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杰(清皇室成员,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同母弟)

由网友(瑾色残年*)分享简介:爱新觉罗·溥杰(Aisin Gioro Pujie,一九零七年四月一六日⑴九九四年二月二八日),乳名望格,字俊之,号秉藩,出熟于北京醇亲王府,结业于日原陆军士官黉舍,清皇室成员,清代终代天子溥仪的异母弟。[一]一九二九年三月,爱新觉罗·溥杰遵溥仪命赴日原留教。一九三五年九月,归到伪谦国的尾都“新京”(今少秋),以伪军...

爱新觉罗·溥杰(Aisin Gioro Pujie,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乳名誉格,字俊之,号秉藩,出生于北京醇亲王府,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皇室成员,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同母弟。[1]

她是外国侯府千金,无奈嫁中国人后爱他一生,只许女儿嫁中国人

1929年3月,爱新觉罗·溥杰遵溥仪命赴日本留学。1935年9月,回到伪满国的首都“新京”(今长春),以伪军政部步兵中尉的身份出任伪宫廷禁卫队步兵团第一营第二连第二排排长,担任“帝宫”外围的警卫任务。1945年8月15日,爱新觉罗·溥杰在沈阳机场被苏联军队俘获。1960年11月28日,爱新觉罗·溥杰获第二批特赦,后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1994年2月28日,爱新觉罗·溥杰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2]

中文名

爱新觉罗·溥杰

外文名

Aisin Gioro Pujie[1]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07年4月16日

俊之

毕业院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秉藩

性别

代表作品

溥杰诗词选、溥杰自传

民族

满族[2]

逝世日期

1994年2月28日[2]

出生地

北京醇亲王府

乳名

誉格

逝世地

北京市

人物生平

1907年,溥杰生于北京清皇室醇亲王府。溥杰幼年在醇亲王府作溥仪伴读。

1928年,北伐军进入北京前夕,载沣全家由张学良安排,赴天津租界避难,溥杰夫妇住在张学良小妾谷瑞玉公馆中。溥杰秘密前往奉天入讲武堂求学,为溥仪阻止,通过日本警察扣留于大连,十余天后回到天津。[2]

1929年,到日本东京学习院、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溥仪曾勒令其留下并与一满人女子结婚,但被日军阻挠)。

1935年,回东北,在伪满洲国任军职(宫内府侍从武官)。

1937年,与日本皇族姻亲(“亲善婚姻”)、嵯峨家的女儿浩(婚后名爱新觉罗·浩)作权宜婚姻。但二人婚姻圆满,并诞下两名女儿爱新觉罗·慧生和爱新觉罗·嫮生。

1945年8月,二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灭亡。溥杰与哥哥溥仪逃至沈阳打算改乘飞机前往日本,在沈阳机场被苏联军队俘获。

1950年8月,被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羁押,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改造。

1959年,中国政府大赦第一批战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获得特赦,溥杰未获特赦。

1960年11月28日,溥杰第二批获特赦。回京后,北京市委统战部把他安排到景山公园工作一年,边劳动边改造。改造完成后安排溥杰到政协做了文史专员。先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61年1月30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了溥仪、溥杰及其亲属,鼓励他们为祖国做出贡献。溥杰十分感激,在诗中写道:“今朝灿灿红旗下,新旧河山迥不同”,真诚表示“矢当珍此桑榆景,尽我余龄觅寸阴”。他不仅热心社会公益活动,而且将多年的积蓄捐献给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受到社会称赞;2月12日,周总理邀请爱新觉罗家族到西花厅吃饭。在周总理的关怀和斡旋下,溥杰与妻子嵯峨浩重逢。此后一直住在护国寺大街52号,一起并度过文化大革命。

1980年代后,作为满族的代表之一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1年11月28日,获日本立命馆大学颁发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人物逝世

1994年2月28日,爱新觉罗·溥杰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死后骨灰一半葬于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中山神社(嵯峨家的神社)的爱新觉罗分社内。另一半葬于北京。[2]

主要作品

著有《爱新觉罗·溥杰自传》《爱新觉罗·溥杰诗词选》传世。[2]

个人生活

关系姓名
父亲爱新觉罗·载沣
母亲瓜尔佳氏·幼兰
前妻唐怡莹
妻子嵯峨浩
大女儿爱新觉罗·慧生
二女儿爱新觉罗·嫮生[2]
祖父爱新觉罗·奕譞
哥哥
溥仪
妹妹韫媖
妹妹韫和
妹妹韫颖
妹妹韫娴
妹妹溥倛
妹妹韫馨
妹妹韫娱
妹妹韫欢
弟弟溥任

人物影响

爱新觉罗·溥杰自幼精习书法,具有坚实雄厚的书法功力。他的书法作品为海内外所珍藏。他将自己的书法经验总结为:“腕头力气刚浑劲,纸上临摹守碎离。心正自然丰笔韵,形拘自得趋丰姿。”在书界可谓自成一家。爱新觉罗·溥杰是一位不是“书法家”的书法家,他写的字与众不同,别一具格,号称“瘦金体”。“瘦金体”又称“瘦筋书”,原本是宋徽宗赵佶的“自创体”。据说赵佶把“唐初四大家”薛稷的字体给“篡改”了,于是运笔瘦劲而挺拔,墨锋冷峻而细长,独成一体,爱新觉罗·溥杰从小就瞧上了这笔“亡国之体” 。

诗词

爱新觉罗·溥杰自幼精习诗词,具有坚实雄厚的诗功力。由于他身世独特,有感而发,感情真挚,意境求新,他所有的诗词很有特点。

绘画

爱新觉罗·溥杰自幼精习绘画,其作品功力深厚,独具风范,被誉为民族一“绝”。爱新觉罗·溥杰从8岁时起,每天都到紫棽城的毓庆宫为溥仪伴读,期间深受先祖钟爱并擅长绘画的影响,使他对中国传统水墨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新觉罗·溥杰天赋极高,他不仅师从名门,而且历览宫中各代帝王所珍藏的画中经典,在耳濡目染,习古临摹中,技艺大增。爱新觉罗·溥杰的绘画风格既有古代大家的风范,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

人物评价

擅长书法,自成一体。(周玉冰评)

他的字“尖”中带柔韧,有一种洒脱的书香气。(德甄评)

溥老的书法初学“瘦金体”,后来在多年的书法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书艺风格。(田望生评)

只要看到溥杰的字,或者启功的字,哪怕是不懂书法的人,也知道是大家所写,自成一体。(薛迎春评)

溥杰的字,就跟他的人一样,瘦削筋道。(白明评)

溥老先生生前为我国民族工作满族工作做出很大贡献,他一向不计名位不计报酬有求必应谦虚热忱默默奉献永远值得我们满族后人学习。(白万玺评)

后世纪念

爱新觉罗·溥杰身后骨灰一半葬于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中山神社(嵯峨家的神社)的爱新觉罗分社内,另一半葬于北京。[2]

故居 

爱新觉罗·溥杰的故居位于护国寺大街52号,红漆大门坐南面北。进门左转,眼前豁然开朗,一个方形院落呈现在眼前。这是一个规整的四合小院。

北屋正房,当年是爱新觉罗·溥杰的卧室和书房;南屋是会客室,东屋是厨房兼餐厅,西屋是秘书和保姆的办公室和卧室。院中各房门之间,铺着甬道。院子里种着一些花木,北屋墙壁上,盖满了爬山虎。[3]

影视形象

时间影视作品名称饰演者
2013年末代皇帝传奇夏海涛
2013年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竹野内丰[4]
1988年末代皇帝杨斌

轶事典故

爱新觉罗·溥杰打小就瞧上了瘦金体,为这事儿他父亲醇亲王载沣曾多次用扇子“梆”他的脑袋,可就是没“梆”过来。爱新觉罗·溥杰说:“我这字儿呀,比不了我大哥溥仪,人家从小就得练‘馆阁体’,那是为了‘批奏折’,我‘批’谁去呀,我这是玩儿。只是越写越用心,于是就成了今天这么个‘四不像’。”

积极参政

爱新觉罗·溥杰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担任的工作中,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参加各届全国人大会议,积极发言,细心做笔录,令人佩服。透过自身,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除做好全国人大工作之外,他还忙碌撰写自传,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但谢绝一切无关紧要的社会应酬和活动。

投反对票

1988年3月至4月,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爱新觉罗·溥杰对其中一项议案提出了不同意见,表决时,他坐在主席台上,高高地举起右手,投了引人注目的一张反对票!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在经历了近80年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之后,以光荣的人民代表的身份,公然举起右手,投了唯一的反对票。这一行为使他成了人大会上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中外记者纷纷将闪光灯对准了他。一名记者不解地询问:“爱新觉罗·溥杰先生,您一向是以‘老好人’著称的,怎么倒投了反对票?”爱新觉罗·溥杰掷地作金石声地朗然答道:“人大会议要充分发扬民主,人大代表要敢于发表意见,改变人大的‘橡皮图章’的形象。”当年4月的《民族画报》,以突出的版面报道了“末代皇弟”这一举动。这位矮小的老人,总是抱着“人民选我做代表,我就要为人民多说几句话”的信念,认真地参加各届全国人大会议,积极发言,细心做笔录,令人佩服。[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