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图书馆(2023最新浙江大学图书馆百科介绍)

由网友(想念是最空虚的痛 ")分享简介:浙大藏书楼是中国汗青最悠长的大教藏书楼之1,其前身为修于一八九七年的求是学堂图书馆。今朝,齐馆领有馆舍五座,总修建面积八.四万平方米,总阅读坐位六八零零个。中文名浙大藏书楼文教资材五七四万余万册(至二零一四年末)现任馆少杨国富主管部分浙大修馆时间一八九七年馆舍类型综合成长汗青一八九七年,创立求是学堂图书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图书馆之一,其前身为建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藏书楼。目前,全馆拥有馆舍5座,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6800个。

中文名

浙江大学图书馆

文学资源

574万余万册(至2014年底)

现任馆长

杨国富

主管部门

浙江大学

建馆时间

1897年

馆舍类型

综合

发展历史

建筑风韵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

1897年,创建求是书院藏书楼,原杭州大学图书馆。

1912年6月1日,成立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图书室。

1925年,创建安生图书馆,原浙江农业大学图书馆,现浙江大学图书馆华家池校区图书馆。

1960年4月,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图书室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图书馆。

合并建馆

1998年9月,原浙江大学与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四校图书馆也相应合并为新的浙江大学图书馆。

1999年,浙江医科大学图书馆改名为浙江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

2003年10月27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开放。

2006年8月,浙江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从湖滨校区搬迁至紫金港校区新馆。

2009年1月,浙江大学图书馆、网络与信息中心两大机构合并成立为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

2010年9月,原农学分馆从华家池校区迁至紫金港校区,与医学分馆合并成为农医分馆。

馆藏实力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馆实体馆藏总量已达574.3万册,包括线装古籍18万余册。“浙大文库”收集本校教职工和校友著作以及浙大出版的期刊约1万余册。近年来,图书馆大力加强网络化和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引进的中外文数据库已覆盖学校所有学科范围,截止2014年,共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400余个,中外文电子图书170万余种,中外文电子期刊79480种,其数字化文献资源居国内高校图书馆前列,且已接近国际著名高校图书馆的水平。种类丰富、品质优良的数字资源为全面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提供了有力保证。

  • 科技分馆

收藏的文献以理工类为主,兼收经管文,特别是在机械、仪表、电力、电子、化学化工、光学等学科方面有较强的实力。馆内收藏包括图书、期刊、报纸、会议文献、缩微资料、光盘等多种类型的文献约132万册。

科技分馆拥有近10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等设备,图书馆管理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其服务功能正由传统向现代化迈进。通过校园网实现了与文理分馆、农业分馆、医学分馆及基础分馆的资源共享,以及各分馆之间的文献通借通还。同时还为校内外读者提供网络数据库检索、科技查新、原文传递等服务。[1]

  • 文理分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文理分馆(原杭州大学图书馆)位于西溪校区,前身是始建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藏书楼。现有馆舍面积15240平方米,图书、报刊库17个,阅览室10个,专业研究室5个,阅览座位800多个,是西溪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和近百年的发展积累,文理(西溪)分馆已形成文理兼收,文史哲文献和基础学科文献收藏较为丰富的藏书特色。藏书已达146万册。其中线装书12万册,外文图书近20万册,中外文合订本报刊23.8万余册。2000年建立“敦煌文献资料中心”(与敦煌研究所合建)、社科大型文献阅览中心。此外,还收藏了一部分学术价值较高的缩微胶片、电子出版物。

文理分馆在实践图书馆传统功能的同时,也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图书馆基本实行计算机化管理,可同时为馆内和校园网读者提供馆藏机读目录、光盘数据库和国际联机网络数据库检索等服务。[1]

  • 农业分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农业分馆(原浙江农业大学图书馆)位于美丽的华家池畔,前身是始建于1925年的安生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11000平方米,阅览座位1100席,是华家池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经过八十余年的发展,农业(华家池)分馆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农业与生物文献收藏与服务机构之一,尤其在农学、园艺学、土壤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兽医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农业经济等学科文献的收藏上具有较大优势。分馆现有馆藏文献59.7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39万册,中外文合订本报刊20万余册。同时,农业分馆是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和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委员)馆,并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文献专藏馆之一。

随着Horizon管理系统的启用和一大批现代化设备的投入使用,农业分馆的服务功能正由传统向现代化迈进。通过校园网实现了与科技分馆、文理分馆、医学分馆及基础馆的资源共享。[1]

  • 医学分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原浙江医科大学图书馆)位于紫金港校区,前身为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图书室,成立于1912年6月1日,是我国自办的最早的医药院校图书室之一,1960年4月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图书馆,1999年新的浙江大学成立后,成为浙江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2006年8月从湖滨校区搬迁至紫金港校区新馆,并于10月8日对全校师生试开放。新馆建筑面积11494平方米(含报告厅622平方米及配套快餐厅417平方米)。医学分馆设有中文图书、外文图书、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参考工具书、电子资源等7个阅览室,小研究室24间,教师研究室5间和讨论室1间。另有密集书库和夹层书库各一个。全馆共有阅览、检索座位590个,沙发座位92个。读者用计算机102台,工作人员用机近20台;自助借还书仪1台;并在3个期刊阅览室配置自助复印机。

医学分馆的藏书以医学、药学和生命科学为主,除了湖滨校区图书馆原有的专业馆藏以外,已将原藏于玉泉、西溪两个校区图书馆的医学、药学和生物学文献经统一分编后集中收藏,共有藏书52余万册。其中期刊3700余种,12.8万册;图书17.8万种,39.6万册;线装书5千余册,其中善本图书有82种637册。

浙江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是浙江省卫生系统课题申报查新和鉴定检索的主要服务单位,医药学查新咨询也是医学分馆的服务特色之一。根据网络信息资源迅速增长的趋势,分馆于2005年6月进行医学、病理学学科门户网站的建设,网上组织整理的各类资源日趋丰富。[1]

  • 基础分馆

浙江大学基础分馆于2002年初开始建设,2003年10月27日开放,成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标志性建筑之一。基础分馆建筑面积23100平方米,阅览座位1600个。以收藏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教学参考书为主要特色。现收藏图书38.2万册,订阅期刊约1800种,报纸110种。设有中外文图书、报刊、电子阅览、视听等7个大型阅览室及1个密集书库。配合新生教育的“新生推荐书”陈列于基础分馆二楼书库。收集、展示、保存本校教职工及校友著作的“浙大文库”也设在基础分馆。基础分馆在一、二层设立了文化长廊,经常举办各种主题展览,还设置了“爱心岛”,为“图书漂流”的公益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浙江大学基础分馆根据先进的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进行设计,整个大楼以大平面、大格局、大开放、网络化、智能化及绿色环保为主基调,处处体现了方便读者的人文关怀。在功能划分上首先突出了大厅的综合信息输出反馈功能,读者可以通过先进的触摸屏系统、IPAC书目检索系统、电子公告系统以及咨询台,获得有关书目、大楼导航、怎样利用图书馆、检索方法等多种知识型和消息型信息。同时一改传统的书库、阅览室分开的模式,将藏书和阅览合而为一,读者在同一阅览室内可轻松实现借书、阅览、自修、检索、咨询等多种需求。基础分馆着意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现代化设备去营造学生自主利用图书馆、自主学习研究的氛围,培育温馨的人文气息,同学们可以带着自己的书籍和学习用品自由出入。[1]

  • 特色收藏

“浙大文库”已经成为收集、保存本校教职工及校友著作的重要基地和展示窗口,其前身为始建于1996年的杭大文库,1998年四校合并后正式成立浙大文库。通过个人捐赠、学校相关部处转赠、购买、馆藏调拨、复印等方式,浙大文库至今共收集到教师和校友的著作及浙大出版的期刊约9000种,成为收藏最为丰富的高校文库之一。在正常的情况下,浙大文库藏书的年增长量约为500种。文库还编印了《高校文库工作通讯》(内部刊),对全国的文库工作情况进行报导和研究。

浙江大学图书馆的古籍特藏也是很有特色的,特别是文理分馆,收藏了线装书12万余册,其中善本书1350余种,1.9万余册。在文理分馆、医学分馆、农业分馆都专门设立了古籍阅览室,为读者提供古籍的阅览和咨询服务。

此外,图书馆还有敦煌学、地方志、标准、袁氏工程图书馆等特色收藏。

支撑保障

图书馆已应用国际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系统ALEPH500,实现了各校区图书的通借通还、预约等服务。图书馆配置了各种类型的服务器、微机、全光纤存储局域网(SAN)、光盘库及自助借书仪,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服务管理系统。同时,图书馆每年都积极参与学校的新生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活动,契合学校教育理念,现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浙江大学图书馆还积极利用现代化服务手段,为全校师生提供查新和引证、原文传递等服务。设立在本馆的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Z09)连续五年因工作突出而受到教育部特别表扬,每年完成的查新课题数量和质量都在教育部科技查新站中名列前茅。文献传递服务亦是深受用户欢迎的服务项目,连续多年获得CASHL文献传递服务“优质服务”一等奖和“年度进步奖”。除此以外,浙江大学图书馆还逐步启动多层次、个性化的学科服务,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咨询和支持。同时,图书馆还积极加强古籍的保护与揭示工作,持续推进特色资源的建设。

组织体系

截止2015年3月,图书馆在编正式职工181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32人,中级职称107人,硕士学历69人,博士学历4人。

部门设置

图书馆设有6个业务部门,分别为研究发展部、读者服务部、参考咨询部、资源建设部、数字图书馆研究与技术中心、古籍特藏部,图书馆党政办公室设在玉泉校区。同时另设工学分馆、理学分馆、人文分馆、社科分馆、农业分馆、医学分馆等6个学科分馆(非实体),分别对接学校工学部、理学部、人文学部等7个学部的资源建设与学科服务需求,开展一系列专业服务。此外还设有资源建设、服务、技术、合作等总监岗,统筹各部门业务的协调发展。

研究开发

浙江大学图书馆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共同牵头承担“ 中美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China-America Digital Academic Library,简称CADAL)项目。

浙江大学图书馆同时还承担了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的文献检索与利用教学,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者教育和用户培训。

浙江大学图书馆一直鼓励并支持员工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完成10余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国际学术会议,加强与国内外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学术交流,每年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篇左右,并有多种专著出版。

数字化建设

浙江大学图书馆在1999年,为适应图书馆合并运行的需要,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Horizon,实现了五个分馆图书的通借通还服务。图书馆还配置了各种类型的服务器、微机、全光纤存储局域网(SAN)、光盘库及其他硬件设备。为方便读者利用数字资源,各分馆均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在新建的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和医学分馆,还采用了先进的自助借书仪、3M 防盗系统和门禁管理系统等。

截止2006年7月底,已经完成102万册中英文图书的数字化,网上发布资源70万册以上。初步形成了具有月加工能力1500万页约5万册图书的数字资源加工网络,成为中国高校文献数字化的重要基地。

  • 查新中心

浙江大学图书馆的查新中心作为“国家教委科技查新工作站(Z09)”,是教育部授权批准的直属的、具有部委级查新职能的认证机构,面向浙江省以及临近省份的高校、政府机构、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查新与咨询服务,每年完成的查新课题数量和质量都在教育部科技查新站中名列前茅,查新和检索服务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读者服务

  • 开放时间

玉泉校区图书馆

开放地点星期一至星期五星期六、日
电子阅览室(301)8:30-21:508:30-21:50
理工科参考书阅览室(401)8:30-21:508:30-21:50
普通报刊阅览室(501)8:30-21:508:30-21:50
西文科技期刊阅览室(420)8:30-21:5013:00-21:50
中日俄文科技期刊阅览(520)8:30-21:5013:00-21:50
经济类样本图书阅览室(701)8:30-21:5013:00-21:50
流通借阅大厅(200)8:30-17:008:30-17:00
教师研究生阅览室(300)8:30-17:00
社科期刊阅览室(820)8:30-17:00
工具书阅览室(320)8:30-17:00
科技文献检索室(400)8:30-12:0013:00-17:00
科技查新(311)8:30-12:0013:00-17:00
文献传递服务(513 )8:30-12:0013:00-17:00
情报服务(508)8:30-12:0013:00-17:00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西溪校区图书馆

开放地点星期一至星期五星期六、日
一楼现刊阅览室8:30-21:508:30-21:50
二、三、四楼开架书库历史图书阅览室8:30-17:008:30-12:0013:00-17:00
一楼还书大厅8:30-17:00
三楼大型文献阅览中心8:30-12:0013:00-17:00
三楼民国文献阅览室8:30-12:0013:00-17:00
四楼工具书、日文图书阅览室8:30-12:0013:00-17:00
五楼古籍阅览室8:30-12:0013:00-17:00
六楼样本书库8:30-12:0013:00-17:00
七楼外文书库8:30-12:0013:00-17:00
南一楼过刊阅览室8:30-12:0013:00-17:00
南四楼过刊库8:30-12:0013:00-17:00
南二楼报纸阅览室8:30-12:0013:00-17:00
文献传递、馆际互借每周二、四,上、下午办理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华家池校区图书馆

开放地点星期一至星期五星期六、日
自助服务8:30-21:508:30-21:50
自然科学书库8:30-21:508:30-21:50
社会科学书库8:30-21:508:30-21:50
二楼报纸阅览区8:30-21:508:30-21:50
三楼中英文书库8:30-21:508:30-21:50
图书借还8:30-17:008:30-17:00
四楼中英文过刊8:30-17:008:30-17:00
密集书库8:30-12:0013:00-17:00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紫金港校区农医分馆

开放地点星期一至星期五星期六、日
自助借书仪8:30-22:308:30-22:30
电子阅览室(101-108)8:30-22:308:30-22:30
参考工具与特藏室(112,115)8:30-22:308:30-22:30
密集书库(116,117)8:30-22:308:30-22:30
中文图书阅览室(209,210)8:30-22:308:30-22:30
外文图书阅览室(204,207)8:30-22:308:30-22:30
外文期刊阅览室(211,212,322,323)8:30-22:308:30-22:30
中文报刊阅览室(320,321)8:30-22:308:30-22:30
总咨询台8:30-12:0013:00-22:308:30-12:0013:00-22:30
一楼图书借还大厅8:30-17:008:30-12:0013:00-17:00
查新咨询、文献传递(303)8:30-12:0013:00-17:00
古籍特藏室(301)预约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

开放地点星期一至星期五星期六、日
自助借书仪(一楼大厅)8:30-22:308:30-22:30
大厅咨询台8:30-22:308:30-22:30
书库1(-109室)8:30-22:308:30-22:30
书库2(115室)8:30-22:308:30-22:30
书库3(208室)8:30-22:308:30-22:30
报刊、工具书阅览室(306)8:30-22:308:30-22:30
外文图书特藏(201)8:30-22:308:30-22:30
信息共享空间(301 )8:30-22:308:30-22:30
柜台借还书8:30-17:008:30-12:0013:00-17:00
服务中心(咨询、办证、罚款、离校等)8:30-12:0013:00-17:008:30-12:0013:00-17:00
浙大文库(406 )8:30-17:00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 馆藏分布

玉泉校区图书馆

名称藏书范围
流通借阅大厅(200)两层书库收藏 A-Z类中外文图书。开架借阅。
教师研究生阅览室(300)收藏范围为外文图书、自然科学类中文图书和部分语言、文学类老中文图书。
电子阅览室(301)配备40台电脑,提供校园网、国内网和INTERNET浏览;光盘及网络数据库检索和咨询;“数字资源检索与利用”讲座及其他用户培训
科技查新室(311)提供课题鉴定、报奖、立项等的研究内容新颖性论证(科技查新); 定题咨询、专题资料搜集、课题研究内容国内外研究进展跟踪; SCI、EI、ISTP、SSCI、IM等的收录与引用情况查证
工具书阅览室(320)各专业中外文字典、词典、手册、年鉴;百科全书、标准、谱图、全国硕博研究生招生目录及出国留学资料等工具书
科技文献检索室(400)主要收藏 CA(chemical Abstract),创刊至今的印刷版
理工科参考书阅览室(401)以教学参考书为主。特色:理工科、计算机、外语类图书较多。
西文科技期刊阅览室(420)包括阅览室和过刊库,阅览室主要陈列理工类西文科技现刊;过刊库收藏西文合订本科技期刊,辅助书库内收藏除 CA外的西文科技检索期刊。
普通报刊阅览室(501)陈列有报纸近 90种,文学、艺术、体育、画报、科普和语言学习类中外文现刊600余种;辅助书库内藏有部分过刊和报纸合订本。
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513)为校内外读者提供本馆的全文文献复印服务;为校内外读者从国内外的图书情报机构复印、传递期刊论文、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标准、专利、技术报告等文献资料;为本校师生借阅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三年前编目的外文普通图书和中文复本图书,借期为一个月。
情报服务(508)面向学校职能机构、各个院系、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或个人提供专业的情报服务,包括专利情报服务、定题文献检索、文献分析、推送等科研情报服务,以及为职能机构提供的决策咨询情报服务。
中日俄文科技期刊阅览室(520)由阅览室和过刊库两部分组成:阅览室陈列有中文科技现刊1500多种,日文科技现刊100多种;过刊库收藏有中、日、俄文科技类过刊合订本近10万册。
经济类样本图书阅览室(701)经济类样本图书
社科期刊阅览室(820)收藏人文社科类中外文学术期刊(包括《人大复印资料》系列)。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西溪校区图书馆

名称藏书范围和服务项目
一楼还书大厅 (北楼1-7)图书归还、预约书借阅、借阅证办理、借阅证挂失、图书遗失赔偿、硕博论文提交(含电子版)、离校手续、 馆藏书目检索(OPAC)及咨询等。
二楼开架书库 (北楼214)E、F、G、H类中文图书外借
三楼开架书库 (北楼314)I,N—Z类中文图书外借
四楼开架书库 (北楼414)A、B、C、D类中文图书外借
历史图书阅览室(北楼204)J、K类中文图书外借
五楼古籍书库 (北楼515)收藏线装书近16万余册,仅供闭架阅览
古籍阅览室 (北楼5-2)陈列《中华再造善本》约一万册,仅供阅览
大型文献阅览中心(北楼303)陈列社科类大型丛书、丛刊、地方志等大型文献,并形成了四库、方志、清代文史、宗教和民国资料等多个主题的系列丛书,仅供阅览
民国文献阅览室(北楼304)陈列本馆收藏的民国文献,以图书、报纸、期刊为主,仅供阅览
工具书、日文图书阅览室(北楼403)中文工具书、日文图书,仅供阅览
六楼样本书库 (北楼6—7)收藏历年入藏的中文样本图书,仅供阅览
七楼外文书库 (北楼701)西文图书外借
现刊阅览室(北楼104)陈列当年中、外文现刊2500余种
自修室 (北楼203)供读者自修
过刊阅览室(南楼117)陈列近五年的合订本中文期刊
过刊库 (南楼四楼)五年前入藏的中外文期刊订本,早期报纸合订本
现报阅览室 (南楼217)现、过报阅览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华家池校区图书馆

名称藏书范围或服务项目
密集库(一楼)期刊区主要收藏1960年前的中文期刊、1974年前的西文期刊;所有日文期刊;部分俄文期刊。
报纸区展主要收藏1983-2011年与农业、食品、环境等有关的20多种报纸)图书区主要收藏:1985年前原华家池分馆的中外文后备图书及存储图书;所有的日文图书;所有的俄文图书; 情报资料区主要收藏1998年以前原华家池分馆的情报资料、研究生论文、内刊
出纳台兼总咨询台 (二楼大厅)图书借还、借书证办理、借书证挂失、图书赔偿、硕博论文提交(含电子版)、离校手续办理、 OPAC 检索、预约图书到馆服务及咨询等等。提供自助借还、自助罚款等服务。
社会科学书库(209室)主要收藏人文社科类(A-J)图书
报刊阅览室(二楼大平面 )提供中外文报刊的阅览、咨询等服务
自然科学书库(218室)收藏自然科学类(O-Z)中文图书、1998年后的英文图书和中外文工具书。
中英文书库(三楼)收藏1998年之前的中文图书及1998年之前的自然科学类英文图书。农业、生物类图书较齐全。
存储图书区(三楼)收藏来自各个校区的存储图书。
中英文过刊区(四楼)中刊区收藏2008年之前的医学类中文过刊及1961-2008年原华家池分馆中文过刊;外刊区收藏1995年之前的医学类英文过刊及1975-1995年原华家池分馆英文过刊。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紫金港校区农医分馆

名称藏书范围或服务项目
一楼图书借阅大厅图书归还、借阅证办理、借阅证挂失、违章处理、硕博论文提交、离校等。
电子阅览室 (101-108)上机上网,数据资源检索、咨询、多媒体光盘服务。
参考工具与特藏室(112,115)生物学、医学、药学、农业、环境科学的中外文工具书及相关赠书。李摩西医学图书馆设在本阅览室内。
密集书库 (116,117)1996年(含)后生物学、医药、农业等外文期刊合订本;2009年(含)后生物学、医药、农业等中文期刊合订本。
中文图书阅览室(204,207)社科、数理化、法医学、农业经济、生物学等中文图书
中文图书阅览室(209,210)医学、药学等类中文图书
中文图书阅览室(211,212)农业、食品科学、园林、环境科学等类中文图书
中外文现刊阅览室(322,323)生物学、医药、农业、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中外文期刊
外文图书阅览室(320,321)生物学、医药、农业、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外文图书
查新咨询、文献传递(303)文献检索、查新咨询、文献传递等服务
古籍特藏室(301)线装书 3240余册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紫金港校区基础分馆

楼层名 称藏书范围和服务项目
四层浙大文库(406)收藏浙大教师和校友著作
三层信息共享空间(301)由多媒体空间、知识空间、学习空间、研究空间、文化空间、系统体验空间、创新空间、社交空间等一系列空间功能组成
报刊工具书阅览室(306)收藏报纸,中外文期刊及工具书
二层外文研修室(201)存放Internet Archive捐赠的外文图书, 及艺术与考古特藏图书
书库 3(208)收藏外文图书和自然科学中文图书
一层借还书大厅(108)图书借还、 借书证办理、借书证挂失 、借书证充值 、图书遗失赔偿、硕博论文提交、离校手续、 书目检索及咨询等。
书库 2(115)收藏哲学、法律、经济等人文社科中文图书
底层密集书库(-105)剔旧图书和过刊保存
书库 1(-109)收藏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和地理等人文社科中文图书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借阅制度

  • 借书

1. 凡我馆读者来图书馆借阅书刊,一律凭本人借书证(校园卡)。
2. 借阅范围:本馆出借图书以普通图书为限,特藏书(善本书、线装书、浙大文库藏书等)、样本库藏书及参考工具书等仅供室内阅览,部分供短期外借。
3. 外借册数:院士50册;教职工、博士、硕士、本科生、访问学者12册;企业编制教职工、离退休人员、校外读者5册。已经退休,但还继续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教师凭所在学院证明(需注明继续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年限)可至各校区读者服务部申请保留12册借书量
4. 外借期限为40天,读者可在图书到期前到网上或柜台办理图书续借手续,以续借一次为限,凡有逾期图书不得再办理续借手续,已被预约图书不能续借。逾期书刊每册每天罚款0.05元。
5. 归还图书需上架后才能外借。
6. 借书时应当面检查,发现有污损、残缺或与书名内容不符等情况,须立即向工作人员声明,并加盖印记,否则,在还书时发现以上情况,应由借书人负责。
7. 已被外借的图书或其他校区分馆的图书,图书馆提供预约服务,详见《浙江大学图书馆预约图书规定》;
8. 馆藏图书不能满足师生的教学、科研等需要时,可通过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提交申请。

  • 还书

1.读者应按期归还图书,普通外借图书逾期按每册每天0.05元罚款。

2.读者归还的图书如有新的污损,应予批评教育,并按“图书馆有关罚款的规定”处理。

现任领导

图书与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兼副主任杨国富
副馆长黄晨
副馆长田稷
副处级调研员章云兰
馆长助理、图书与信息中心工会主席瞿晶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文化传统

建设支撑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水平文献资源与网络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 战略思路

提升服务求生存、融入主流谋发展、凝练特色树地位、拓展合作促繁荣。

宗旨愿景

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提升服务求生存、融入主流谋发展、凝练特色树地位、拓展合作促繁荣为战略思路。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