓的月亮会比卢沟桥上不如?不过,话还是不这么拘板说为妙,用“晓月”陪衬卢沟桥的确是一位善于想象的艺术家的妙语,本来不预备后人去作科学的测验。你想:“一日之计在于晨”,何况是行人的早发。朝气清蒙,烘托出那勾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桥。京城的雉堞若隐若现,西山的云翳似近似远,大野无边,黄流激奔,……这样光,这样色彩,这样地点与建筑,不管是料峭的春晨,凄冷的秋晓,景物虽然随时有变,但若无雨雪的降临,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总可凑成一幅佳画,渲染飘浮于行旅者的心灵深处,生发出多少反射的美感。你说,偏以“晓月”陪衬这“碧草卢沟(语出清刘履芬《欧梦词》中《长亭怨》一词:“叹销春间关轮铁,碧草卢沟,短长程接。”) ”不是最相称的“妙境”吗?

我们从资料中看到,建成于金明昌三年(1192)的卢沟桥,因它横跨于卢沟河上而得名。卢沟河的上游叫桑干河,发源于山西马邑县(今朔县)的雷山。这条河因为流经这里的卢师山,也因为水质混浊,水色发黑,所以也曾叫过黑沟河、卢沟河。直到清代康熙年间,他为了给这条河起个吉利的名字,能够镇住卢沟河的经常泛滥,才改名为永定河。建于金代的卢沟桥,是一座长266.5米,宽7.5米、11孔的联拱石桥。它对北京来说,称得起是一座最老、最大、也是最壮观的大石桥。金章宗很推崇这座卢沟桥,就给它封了个“卢沟晓月”的雅号,并把它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有的资料这样注解说:“每当五更鸡唱,斜月西沉,卢沟桥的月色格外妩媚,因以得名卢沟晓月。”

南水北调

2008年7月22日,随着40万吨水流的注入,干涸多年的卢沟桥晓月湖重新蓄起一池清波,消失近20年的“卢沟晓月”美景也将得以恢复。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注入卢沟桥的都是2008年收集的雨水,在冲洗南水北调北京段管线后,经过滤进行再次利用。南水北调京石段最后2万方冲管道弃水流入卢沟晓月湖,至此干了20年的卢沟晓月湖,终于有 了水波映月的条件。据南水北调建管中心副主任李大为介绍,南水北调京石段竣工后需要试水,以测试管道是否正常,从6月16日开始,南水北调建管中心利用房山地区蓄积的雨水,对管道进行冲洗,而从6月1日起,冲洗管道的40万立方米弃水陆续输入到卢沟晓月湖。李大为表示,今后将持续不断地将蓄积的雨水补给卢沟晓月湖,“卢沟晓月”美景2008年肯定能保持住。

丰台区有关部门在宛平城举办永定河治洪展,向市民展示介绍数百年来永定河与北京休戚相关的历史。有关负责人表示,永定河卢沟桥以上河段即将在年内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卢沟桥段已经具备基本的蓄水能力。丰台区水务局永定河管理所所长蔡勇介绍说,卢沟桥河段已经修建了一座橡胶坝,蓄水后水深可达到两米,卢沟桥附近的河道底部已进行了防渗处理,保持桥下长期有水的景观问题不大。“按目前的情况看,恢复"卢沟晓月"的初步条件已具备,但是具体的蓄水时间还需要这次大规模综合治理完成后才能由有关部门确定。”除卢沟桥附近河段外,上游河道做大范围防渗处理的可能性较小。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办事处负责人表示,丰台目前正在努力丰富和展示卢沟文化,未来碧波荡漾的美景再现将可以使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昨天开幕的永定河治洪展将作为向市民介绍永定河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长期免费向市民开放。

有望重现

卢沟晓月20年后再现“一天三月”奇景,北京丰台区宛平城内月色朦胧,美丽的月亮倒映水中,更显明媚皎洁。站在卢沟桥上,市民已经可以欣赏到“一天三月”的旷世奇景了。 “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古时乾隆皇帝曾在秋日路过卢沟桥,得此良辰美景,赋诗“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于此,并题“卢沟晓月”,立碑于桥头。但随着时代变迁,北京的水资源相对匮乏,“卢沟晓月”的美景也因为晓月湖的干涸而消失长达20年之久。 2000年政府曾努力恢复过晓月湖的水面,但最终还是因缺水而放弃。

“卢沟晓月”消失数十年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北京段长约170公里,然而,由于气候改变、生态环境恶化,几十年前,永定河断流了。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也消失了。

为此,市水务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规划方案》,2010年首批启动工程为:门城湖、莲石湖、晓月湖、宛平湖、循环管线“四湖一线”工程,总投资14亿元。

宛平湖已经蓄水完毕,门城湖已具蓄水条件,莲石湖已在2011年10月完工,晓月湖在2010年9月底开工建设。

中秋“卢沟晓月”重现

据丰台永定河管理所所长蔡勇介绍,为了让市民在中秋节能观赏到卢沟晓月景观,宛平湖2010年7月8日正式开工,8月25日,水面以下工程全部完工。2010年八月十五,市民可以在卢沟新桥上观赏湖光月景,蔡勇表示,由于整个工程还没彻底结束,市民只能在桥上观赏湖景而不能靠近湖水。据介绍,中秋之后,该管理所将对宛平湖周围进行绿化建设。

用水主要为再生水、雨水

邓卓智表示,河道用水立足本地水源,以再生水、雨洪水为主,官厅水库作为补充备用水源。四湖年需水量1800万立方;一次蓄水量500万方。水源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其中卢沟桥再生水厂供水1100万立方、三家店地区收集雨洪水200万立方;门头沟矿井弃水100万立方;中门寺沟、高井沟等供水800万立方。另外,他表示,为了纪念永定河,将在南大荒公园设立一个母亲河纪念碑。

亮点

湖面可行船戏水

“今后市民可开着车直接驶入到滩地上。”据邓卓智介绍,四大湖蓄完水之后,将在湖岸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包括运动场、停车场、沙滩排球、鸳鸯浴等。

湖水将是三类水体,满足亲水的水质标准,湖水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亲水区水深小于0.5米,水面不到膝盖,所以整个河道将不设任何隔栏,市民在近水区和亲水区不会有任何危险。四湖还专门开辟了儿童亲水园和戏水区。

另外,此次永定河治理彻底实现人车可以进河,除了设置停车场外,还设置了电瓶车游览环湖路、休闲运动步道、运动场地、游船、码头、移动厕所等。

邓卓智说,整个工程预计在2010年6月完工,有望在2010年10月1日向市民免费开放。

背景

“卢沟晓月”美景复原难

北京的水资源匮乏,“卢沟晓月”的美景也因为晓月湖的干涸而消失20多年。

2006年,丰台区为再现“卢沟晓月”盛景,专门制造了人造月亮。2008年5月,丰台区启动永定河蓄水工程,采用南水北调冲洗管道的废水恢复晓月湖水面。但随后湖水渗透、蒸发厉害,水位下降。

此次宛平湖蓄水成功,为其他三湖的恢复提供了宝贵经验,2010年晓月湖、宛平湖工程整体完工,卢沟桥下河道蓄水将长达3.2公里。“卢沟晓月”将长伴市民身边。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