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中国滨海经济带)

由网友(躺ㄕ③百渞)分享简介:“环渤海地域”亦或者是“环渤海经济圈”,广义上是指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滨海经济戴,异时延长辐射到辽宁、山东、山西和内蒙古中东部,别离约占天下领土面积的一三.三一%以及总人嘴的二二.二%。环渤海地域包孕北京、天津、石野庄、唐山、保定、沧州、沈阴、大连、济南、青岛、烟台、秦皇岛、葫芦岛等多座都会。二零零六年七月二...

“环渤海地区”亦或是“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是指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辽宁、山东、山西以及内蒙古中东部,分别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31%和总人口的22.2%。

继长三角 珠三角之后,中国第三个区域经济合作板块 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8分 资料一环渤海经济圈指中国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保定、沧州、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烟台、秦皇岛、葫芦岛等多座城市。

2006年7月27日《国务院关于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6〕62号)》中明确指出:天津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1]。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

中文名

环渤海地区

别名

环渤海经济圈[2]

主要高校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

国家/地区

中国

面积

全国国土面积的13.31%

方言

北京官话、胶辽官话、冀鲁官话、东北官话

主要城市

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保定、沧州、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烟台、秦皇岛、葫芦岛等多座城市

人口

占全国总人口的22.2%[3]

地理位置

渤海是一个内海,被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华北平原“C”字形所环抱。[4]覆盖面积遍及大半个中国,并且是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部分地区的主要出海口。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四盟的粮食、畜产品、石油,西北地区的煤炭、皮毛,华北地区的石油、轻纺产品,渤海的海产品,甚至远在数千里的青海、新疆的货物都要经过这里运往世界各地。

经济发展

环渤海地区是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的通道[5],从国外进口的设备、资金、商品也要从这里进入中国的北方市场。这些内陆腹地,涉及十几个省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60%,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40%,这在我国其他沿海区域也是少有的。

面对如此“辽阔”的经济区域,想单靠区域内任何一个城市、某个地区的力量,环渤海经济圈是发展不起来的。因此,环渤海经济圈要大发展,这就需要区域内包括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石家庄、济南、太原、淄博、潍坊、烟台、青岛、保定、营口、锦州、唐山、滨州、秦皇岛、东营、威海等多座城市携手推动。

交通运输

天津代表团热议京津合作,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未来京津间将有三条高速公路,多达24条高速车道相连。其中,双向8车道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2008年全线建成通车。现有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也要由双向4车道拓宽至双向8车道。京津塘第三条高速公路也在规划中。此外,京沪高速公路天津段将于2007年建成通车。

预计“十一五”时期,天津将形成市域内的“一小时市域快速交通圈”、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的“三小时都市经济圈”和服务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八小时腹地服务圈”。

铁路交通

在铁路上,津秦客运专线实现通车,拟建设京沪、京石等客运专线河北段,新建京张(北京至张家口)等地方铁路。京石客运专线是从北京西站向南,经涿州、保定引入石家庄东站,全长约278公里。这条专线上的列车将可能有两种车型,A型时速为300公里以上,B型时速为200公里以上。这样算来,如果乘坐A型列车,半小时就能从保定赶到北京、一个小时就能从石家庄赶到北京。而秦皇岛设想建设北京至秦皇岛高速铁路(京秦城际),建成通车后也仅需1小时即可由北京抵达秦皇岛。北京至秦皇岛的客运列车要运行近3个小时才能到达。

高速铁路

天津至保定间也将建设一条高速城际铁路。铁道部与天津市、河北省签订了一份《加快天津至保定铁路建设会议纪要》,三方约定将加快津保城际铁路的前期规划和可研报告等工作,2009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建成后,天津将直达保定,乘坐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将仅需40分钟。而从天津乘坐火车到保定只有两个车次,都是分别绕道廊坊、北京后,奔波4个小时才能到达保定。

能源资源

“十一五”期间,张家口将大力发展火电、风电,力争使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其中风电达100万千瓦),建成华北甚至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

张家口位于北京西北,坝上地区年平均有效风速时间在6000小时以上,具有建设70亿千瓦的风电场资源,其中可以建设23个百万千瓦级的大型风电场,是国家规划的三大百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之一。

新能源

中国电谷就是河北省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级高开区之一,随着保定市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正在成为保定市的新城市中心。

保定市是科技部命名的全国惟一的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是全国惟一的“太阳能综合应用示范城市”,是“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2个试点城市之一,具有建设“中国电谷”、打造全国首座太阳城的独特优势。

保定·中国电谷,就是在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凭借电力产业的明显优势,向电力技术的更深、更广领域延伸与扩展,建立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重点,以输变电及电力自动化设备为基础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企业群和产业群,从而形成国内电力设备产业的技术聚集区、人才聚集区、信息聚集区、产业聚集区,引领中国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发展走向与潮流,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形成面向世界的新能源与电力设备产业发展平台。其目标是集研发、教育、生产、观光、物流为一体,建设世界级的新能源及电力技术创新与产业基地。

保定·中国电谷已形成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设备、新型储能材料、电力电子与电力自动化设备、输变电设备和高效节能设备六大产业体系,为保定打造“中国电谷”、太阳城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中国数谷是2008年10月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了全国首个"数据产业基地",目前已吸引IBM、惠普、中科院计算所、中国联通等10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落户。

两湾合作论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形势和国际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与中东各国都面临着求和平、谋发展的共同任务。中国环渤海经济区的快速振兴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虽相隔遥远,但并驾齐驱,相互需求不断增多,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面临着重大战略机遇。

在此有利形势下,一批外交经验丰富的中国前驻阿拉伯国家大使和相关专家学者通过长期观察研究,并与国内和阿拉伯有关方面联系协商,正式由中国阿拉伯交流协会适时提出“两湾合作论坛”这一概念。

“两湾合作论坛”所处的国际大背景是,和平、合作、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时代的特征;国际和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已促使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走到了一起,这是一种历史的机遇和缘分。

建立“两湾合作论坛”这一平台,是中国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进行沟通交流、务实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促使双方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共同愿望和需要。

“两湾合作论坛”将首先致力于构建和打造,渤海湾和阿拉伯湾两地区举行经济理论交流和开展经贸洽谈的“两湾明珠大厦”,这既是双方沟通对话的汇合点,也是双方务实合作的出发点。

我们坚信,“两湾合作论坛”在各自国家政府和民间的大力支持下,将从双方政治、经济、文化精英们的手中顺利健康诞生,必将成为全球地区合作的楷模与旗帜。

二两湾介绍

1、两湾基本概述

(1)环渤海地区发展形势与中国经济第三个增长极的形成

环渤海经济圈处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地带,是中国北部的黄金海岸;包括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三省二市,同时可辐射到山西省及内蒙古中部和东部盟市。全区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人,占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地区共有157个城市,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3个。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大连、营口、秦皇岛、唐山、东营、烟台等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沈阳、呼和浩特、太原、石家庄、济南等省会城市为区域支点,构成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和外向型、多功能、密集的城市群落。

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已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该区域被经济学家誉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增长极,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提出已有20多年。中国政府对其进行了单独的区域规划和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开展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多赢,是学术界和经济界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共识。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环渤海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为该区域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创造了有利和必要的条件。

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已转向亚太地区,而亚太地区中,东北亚地区正在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条件、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和巨大的开发潜力而为国际经济界所瞩目。环渤海经济圈东临日本、朝鲜、韩国,北临蒙古、俄罗斯,位居东北亚中心,辐射亚太经济区,既是中国北方内陆及三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天然结合部,又是通向亚太地区和走向世界的出海口,处在“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有利位置,有着成为东北亚经济核心的潜在优势。

(2)海湾地区经济发展形势与资本市场的转移

海湾(又称阿拉伯湾或波斯湾),位于亚洲西南部,是介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之间的一片狭长的海面,全长1040公里,约有25.9万平方公里。海湾地区总面积约为48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18亿,主要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和外籍移民,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 海湾地区包括8个国家, 即海湾合作委员会(GCC)6个成员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巴林和卡塔尔)和伊朗、伊拉克。 海湾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的地区,号称“世界油库”。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65%,年产量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0%。源源不断输送到世界各地的海湾石油,成为世界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血液”,也为海湾国家带来了滚滚而至的石油美元。 海湾国家利用丰富的石油美元,在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和巨大的进步。但由于原先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应有的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加之各国市场比较小,所以巨额的石油收入除有限投资于石化行业外,尚没有建立起较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从而导致大量的石油美元流到国外资本市场,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海湾阿拉伯国家85%的财富都投资在海外,只有不足15%的财富投资在国内。海湾阿拉伯国家拥有近20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其中仅沙特一国就拥有约8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阿联酋和科威特也分别拥有约5100亿美元和28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这些资产主要流向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形式为不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出于对资金安全的担心,大量海湾资本在“9·11”以后流出美国,据估计约有2000亿美元的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资金撤离了美国。 由于海湾阿拉伯国家经济总规模仅有8000亿美元,远远小于其20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他们的9个证券交易市场市值总额最高时仅为1400亿美元,所以没有能力吸纳庞大的石油美元回流,大量的过剩资金在阿拉伯市场找不到出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平稳发展,也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不断波及和影响,海湾国家审时度势提出了“向东方看齐,向东方发展”的战略思路,把投资的目光转向了中国。因此,有理由认为,今后海湾阿拉伯国家新增的石油美元以及从西方回流的资本,肯定会或多或少地流向经济蓬勃发展、市场健康稳定的东方国家。

互补优势

(1)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非常明显

第一、环渤海地区属资源型经济区域,自然资源丰富,且分布相对集中,易于开发利用。其中,能源储量居全国首位,原油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3%,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60%以上,在中国居重要地位,已探明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价值的矿产资源达100多种。环渤海经济圈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渔业资源,同时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基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牛羊养殖居中国之首。

第二、该地区海陆空交通发达。区域内拥有40多个港口,构成了中国最为密集的港口群,海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线路密集,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沟通东北、西北和华北经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集散地。已初步形成以京津为中心,以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五省会城市为支点的多功能、外向型的城市群。

第三、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凸现新的优势,金融环境正在改善。京津冀已经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汽车、纺织、食品等八大支柱产业,同时以优势的教育、科技资源带动了高科技产业发展,新兴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等已成为这一地区的主导产业,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金融区,并对国际金融改革提供尝试。

第四、该区域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高度聚集,教育资源堪称中国最优,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北京的重点高校占全国的1/4,天津有30多所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研究中心。全区拥有高等院校376所,占全国的27%,高等院校教师约占全国的1/3,高校学生数约占全国的1/4以上。从1990-2006年,该地区普通高校数和在校生规模所体现出的整体培养能力一直很强,五省市在中国的比例稳定在22%~24%,超过“珠三角”、“长三角”两经济圈的总和。

(2)海湾国家经济发展的优势十分突出

第一,海湾国家是世界石油宝库,每年所产原油出口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3,每天有400万吨石油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源源不断运往世界各地。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石油储量约362亿吨(2642亿桶),占世界储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估计还可开采80年。可以说未来半个世纪内,海湾国家仍是世界动力的源泉。

第二,海湾国家生产的石油美元为他们带来巨额资本财富。随着近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海湾六国石油财政收入大增。沙特沙美银行预测,如果世界石油价格维持在每桶50美元,未来20年海湾6国将产生24万亿美元的巨额收入。海湾投资商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主力军,他们手中的巨额财富使其在国际市场选择最适合发展的投资领域,以及收购海外资产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主动权。

第三,海湾国家在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发挥着重大作用。阿拉伯22个国家均属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石油、天然气、旅游以及农牧业是主要经济支柱。石油也不是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有,主要以海湾国家为主。海合会成员国在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阿拉伯联盟和伊斯兰国家组织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海湾国家曾以石油为武器在国际政治中发挥过重大作用。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海湾国家又以其丰厚的石油美元抵御了这一危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四,海湾国家进入新世纪以来,利用充裕的石油美元,创造了沙漠奇迹,建设了世界之最,构筑了富足文明的社会,并形成了资本输出、转口贸易、技术设备引进、劳务用工的大市场。预计海湾六国未来10年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4.5%,高于世界年均增长3.3%的水平。这对于保持它的资本力量和市场地位将发挥重要作用。

(3)两湾开展经贸等方面的合作存在很强的互补性

第一,海湾国家与中国开展能源和商品贸易互补性很强

在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中,经贸关系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当前这种关系又集中体现在双方能源贸易、商品交易和工程承包等领域。一方面,中国是一个正在快步走向“世界工厂”的大国,其制造业产品包罗万象,为海湾国家输入了价廉物美的丰富商品,1991—2005年间,双边贸易额从15亿美元猛增到338亿美元,扩大了20多倍。另一方面,中国又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海湾国家及时满足了中国的需要,变为中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地,2008年仅从沙特进口的原油就高达2500万吨。

第二,开展双边合作可以提升和巩固各自的国际经贸地位

海湾国家为了巩固自身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地位,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购买伙伴,中国已经担当起这一角色。据报道,中沙两国正在酝酿一个储油规模达数千万吨的大型合资项目,阿卜杜拉国王对此亲自过问,更表明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正在从单纯的货物贸易关系向合作稳定国际市场价格的新高度迈进。

对于中国而言,加强与海湾国家的合作关系,不仅能进入这个拥有267万平方公里土地、3400万人口、500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市场,而且也可以进入面向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转口市场。仅地处中东“五海三洲”中枢的阿联酋迪拜一地,对非洲、中东、东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转口就占整个阿联酋年进口额的40%。由于看到了转口中国商品的发展潜力,海湾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意在这方面与迪拜竞争。

第三,双方开展投资合作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投资领域,对于海湾国家数以千亿计的“石油美元”而言,中国正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投资市场。尽管迄今账面统计上,海湾国家在华直接投资为数寥寥,合同金额不过10.4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7.1亿美元,但这项统计没有纳入海湾国家对海外上市中国公司的组合投资,而组合投资才是海湾国家对外投资的最常用方式。来自海湾国家的石油美元大量涌向与中国相关的证券资产,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如果中国和海湾国家协商合作,共同开创和试行符合海湾投资和盈利的新模式,如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中国与海湾国家的资本合作就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以上所述,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中国与海湾国家深化合作关系都是互利共赢之举。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倡导举办“两湾合作论坛”,可以说恰逢其时,完全符合中国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发展的需求,也符合海湾国家和平发展、对外开放的根本利益,更符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展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的长远目标。

通过对“两湾合作论坛”的实施和举办,我们可以找到,双方利益的汇合点,双方优势的结合点,双方差异的求同点,双方问题的着力点,从而实现我们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三论坛介绍

1、论坛基本概述

两湾合作论坛(英文:Two-Gulfs Cooperation Forum,缩写TGCF),为非盈利性、定期定址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合作会议;由中国环渤海湾地区和海湾国家地区共同参与,每年拟定于5月28日至30日举办年会。会议将通过《联合公报》、《指导原则》等文件,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共商经济、贸易、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

两湾合作论坛首先起始于中国与海湾六国之间的国际会议,其次再提升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以及其他有关伊斯兰国家工商界、企业界和学术界知名人士,就区域经济合作,推进相互之间友好往来和经济发展为目标的高层次对话平台。

两湾合作论坛作为一个非政府、非盈利、开放性的国际会议,是以平等、互惠、合作和共赢为主旨,立足中国环渤海湾和阿拉伯海湾,推动各国间的经济交流、协调与合作;同时又面向世界,增强中国、阿拉伯与世界其它地区的对话与经济联系。

两湾合作论坛在双方协商、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要在海湾六国区域内安排建立对等的总部大厦和举办相应的论坛,这样既可以加大双方往来的密度和友谊,也有利于加强双方务实合作的节奏和效益。

2、论坛目标任务

第一,为政府要员、商业领袖、企业精英和经济知名学者提供非官方色彩的高层对话平台,以增进各方了解,着力合作,减少摩擦,扩大和深化贸易和投资联系。

第二,推动中国与海合会各国建立中阿友好城市和友好省州,扩大和深化各方伙伴关系。

第三,为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增添实质内容,并大力推动双方的务实合作项目。

第四,为中国与海湾地区企业寻找合作机会提供交流平台。

第五,为中国与海合会各国的经贸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咨询等多项服务,并引导企业在符合国家战略规划和政策的轨道上开展对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往来。

第六,通过宣言、研究报告等形式,向有关国家政府和社会就发展中阿经贸建言,引导形成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

3、论坛运营构想

第一,经常性地举办各种会议,如论坛大会,展览活动、研讨会、座谈会和讲座,讨论贸易、投资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大问题。

第二,安排中国与海湾国家之间地方政府、商业团体的交流活动,协助、推动建立伙伴关系。

第三,为有意向企业安排单个或组团考察访问,开辟商业机会。

第四,独立或合作开展有助于实现论坛宗旨的各类研究活动,通过公开发布信息和客户专用报告等形式为发展两湾地区经贸提供指导咨询。

第五,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工作,重点是在中国举办阿拉伯语培训,并探索向海湾国家输出汉语培训师资和服务,以及为企业管理人员开办相关培训班;中长期目标是成为中国和海湾国家大学生、商学院学员等的实习培训中心,为中国与海湾地区企业界选拔培养人才服务。

第六,投资开发建设两湾合作论坛总部——“两湾明珠大厦”,作为论坛永久会址,以及中国与海湾国家之间的开展经贸活动及商贸服务的中心。

4、论坛主题设计

第一、“两湾合作论坛”年会

每年5月28日至30日定期举办年会,主要讨论加强中国和海合会各国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回顾论坛行动计划执行情况;研商双方共同关心的其他事务。

第二、“两湾合作论坛”石油装备与技术合作洽谈会

拟与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合作,每年10月18日定期定址举办。旨在深化东营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关系,推动东营石油技术和装备进入该地区石油采炼市场。

第三、“两湾合作论坛”能源项目与技术合作专题会议

拟与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合作,每年11月-12月间定期定址举办。旨在进一步扩大中阿能源项目与技术交流,实现两湾能源合作的务实目标。

第四、“两湾合作论坛”投融资洽谈会

拟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等环渤海各省市政府合作,定期寻址举办。旨在促进中阿投融资发展,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搭建投融资桥梁,推动阿拉伯资本与中国区域经济项目的有效对接,促进中阿投资与贸易合作不断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第五、“两湾合作论坛”房地产金融合作峰会

拟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定期定址举办。旨在加强中阿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广泛合作与共同发展,促进房地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良性循环,保障房地产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六、“两湾合作论坛”市长联席会议

拟与环渤海各省市政府合作,定期寻址举办。旨在形成环渤海经济圈内的省、市合作机制和协调机制,促使区域内对海湾国家经贸文化交流、进出口业务、资本引进等协同、有序进行。

第七、“两湾合作论坛”之中阿商品交易博览会

拟与山东省临沂市人民政府合作,定期定址举办。旨在进一步扩大中阿商品交易合作的

力度和水平,帮助双边开展深入务实的商品贸易合作。

5、论坛发展愿景

通过两湾合作论坛,逐步实现如下发展愿景:

第一,建设地区间国际会议平台,成为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间开展经贸投资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

(1)以开展两湾能源合作为重要主题,进一步加大双向投资、承包工程、商品贸易、劳务输出、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内容;

(2)积极推动环渤海经济圈内的地方政府与海湾国家建立密切广泛的经贸投资领域合作,扩大双边的各种友好交流,缔结为友好省或友好市关系;

(3)积极推动环渤海各省市和海湾国家重点企业开拓对方盈利好的市场渠道。

第二,两湾合作论坛成为推进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助推器及双边开展自由贸易的有力平台之一。

(1)成立两湾合作论坛自由贸易办公室,以石油石化产业的经贸技术论坛交流和展览展销会为龙头,积极促进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农牧产品等多方位合作。

(2)建设海湾王室采购中心,打造中国环渤海湾地区和海湾国家的政府要员、王室人士、金融财团、商业领袖、企业精英和经济知名专家学者等有关人士共同参与的交流与采购平台。

(3)与山东省东营市合作成立中阿石油装备采购基地,与河北省盐山县合作成立中阿管道装备采购基地。

第三,在两湾合作论坛的基础上建设论坛总部基地——“两湾明珠大厦”。

(1)联合环渤海湾省市和海湾国家企业把两湾合作论坛总部基地创建成务实高效、颇富魅力的大厦,为中东阿拉伯国家石油企业及全球穆斯林提供良好的会议研讨、商贸洽谈、旅游度假、礼拜、采购的标准场所。

(2)为环渤海各省市政府、企业及海湾国家的有关商工会及相关企业驻华代表处提供总部基地办公室,便于中、阿直接联系,真正达到两湾合作的实质性目标。

第四,推动区域内天津市与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家有关城市实现通航业务。

第五,成立两湾联合商会,便于协调和开展两湾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六,积极实现在对方国家或城市建设工业城或商城,共同促进双边有效务实的合作。

6论坛实施意义

第一,两湾合作论坛符合环渤海经济圈各省市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区域划分等综合复杂原因,环渤海经济圈还没有象珠三角、长三角那样形成较统一的国际贸易体系,也没有形成环渤海经济圈的省级合作机制。两湾合作论坛将为环渤海湾各省市提供一个协商共议国际经贸文化交流和对外开展合作的平台。推动建立环渤海经济圈的省市级合作机制,扩大相互之间的合作意向,拓展合作方式与内容,协调与海湾国家的国际贸易和各种交流,促进区域内各省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两湾合作论坛符合海湾国家与中国开展投资合作的需求

海湾阿拉伯国家是世界重要的资本输出地区。海湾国家的对外投资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热切关注。近来,随着石油价格的攀升,海湾国家的资本积累变得更加雄厚,不仅有力地推动着自身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海外投资的力度和范围也在不断增加。近来海湾国家对华投资,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领域上均有着实质性突破。两湾合作论坛的举办,为海湾国家在中国环渤海省市寻找最为盈利的项目和最佳合作伙伴,架起了重要桥梁,并为共同协商创建新型投融资模式作出积极有效的努力。

第三,两湾合作论坛将成为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的有益补充

近来,在中国与阿拉伯和非洲国家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中阿合作论坛和中非合作论坛已经成为中国政府与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政府间开展交往的重要官方平台,共同建立的各项机制已经深化了双边开展务实往来的合作目标。而两湾合作论坛作为开展民间交往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按照官方既定的联合公报和执行计划开展合作,必将成为中阿合作论坛和中非合作论坛,在成员层次及地域和宗旨方面的补充和延伸,将会十分有利于解决双边官方所顾及不到的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可以大力促进民间的交流与友谊。

第四,两湾合作论坛将成为推动中阿地区间经贸合作的国际盛会

业已存在的博鳌亚洲论坛、达沃斯论坛、欧亚经济论坛、中国-东盟经济论坛等国际会议的成功模式,为两湾合作论坛的建立提供了样板和借鉴。两湾合作论坛将取之所长,灵活运用,标定独有特色,树立自我旗帜,争取办成科学、发展、和谐、平等、互惠的,共商经济、贸易、能源、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和国际盛会,为两湾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相关资料

山西省在当地“两会”中提道“要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据山西省水利厅透露,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项目水保投资将达到7616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也在规划中强调:“2006年要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重点工程,力争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380万亩的任务,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努力提高城乡绿化水平。”

自2000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北京地区出现沙尘暴的次数在递减:2000年13次,2002年7次,2005年只有3次。

制造业

保定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打好“保定制造”牌,努力打造京津冀都市圈中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市,让“保定制造”叫响京津。

北京市建筑业使用的建材,包括水泥、大理石等,大部分都是保定生产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大理石就来自保定厂家。据《河北日报》报道,北京市预计每年约有4000万吨的砂石要由外埠供应。而河北省环绕北京周边的保定等地可采砂石储量超过200亿吨,砂石年生产能力在2亿吨左右,砂石专用运输车辆近2万部。

保定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早在建国初期,在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保定就有8个。经过多年建设,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0多家,形成了以汽车制造为支柱产业、机电、纺织、食品、建筑建材和信息产品制造等优势产业。

近几年,保定 “华北轻型汽车城”雏形凸显。现有整车生产企业12家,零部件生产企业93家。2005年,全市汽车整车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辆,以长城中兴河北长安为代表的整车企业生产的皮卡、SUV、微卡汽车产销21万辆,整车出口3.1万辆,同类车型全国出口量第一。汽车产业销售收入150亿元,实现利税17.5亿元。长城汽车是国内首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民营企业,年生产能力14万辆,长城集团跻身全国500强;长城发动机、风帆蓄电池、立中轮毂、涿州凌云等一批汽车零配件企业也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是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强、产品品种最多、市场覆盖面最广、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化企业,彩色胶卷和彩色相纸等主导产品占国内市场的30%以上,居全国第一;保定天威集团是国内唯一一家承制百万机组主变压器的生产企业,其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能力全国第一,在三峡工程输变电设备招标中一举中标;天威英利太阳能光伏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创新中国”榜上有名;依棉集团是集纺、织、服装一体化的综合性大型企业,研制生产的依翔牌航空服装已被国航选中;河北巨力集团吊索具生产规模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丽华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礼帽生产企业,年出口量世界第一。此外,三利毛线华夏粘胶带等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发展契机

“20世纪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滨海新区。”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发展布局,使之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加上北京2008年奥运会这个因素对该区域成长的催化,环渤海的未来令人期待。

滨海契机

“滨海新区无疑将成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天津市发改委主任李亚力代表说,除了国家政策外,滨海新区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等地理条件。“滨海新区拥有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有1200平方公里是滩涂荒地,后续开发也不会占用耕地。”

从1994年至今,滨海新区已经过了10多年的建设,2005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8亿元,已超过同年北京市全市生产总值的20%,而其地区财政收入也达到了248.4亿元。

按照天津市给出的定位,滨海新区将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随着滨海新区的不断“壮大”,以北京-天津-滨海新区为发展轴,以京津冀为核心区,以辽东、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大格局日渐成形。如何借助滨海新区的发展契机摆在了区域内其他城市的面前。

北京社科院发布了《2006年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书中认为即将启动的“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将掀起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三波浪潮,从而彻底改变我国区域发展“南高北低”的不平衡状况。

“北京应利用好滨海新区的发展契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孟平说,比如滨海新区定位先进制造业基地,其崛起为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产业支撑。

同时,滨海新区依靠与北京相毗邻的地理区位,利用自身制造业成本优势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北京实现研发和制造环节的互动,促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环渤海城市是我国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中拥有许多著名的大中型企业。1997年,13座城市的GDP占了全国GDP的7.8%。因此,环渤海城市的经济对于全国十分重要。根据环渤海4省、直辖市工农业GDP增长速度(图2)可以看出,这些地区的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其中工业包括钢铁、机械、电子仪器、石油、石油化工、造船等行业,在全国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来,该地区工业发展迅速。1994年到1998年河北和山东两省的工业GDP持续增长;天津市和辽宁省在1994年到1997年保持增长,但到1998年稍有回落。尽管农业GDP增长速度不及工业GDP增长明显?尤其是在1996年以后 ,但农业发展稳定,产值保持稳定增加的趋势。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显著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环渤海城市对全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

(2)人口及其相关活动

由于控制人口措施的效果,1994年至1998年人口增长率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但实际人口数一直保持增加。该地区旅游业在1994年到1998年间迅速发展,游人数量和旅游业收入均显著增长。

为了控制因人口增加带来的废物排放,在国家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中,要求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3)海洋开发活动

环渤海地区的海洋开发活动可以由各种海洋产业产值的变化表示,如渔业、石油、天然气、海盐等。可以看到,1994年到1998年所有海洋产业呈现出总体增长的态势。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