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人的艺术(李国文著书籍)

由网友(不狠枉为男人)分享简介:《骂人的艺术》,送有李国文的《巴西木》、《宝钗那小我私家》、《小仆从茗烟》等随笔集文。 李国文的集文正在中国今世文坛自成一家。他的文字没有仅从容,并且老辣,睹涵养,也睹脾气,貌似随便,实在是1种气定神闲后而有的洒脱。他是今世将学问、脾气以及睹解同一患上最佳的集文野之1,很有法国做野蒙田之风。他写人,此人的脾气呼之欲出;他叙事,那事...

《骂人的艺术》,收有李国文的《巴西木》、《宝钗这个人》、《小奴才茗烟》等随笔散文。 李国文的散文在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他的文字不仅自在,而且老辣,见修养,也见性情,貌似随意,其实是一种气定神闲后而有的潇洒。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他写人,这人的性情跃然纸上;他叙事,这事会变得趣味盎然;他说理,那理不仅发自胸臆、气势如虹,还因为我们闻所未闻而令人忍俊不禁。

书 名

骂人的艺术

ISBN

7501411174

作 者

李国文

页 数

239

《骂人的艺术》 作者:梁实秋

全部商品 xinxiwang的书摊 孔夫子旧书网

《骂人的艺术》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骂人就是有道德观念的意思,因为在骂人的时候,至少在骂人者自己总觉得那人有该骂的地方。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所以根本不骂人,大可不必。骂人是一种发泄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种怨怒的感情。想骂人的时候而不骂,时常在身体上弄出毛病,所以想骂人时,骂骂何妨?

但是,骂人是一种高深的学问,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试的。有因为骂人挨嘴巴的,有因为骂人吃官司的,有因为骂人反被人骂的,这都是不会骂人的原故。今以研究所得,公诸同好,或可为骂人时之一助乎?

(一)知己知彼

骂人是和动手打架一样的,你如其敢打人一拳,你先要自己 忖度下,你吃得起别人的一拳否。这叫做知己知彼。骂人也是一样。譬如你骂他是“屈死”,你先要反省,自己和“屈死”有无分别。你骂别人荒唐,你自己想想曾否吃喝嫖赌。否则别人回敬你一二句,你就受不了。所以别人有着某种短处,而足下也正有同病,那么你在骂他的时候只得割爱。

(二)无骂不如己者

要骂人须要挑比你大一点的人物,比你漂亮一点的或者比你坏得万倍而比你得势的人物,总之,你要骂人,那人无论在好的一方面或坏的一方面都要能胜过你,你才不吃亏。你骂大人物,就怕他不理你,他一回骂,你就算骂着了。因为身份相同的人才肯对骂。在坏的一方面胜过你的,你骂他就如教训一般,他既便回骂,一般人仍不会理会他的。假如你骂一个 无关痛痒的人,你越骂他他越得意,时常可以把一个 无名小卒骂出名了,你看冤与不冤?

(三)适可而止

骂 大人物骂到他回骂的时候,便不可再骂;再骂则一般人对你必无同情,以为你是无理取闹。骂小人物骂到他不能回骂的时候,便不可再骂;再骂下去则一般人对你也必无同情,以为你是欺负弱者。

(四) 旁敲侧击

他偷东西,你骂他是贼;他抢东西,你骂他是盗,这是笨伯。骂人必须先明虚实掩映之法,须要烘托旁衬,旁敲侧击,于要紧处只一语便得,所谓杀人于咽喉处着刀。越要骂他你越要原谅他,即便说些恭维话亦不为过,这样的骂法才能显得你所骂的句句是真实确凿,让旁人看起来也可见得你的度量。

(五)态度镇定

骂人最忌浮躁。一语不合,面红筋跳,暴躁如雷,此 灌夫骂座,泼妇骂街之术,不足以言骂人。善骂者必须态度镇静, 行若无事。普通一般骂人,谁的声音高便算谁占理,谁的来势猛便算谁骂赢,惟真善骂人者,乃能避其锋而击其懈。你等他骂得疲倦的时候,你只消轻轻的回敬他一句,让他再狂吼一阵。在他暴躁不堪的时候,你不妨对他冷笑几声,包管你不费力气,把他气得死去活来,骂得他针针见血。

(六)出言典雅

骂人要骂得微妙含蓄,你骂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觉得是骂,等到想过一遍才慢慢觉悟这句话不是好话,让他笑着的面孔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灰,这才是骂人的上乘。欲达到此种目的,深刻之用意固不可少,而典雅之言词则尤为重要。言词典雅可使听者不致刺耳。如要骂人骂得典雅,则首先要在骂时万万别提起女人身上的某一部分,万万不要涉及生理学范围。骂人一骂到生理学范围以内,底下再有什么话都不好说了。譬如你骂某甲,千万别提起他的 令堂令妹。因为那样一来,便无是非可言,并且你自己也不免有 令堂令妹,他若回敬起来,岂非势均力敌, 半斤八两?再者骂人的时候,最好不要加人以种种难堪的名词,称呼起来总要客气,即使他是极卑鄙的小人,你也不妨称他先生,越客气,越骂得有力量。骂得时节最好引用他自己的词句,这不但可以使他难堪,还可以减轻他对你骂的力量。俗话少用,因为俗话一览无遗,不若典雅古文曲折含蓄。

(七)以退为进

两人对骂,而自己亦有理屈之处,则处于开骂伊始,特宜注意,最好是毅然将自己理屈之处完全承认下来,即使道歉认错均不妨事。先把自己理屈之处轻轻遮掩过去,然后你再重整旗鼓,着着逼人,方可无后顾之忧。即使自己没有理屈的地方,也绝不可自行夸张,务必要谦逊不遑,把自己的位置降到一个不可再降的位置,然后骂起人来,自有一种公正光明的态度。否则你骂他一两句,他便以你个人的事 反唇相讥,一场对骂,会变成两人私下口角,是非曲直,无从判断。所以骂人者自己要低声下气,此所谓以退为进。

(八)预设埋伏

你把这句话骂过去,你便要想想看,他将用什么话骂回来。有眼光的骂人者,便处处留神,或是先将他要骂你的话替他说出来,或是预先安设埋伏,令他骂回来的话失去效力。他骂你的话,你替他说出来,这便等于缴了他的械一般。预设埋伏,便是在要攻击你的地方,你先轻轻的安下话根,然后他骂过来就等于枪弹打在 沙包上,不能中伤。

(九)小题大做

如对方有该骂之处,而题目身小,不值一骂,或你所知不多,不足一骂,那时节你便可用小题大做的方法,来扩大题目。先用诚恳而怀疑的态度引申对方的意思,由不紧要之点引到大题目上去,处处用严谨的逻辑逼他说出不逻辑的话来,或是逼他说出合于逻辑但不合乎理的话来,然后你再大举骂他,骂到 体无完肤为止,而原来惹动你的小题目,轻轻一提便了。

(十) 远交近攻

一个时候,只能骂一个人,或一种人,或一派人。决不宜多树敌。所以骂人的时候,万勿连累旁人,即使必须牵涉多人,你也要表示好意,否则回骂之声纷至沓来,使你无从应付。

骂人的艺术,一时所能想起来的有上面十条,信手拈来,并无条理。我做此文的用意,是助人骂人。同时也是想把骂人的技术揭破一点,供爱骂人者参考。挨骂的人看看,骂人的心理原来是这样的,也算是揭破一张黑幕给你瞧瞧!

《骂人的艺术》 作者:李国文

书名:骂人的艺术

ISBN:7501411174

作者: 李国文 1930~ 著

出版社: 北京 : 群众

年份:1993, 1994印)

页数和开本:239页 : 照片 ; 19cm

丛编项:当代名家随笔丛书

题名:

图片为自动匹配 可能错误

主题:随笔(1) > 中国(1) > 现代(15) > 选集(2779)

中图分类号: 中国文学

一般附注:

内容简介:散文集,收有《巴西木》、《借光》、《观鱼》等30余篇随笔散文。

李国文的散文在中国 当代文坛独树一帜。他的文字不仅自在,而且老辣,见修养,也见性情,貌似随意,其实是一种气定神闲后而有的潇洒。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 散文家之一, 颇有法国作家 蒙田之风。他写人,这人的性情跃然纸上;他叙事,这事会变得趣味盎然;他说理,那理不仅发自胸臆、气势如虹,还因为我们闻所未闻而令人忍俊不禁。他二OO二年度出版的《 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一书,通过对不幸的文人群落的考察,思索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悲剧和精神秘密;借由一批陈旧的事实里,发现了诸多新鲜的创见。他进入的不仅是散文的写作,更是一种散文的状态。

1930年生于 上海。念过戏剧学校,当过 文工团员,去过 朝鲜战场,做过文艺编辑。1957年因发表小说《改选》,曾被打成“右派”。1979年又写小说《月食》重新回到文坛,此后出版过长篇小说《 冬天里的春天》、《危楼纪事》和中 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洁白的世界》等,并著有散文集《骂人的艺术》、《苦瓜苦瓜》、以及《重新评点》等书。作品多次获奖。曾任《小说选刊》主编,现为 中国作家协会 主席团委员。

近年来, 李国文在文坛屡屡“ 惹事生非”,“骂”人不分尊卑,不管国籍,也不问生死。步入“古来稀”的他似乎笔力更健,除了小说创作,用大量时间投笔于散文杂谈之类,相继出版了多部随笔集。此时的他倒更像一位颇具学者风采的杂文家。去年出的《 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更是引起文学界的特殊关注。

文人之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现在更出现了这本专门写中国文人非正常死亡的书,可以说是对这种引人深思的历史现象的及时总结。所谓的“非正常”死亡指的是打破生老病死的规律,人为地中止性命。祸从 文起,在专制文化背景下, 中国文人的命运注定是不幸的,封建统治者有一整套对付知识分子的办法,这既是愚弄百姓、维护政权的需要,又能够从中获得一种变态的快乐,。书中详细述说了 司马迁、 李斯、何平叔、 王猛、 李太白、 王安石、 金圣叹等数十位我们所熟知的文人的离奇之死。对于他们的死,曾经有着各式各样编排出来的说法,而作者从这些文人的生活态度、个性习惯、接人待物中细细剖析,渐渐为我们引出了他们非正常死亡的真正原因,突出了文人的责任感、骨气和追求完美的本性,并指出非正常的死亡本身就已经对文人的道德文章作出了评价。

《 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属于历史文化散文。女学者 梁艳萍认为“它以史为鉴,透视民族精神深层的卑劣内核,直接指涉人骨子里的非 善性——人性之恶。从散文文本可以见出,散文的互文性写作增强了散文的悲剧意蕴,使读者感到文人的悲剧实质上是民族的悲剧;文人的不幸根本上是民族的不幸。”

评论家 谢有顺说, 李国文的散文之所以能如此神韵自然,“在于他的写作并非徒有一个故作轻松的姿态,而是得力于作者有思想,有学识,视野开阔,写作的思路宽广而高远;加上他没有作文架子,也不是摆出一副教导人的姿态,就连语言,也多用朴素而俏皮的字句,散文的味道不知不觉就非常充足。这是一般人学不来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