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忠祠(苗栗)

由网友(穿着校服逛世界)分享简介:昭忠祠是尔国现代为留念卫国战役中阵殁的将士而修的古刹或者祠堂,以明示忠良将士之意而起名。今朝已知的昭忠祠有:京师昭忠祠、福修福州昭忠祠、安徽巢湖中庙昭忠祠、辽宁营嘴昭忠祠。闻名景点京师昭忠祠、福修福州昭忠祠、安徽巢湖中庙昭忠祠外文名称Zhao Zhongci中文名称昭忠祠地舆位置中国京师昭忠祠位于北京广安门内大巷北侧的...

昭忠祠是我国古代为纪念卫国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而建的庙宇或祠堂,以昭示忠良将士之意而起名。目前已知的昭忠祠有:京师昭忠祠、福建福州昭忠祠、安徽巢湖中庙昭忠祠、辽宁营口昭忠祠。

著名景点

京师昭忠祠、福建福州昭忠祠、安徽巢湖中庙昭忠祠

外文名称

Zhao Zhongci

中文名称

昭忠祠

地理位置

中国

京师昭忠祠

巢湖忠庙儿童游乐场排行

位于北京广安门内大街北侧的 报国寺,占地17000平方米。始建于辽,因院内有两棵怪异的松树,曾称双松寺。元世祖 忽必烈统一中原后,崇尚武功的蒙古族皇帝,为彰显开国元勋,依旧寺建新庙,始称 报国寺。明初塌毁, 成化二年(1466)重修,改名慈仁寺,但民间仍俗称报国寺。还兴起了庙市,每逢初五、十五、廿五,都有庙会和花市。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并更名为大报国慈仁寺。报国寺有七进院落,七层殿堂,堂后为36级高的毗卢阁。阁下有瓷观音像高尺余,宝冠绿帔,手捧一梵字轮,系神宗时景德镇瓷窑所贡献,为旧京八宝之一,谓之窑变观音,梁间曾悬《胜果妙因图》1轴。寺内还有嘉庆六年(1801)《五彩天尊仙女》1轴。现寺中仍保存成化二年(1466)御制碑,和乾隆二十一年(1756)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当年登上毗卢阁,可览京城风景,此寺规模宏大,为南城最大庙宇。思想家 顾炎武在京时,曾住寺院西院,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改建西院为顾亭林祠。清末改为祭奠清朝忠魂的昭忠祠。   报国寺与国运共兴衰。1840年 鸦片战争后每况愈下,1900年 庚子事变中主殿被八国联军炮火轰毁。名刹虽衰,但清末至民国,庙市依旧。   旗人从东北入关,攻入北京后建立大清国。顺治时在东交民巷台基厂修建有昭忠祠,是祭祀以和硕敬谨亲王 尼堪为首的大清开国功臣的。庚子事变中被毁。庚子事变后, 东交民巷沦为洋人租界,是使馆区,昭忠祠不可能在原址重修,于是末代名臣湖广总督 张之洞建议,注资修缮被炮火焚毁的广安门内的报国寺,改名昭忠祠,赋予祭奠清朝忠魂,慰藉英烈之功用。得到朝廷批准,由军机大臣、太子太保 鹿传霖负责督建,公元1907年即光绪二十二年动工。那时国库空虚,财力匮乏,内务府户部拨银二万两远不够用,便由张之洞、鹿传霖、袁世凯、荣禄之子良揆等群臣募捐集资十六万两白银为工程款,光绪三十四年完工。新落成的昭忠祠,较原规模大为缩小。竣工后,收入原祠和硕敬谨亲王尼堪为首的大清开国功臣及更多先后在国史有传重要大臣功勋。

福建福州昭忠祠

福建福州马尾昭忠祠(甲申中法 马江海战烈士墓) 福州 中法马江海战烈士墓和昭忠祠位于 马尾的马限山东南麓。1884年8月23日,法国侵华舰队突袭福建水师,挑起中法马江海战。 由于 清政府软弱,使得福建水师仓促应战,官兵 796人牺牲,打捞烈士 400多具遗体,分 9冢安葬于马限山麓。 两年后,墓东建“昭忠神祠”,1920年重建墓园,合9冢为一丘,并成立了 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 1996年, 马限山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由国务院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巢湖中庙昭忠祠

作为 巢湖的旅游名片,巢湖北岸凤凰矶上的中庙历来为游人览胜之处。中庙又名“忠庙”、“圣妃庙”,因位居巢湖和合肥两城之中而得名。 中庙始建于吴 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在历史上几经战乱毁坏,至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在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李鸿章的倡议下,中庙得以募捐重修,如今的中庙依然基本保持了 李鸿章时代的规模。

然而大多数游人可能不曾注意,在中庙东侧约200米处,还有一座古朴典雅、保存仍算完好的清末古建筑,它坐北朝南,襟巢湖面姥山,气势恢宏。这就是李鸿章在倡修中庙3年之后,为纪念 淮军将士而奏请清廷敕建的昭忠祠,又称淮军祠。祠由门厅、正殿、两厢组成,共30间,全部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房屋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正殿为7间宫殿式建筑,梁、柱粗大,殿宽敞,是巢湖境内最大的古建筑。

昭忠祠清代才有,为当时纪念卫国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而建的庙宇或祠堂,以昭示忠良将士之意而起名。

和其他地方昭忠祠略显不同的是,位于中庙的这座昭忠祠因系李鸿章为祭奠和纪念淮军阵亡将士所建又称淮军祠。1982年11月,中庙昭忠祠即被当时的巢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有保护标志石碑1块,已是省文保单位。

辽宁营口昭忠祠

昭忠祠是为纪念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练军营官兵反击沙俄侵略军,在激战中阵亡的将士而建立,此祠以昭示忠良将士之意而起名。

缘起

1900年7月26日晨,俄军步兵500人、骑兵100人,携重炮4尊,从大石桥到邰家屯(今营口华联大厦一带)炮轰五台子奉军兵营。奉军统带胡志喜、练军营管带 乔干臣率士兵奋力反击,10时30分俄军被击退。8月4日,沙俄侵略军再次占领营口,攻打西炮台。镇守营口海防的练军营官兵在管带 乔干臣率领下,英勇顽强反击俄军入侵,双方展开激战,练军营官兵士气高昂,奋勇杀敌,但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哨官王殿勋、夏茂贵,哨长梁声甲以及士兵104人阵亡(俄军死伤200余人)。

建祠经过

为祭祀在1900年庚子之战中阵亡的将士,由练军营管带刘芳山倡议建立昭忠祠,得到营口渔业局总办李龙章等人的支持和赞助,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始建,营埠绅士赵祖荫等督工监修,1913年(民国二年)8月建成,遗址在扬武门练军营一侧(今西市区桃园里)。所有阵亡将士名单均列祠中。前任管带乔干臣虽在战役后病逝,但念他在镇守营口海防、督修炮台、抵御日俄入侵者中立过战功,也被列入祭祀之中。每年春秋两季,为昭忠祠祭祀时间,由练军营管带主祭,以激励后来官兵镇守海防要塞的斗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昭忠祠停止了祭祀活动。

江西省于都县贡江镇昭忠祠

昭忠祠位于中国江西省 于都县贡江镇建国路27号,清末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门面为八字牌坊式。宽9.4米,进深36.4米,高7米,占地面积342.16平方米。1929年4月8日, 毛泽东、 朱德率领红四军来到于都,创建赣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其办公地点设于此。1973年按原貌修复,1982年被列为于都县文物保护单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