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圣女公墓(2023最新新圣女公墓百科介绍)

由网友(嘴角の残留你的【芳香】)分享简介:莫斯科的新圣女义冢(Новодевичье Кладбище),是列国旅客最爱来之处,很多已经对于俄罗斯汗青成长入程中起过鞭策做用的名人都长逝于此。墓主的魂灵取墓碑的艺术巧妙联合,造成了独有的俄罗斯墓园文明。中文名新圣女义冢位置莫斯科乡的东北部面积七.五私顷安葬名人普希金、契诃夫、赫鲁晓夫门票价格三零零卢布/人外文名Н...

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Новодевичье Кладбище),是各国游客最爱去的地方,许多曾经对俄罗斯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推动作用的名人都长眠于此。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巧妙结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

中文名

新圣女公墓

位置

莫斯科城的西南部

面积

7.5公顷

埋葬名人

普希金、契诃夫、赫鲁晓夫

门票价格

300卢布/人

外文名

Новодевичье Кладбище

历史

始建于16世纪

地位

欧洲三大公墓之一

开放时间

9:00-18:00

公墓介绍

新圣女公墓

始建于16世纪的新圣母公墓位于莫斯科城的西南部,起初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据说,当时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娅公主在这里被囚并葬身于此,因此,有些中国人干脆就把它叫做“俄罗斯的公主坟”。到19世纪,新圣女公墓才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该公墓占地7.5公顷,埋葬着2.6万多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

前言

2005年是前苏联解体后的第14年。俄罗斯人饱尝了从一个超级大国解体的痛苦,车臣战争的硝烟,以及恐怖分子的血腥屠杀之后,在这个在贫富差距悬殊的冰雪之国,每一个俄罗斯百姓,都感到了生存的严峻和痛苦。在冰冷而忙碌的现实里,他们如何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他们的精神家园又在哪里呢?

在莫斯科郊外有一个新圣女公墓,埋葬了俄罗斯民族历代的精英和骄傲。每天都会有大批的莫斯科市民来到这里,似乎只要在这里停留片刻,那些紧缩的心灵就会得到舒展和放松,平淡无奇的生活又会重新燃起希望的烛光。这里似乎有种魔力,引着一代代人前来朝拜。面对这块神奇的墓地,我们产生了走进并探访的冲动。

墓园雕塑

新圣女公墓饱含着浓厚的文化韵味,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巧妙结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新圣女公墓陈列了俄罗斯的整个历史,每个墓碑都仿佛是历史的一页,而公墓的雕塑又各具特色,是整个俄罗斯雕塑艺术发展的缩影。[1]

名人生前都会找到自己最中意的雕塑家,为自己雕刻一尊最能体现本人历史价值的作品。世界著名的米格战斗机设计者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的墓碑,设计的非常简洁。一架插入云霄的米格战斗机,清楚的反映了米高扬毕生的理想和追求。

河水顺着堤坝奔流而下,形象地反映了冈得洛夫,为俄罗斯水电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坦克炮的设计师拉夫里洛维奇,他的墓碑更有特点。由于他设计的穿甲炮弹,可以穿透100毫米厚的钢板。雕塑家就将他的墓碑设计成,一块厚度为100毫米的弯曲钢板的形状,而墓碑上的三个弹孔,则形象地向后人炫耀着,这位武器专家研制的炮弹,威力是多么的巨大。

苏联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索比诺夫去世后,女雕刻家薇拉·伊格娜吉耶芙娜·穆希娜对他墓碑的设计,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终于,一只垂死的天鹅形象,震撼了所有前来参观的游客。这只美丽的天鹅,成为了索比诺夫灵魂的化身。

艺术家

新圣女公墓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的总面积7.5公顷,安葬着26000多个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名人的尸骨。这里有作家果戈理、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作曲家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舞蹈家乌兰诺娃,播音员尤利·鲍里索维奇·列维坦,飞机设计师安德烈·图波列夫、瓦维洛夫,米高扬,政治家波德戈尔内、叶利钦等等。这些曾经对俄罗斯历史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世纪伟人都长眠与此,而且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独特的墓碑,向世人讲述着他们不同的生命故事。在俄罗斯人的心中,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教堂。

俄国散文之父果戈理

新圣女公墓原来只是一块埋葬修士的普通墓地,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19世纪时才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20世纪30年代,原来安葬在教堂里的一些文化名人也被迁移到了这里。 俄罗斯著名作家果戈理等人的墓葬,就是在这个时候迁入新圣女公墓的。在这次迁移过程当中,一个隐藏了多年的惊人秘密被发现了,人们打开果戈理的棺材后惊讶地发现,他的头骨居然不翼而飞。

果戈理虽然只活到43岁就去世了,但他写下了《死魂灵》和《钦差大臣》等文学作品,这使他成为当时俄罗斯伟大的语言艺术家。果戈理在世时曾再三恳求后人不要为他竖立任何墓碑,让他和大地融合在一起,但后人并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因为他对俄罗斯来说太有价值了。所以,人们隆重安葬了他,并给他修了一个墓碑。一个极其崇拜他的著名戏剧家巴赫鲁申说服了看守墓地的修士,将果戈理的头骨挖了出来,藏在家中并视为珍宝。当人们知道事实真相后,巴赫鲁申只得将果戈理的头骨交了出来,但果戈理的家人托人将头骨运到果戈理生前最喜欢的意大利时,委托人却在途中神秘失踪。如今,埋在新圣女公墓的语言大师依旧没有属于自己的头颅。

现实批判作家契诃夫

让果戈理稍感安慰的是,他墓地的邻居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契诃夫只比果戈理多活了1年,他的《变色龙》《套中人》两部作品,是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幽默的契诃夫在生前曾劝告人们要珍惜生活,要知足长乐。他曾经说过: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的说,挺好,多亏这根刺儿没扎在眼睛里……如果你心爱的人背叛了你,你应该感到万分庆幸,庆幸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祖国。

正是托尔斯泰、普希金、果戈理、契诃夫等文学大师,像一盏盏烛光,照亮了封建沙俄统治下的夜空,点燃了俄罗斯人民渴望自由追求理想的火种。人们每次来到新圣女公墓每次见到他们的墓碑时,都是对自己灵魂的一次净化。

小托尔斯泰的历程

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墓碑上的浮雕突显了俄国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前后的转变的历史过程。阿·托尔斯泰代表作长篇小说《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姊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童话故事《狼和小羊》:“小羊乖乖,把门开开,妈妈回家,带来鲜奶……”深深刻在多少人的脑海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临终前的最后一刻,被雕塑家永远地定格在了这块石板上。他的一只手放在书稿上,饱受疾病折磨的身体微微抬起,眼睛凝视着远方。墓碑下面还雕刻着,伴随了他大半生的军帽和马刀。

肖斯塔科维奇

其实新圣女公墓里埋葬的政治家很少,这使得墓地少了一些政治上的纷杂争论,多了一份艺术上的超脱和优雅。

这座普通的墓碑下埋葬是一个不死的灵魂,他把生命溶入了自己的乐曲并得到了永生。从1941年7月10日到1943年苏联红军突破包围,德国人把列宁格勒围困了三年零一个月。在这900天里,英雄的列宁格勒军民共牺牲了90万人,其中仅饿死和冻死的就有46万多人。1942年8月9日,德国人认为列宁格勒已经唾手可得,甚至德军司令部已经为他们的军官,分送了在列宁格勒阿斯托里亚大酒店,参加庆功宴的请柬。

但是那一天,酒店没举行德国人的庆功宴,取而代之的是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列宁格勒交响曲》的首演。在战火和硝烟中,尽管当时列宁格勒广播乐团,只剩下指挥和15名团员。其余的人,不是被饿死或冻死,就是受伤躺在医院里,再就是上了前线打仗,但人们还是采取了各种手段来克服困难。乐团在全市征集临时乐手,空军为乐团运来了总谱。

为了使演出正常进行,苏联红军先以强大密集的火力将敌炮打哑,随后这部表现愤怒与反抗的交响巨作,便在战火声中奏响。音乐象山洪暴发一样淹没了整个城市,人们从街上、从掩体里、从住所里聚集到广播扩音器前,倾听着英雄的乐章。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响彻在阴霾密布的城市上空,支撑人们战斗到最后一刻。

为了鼓舞全世界反法斯战斗的信心,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总谱,被拍摄成微型胶片,通过军用飞机飞越伊朗、北非、南美,最后运抵美国。这次音乐会演出的实况,由美国全国和南美成百家的广播电台同时转播,影响涉及到了整个西半球。仅1942至1943这一个年度,肖斯塔科维奇的这部交响曲,就在美国演出了62场之多。如今肖斯塔科维奇平静地躺在了,新圣女公墓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墓碑上只是简单的几个音符。但这位天才的音乐,已经铸造了几代俄罗斯人的灵魂和脊梁。

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

法捷耶夫是斯大林时期的文联主席,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法捷耶夫担任《真理报》记者,写了一系列讴歌苏联人民英勇战斗的文章及特写集《在封锁日子里的列宁格勒》(1944)。根据克拉斯诺顿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与德国法西斯占领军进行斗争的事迹写成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1945,获1946年度斯大林奖金),描述了青年一代和全体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机智的、奋不顾身的斗争。 在赫鲁晓夫攻击斯大林以后,他吞枪自杀。

芭蕾女神乌兰诺娃

著名芭蕾舞演员加琳娜·谢尔盖耶夫娜·乌兰诺娃的墓碑是一块洁白的大理石,她优美的舞姿永远的留在了像幕布一样的碑刻上,让世人无法忘记。

莫斯科大马戏创始人

莫斯科大马戏创始人,尤里·弗拉基米洛维奇·尼库林坐在一片松林中,眼睛看着他前面卧着的他忠实的朋友,那只聪明的狗,据说他和他的狗是同天死亡的,这是心灵交融的结果,比人和人的情感更为真挚,动人。

歌唱家夏里亚宾

歌唱家斐奥德·亚里夏宾的墓前竖立着一座全身雕像。雕像的姿态是当年著名画家列宾,为他画的肖像。夏里亚宾靠坐在沙发里,一手搭在扶手上,一手插在坎肩里,头略微上扬。神情专注,似乎在聚精会神地倾听音乐。这座传神的雕像不仅唤醒了人们对夏里亚宾歌声的追忆,更唤起了许多俄罗斯老人对他的挚爱和怀念。

从未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夏里亚宾,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他被称为世界的低音歌王。他的歌声曾让世界文学大师托尔斯泰,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低沉的嗓音震撼了整个世界。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歌手,俄罗斯民族的骄傲,生前一直受到国内激进分子的迫害,而不得不流亡国外,甚至被剥夺了作为人民演员的荣誉称号。

据说夏里亚宾生前曾经赌气说道,我连骨头也不能埋在这个国家。但是在他去世46年后,这位不朽艺术家的遗骸,终于从巴黎迁葬到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夏里亚宾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在新圣母公墓里,象夏里亚宾、肖斯塔科维奇一样的,艺术家墓地还有很多。每个墓碑前总是布满了鲜花,但这却并非逝者的家人所献,热爱艺术的俄罗斯百姓,总是在自己休息的时候来到这里,为他们心中的偶像打扫墓碑,敬送鲜花。俄罗斯人用这种静静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伟人的尊敬,和对艺术的痴迷。

新圣女公墓已经成为俄罗斯的一个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上百万的游客。人们在这里寻找着影响了俄罗斯,甚至整个世界的伟人们的足迹,同时也倾听他们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但埋葬在这里的也有一些普通人,可他们的人生却比伟人们还要惊心动魄。

政治家

在迷宫一般的公墓里寻找,终于发现了赫鲁晓夫的墓地。赫鲁晓夫的墓上立着一块三米高两米宽的墓碑,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几何交叉在一起,赫鲁晓夫的头像就夹在黑白几何体的中间。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通过黑白两色交错的花岗石,表现了赫鲁晓夫鲜明的个性和他的功过政绩。赫鲁晓夫的头颅从花岗石中探出来,紧盯着来往的后人,微笑着倾听后人对自己的评价。赫鲁晓夫在他政治生涯的后期,号召全国种玉米。甚至在他临死前去医院的路上,他看到车窗外的玉米地还对司机说,如果这块玉米地种得再稀一些,那么玉米的收成会更好。40多年前,当赫鲁晓夫结束了和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后,飞往黑海之滨休假。就在这时,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格尔内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当赫鲁晓夫返回莫斯科时,等待他的就是在退休申请书上签字。他由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一下子沦为一名普通的职工。曾经将赫鲁晓夫赶下台的波德格尔内,也安葬在了新圣女公墓。两个生前的政治死敌,死后却戏剧性的葬在了同一个墓地。

1971年9月11日,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去世。按照惯例,为苏联最高权力的拥有者,他的遗体应该被安葬在克林姆林宫的红墙下。但出人意料的是,赫鲁晓夫的遗体被意外的安葬到了莫斯科西南部的新圣女公墓,远远地离开了红场,离开了他的前任们。苏联的历任最高领导人当中,唯独赫鲁晓夫没有被安葬在红场。这对于外界始终是个迷团,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他本人的意愿,还是苏共中央的决定。

赫鲁晓夫下葬以后,他的家人请当时苏联最有名的现代派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为赫鲁晓夫雕刻一尊塑像,对他的一生做一个形象的总结和评价。有趣的是,赫鲁晓夫在生前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批判过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他吃的是人民的血汗钱,拉出来的却是臭狗屎,尾巴甩出来的东西,也比涅伊兹维斯内的作品强。赫鲁晓夫甚至在莫斯科美协成立三十周年的展览会上,当众揭发涅伊兹维斯内是同性恋者,天性豪爽的雕塑家当时马上反驳说:“请您给我找一个姑娘来,我要当场证明我是怎样一个同性恋者。”他的回答让当时在场的人都大惊失色,人的脾气是如此的水火不容,但当赫鲁晓夫的家人告诉涅伊兹维斯内,他雕刻塑像是赫鲁晓夫的遗愿时,宽容的艺术家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但涅伊兹维斯内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任何人不能干涉他的创作。当时整个俄罗斯都在关注着,这位曾与赫鲁晓夫势不两立的艺术家,究竟会为他的对手雕刻一尊怎样的塑像呢?

由于反对斯大林的赫鲁晓夫生前说过,不愿意和红场上的斯大林埋葬在一起,而靠发动政变逼他下台的后一任书记勃列日涅夫,也不同意在红场上为他建立墓碑,所以赫鲁晓夫最终被埋葬到了本不该属于他的新圣女公墓。但他的家人都为赫氏能葬在这里而感到荣耀,为这里安眠的都是全民公认,对俄罗斯作出伟大贡献的人。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苏联解体后首任俄罗斯总统。莫斯科时间23日15时45分(北京时间同日晚上20时45分),叶利钦因心脏病加重,在中央临床医院突然去世,享年76岁。叶利钦的墓碑酷似一面飘扬的俄罗斯国旗,由中国产的白色大理石、意大利产的蓝色威尼斯马赛克(总共18种蓝色)、巴西产的红色斑岩(世界上最硬的石料)构成,地面铺着石砖,右侧石砖上镶嵌着一个东正教十字架。国家支付墓碑的所有费用。墓碑向人们告知:叶利钦一生有两大贡献——俄罗斯恢复了三色国旗和东正教。叶利钦晚年极端厌恶苏共,厌恶代表共产主义象征的红色,他的墓碑用褚红代替了鲜红。

共产国际的宠儿王明

这座公墓里还埋着三个中国人,分别是王明和他的妻子和女儿。对有年纪的中国人来说,王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中国革命历史上,有他的一页。王明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为了革命变卖家产,曾留学苏联,被称为斯大林的学生。曾派往中国,担任中共的高级领导。王明在担任中共领导期间曾经犯过左倾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在1935年红军长征的时候,也是他第一个提出八一抗日救国宣言。开创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大门。

战争英雄

在新圣女公墓成千上万的墓碑当中,最朴素的可能就是军人的墓碑。他们并不算是名人,但却比许多名人更有资格埋葬在这里。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们中的大多数把自己的生命,毫无遗憾的献给了这片土地。右图是莫斯科保卫战三英雄:多瓦托尔少将、飞行员塔拉里欣中尉、潘菲洛夫·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少将。埋在这里的还有率领蒙古骑兵从顿河杀到柏林的红军骑兵总监奥卡·伊万诺维奇·戈罗多维科夫上将,德拉贡斯基坦克兵上将,德罗兹多夫炮兵上将,布尔坚科卫勤上将等一大批红军将领。

女英雄卓娅的墓碑

著名的小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曾影响了无数中国青年人。而小说中的原型卓娅舒拉,以及这本小说的作者,两位小英雄的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都安葬在这里。据说卓娅塑像的表情和姿势,就是年仅17岁的她被德军绞死后的真实情景。18岁的卓娅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落入德国法西斯虎口,德军不仅强暴了她,而且在她牺牲后,还残忍的割去了她一只乳房。当卓娅英勇就义的事迹传到莫斯科后,斯大林给当时的城防司令朱可夫大将,下了一道命令,将杀死卓娅的德军步兵团的番号,立即通报给所有的红军部队,命令说在未来的作战中,只要俘虏了这个团的官兵,一律格杀勿论,不许接受他们的投降。

在卓娅死后,她的弟弟舒拉也进入坦克学校学习。他毕业后以指挥员的身份参加了战斗,获得了卫国战争一级勋章和红旗勋章。在战争胜利前夕,他也不幸战死在东普鲁士牺牲。他们的母亲用朴素的语言回忆了他们姐弟成长的过程。《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曾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引起过强烈反响,激励着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如今这个英雄的家庭,被埋葬到了新圣女公墓。他们的遗体和那些在二战中牺牲的元帅将军们,埋葬到了一起。卓娅墓的墓碑上雕刻着这位卫国战争女英雄短暂生命结束前的真实形象。深灰色大理石雕的卓娅,在无畏就义前,挺起胸膛,仰望乌云密布的天空,短发和衣襟在风中飘扬,双脚前屈,即将腾空飞起的姿态让人难忘。

苏维埃空战艺术之父

据说在所有卫国战争英雄当中,有一个人的遗体本不该埋在这里。此人的名字叫波克雷什金,是苏联卫国战争空军一只最值得骄傲的雄鹰。从战争开始至结束的4年之中,他参加空战156次,个人共击落法西斯德国飞机59架。只要他的飞机一起飞,德国人就开始在无线通话机中,互相大声提醒:“小心,波克雷什金在空中!”这位空中战斗英雄曾经只是一名钳工,在他的第一次作战中,竟然误打下了苏联的一架轰炸机,受了军事处分。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作战的信心,最后终于成为一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优秀飞机员。为表彰波克雷什金勇敢献身精神和卓著的战绩,苏联最高统帅部于1944年8月9日,第三次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这使他成为了苏联历史上,第一个三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人。而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是第一副统帅朱可夫。

波克雷什金于1985年11月3日去世,享年72岁。按照他的地位和职务,苏共中央决定把他的骨灰,保存在克里姆林宫宫墙之下。但他的夫人玛丽亚却说,波克雷什金希望和自己的众多战友们在一起。经过几次会议讨论,这位英雄的骨灰终于得以和战友们团聚,安息这片宁静的公墓里。

公墓危机

苏联解体后国家拨款急剧减少,新圣女公墓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这里的土地已将近饱和,没有更多地方可以埋葬新去世的名人了。许多富有的俄罗斯新贵,想通过捐助巨款,使自己也能埋在新圣女公墓。这种想法遭到了几乎全体国民的反对,俄罗斯人不允许金钱玷污这块圣地。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