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帝侯(2023最新选帝侯百科介绍)

由网友(王予冠首)分享简介:选帝侯(Elector)是德国汗青上的1种特殊征象,被用于指代这些领有选举罗马国民的国王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天子的权力的诸侯。选帝侯轨制紧张减弱了皇权,添深了德毅力的政事破裂。一三五六年,卢森堡王晨的查理4世天子为了钻营诸侯对于其子担当王位的认可,正在纽伦堡制订了闻名的宪章“金玺圣旨”,邪式确认大封修诸侯选举天子的正当性。圣旨以...

选帝侯(Elector)是德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被用于指代那些拥有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的诸侯。选帝侯制度严重削弱了皇权,加深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1356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皇帝为了谋求诸侯对其子继承王位的承认,在纽伦堡制订了著名的宪章“金玺诏书”,正式确认大封建诸侯选举皇帝的合法性。诏书以反对俗世的七宗罪为宗教依据,确立了帝国的七个选帝侯。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勒令解散,选侯权失去了意义。

出生地

德国

本名

选帝侯

代表人物

查理四世皇帝

外文名

Elector

所处时代

罗马帝国时期

制度确立

约翰 西吉斯蒙德 搜狗百科

1356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皇帝为了谋求诸侯对其子继承王位的承认,在纽伦堡制订了著名的宪章“金玺诏书”,正式确认大封建诸侯选举皇帝的合法性。诏书以反对俗世的七宗罪为宗教依据,确立了帝国的七个选帝侯。他们分别是三个教会选帝侯:美茵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和四个世俗选帝侯:萨克森-维滕堡公爵,勃兰登堡伯爵,莱茵-普法尔茨伯爵,以及波希米亚国王。事实上,七选侯选举出来的人只能称“罗马人民的国王”,只有经过进军罗马,并由教皇加冕后的“罗马人民的国王”,才能使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头衔。三个教会选侯是德意志境内最古老和最富裕、最有权势的大主教,其历史可追溯到东法兰克王国时期四大公爵的时代。在空位时期,七个诸侯依据各自利益选举出两个国王。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同时握有巴伐利亚和莱茵-普法尔茨两地统治权,但在1253年分成了莱茵-普法尔茨长系和巴伐利亚幼系两支。其余选侯坚决不同意一个家族占据两个席位,所以在莱茵-普法尔茨和巴伐利亚之间选择一个,因此不在德意志境内的波西米亚国王得以成为选侯,维特尔斯巴赫长系替代幼支成为选侯。

七大选侯中,美因茨选侯是选侯召集人兼帝国摄政和首相,当无法确定国王人选时,美因茨选侯可以裁定国王的最终人选,世俗选侯以波西米亚选侯居首,其次是莱茵-普法尔茨选侯、萨克森选侯、勃兰登堡选侯。七大选侯除拥有选举国王的权利外还拥有王室职位,三个教会选侯身兼德意志、勃艮第和意大利大议长。波西米亚选侯为王室膳食总管和司酒令、莱茵普法尔茨选侯是王室总管、萨克森选侯担任元帅,勃兰登堡选侯身任王室御前大臣。

制度变更

1623年,三十年战争中,斐迪南二世将莱茵行宫伯爵的选举权转移予其表亲巴伐利亚公爵;1648年战后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中,以补偿的方式设立第八名选侯授与普法尔茨伯爵;后因1777年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巴伐利亚支系绝嗣,其领地因继承移转于近亲普法尔茨选帝侯普法尔茨-苏尔茨巴赫支系继承下普法尔茨和巴伐利亚,1799年,普法尔茨-祖尔茨巴赫系绝嗣,普法尔茨-茨魏布吕肯-比尔肯菲尔德1799年得到选侯资格,成为巴伐利亚和普法尔茨选侯,至此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所有领地终于统一。

1692年,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授予不伦瑞克-吕讷堡公爵(这一公国更多被称为汉诺威)恩斯特·奥古斯特一世第九名选帝侯地位,但直到1710年才为帝国议会承认。

1801年,吕内维尔和约割让莱茵河左岸给法国,造成特里尔、科隆选侯权的断绝及美因茨选侯权移转于雷根斯堡主教区。

1803年,帝国议会为符腾堡,巴登,黑森-卡塞尔及萨尔茨堡创设四个选侯权,但此四邦未曾行使。

制度消亡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勒令解散,选侯权失去了意义。选帝侯在后来的德意志帝国以一种荣誉爵位的形式存在下去,但已与原意相去甚远。

英国发展

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此时已经54岁的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英国的王位,即是乔治一世。

简介

乔治一世,汉诺威选帝侯奥古斯都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菲亚的儿子。在1698年,其父逝世后继位为汉诺威选侯。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驾崩无嗣,根据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继承英国王位,称乔治一世,成为汉诺威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也是一个母语是德文,而且不会讲流利的英文的英国国王。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是马尔波罗公爵约翰·丘吉尔和欧根亲王手下的大将,喜穿一身大红军装,在枪林弹雨中带队冲锋。1727年,在汉诺威驾崩。

生平

乔治一世名叫乔治·路德维格,是欧洲大陆神圣罗马帝国的汉诺威国选侯,1660年5月28日出生于汉诺威的奥斯纳布吕克城,其父为欧列斯特·奥古斯都,母为索菲娅。乔治只会说自己的民族语言德语以及法语,却不会讲其母懂得的英语。索菲娅是中欧波希米亚王国 冬王腓特烈五世和伊丽莎白王后的女儿、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外孙女。乔治还有一个很出名的舅舅鲁珀特亲王。

1688 年英国“光荣革命”把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驱逐出国,议会欢迎其女玛丽二世与女婿威廉三世共同为英王。1701 年议会通过了嗣位法,规定英王位由玛丽后嗣继承;如玛丽无后裔,去世后王位由詹姆士二世的另一个女儿安妮继位,如果安妮去世后无任何直系后裔,英王位应传给索菲娅和她信仰新教的后代。1702 年威廉去世后,安妮继位为英女王,1714 年安妮女王也病逝,且无子嗣,而索菲娅又以 84 岁高龄早已去世,英国王冠就自然落到索菲娅的儿子乔治托利党·路德维格头上。虽然乔治一世说他继承英国王位是顺理成章的事,可至少有50多位信奉天主教的亲戚都曾比他有优先权,安妮女王突然病逝和辉格党人闪电发动政变,老王位觊觎者坚决不肯改变信仰,都使他登上王位成为奇迹之奇迹。

1714年8月,54岁的乔治在一片浓雾弥漫中乘驳船来到伦敦,据说反对他的连一个耗子都没有,这位国王五短身材,圆圆的面庞,高高的鼻梁,双眼暴突,其貌不扬,言谈举止和禀性脾气也都无出众之处。但一开始他就对这里的潮湿天气没有好感。他对人说,我在汉诺威生活的很好,要不是英国王冠比较诱人,我是不会到这里来的。 乔治一世政治经验还算丰富,他1698年就担任了汉诺威选侯,是战士和外交家。他登位后即宣布任人唯贤,但实际上因为人和詹姆斯二世余党勾勾搭搭,使他怀恨在心。他的内阁大多数是辉格党人。即位后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他不会讲英语。他的英国大臣们又不会讲德语,君臣之间只好用法语交谈,但是懂得法语的廷臣并不太多,连他的首相罗伯特·沃波尔也不会说法语。于是,君臣之间使用蹩脚的拉丁语来帮忙,双方又经常词不达意,交换意见时造成很大的语言障碍。沃尔波尔高兴地对一位亲信说:“我用蹩脚的拉丁语和可口的混合甜酒控制了乔治。”国王后来干脆不再参加内阁会议,不再去听那些他感到莫名其妙的英语。他要大臣们给他书面报告,再把这些报告翻译成法语呈递给他,大多数情况下,他不了解需要他签署的那些文件的内容,他只签名,不管事。正因为他不多干涉国会事务,从而使威廉三世时形成的内阁制度更趋于成熟。英国政府的组织形式从来没有明确写在纸上,而是在运行时不断更改、完善的。乔治本人的兴趣不在英国国内,而在外交事务与汉诺威领地,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汉诺威度过的。

乔治一世在英国不大得人心,一是人们认为他虐待妻子,二是因为他的两个德国情妇。据说这两个德国女人非常丑陋,而且贪得无厌,不讨人喜欢。一个是达灵顿女伯爵基曼塞格,在伦敦从事贸易活动,另一个是肯德尔女公爵舒伦堡,是个政治媒介人物。乔治要对付沃波尔、斯坦厄普、汤森这样的难对付的角色,感到很棘手。1716年到1717年,查尔斯·汤森与沃波尔离开政府,与乔治一世的儿子结成反对派,直到1720年,父子才握手言和。不久因为南海泡沫事件与乔治一世的两个情妇有关,使国王很是尴尬。沃波尔巧妙的应付议会,给国王挽回了面子。乔治一世感激之余,更加不问国事,英国王权进一步衰落了。

汉诺威王朝有一项糟糕的传统,即国王与继承人水火不容。乔治一世继位时,他的儿子31岁,9年前娶了聪明贤惠的卡洛琳。小乔治有10万英镑年薪,在内阁和枢密院任职。1716年乔治一世回汉诺威期间,任命他为摄政,但限制了他的一部分权利,比如不能授予贵族爵位。父子冲突日渐增多。1717年11月,乔治一世长孙的洗礼仪式上,纽卡斯尔公爵作为宫内大臣,按惯例要成为新生儿的教父,引起王储的不满,仪式结束后,王储和公爵发生激烈争吵,公爵认定王储要对他大打出手,国王命令小乔治夫妇搬出圣詹姆斯宫。但要把孩子留在宫中。这个冲突引发王孙三个月后死亡。1719年到1720年乔治回汉诺威期间不再任命小乔治为摄政,而是指定了一个委员会来主持朝政。有一段时间父子关系相当紧张,国王的亲信桑德兰甚至主张废黜小乔治,将其永远流放国外。

乔治提出将英国和汉诺威分离,因为他预见到,如果两国连在一起的话,那么英国人就会对汉诺威的君主保持戒心,给詹姆斯二世党人留下复辟的借口;其次,汉诺威大臣容易和英国大臣产生冲突。因此在1716年的一份遗嘱里,他把汉诺威留给他活着的第二个孙子。英国大臣考虑到这样涉及立宪和法律问题,对乔治的这一想法持怀疑态度。乔治把英国黄金大量运回汉诺威,乔治二世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份遗嘱藏匿起来。这个问题被搁置。汉诺威问题一直到维多利亚女王继位才解决。

乔治一世继位当英国国王的 13 年中,英国国民对他经常离开国家回汉诺威领地疑虑丛生。1727 年 6 月,乔治一世按惯例去汉诺威避暑,行至途中突然中风,6 月 11 日,乔治病死在奥斯纳布吕克城他出生的那个房间里。从生到死,这位不会讲英语的英国国王,始终没有被他的臣民们认同为英国人,甚至他本人也很少意识到自己是他们的同胞、他们的国君。当时英国人感叹地问道:“此乃吾君也,何其声之不似我也?”

婚姻

乔治一世尽管兼任两国国君,荣极一时,但个人生活并不如意。1680 年他年方 20 岁,满怀希望来到伦敦指望获得安妮郡主的垂青,但初次见面因双方均害羞而无表示,据说安妮对这位汉诺威王子倒是一见倾心,只因为她父亲与伯父反对而否决了这门亲事。乔治在伦敦空等了四个月,结果失望而归。

1682 年,乔治娶了他的表妹、塞列公爵的私生女索菲娅·多娜茜为妻。这是一场政治婚姻,双方没有感情,只有憎恨。但是生下来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乔治一世大部分时间不在家,即使在家也宁愿和情妇在一起,1686年,在怀着第二个孩子的时候,索菲亚闯进丈夫的书房,要求他抛弃那些情妇,差点被狂怒的乔治掐死。后来孤单的王后和一个瑞典军官凯尼格斯马克伯爵私通,丑闻传出,乔治暴跳如雷。1694 年,凯尼格斯马克伯爵走进王后的房间就再也没能走出来,据说是被乔治布置的人剁碎了就地掩埋。谋杀者是奉了乔治的命令,因为乔治发现妻子给这位军官的信中轻蔑的说他在床上如何无能。乔治要求与她离婚,理由是索菲亚背弃、私通和危害选侯的继承人,离婚后,他把她软禁在德意志北部一处叫阿尔登的古堡,一直囚禁到她去世,整整关了32 年,他甚至不允许妻子见亲生儿子与女儿。乔治的婚变被詹姆斯二世党人大肆宣传,把他说成是一个残酷阴郁的暴君,把妻子关在地牢里,带着情妇周游世界。

子女

乔治一世与索菲亚·多鲁西亚的独生子乔治·奥古斯塔斯,威尔士亲王。1705年与安斯巴赫的卡罗琳结婚,1727年,乔治一世驾崩后继位为英国国王、汉诺威选侯,称乔治二世。女儿嫁给了普鲁士士兵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生了个儿子就是著名的腓特烈大帝。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