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江苏省南通市下辖县)

由网友(我们再也不是谁的谁丶)分享简介:如东县,别号扶海洲,是江苏省南通市下辖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少江3角洲北翼,地处少江3角洲北翼,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以及南通市域西南部。东面取北面濒黄海,取日原、晨鲜隔海相视,南侧松靠南通市通州区,西部取如皋县交界,东南取海安县邻接。[一]截至二零二一年,如东县辖一二个镇,三个街谈服务处,二五五个村居,齐县总面积一八七二平方...

如东县,别名扶海洲,是江苏省南通市下辖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和南通市域东北部。东面与北面濒黄海,与日本、朝鲜隔海相望,南侧紧靠南通市通州区,西部与如皋县接壤,西北与海安县毗邻。[1]截至2021年,如东县辖1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55个村居,全县总面积1872平方公里[1]全县常住人口87.95万人,[2]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2.24亿元。[3]被评为“全国海鲜之乡”,[4]全国绿色能源之都”,[4]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入选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6]

如东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长,季风明显,温和湿润。[4]境内地势平衍,林木繁茂,土地肥沃,田园葱茏。境内地下水分布面广,水量丰富,水质上乘。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棉花为主,兼有油料、蔬菜、瓜果,还有湖桑,盛产优质蚕茧。[4]

截至2021年末,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5家,卫生机构478个,建制幼儿园 56所(含两个分园),小学4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中5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7]

春秋时(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如皋叫郧又名发阳、发繇口、发繇亭(故址即今立发桥),属吴国。战国时(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改属楚。秦时属九江郡。楚汉相争时,为东楚所有,隶属于东阳郡。汉初,为吴王刘濞封地,属于海陵县(故治今泰州)。三国时,曹操令江淮地区居民迁徙,海陵县废,为隙地。后吴主孙亮以吕岱(吕是海陵人)为大司马,吕复置海陵县。晋太康元年(280年),如皋地属广陵郡海阳县。[8]

如东以海产特产居多,主要有文蛤、梭子蟹、鲳鱼、黄鱼、竹蛏、泥螺、紫菜、虾米等。“如东狼山鸡”、“如东条斑紫菜”、“如东文蛤”、“如东大米”、“如东泥螺”、“栟茶竹蛏”等10件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如东挖掘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项目,其内容涉及历史、文学、音乐、民俗等多方面。《藤编制作技艺》《空竹制作技艺》《如东玉雕》3个项目获批南通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东县文化馆等6家单位获批南通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10]

中文名

如东县

外文名

Ru dong County

别名

扶海洲、皋东

地区生产总值

1272.24亿元(2021年)[3]

下辖地区

1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55个村居[1]

电话区号

0513

著名景点

国清寺、海印寺、风力发电场、黄海大桥、阳光岛

火车站

如东站

车牌代码

苏F-J、K、L

行政代码

320623

重要海港

洋口港

荣誉

2017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排名第46、 2018年县域经济100强榜单排名第50名、2018年两山发展百强县名单排第61名等

面积

1872平方公里[11]

人口数量

87.95万人(2021年常住人口)[3]

行政区类别

国家/地区

中国华东、江苏省南通市、苏中地区

政府驻地

城中街道

邮政编码

216400[12]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方言

江淮方言-泰如片-如东话、吴语-太湖片

县长

陈雷[13]

城市精神

厚德笃行、扶海越江

人均生产总值

144597元(2021年)[3]

县委书记

陈慧宇

建制沿革

继吴江区之后,苏州又一县有望 撤县设区 ,距上海仅60公里

如东县以县境原为如皋县东乡而得名。如皋已撤县办市,如皋市。

简明历史

如东故地在古代原为海中沙洲,西周时期,古沙洲群逐渐涨接成一片卵形沙洲,演变至汉代时已东西长约80里,南北宽约40里,称为扶海洲。西汉时,吴王刘濞领三郡五十城(如东在其境内),“东煮海水为盐”使如东有了第一批“盐丁”。至东晋时期,扶海洲最终并接大陆,而两晋至南北朝数百年间民族融合,促使北方中原人南下,成为如东先民来源。

唐代时,如东地名始见于典籍,其地扼守扬州门户,日本遣唐使一度由此登陆入唐。宋时丰利、栟茶建场,掘港建立营寨,如东成为盐业与海防重地。元末,如东沿海盐民响应张士诚起义,转战江淮。明初洪武赶散使得一些苏州等地的居民移民如东。洪武年间,掘港建立”备倭营“,土木堡之变后,掘港营部分军士奉命进京勤王。嘉靖年间,如东沿海屡遭倭寇入侵,当地军民奋勇作战抵抗,涌现出邱陞、杨缙等名。

清朝前期如东盐业发展至鼎盛,境内四大盐场收入占全国盐场收入七分之一。清代后期,太平天国运动带来中原移民,长江岸线坍缩迫使海门一带居民北迁。盐业兴旺及四方来民使得明清时期的如东商业逐步兴起,徽商、晋商以及浙商纷至沓来,形成流派。

民国初年,张謇在如东沿海大力兴垦,又广招启海农户殖民牧海。1927年后,如东地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活动区域。抗日战争爆发后,如东成为通如海启后方,各方政治势力转移至此,1940年新四军东进后对如皋县实行分县,粟裕率部在如东地区坚持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结束后,如东处于国共冲突前线,1946年1月爆发”白蒲事件“(白蒲时属如东)。解放战争中如东地区处于战争前线,地方武装及民兵单独作战120余次,1949年1月解放军克复白蒲,如东全境解放。

1949年后如东经济社会开始加快发展,大规模围海造田,人口突破百万。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2001年接收三峡移民,2003年开始推进洋口港开发。

建置沿革

东晋义熙七年,分广陵郡而设置建陵、宁海、临江、蒲涛及如皋五县,如东属如皋辖地。

北周时废蒲涛县,并临江县入宁海县。如皋县隶属于海陵郡。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如皋县并入宁海县,隶属于扬州总管府(605年改为江都郡)。

唐朝大和五年(831年)设置如皋场,隶属于泰州。

北宋初,如皋县隶属于淮南东路泰州军。

元代,如皋县隶属于扬州路泰州府。

明代,如皋属于扬州府泰州。到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如皋县隶属于通州。

1940年冬黄桥决战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挺进通(南通)、如(如皋)、海(海门)、启(启东),原如皋县分设如西县和如皋县(如皋东乡)。1941年起,如皋县隶属于苏中第四行政区。1945年秋,如西县复名为如皋县,如皋县易名如东县。[14]现隶属南通市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如东县下辖12个镇,3个街道,5个开发区、1个科技园区。[15]

区划详情

12个镇:栟茶镇、洋口镇、长沙镇、大豫镇、马塘镇、丰利镇、曹埠镇、岔河镇、双甸镇、新店镇、河口镇、袁庄镇。

3个街道:掘港街道、城中街道、苴镇街道。

5个开发区:如东县经济开发区、如东县沿海经济开发区、如东县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如东沿海旅游经济开发区、南通外向型农业开发区。

1个科技园区:如东东安科技园区。[15]

区划列表

  • 大豫镇部分地区由南通市滨海园区(通州湾)代管。

  • 镇名别称地位 / 合署单位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GDP(亿元)
    掘港镇蠙城县治 / 如东高新技术开发区263.1420.56110.41
    大豫镇  如东循环经济产业园195.4710.338.86
    苴镇苴沙如东经济开发区85.54.3336.34
    洋口镇  省重点镇 / 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125.837.3432.27
    长沙镇  省重点镇 / 洋口港经济开发区953.8618.13
    栟茶镇南沙市中心镇95.75.7219.92
    岔河镇燕川、茶坞市中心镇141.638.2439.82
    河口镇  市中心镇116.16.3830.99
    曹埠镇   92.364.7317.39
    丰利镇古枫 140.378.1528.55
    马塘镇骥渚、晓塘 140.838.1138.91
    双甸镇霜桥 112.337.2726.22
    新店镇荡里 80.693.7718.28
    袁庄镇南澪 99.195.8520.6

    (表格数据为2012年数据 )

自然环境

如东县如东县位于东经120°42′~121°22′,北纬32°12′~32°36′,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和南通市域东北部。东面与北面濒黄海,与日本、朝鲜隔海相望,南侧紧靠南通市通州区,西部与如皋县接壤,西北与海安县毗邻。县境西起袁庄镇曹家庄西端,东止如东盐场东堤,长达68公里;南起掘港镇朱家园南河,北止栟茶新垦区,宽达46 公里。境内海岸线全长102.59公里,陆域总面积2009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 多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陆地

如东县地势平坦,从西南略向东南倾斜,西北部高程为4.0-5.0米,东南部高程在3.2米左右。如东陆地地貌是典型的滨海平原,分属三角洲平原区、海积平原区和古河汊区三种类型。沿海地区建国后经过二十多次围垦,形成大片陆地。

海域

如东县沿海属黄海海域,海岸线外连陆滩涂宽广,近海海域沙洲散布,北部岸线外有蒋家沙、竹根沙、太阳沙、火星沙等沙洲,东部岸线外接有腰沙、冷家沙。如东县海岸线面向吕四渔场,其中烂沙洋、黄沙洋水深条件较好,具备通航条件。

气候条件

如东县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受海洋的调节和季风环流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如东县总的气温特点为:春季气温高,夏季无酷暑,秋季气温低,冬季为暖冬,如东县年全年平均气温15℃,适宜人居及生物生长。 如东多年平均降雨量1042毫米,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汛期(6-9月)雨量相对集中,约占年总降雨量的55-80%。 全县常年主导风向东南风,平均风速3.5米/秒。

水文介绍

境内水系分属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境内最大河流为如泰运河,最大湖泊为东凌水库。

沿海潮汐24小时涨落两次,一般早潮称潮,晚潮称汐。同一潮次,洋口闸比东安闸早30分钟左右到达。一年之中秋汛为势大,故有“八月十六赛马跑”之说。

自然资源

如东的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全县有农用地14.33 万公顷,建设用地3.13 万公顷,耕地总量连续二十余年保持动态平衡。连陆滩涂面积约150万亩,辐射沙洲约100万亩,连陆滩涂及近海资源被誉为“第二如东”。

生物资源

如东县近海资源十分丰富,有各种浅水贝类50余种,其中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此外还有西施舌、竹蛏、泥螺、蚶子、蛤蜊、相思螺、角螺等。常见鱼类则有百种以上,其中黄鱼、鲳鱼、马鲛鱼、鳓鱼、鲻鱼、鮸鱼、刀鱼、板鱼、箭头、河豚等最为知名。虾蟹类出名的则有红虾、白虾、对虾、金钩虾以及梭子蟹、大青蟹、关公蟹等。

小洋口湿地栖息各种鸟类300多种,其中有9种为全球濒危物种,极危种有勺嘴鹬,濒危种有小青脚鹬、黑脸琵鹭,易危种有大勺鹬、大滨鹬、黑嘴鸥、遗鸥、黄嘴白鹭、卷羽鹈鹕;有6种水鸟的种群数量超过东亚迁飞路线上的1%。

如东县在农牧业上育有著名鸡种狼山鸡、良种役用水牛海子牛等。

地热资源

如东县境西北的小洋口地区已发现三处地热温泉资源,前两处发现的资源已开发为温泉旅游项目,第三处发现的地热井口出水温度92℃,日出水量达到2480方。

风力资源

如东沿海常年大风,7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8.64 m/s,年风速可利用小时为7941小时。陆上、潮间带及近海可规划发展风力发电的规模达450万千瓦。

人口

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87.95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08%,其中,城镇人口51.86万人,增长1.23%,城镇化率58.96%,比上年末提高0.76个百分点。全县常住人口出生率4.07‰,死亡率12.64‰,人口自然增长率-8.57‰。年末户籍人口99.2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783人。按性别分,男性48.64万人,女性50.62万人。按年龄分,0-17岁9.33万人,18-34岁15.47万人,35-59岁38.75万人,60岁及以上35.71万人。[3]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姓名
县委书记陈慧宇
县委副书记陈雷、张兴国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县长陈雷
副县长许金标、徐东俊、陆翔、陈晓莉、陈威涛、刘莉、施正泉
人大领导
职务姓名
主任陈昌龙
副主任徐鸿斌、赵尊兵、翟建华、缪卫宏
政协领导
职务姓名
主席蒋树建
副主席陆茵、江新泉、张光平、周洪

以上内容参考:江海明珠网[13][16]、如东县人民政府[17][18]

经济

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2.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6.04亿元,增长4.5%,两年平均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32.78亿元,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543.42亿元,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8.2%。全年三次产业结构为7.5:49.7:42.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4597元,增长10.5%。

2021年全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十九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在2021年中郡研究所发布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中,如东排名第33位,比上年度前进4位;在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百强评比中,如东排名第32位,比上年度前进3位;在稷夏智库发布的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榜单中,如东排名第41位,比上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排名前进4位;在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如东排名第40位,比上一届榜单前进4位。

2021年全年新设市场主体1.71万户,比上年增长6.9%,其中,新增个体户12185户、私营企业4282户、内资企业541户、外资企业17户。年末全县拥有市场主体11.80万户,其中企业法人1.96万户。年末,全县民营工业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比重为86.2%,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占比74.6%。新增创业1606人,其中新增大学生创业300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850人;创业担保贷款累计发放220万元。

2021年,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13家,通过省级贯标绩效评价6家。中天宽带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中天科技成功立项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升级项目。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0笔2.51亿元。

2021年新培育省质量信用A级企业142家、AA级企业1家。中天科技等9家单位入选南通市质量提升强基工程重点培育先锋队。年末全县拥有企业首席质量官721人,比上年末增加227人。全县新建全国性专业标准化技术机构1家,新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8件,同比增长24%。[3]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0.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65.42亿元,增长11.1%;林业产值0.78亿元,增长1.3%;牧业产值31.42亿元,增长6.2%;渔业产值79.80亿元,增长1.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20亿元,增长5.3%。

2021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7.26千公顷。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1.1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49千公顷,增长0.3%,其中,夏粮播种面积67.69千公顷,减少0.15千公顷,下降0.2%;秋粮播种面积73.47千公顷,增加0.64千公顷,增长0.9%。全县粮食产量97.75万吨,比上年减产0.3%;粮食亩产461.63公斤,减产0.6%;棉花产量74吨,减产87.2%;油料产量2.54万吨,减产0.2%。全年生猪出栏64.04万头,增长33.3%;羊出栏22.79万只,下降9.6%;家禽出栏2955.83万羽,增长3.5%。水产品产量31.72万吨,比上年增产2.6%。

2021年全县新增大中型拖拉机297台,联合收割机212台,水稻插秧机342台,无人植保机270台,旋耕播种机222台,农机总动力98.1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92.84%。

2021年全县家禽规模养殖占比99.35%,畜牧生态健康养殖占比100%。全年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30个(农产品加工流通类6个,农业基础建设8个,现代服务业3个,现代种养类13个),项目总投资61.255亿元,全年计划总投资25.76亿元,完成投入25.76亿元。全县累计登记在册并正常运行的省级示范场43家、市级示范场40家、县级示范场302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7家,年末拥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76家。年末全县拥有绿色食品获证企业19家,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获证总数47个。全年建成并通过验收2个绿色优质玉米基地和9个水稻基地,面积32.89万亩,年末全县通过验收的绿优基地达89.34万亩。全县新增农业物联网技术点10个,其中,种植业6家,应用面积新增801.2亩;养殖业3家,应用面积新增25亩;水产业1家,新增面积95亩。线上年销售100万元以上农业电商14个。[3]

第二产业

工业

2021年年末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2家,其中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293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6.5%和26.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21.4%,股份制企业增长19.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7.8%。全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1.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1.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9.3%,营业成本增长18.7%,利润总额增长26.3%。

建筑业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资质建筑企业310家,其中,特级总承包企业2家,一级总承包企业13家,一级专业承包企业9家,二级总承包企业36家,二级专业承包企业34家,三级及劳务企业216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74.89亿元,比上年增长9.4%;竣工产值495.21亿元,增长6.1%,竣工率25.1%;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758.89万平方米,增长7.0%;竣工面积1699.11万平方米,增长15.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25.14万平方米,增长15.4%。[3]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3.8%,服务业投资下降5.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8.5%,民间投资增长3.5%,项目投资增长5.0%。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房地产开发企业61家。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1.47亿元,增长20.4%。商品房施工面积297.46万平方米,下降1.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37.26万平方米,下降6.8%。全县商品房竣工面积20.59万平方米,下降53.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5.75万平方米,下降52.4%。商品房销售面积126.03万平方米,增长12.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5.05万平方米,增长26.1%。

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7.80亿元,增长17.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5.46亿元,增长18.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2.34亿元,增长14.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444.30亿元,增长16.0%;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33.49亿元,增长39.5%。

2021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24.6%,饮料类增长12.4%,烟酒类增长31.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6.8%,化妆品类增长139.6%,金银珠宝类增长22.5%,日用品类增长4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5.3%,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7.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8%,汽车类增长5.9%。

2021年年末拥有规上文化产业企业144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41亿元。28个文化产业项目进入市、县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10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累计完成实际投资额18.5亿元。全县入库旅游项目23个,旅游项目投入完成19.28亿元。年末全县拥有旅游星级饭店6家(其中四星、三星、二星各2家),旅行社7家,3A级旅游景区1处、2A级景区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星级乡村旅游点5个。新建、改扩建生态停车场9个、A级旅游厕所69个。

开放型经济

2021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506.84亿元,增长28.3%,其中,出口总值174.87亿元,增长10.8%;进口总值331.96亿元,增长39.9%。

2021年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4个,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3个;新批协议注册外资4.35亿美元,下降75.8%;实际到账注册外资3.79亿美元,增长11.6%。

2021年全年新增境外投资项目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212万美元,增长36.7%。全年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4986万美元,下降62.2%;新派劳务人员145人,下降7.5%,年末在外劳务人员814人,下降24.3%。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50亿元,增长14.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4%。其中税收收入56.40亿元,增长11.6%,税收占比达82.3%。各项税收占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4.8%。主要税种中,增值税实现22.50亿元,增长10.0%;企业所得税实现11.26亿元,增长7.3%。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6.37亿元,增长8.6%。公共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倾斜,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0.6%,其中,卫生健康支出16.28亿元,增长18.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43亿元,增长30.6%;教育支出26.19亿元,增长12.2%。

2021年全年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存款185.05亿元,年末存款余额1778.54亿元,增长11.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96.86亿元,比年初增长103.0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736.64亿元,比年初增长73.61亿元。全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257.49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261.79亿元,增长25.6%。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财产保险机构15个,全年财产险保费收入7.19亿元,增长1.3%;赔付金额5.15亿元,赔付率71.6%。年末拥有人寿保险机构22个,全年人寿险保费收入19.59亿元,增长7.6%;理赔给付及其他各类给付4.43亿元。

2021年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6.41亿元,比上年下降17.5%;提取公积金10.52亿元,增长10.7%。全年实缴职工人数8.50万人,净增9299人。[3]

文化

如东县历史上曾属泰州,大部分地区属于淮语区如泰片。清朝时属南通,在清末民国初年的垦殖中,大量沙地人迁入,东南部兵房等地因而属于北吴语区。在语言上又分东路区和西路区,东路区保留了更多的明代古音,是重要的语言活化石区域。随着如东经县济发展,淮语音色也在不断消褪。

文化艺术

绘画:如东县民间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相传在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1874年)由苏州传入,为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一个分支。风格朴拙靓丽,极具地方特色,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舞蹈:“跳马夫”原是流传于如东县一带的祭神舞,所祭之神为“都天王爷”。据传,“都天王爷”是唐肃宗对其守张巡的追封谥号。明清之时,倭寇海匪经常骚扰沿海,当地人们寄情于张,追思英烈,祈求神明消灾降福,于是供奉逐渐演化为“烧马夫香”,由此传习数百年。2010年江苏省如东县的“跳马夫”,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杂技:南通(如东)少年杂技团是江苏三大品牌杂技团,是南通著名文化品牌之一。南通少年杂技团是1958年由如东的卢、秋、宋三家班子组成的,先称如东麒麟杂技团,不久更名为如东杂技团。2004年成立了南通少年杂技团,并原南通市少年杂技艺术学校与杂技团合并。

交通

2021年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22.09亿元,比上年增长0.2%。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3151.447公里,公路密度为181.8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7.8公里,一级公路297.038公里,二级公路346.162公里,三级公路218.725公里,四级公路2211.722公里。航道总里程778.96公里,其中,等级航道7条,里程200.76公里,等外级航道578.2公里。拥有内河码头97个,泊位141个,岸线长度11248米。拥有出海航道2条,其中15万吨级烂沙洋北水道航道长40.9千米,7万吨级烂沙洋南水道航道长24.8千米。洋口港港区自然岸线长度29.5千米,港区港口岸线长度12.61千米;拥有3个沿海码头泊位,全年船舶流量249艘次;港口货物吞吐量796.4万吨。

2021年年末拥有城市公交、客运班车、旅游客车357辆14595座,拥有营运货车5172辆66722吨,运输船舶100艘56576总吨。全年完成公路运输客运量19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56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036万吨,货运周转量20.92亿吨公里;水路货运量331万吨,货运周转量27.72亿吨公里。海洋铁路如东站全年发送旅客3.94万人次,栟茶站发送旅客2.02万人次,合计到达人数5.31万人次。

2021年年末全县机动车保有量28.66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17万辆。其中,载客汽车22.07万辆,增加1.04万辆;载货汽车1.57万辆,增加0.44万辆;摩托车4.85万辆,减少0.48万辆。年末全县个人汽车保有量达22.11万辆,比上年末增加0.95万辆。[3]

社会

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51元,比上年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8.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90元,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35元,增长11.2%,两年平均增长9.3%。

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533元,比上年增长20.4%,两年平均增长9.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046元,比上年增长17.6%,两年平均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094元,比上年增长25.0%,两年平均增长10.5%。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15.9%和15.2%。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2%和29.6%。

2021年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82辆、助力车143辆、洗衣机105台、电冰箱122台、彩电227台、计算机64台、空调269台、热水器113台、移动电话263部;农村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7辆、助力车186辆、洗衣机110台、电冰箱144台、彩电216台、计算机39台、空调247台、热水器111台、移动电话277部。[3]

社会保障

2021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34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12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15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486人,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658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2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6%。

2021年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7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9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数9.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3.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6万人。

2021年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9.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6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5.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95万人。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总数(含社区养老)1.10万张,享受尊老金6.39万人,全年发放尊老金4956.10万元。年末全县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对象578人,发放孤儿、困境儿童养育资金826.60万元。年末城市特困人员(城镇“三无”)62人、农村特困人员(农村五保户)4832人,城乡低保4548户6073人,其中,城镇低保216户267人,农村低保4332户5806人。全年结婚登记3809对。[3]

电力邮电

2021年年末拥有邮政公司1处,邮政支局(所)47处,猫宁物流园1个,其他快递末端网点117个。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收入3.81亿元,增长4.2%。全县光纤宽带用户占固定宽带比重达到100%;电信、移动、联通等三大运营商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43亿元,增长3.3%;手机用户新增1.65万户、宽带用户新增2.52万户。全县新建5G基站935个,实现主城区、重点园区及主要节点5G信号全覆盖,农村地区从自然乡镇及周边区域向一般农村区域延伸覆盖。

2021年全年用电量75.10亿千瓦时,增长1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4.70亿千瓦时,增长23.2%;第二产业用电量55.80亿千瓦时,增长11.4%,其中,工业用电量54.98亿千瓦时,增长10.7%;第三产业用电量5.73亿千瓦时,增长19.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87亿千瓦时,增长8.5%。

2021年全县拥有发电装机容量611.55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560万千瓦,占全县总装机容量的91.6%,光伏发电、火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35万千瓦、11万千瓦、2.5万千瓦、3.05万千瓦,占全县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分别为5.7%、1.8%、0.4%、0.5%。[3]

科学技术

2021年全年专利授权量2715件,增长16.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03件,增长30.6%,年末发明专利拥有量242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7.60件,增长11.2%。商标注册量2728件,比上年增长33.1%。年末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5家,新增市级科创项目19项,新增省级加速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完成当年实付5万元以上的有效产学研合作项目数191项。[3]

教育事业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建制幼儿园 56所(含两个分园),在园幼儿13896人,其中省优质园49所、市优质园3所;小学48所,在校生 30183 人;初中23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1655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10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8952人,其中四星级高中3所、三星级高中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3234人。中职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省赛获2金2银9铜,市赛获13金17银24铜;参加省创新创业大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参加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3个。[3]

文化体育

2021年年末全县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48平方米。县文化中心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新建成丁杰艺术馆、康平艺术馆、刘季平少年儿童图书馆并向社会开放。50余件文艺作品在省以上展演、参赛、发表,获得国际级奖1个、国家级奖3个、省级奖4个。县文化馆举办各类演出和展览展示150余场次;开设免费培训班15个,培训5000余人次。县图书馆接待读者47.88万人次,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108场次,蝉联三届国家一级馆并获评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县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14.8万人次,举办临时展览8次,社会教育活动7场。县杂技团惠民演出892场,杂技剧《寓言》入选“2021—2022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名单。

2021年实施国清寺遗址保护工程和遗址公园展示工程;公布第四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个)和第四批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17人)。“如东承林红木雕刻工作室”入选“2021年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如东县第五次被文旅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全年成功承办省级赛事2项次、市级赛事3项次,举办县级赛事1项次。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6691万元。[3]

医疗卫生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7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9个,卫生监督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机构1个。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4133张,执业(助理)医师2379人,注册护士2008人。累计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240个,行政村覆盖率100%。[3]

城镇建设

2021年县城区实施“三河六岸”、鹤鸣公园等PPP项目2个;完成5个污水提质增效达标示范区建设;市政项目建设16项,实施10个城区绿化点位改造,新增造林面积1335亩、城市公园绿地22.4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8.89%。[3]

环境保护

2021年全县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为:二氧化硫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19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54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24.2微克/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及细颗粒物年均值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为91%。城镇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为54.9分贝,交通干线昼间噪声平均值为67.0分贝,均符合国家环境噪声质量标准。[3]

旅游

如东县地方旅游以海洋风光和海鲜美食为特色。“海上迪斯科”和“空中交响曲”是当地颇负盛名的特色旅游项目。AAA级景区有:小洋口景区、国清寺景区及洋口港景区。

国清寺景区:在如东县城掘港镇南环路。天台山修禅寺座主行满大师在唐元和年间(公元806 - 820年)来到如东县,历时十四年按照天台山国清寺的建筑风格创建了掘港国清寺。1960年7月,掘港国清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8年底,大雄宝殿和天王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全部拆除(藏经楼已在解放战争中被拆除)。现存国清寺为1991年复建。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题寺名。

小洋口景区:位于县域西北,经过数次围垦,形成广大陆域,在围垦中发现三处地热温泉,并以此展开旅游开发,现形成以洋口国家中心渔港、海印寺、风电景观、高尔夫球场、温泉度假酒店、湿地公园等为代表的旅游景观。小洋口地区潮差较大,在中秋时分尤其适合观潮。此外小洋口地区还是鸟类爱好者观鸟的基地。

洋口港景区:阳光岛为中国首座无遮拦外海人工岛。连接陆岛的黄海大桥全长12.6公里,管线桥在其侧形成双桥卧波的景观。

文物遗迹

掘港镇石板街:清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二十四年,掘港乡绅修筑为北街(又称正街)、南街(又称岸街)。

丰利古建筑群:位于丰利镇朝阳路军巷,为清代建筑。

掘苴河闸:1957年兴建,位于掘苴河入海口上。宋庆龄、郭沫若、陶勇等层为之题词。

海防公路:该路筑于古海堤(俗称范公堤)上,两侧树木成林,今已去海数公里之远。

当地特产

狼山鸡:如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本港海鲜:其中如东文蛤号为“天下第一鲜”,梭子蟹,海蜇,相思螺,泥螺,白虾,竹蛏,蟛蜞也是有特色的海鲜佳品。此外还有数以百计的贝类、鱼类海产。

如东紫菜:条斑紫菜产量约占江苏省四成,且品质优良,是喜之郎等著名食品商的重要原料供应地。

中华绒螯蟹:又称大闸蟹,如东是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天然苗生产区,阳澄湖大闸蟹蟹苗也有来源于此。

著名人物

军政界

李金华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前审计长。

徐守盛

任湖南省省委书记。

黄玉章

国防大学原副校长,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军衔。

陈绍晏

兰州警备区司令员。

缪瑞林

任江苏省副省长,党组成员。

缪蒂生

任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二级大法官.

学术界

管惟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中科院院士。

黄先祥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全国政协委员。

刘季平

北京图书馆馆长、文化部顾问、陶行知研究会会长等。

胡济民

从事核理论、等离子体理论等教学与研究。

蔡美峰

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火箭深弹发射装置的主要研制人。

文体界

康平

当代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

林莉

国家游泳队前队员

赵剑华

著名羽毛球运动员

王火

祖籍如东,著有长篇小说《战争和人》(三部曲)、《外国八路》等。

王冬龄

别署冬令,悟斋,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马伊琍

祖籍如东,中国大陆女演员。

黄磊祖籍如东,中国大陆男演员。

商界

季琦

江苏省如东县高级中学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

周新基

江苏九九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人。

吴海军

深圳市新天下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薛济萍

江苏中天光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历史人物

徐述夔满清四大文字狱之一
缪文功魏建功院士的国文老师

荣誉

2017年10月9日,2017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发布,如东县排名第46。

2018年7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2018县域经济100强榜单”,如东县居榜单第50名。[19]

2018年8月15日,“两山”发展百强县名单发布,如东县排第61名。

2018年10月8日,如东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排名第45位。[20]

2018年10月,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榜单发布,如东县排第41名。[21]

2018年10月,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发布,如东县排第48名。[22]

2018年10月,如东县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30名。[23]

2018年10月,如东县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65名。[24]

2018年11月,如东县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榜单,排名第43位。[25]

2018年12月,如东县入选2018年度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榜第41位,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排名榜第41位。[26]

2019年1月,如东县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

2020年8月10日,如东入选2020中国百强县名单,排名第三十五名。[27]

2020年1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6]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