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虞钧(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由网友(后来,所爱之人皆像你)分享简介:侯虞钧(一九二二年八月五日⑵零零一年四月八日),熟于福修福州,结业于密歇根大教,化教工程教野、中国科教院院士。[一]侯虞钧正在化工冷力教状况方程取相均衡方面作了较体系的研究,510年月取J.J.Martin配合提出了1个气体状况方程,后被称为马丁--侯(MH)方程。历任浙大科教技能研究所副所少,国务院教位委员会第1、...

侯虞钧(1922年8月5日-2001年4月8日),生于福建福州,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

国务院副总理出席 全国仅30人 河南大学校友获奖

侯虞钧在化工热力学状态方程与相平衡方面做了较系统的研究,五十年代与J.J.Martin共同提出了一个气体状态方程,后被称为马丁--侯(MH)方程。历任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化工与工业化学学科组第一、二届成员,国家科委化学工程学科组成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1年4月8日,候虞钧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0岁。

中文名

候虞钧

出生地

福建福州

国籍

中国

性别

研究领域

化学工程

主要成就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

出生日期

1922年8月5日

逝世日期

2001年4月8日

逝世地

浙江杭州

民族

汉族

代表作品

与J.J.Martin共同提出气体状态方程(后被称为马丁-侯方程)

人物生平

1922年8月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化工世家。

1941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工系学习。

1945年毕业后进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研究院学习,并于1947年获硕士学位,之后转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1949年获化工实践硕士学位。1950年进入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院,1954年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1953年在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旧金山年会上,他与马丁(J.J.Martin)共同提出的气体状态方程式,后来被称为“马丁-侯状态方程”,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这一方程已有效地用于实际生产的设计和研究中。马丁-侯状态方程通用性强、准确度高,是迄今国内外公认的精确的状态方程之一,在我国民用工业和国防工业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此外,他还进行了电解质溶液、高分子溶液热力学性质的研究和吸附平衡及物质传递性质关联的研究,在化工热力学领域作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1956年,他谢绝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盛情挽留,辞掉工作回到了祖国,在原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任职。

1962年,他调入浙江大学化工系担任教授。

1981年,被批准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1年4月8日,候虞钧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0岁。

研究方向

化学工程、化工热力学、MH方程的发展、相平衡、对应态原理、制冷剂、超临界流体性质、局部组成概念及传递性质的研究。

主要成就

长期从事化学工程、化工热力学研究。与J.J.Martin共同提出气体状态方程(后被称为马丁-侯方程),并继续研究使之能同时适用于液相及固相,成为一个统一的状态方程式,已被有效地用于实际生产的设计和研究中。从化工到制冷工程、物理及军工产品,该方程通用性强,准确度高。他还从事相平衡、对应态原理、制冷剂、超临界流体性质、局部组成概念及传递性质的研究,都取得一定的成果;[1]还进行了电解质溶液、高分子溶液热力学性质的研究和吸附平衡及物质传递性质关联的研究,在化工热力学领域作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人才培养

他为国家培养了几代化工人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40多人。他的学生许多已成长为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荣誉表彰

曾两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993年中国化工学会授予“中国化工学会荣誉理事”。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