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阙(建筑术语)

由网友(獨①無⒉)分享简介:石筑的阙。多立于宫庙陵墓以前,做铭刻官爵、功劳或者装璜用。 汉 刘向 《说苑·反量》:“立石阙 东海 上 胊山 界中,认为 秦 东门。”中文名石阙用处铭刻官爵、功劳或者装璜所属年月现代位置立于宫庙陵墓以前先容石筑的阙。多立于宫庙陵墓以前,做铭刻官爵、功劳或者装璜用。 汉 刘向 《说苑·反量》:“立石阙 东海 上 胊山 界中,...

石筑的阙。多立于宫庙陵墓之前,作铭记官爵、功绩或装饰用。 汉 刘向 《说苑·反质》:“立石阙 东海 上 胊山 界中,以为 秦 东门。”

中文名

石阙

用途

铭记官爵、功绩或装饰

所属年代

古代

位置

立于宫庙陵墓之前

介绍

建筑术语

石筑的阙。多立于宫庙陵墓之前,作铭记官爵、功绩或装饰用。 汉 刘向 《说苑·反质》:“立石阙 东海 上 胊山 界中,以为 秦 东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南有 汉 荆州 刺史 李刚 墓……有石阙,祠堂石室三间。” 清 许承钦 《次韵赠邓孝威》:“如衔石阙难为语,屡卸金貂不破愁。” 清 丘逢甲 《谒潮阳东山张许二公祠》诗:“石阙苔荒一径深,悲秋怀古此登临。” 徐迟 《凤翔》:“各地宗教文物,以及许多的古代宫殿,陵寝,寺庙,城墙,桥梁,石阙,砖塔,木塔……这一切都在他心上,都属于他的工作。”

式样和牌坊相似,只是没有横梁。阙有木制,也有石制,木制易朽,难于长久保存,现存比较古老的阙都是石阙,其中年代最久的是河南省登封县的汉代三阙。

规模

汉代三阙分别叫做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位于登封县嵩山南麓,是著名的嵩山中岳庙的建筑之一,三阙的结构大体相同,每阙由正、幅阙组成,各阙又分为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都仿照砖木结构的形制,四壁浮雕有不同内容的画像。

太宝阙是嵩山中岳庙的象征性大门,建于东汉元初五年(118 年),是用雕琢整齐的青石块垒砌而成的。主、副阙成东西排列,相距8 米。阙高约4 米,宽约2 米,厚约0.7 米。顶部各有石刻屋顶,压以脊兽。阙身刻篆体铭文和浮雕。铭额题为“中岳太室阙铭”。浮雕内容是车马出行、四神、树木、禽兽及各种花纹。图案大方,简炼朴实,富有生活气息。

这座石阙是三座阙中建造年代最早的一座。 少室阙在登封县城西北6 公里的少室庙遗址前,建于东汉延光二年(公元123 年),其式样、尺度和太室阙相似,西面阙上有6 字篆体铭文:“少室神道之阙”。阙身前后分别有浮雕狐追兔、赛马、踢球、射猎、角力以及山水等图案。 启母阙在峻极蜂下的启母庙前,与少室阙同时建造,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母阙”。阙上篆书阙名为“开母庙神道石阙”。

铭文主要内容是叙述怕鲧、大禹治水的事迹和赞赏启母的功绩。启母是大禹的妻子、夏启的母亲。阙上浮雕的内容,大致与少室阙相同。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