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指数化(2023最新工资指数化百科介绍)

由网友(不想听抱歉)分享简介:工资指数化是指工人的钱币工资随物价指数浮动,根据价格指数主动调治支出的1种工资轨制。实行措施因此工人的钱币工资取员工糊口用度价格指数挂钩,并把详细挂钩的措施、挂钩指标的计较等经由过程法定情势或者法例确定上去,以期包管工人的现实工资支出没有受价格下跌的作用。工资指数化是指工资取物价挂钩。正在工资表上,只列出等级工资的指数,现实工资...

工资指数化是指工人的货币工资随物价指数浮动,按照价格指数自动调节收入的一种工资制度。实施办法是以工人的货币工资与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挂钩,并把具体挂钩的办法、挂钩指标的计算等通过法定形式或法规确定下来,以期保证工人的实际工资收入不受价格上涨的影响。

2021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top100出炉 你的学校排第几

工资指数化是指工资与物价挂钩。在工资表上,只列出等级工资的指数,实际工资的货币额等于工资指数乘以最低生活费,最低生活费则依物价的变动而变动。工资指数化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波动对员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对工资制度实行物价补偿的原则,根据物价指数的变动而相应调整工资,使工资的增长高于或至少不低于物价的上涨。

中文名

工资指数化

指数

只列出等级工资的

作用

工人的货币工资随物价指数浮动

按照

价格指数

优缺点

其优点是:一是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率低于合同规定的条款时,不会引起实际工资的提高。二是可以消除通货膨胀率预测失误而引起的效率损失。但是,工资指数化也存在问题。假如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下降或其他类似石油危机供给方面的冲击,产出下降,这就要求国民收入中工资份额下降,但是由于指数化保护了工人的实际工资,其他经济单位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提高工资,结果引起价格水平的螺旋上升,加剧了通货膨胀。

分类

工资指数化分为两个方面:

全部指数化,即将所有人的收入与物价指数变动相联系;

部分指数化,即部分收入与物价联动。

形式

工资随物价指数浮动有多种形式。①从工资角度看,通常把全部工资随价格指数浮动称为完全指数化,部分工资随物价指数浮动称为部分指数化,在部分指数化中又把工资超过某个规定值的部分不随物价指数浮动的作法称为下限指数化;②从价格角度看,通常把工资浮动幅度等于价格变动幅度称为完全指数化,工资浮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幅度称为部分指数化,在部分指数化中,又把价格变化超过某个规定的临界值时工资才能进行调整的作法称为极限指数化(或称上限指数化)。有些国家又将工资指数化进一步发展为收入指数化,即指数化范围不仅包括工资,还包括政府债券和其他货币性收入等。

施行

20世纪20年代,比利时开始实行工资指数化制度。意大利1952年在全国实行了统一的挂钩物价指数,俗称“工会指数”,1975年通过国家立法在全国实行统一的滑动工资制度。巴西在1965年开始实行工资指数化政策,至今具体政策已有过5次大的改变,工资指数化几乎涉及一切金融、票据、资产方面。但大多数国家并未实行工资指数化政策。

西方各国学者对工资指数化问题进行过不少论证,拥护者认为这种方法的正确实施不仅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率,而且可使消费者免受货币贬值之苦,特别是在信息不完整、预期不稳定的条件下,实行指数化可以减少工资的不确定性,有助于防止社会动乱的发生;反对者认为实行指数化有一系列技术性难题无法解决,也不足以形成克服通货膨胀的机制,只能使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加速而不是控制通货膨胀,使整个经济陷入持久的难以自拔的滞胀泥淖之中。

作用

工资指数化的作用在于抵消通货膨胀对人们生活水平和实际收入的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致于通货膨胀而下降。同时,也可以减少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抵消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的不利作用。此外,还可以促进工资合同的长期化,有利于劳动关系的稳定。这些对经济和社会安定都有积极作用。

但是,工资指数化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是用局部补偿的作法,使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无法完全得到补偿,而且,货币工资的调整一般总落后于通货膨胀,再加上有一些非工会会员工人和中小企业工人往往得不到保护,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工人都能享受工资指数化的好处。此外,工资指数化还有可能导致“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从而加剧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在较长时期内得不到治理,生产又不能迅速增长的情况下,根据通货膨胀来调整工资就会加剧通货膨胀。这就说明了,对工资指数化要持谨慎的态度。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