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的合称)

由网友(珍惜眼前人)分享简介:5大咸水湖是鄱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以及巢湖的合称,中国的咸水湖首要漫衍正在少江中下流平本、淮河中下流以及山西北部,那1地戴的湖泊面积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3分之1,此中位于江西省的鄱阴湖是中国第1大咸水湖。中文名称5大咸水湖最大咸水湖鄱阴湖构成鄱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总面积一.一六万平方私里[一]基原简介私认的...

五大淡水湖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的合称,中国的淡水湖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中下游和山东南部,这一地带的湖泊面积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中文名称

五大淡水湖

最大淡水湖

鄱阳湖

组成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总面积

1.16万平方公里[1]

基本简介

中国五大淡水湖是哪五个,鄱阳湖最大 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均在其中

公认的五大淡水湖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但是,随着统计资料的不断完善,中国的五大淡水湖实际排名已经得到更新。

各湖面积

鄱阳湖面积 3960平方公里。

洞庭湖面积 2740平方公里。

太湖面积 2338平方公里。

洪泽湖面积 2069平方公里。

巢湖面积 769.5平方公里。

淡水湖是湖水含盐量较低的湖泊。中国的淡水湖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中下游和山东南部,这一地带的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中国主要的五大淡水湖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鄱阳湖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的南岸,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居南昌市东北部50km。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 3914 平方公里,在洪水位21.69米时,湖长170公里,平均宽度17.3公里,最大水深29.19米,平均水深5.1米,蓄水量276亿立方米。容积达 300 亿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在九江的水面约 20 万公顷,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庐山区等六个县(区),它是赣北的一颗明珠。 鄱阳湖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主要入湖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湖的西北是避暑胜地庐山。

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时湖面面积328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蓄水量约276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宽广,为主湖区,长133公里,最宽74公里,湖水较浅;北部狭长,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湖水较深;

湖水补给主要包括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博阳河和西河等河道,经调蓄后,向北由湖口注入长江。流入长江的水量多年平均1460亿立方米,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平方公里,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

鄱阳湖是一个季节性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洪水期与枯水期面积、蓄水量差异悬殊。年内水位变幅在9.79~15.36米,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米。每年春夏之交,湖水猛涨,水面迅速扩大,烟波浩渺;但到了冬季,湖水剧降,洲滩裸露,湖面仅剩几条蜿蜒的水道。形成“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景观。

多年平均水位12.86米;最高水位22.59米出现在(1998年7月31日),面积达4070平方公里,蓄水量300亿立方米;最低水位5.90米出现在(1963年2月6日),面积仅146平方公里,蓄水量4.5亿立方米。

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由于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 1000 毫米以上,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在中国的湖泊中,鄱阳湖具有最大的淡水水产养殖的水域,是长江中一些珍贵鱼类漫游、产卵与育肥的场所。水域中有鱼类 122 种、浮游植物 50 种。鄱阳湖还有 200 万亩草洲,水草丰美,每年 10 月至翌年 3 月,有数十万只珍禽候鸟来这里越冬。1983 年 6 月,江西省政府在永修县吴城镇建立了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1988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鹤群体所在地,白鹤种群约占全球的 98% 以上,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群体所在地,鸿雁数量达 3 万只以上。保护区栖息着 54 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 13 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丰富珍贵的鸟类资源为中国赢得了声誉。世界自然基金会会长——英国菲利普亲王、丹麦亨利克亲王及国内外专家、学者都专程来到这里考察,众多的国内外旅游者纷纷慕名前来游览,称这里是“珍禽王国”、“中国第二长城”。

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古人描述的“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暮雪”等,都是现在东洞庭湖的写照。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的长江中游以南,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它的面积在枯水期约有3100平方公里,洪水期为3900多平方公里,湖区总面积达18000平方公里。容积达一二百亿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在岳阳楼上可以俯瞰洞庭湖的景色。

由东、西、南洞庭湖和大通湖四个较大的湖泊组成。在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4口(1958年堵塞调弦口)引江水来汇,南和西面有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注入。湖水经城陵矶排入长江。通常年分4口与4水入湖洪峰彼此错开。因而有「容纳四水」、「吞吐长江」的调节作用,减轻了长江中游的洪水压力。若出现「江湖并涨」,就易泛滥成灾。由于4水和4口携带大量泥沙,每年约有1.28亿吨泥沙淤积湖底。1825年时湖水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1890年为5,400平方公里,1932年为4,700平方公里,1962年已减为3,141平方公里。到2013以湖面高程34.5米计,湖水面积为2,820平方公里。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今已分割为许多大小湖泊。水位变幅达13.6米,有「霜落洞庭乾」之称。1952年兴建荆江分洪工程和蓄洪垦殖区,使部分洪水泄入分洪区,并整修了湖区堤垸水道,减轻了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洞庭湖湖滨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盛产稻米、棉花。湖内水产丰富,航运便利。

洞庭湖现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集水、蓄洪湖盆。洞庭湖因泥沙淤积严重,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个部分。

洞庭湖为典型的吞吐调蓄性湖泊,同时还具有灌溉、航运、渔业生产、供水、纳水、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湖区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淡水鱼、棉、麻生产基地,物质丰富,是一个很好的淡水湖。

滨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文庙、龙州书院等名胜古迹。在西洞庭湖与长江的接界处——城陵矶,有一块名为三江口的地方。从此处远眺洞庭,但见湘江滔滔北去,长江滚滚东逝,水鸟翱翔,百舸争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伟壮观。刘海戏金蟾、东方朔盗饮仙酒、舜帝二妃万里寻夫的民间传说正是源于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这里每天有渡轮来往航程大约一小时。游览群山需要用一天时间,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畅游洞庭湖,真是一举两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传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泪滴在竹上,变成斑竹。后来两妃死于山上,后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为了纪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了。现有古迹二妃墓 、湘妃庙、柳毅井、飞来钟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罗汉竹、方竹、实心竹、紫竹、毛竹等。这里每年都举办盛大的龙舟节、荷花节和水上运动。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其物产极为丰富。湖中的特产有河蚌、黄鳝、洞庭蟹、财鱼等珍贵的河鲜,还有君山名茶、罗汉竹、方竹、实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类产品,种类亦很繁多。

洪泽湖

读音:hóng zé hú

所在地区:江苏省泗洪县、宿迁市宿豫区、泗阳县、淮安市淮阴区、洪泽县、盱眙县。

面积:2069.00平方公里

深度:最大深度5米,平均深度3-4米

容积:26.6亿立方米

成因类型:人工湖,古潟湖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是一个浅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湖区总面积为2069平方公里。湖水的来源,除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来水。流入洪泽湖的河流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泽湖古称破釜塘。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江南,其时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难。当龙舟经过破釜塘时,突然天降大雨,水涨船高,舟行顺畅。炀帝大喜,自以为洪福齐天,恩泽浩荡,于是便把破釜塘改名为洪泽浦。唐代开始名洪泽湖。

洪泽湖的整个形状很像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天鹅。由于洪泽湖发育在冲积平原的洼地上,故湖底浅平,岸坡低缓,湖底高出东部苏北平原4-8米,成为一个"悬湖"。在治淮以前,洪泽湖汪洋一片,既无固定湖岸,又无一定形状。参照对淮河的治理,对洪泽湖也进行了整治。2013年湖区的东部大堤宽50米,全长67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这条长堤不仅保护着下游地区的万顷良田和千百座村镇,而且拦蓄的丰富水源为航运、发电、灌溉提供了便利。

湖水的来源,除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来水。流注洪泽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苏北灌溉总渠是洪泽湖分泄入长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洪泽湖水生资源丰富,湖内有鱼类近百种,以鲤、鲫、鳙、青、草、鲢等为主;洪泽湖的螃蟹也是远近驰名的。此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芦苇几乎遍布全湖,繁茂处连船只也难以航行。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

太湖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五湖,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 里,有大小岛屿48个,峰72座。这里山水相依,层次丰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画卷。在观赏这"秀色可餐的太湖风景同时,还可游览江财名山、名园,探考历史。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湖区属江苏省。是中国东部近海地区最大的湖泊,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湖区总面积约为31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为2420平方公里。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湖区属于江苏省。古称震泽、具区、笠泽、五湖。过去认为是由长江、钱塘江下游泥沙封淤古海湾而成,有一种说法是近一万年前陨石撞击形成的湖荡区,产生了太湖、阳澄湖、淀山湖、金鸡湖、独墅湖、汾湖等众多湖荡,天体猛烈撞击而产生了一次较强大的地震等破坏,故古人称太湖为震泽。正常水位3米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4米,蓄水27.2亿立方米。主要水源有二︰一为来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为70多条漊港注入;另一来自江苏宜溧山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太湖水由北东两面70多条河港下泄长江,以娄江(下游称浏河)、吴淞江(下游称苏州河)、黄浦江为主(“三江”)。黄浦江为最大洩水河道,约占总出太湖鼋头渚

水量的80%。其馀诸河港流量较小,每因海潮顶托或江水上涨而倒流。  整个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连同进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组成一个密如蛛网的水系。对航运、灌溉和调节河湖水位都十分有利。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它自镇江谏壁口引长江水南流,穿过太湖水系众多的河流和湖荡,吞吐江湖,调节水量,成为这个水网的重要干流。湖中现存岛屿40多个,以西洞庭山最大。东岸、北岸有洞庭东山、灵岩山、惠山、马迹山等低丘,山水相连,风景秀丽,为著名游览区。沿湖丘陵和湖中岛山盛产茶叶、桑蚕以及亚热带果品杨梅、枇杷、板栗、柑橘等。颇负盛名的是“太湖三白”:银鱼、白鱼、白虾。太湖平原旧河网大都河道浅窄多曲、排灌系统紊乱,洪渍仍是潜在威胁。现已进行统一规划,禁止盲目围垦,并整修河道,增加排洪能力,提高引灌效益。

太湖东、北、西沿岸和湖中诸岛,为吴越文化发源地,有大批文物古迹遗存,如春秋时期的阖闾城越城遗址、隋代大运河、唐代宝带桥、宋代紫金庵、元代天池书屋、明代扬弯一条街、宜兴三洞、无锡三山和苏州东、西洞庭山等。

太湖流域的自然条件是优越的。太湖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略高,中间略低,形似碟子。其中山区丘陵占16%,河湖水面占16%,平原占68%。太湖不仅位于全流域的中心,而且是全流域的水利中枢。太湖西南部上游来水,主要有来自浙江天目山脉的东、西苕溪和来自苏皖界山和茅山山脉的荆溪。东、西苕溪在湖州汇合后,主流由长兜港、小梅口注 入太湖,其余分散由吴兴、长兴“七十二溇港”入太湖 ,另有一部分通过塘水路直接东泄。荆溪正流由宜兴大浦口注入太湖,洮湖、滆湖地区来水则由宜兴 百渎流入太湖,另有一部分经京杭大运河直接东泄。吴兴、长兴沿湖诸溇港和宜兴百渎均有横塘连接,水量可以互相 调节。太湖东北面出水也有上百条溇港(已湮废不少 ),其中主要的有梁溪口、沙墩口、胥口、鲇鱼口、瓜泾口、南厍等,越过京杭大运河入阳澄、淀泖湖群,再通过黄浦江、吴淞江和 太仓、常熟间众多港浦入长江、入海,其中以黄浦江泄量最大,1954年洪水其下泄量约占整 个流域的80%。京杭大运河纵贯太湖北、东、南三面,沟通了众多东西向的排水 河道,起着相互调节的作用。太湖下游去水,自古以来变化较大。《尚书·禹贡》即有“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记载。不过人们对三江的解释说法不一。通常多指由太湖东向出海的 松江(即今吴淞江)、东南向出海的东江和东北向出海的娄江(即今溇江),其中松江为主流。到唐代,松江“宽二十里,深可敌干浦”,但东江已不复存在。明代以后,吴淞江的主 要排水地位逐步由黄浦江所代替。吴淞江、黄浦江、浏河可视为太湖三江演变的结果。

巢湖

巢湖,古称焦湖,位于江淮之间,是中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它地处安徽省会合肥市所管辖的巢湖市(县级市)和肥东、肥西、庐江三县境内,西有大别山屏障,因地理位置险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总面积820平方公里,东西180里,水域辽阔,四周河沟渠道360多条,纵横交错,曲折回环;沿岸山矶耸立,沙滩众多,湖中有山,山中有水,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其源头起自英、霍二山,主要入湖河流有丰乐河、杭埠河、兆河等。

巢湖不仅风景秀美,帆樯如画,而且沿湖周围名胜古迹众多,姥山、中庙、四顶山、半汤温泉、王乔洞、银屏仙人洞、银山猿人遗址、神墩文化遗址、楚歌岭等,犹如众星拱月,环绕巢湖。

巢湖水产资源丰富,银鱼、虾米、螃蟹被誉为“三珍”闻名遐迩。

姥山,卓立湖心,矗立水面,面积约100公顷,海拔115米。岛上三山九峰,林木葱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为800里巢湖的“湖上绿洲”。姥山岛人文景观丰富。南麓,有一天然避风良港,旧称“南塘”,是元末抗元将领俞通海、廖永安等率水师屯寨姥山里修建。山腰,望湖而建的圣妃庙,祭祀主湖女神,始建于晋朝。山巅的文峰塔建于明崇祯四年,塔身为条石垒砌而成,高51米,七层八角,共135级。塔内砖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郭沫若当年游湖时曾挥毫写下了“遥看巢湖金浪里,爱她姑姥发如油”的诗句。

姥山旅游业前景广阔,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巢湖水上乐园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开发,其子项目姥山岛综合娱乐城开工兴建。

中庙位于巢湖北岸的凤凰矶上,与湖中心的姥山岛隔水相望。岸矶形如栖凤,赤碛朱砂;庙宇赭墙碧瓦,飞阁流丹。中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先时祭祀主巢湖波涛的太姥,后来祭奉传为泰山玉女的碧霞元君。历史上几经毁坏,后至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倡募重修,修葺完善前中后三殿,计70余间。一进大殿供神龛,琳琅满目;二进大殿为佛事活动场所;后殿为藏经阁,三层结构,庄重质朴。

银屏仙人洞口的峭壁上,一株牡丹破石而生,婷婷玉立,每逢谷雨,嫣然盛开,游人只可仰视其仙姿,却不可触其玉体,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花”。相传牡丹能报丰兆吉,预知年成。1997年至1999年,原巢湖市人民政府连续3年举办了牡丹观赏节,以花为媒,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面积排名

由于过去中国五大淡水湖排名没有将东北等地区算在传统中国版图内,所以东北等地区的淡水湖未参加排名。按照实际湖泊面积来划分,中国五大淡水湖的排名应该如下:

鄱阳湖面积 3283平方公里。

洞庭湖面积2691平方公里。

太湖面积 2338平方公里。

洪泽湖面积 1851平方公里。

巢湖面积 753平方公里。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