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学五书(顾炎武著书籍)

由网友(故里有长安)分享简介:《音教5书》是亮终清始的音韵著述,做者是瞅炎武。约莫成书于一六六七年,齐书分音论、诗原音、易音、唐韵邪、古音表五个部门。《音论》分上中下三卷,共一五篇,阐述古音以及古音教上的沉大答题,散中地论述了做者对于古音教的基原观念,是《音教5书》的总纲。此中沉要的有 四篇:《昔人韵慢没有烦改字》,《新诗无叶音》,《昔人4声1贯》,《先...

《音学五书》是明末清初的音韵著作,作者是顾炎武。大约成书于1667年,全书分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5个部分。《音论》分上中下3卷,共15篇,论述古音和古音学上的重大问题,集中地阐述了作者对古音学的基本看法,是《音学五书》的总纲。

音学五书.三十八卷.清.顾炎武撰.清康熙年间张弨符山堂刻本古籍线装12册复印本

其中重要的有 4篇:《古人韵缓不烦改字》,《古诗无叶音》,《古人四声一贯》,《先儒两声各义之说不尽然》。

作品名称

音学五书

创作年代

约1667年

类别

音韵著作

主要内容

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

作品别名

五书

作者

顾炎武

主要章节

分上中下3卷,共15篇

最早版本

康熙六年符山堂刻本

内容简介

《诗本音》详细地考查了《诗经》押韵字的古音,凡他认为古今读音不同的字,都指明这个字古音应当在古韵的哪一部,并统计出在《诗经》中这个字出现的次数,在其他经书中作为押韵字出现的次数,与哪些字押韵。顾炎武自认这部书是 《音学五书》中最重要的一部。《易音》考查《易经》押韵字的古音,基本方法与《诗本音》相同,但不像考查《诗经》那样把《易经》全部抄下来,而是选取了他认为用韵的句子,指出 中押韵字的古韵部。《唐韵正》在于改正《唐韵》的所谓错误。

顾氏在研究古音上有复古倾向,凡是《唐韵》与古音不合的 ,他都认为是《唐韵》错了。实际是把本该放在《诗本音》里的许多证据拿出来另编一部书,可以看作是对《诗本音》的详细注释。

作品版本

已知最早版本为康熙六年符山堂刻本,存世数量尚多,之后又有光绪十一年四明观稼楼仿刻本、光绪十一年湘阴郭氏(庆藩)岵瞻堂刊刻本、光绪十六年长沙思贤讲舍刻本等。

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168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江苏昆山人。十四岁入复社,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明亡,曾从军抗清。后十余年间,以匡复故明为志,遍游河南、河北、山东、陕西,著《日知录》、《音学五书》等书近五十种。

顾炎武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对陆王心学作了总结,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他摈弃“性与天道”的空谈,力倡“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为学之道,一归于经世致用。

相关评价

《古音表》是顾炎武对古音研究的总结,书中变更《唐韵》次序,把古音分为10部,用表的形式把它们列出。《音学五书》从理论和实践上彻底否定了叶韵说,奠定了古音学的基础,开拓了音韵学研究的新领域。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