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英国著书籍)

由网友(如若安生)分享简介:《人民财富的性子以及缘故原由的研究》是商务印书馆别离于一九七二年、二零零八年出书的经济教博著,简称《国富论》,做者是亚当·斯密,译者是郭鼎力大举、王亚楠。[一][二][三]该书总结了近代始期列国本钱主义成长的教训,正在批判接收其时沉要经济实践的根蒂根基上,体系、清楚的形容了整个人民经济运做的历程,切磋了促成人民财富的增加的答题,包孕政...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商务印书馆分别于1972年、2008年出版的经济学专著,简称《国富论》,作者是亚当·斯密,译者是郭大力王亚楠[1][2][3]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下卷

该书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在批判吸收当时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清晰的描述了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过程,探讨了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的问题,包括政治经济学体系理论,以及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等内容。[4]

该书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对英国资本主义,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直接的、重大的促进作用。

原版名称

The Wealth of Nations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定价

25.00

出版日期

1972年12月、2008年10月

语种

简体中文

书名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类别

经济学通俗读物

译者

郭大力王亚南

又名

国富论

ISBN

9787100005005、9787100060417

出版时间

1972-12-01

品牌

商务印书馆

页数

512页

外文名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装帧

平装

作者

亚当斯密英国

开本

大32开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of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at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中,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图书目录

序论及全书设计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论分工

第二章论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第五章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第六章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第一节起因于职业本身性质的不均等

第二节起因于欧洲政策的不均等

第十一章论地租

第一节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论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论总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生产物这二者价值比例的变动

顺便谈谈前四世纪银价的变动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金银价值比例的变动

怀疑银价仍在继续跌落的根据

社会进步对三种原生产物的不同影响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关于银价变动的结论

改良的进展对于制造品真实价格的影响

本章的结论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序论

第一章论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

第三章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论财富的自然的发展

第二章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

第三章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第四章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下卷目录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序论

第一章商业主义或重商义的原理

第二章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第三章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

第一节限使根据重商义的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顺便谈谈储金银行,尤其是阿姆斯特丹的储金银行

第二节根据其他原则,这种异常的限制也不合理

第四章论退税

第五章论奖励金

顺便谈谈谷物贸易及谷物条例

附录

第六章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论殖民地

第一节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第二节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到东印度的通路的发现,对于欧洲有什么利益

第八章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第一节论国防费

第二节论司法经贯

第三节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

第一项论便利社会商业的公共工程和公共设施

便利一般商业的

便利特殊商业的

第二项论青年教育设施的费用

第三项论各种年龄人民的教育经费

第四节论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

本章的结论

第二章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一节特别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源泉

第二节论赋税

第一项地租税即加在土地地租上的赋税

不与地租成比例而与土地生产物成比例的赋税

房租税

第二项利润税即加在资本收入上的赋税

特定营业利润税

第一项和第二项的附录加在土地、房屋、资财上

的资本价值的税

第三项劳动工资税

第四项原打算无区别地加在各种收入上的税

人头税

消费品税

第三章论公债

书籍影响

今日的中国已经回归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需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学理论,而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就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如前所述,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就像物理学中牛顿的理论一样重要。其“看不见的手”像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是亚当.斯密献给人类的伟大观念,这一观念培育出来的市场经济制度,尽管有各种不尽如意的地方,但迄今为止却是人类全部的智慧所能找到的唯一一种被实践证明能够成功地组织经济活动的经济制度。我们曾经长期否定亚当.斯密的智慧,甚至把“经济人”和“看不见的手”说成是对“私有制的公然辩护”。所幸的是,现在我们已经接受了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具体地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今日中国之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承认人在经济生活中的利己性是搞市场经济的前提。

人性假定是经济学的第一块基石,经济学的大厦就建筑在这块基石之上。计划经济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失败了?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计划经济对人性的假设不符合真实的人性,而在这个错误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理论和实践也必然是错误的。人在经济生活中的利己性本来是不言而喻的,就像买东西的人都希望买尽量便宜和好的东西,我卖东西的人都希望东西卖得价钱高一些一样自然。然而,都是这么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我们几十年都不敢或不愿意承认,连实话都不能说,怎么能行得通的力量和实践呢?我们认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利己性假设,应成为我们分析经济问题的基石,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经济制度,才能有行得通的经济理论和实践。

其次,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依靠“看不见的手”管理经济、尽量减少政府干预的思想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1984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发展主要由关心自己利益的基层人民来推动的,而不是由政府推动。简而言之,市场经济的权力在民,而不在政府。市场需要的是“小政府”,管理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当然,市场经济并不是不要政府,而是要一个知道自己界限在哪里的政府。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允许政府在“看不见的手”之外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三项基本职责是:(1)保护社会免遭其他社会之暴力入侵;(2)尽可能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的压迫;(3)建立和维护特定的社会公共工程和公共制度。而即使在履行这些职责时,政府的设计也应当考虑引入战争。

可以肯定,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迟早会更多地研究利他主义的问题,研究亚当.斯密的另一半,研究亚当.斯密另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但是按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推算,至少300年内,人类都将在市场经济中生活,不会有人想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推翻牛顿力学那样推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公平地说,计划经济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所以才不能马上实行。

编辑推荐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文摘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 论分工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为使读者易于理解社会一般业务分工所产生的结果,我现在来讨论个别制造业分工状况。一般人认为,分工最完全的制造业,乃是一些极不重要的制造业。不重要制造业的分工,实际上并不比重要制造业的分工更为周密。但是,目的在于供给少数人小量需要的不重要制造业,所雇用的劳动者人数,必然不多,而从事各部门工作的工人,往往可集合在同一工厂内,使观察者能一览无遗。反之,那些大制造业,要供给大多数人的大量需要,所以,各工作部门都雇有许许多多劳动者,要把这许许多多劳动者集合在一个厂内,势必不可能。我们要同时看见一个部门以上的工人,也不可能。像这种大制造业的工作,尽管实际上比小制造业分成多得多的部分,但因为这种划分不能像小制造业的划分那么明显,所以很少人注意到。

扣针制造业是极微小的了,但它的分工往往唤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我把它引来作为例子。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分由十八个专门工人担任。固然,有时一人也兼任二三门。我见过一个这种小工厂,只雇用十个工人,因此在这一个工厂中,有几个工人担任二三种操作。像这样一个小工厂的工人,虽很穷困,他们的必要机械设备,虽很简陋,但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十二磅。

序言

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亚当·斯密的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于1776年。那时,正是英国资本主义的成长时期,英国手工制造业正在开始向大工业过渡,英国产业的发展,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受着残余的封建制度和流行一时的重商主义的限制政策的束缚。处在青年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清除它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正迫切要求一个自由的经济学说体系,为它鸣锣开道。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就是在这个历史时期,负有这样的阶级历史任务而问世的。这部书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了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动过程作了较系统、较明白的描述。此书出版以后,不但对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说,恐怕也没有过任何其他一部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著作,曾产生那么广泛的影响。无怪当时有些资产阶级学者把它奉为至宝。可是,历史很快就把它的局限性和缺点错误显示出来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