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妈祖信俗(2023最新澳门妈祖信俗百科介绍)

由网友(寂寞·香烟。)分享简介:澳门妈祖疑雅,传播于中华国民共以及国澳门出格行政区的传统平易近雅,国度级非物资文明遗产之1。妈祖文明植根澳门数百年,正在澳门作用深遥。澳门妈祖疑雅的喷鼻水从未中断,完备地保留了妈祖崇奉的传统。每一年夏历大年节以及妈祖诞,喷鼻水更衰,4方喷鼻客星散,1派祥以及。澳门妈祖疑雅是中国境内妈祖疑雅的沉要构成部份,具备汗青悠长、扎根社区、从未中断、影...

澳门妈祖信俗,流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妈祖信俗

妈祖文化植根澳门数百年,在澳门影响深远。澳门妈祖信俗的香火从未间断,完整地保留了妈祖信仰的传统。每年农历除夕和妈祖诞,香火更盛,四方香客云集,一派祥和。澳门妈祖信俗是中国境内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历史悠久、扎根社区、从未间断、影响中外的特色,是澳门重要和影响深远的民俗节庆。[1]

2014年11月,“澳门妈祖信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

中文名

澳门妈祖信俗

非遗级别

国家级

遗产编号

Ⅹ-36

批准时间

2014年11月

遗产类别

民俗

保护单位

澳门妈阁水陆演戏会

历史渊源

澳门位处珠江口西岸,数百年前是一个渔港,明朝时称 “阿妈港”。葡萄牙人于十六世纪登陆澳门的地方就在妈阁庙旁,葡文 “Macau ”(澳门)也和妈祖信俗相关。

澳门妈阁庙建于明朝,说明早在四百多年前,妈祖信仰经已扎根澳门社区。澳门的先民多以渔业为主,故敬奉妈祖为神。妈祖原名林默娘,为福建蒲田人氏,相传保祐渔民出海作业,平安大吉,是渔民之守护神,后随闽籍渔民南移至广东沿海,经民间神化及历代皇帝褒封赐号,影响力覆盖中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国家。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由印光任、张汝霖合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介绍澳门的专著《澳门纪略》出版,对“妈祖传说”就有纪载。在瑞典历史学家龙思泰的《早期澳门史》及不少西方文献也有详细的描述,德国画家爱德华·希尔德布兰特在1863年的画作中真实地呈现了澳门妈祖诞及妈阁庙前搭戏棚演戏的情景。[1]

民俗活动

澳门的妈祖信俗有著自己独特的 “妈祖传说”,在本地居民的心目中,妈祖是他们最重要的 “家长”,被尊称 “阿妈”,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的妈祖诞(天后诞),水上渔民和陆上居民自发组织祭祀,酬神募捐,在妈阁庙前张灯结彩、祭祀请神,竞投胜物,搭棚上演神功戏,故称水陆演戏会。锣鼓喧天,并请神入戏棚安坐,即谓请 “阿妈看戏”,达至人神共娱,最后送神回庙,以示尊崇,祈求阿禡保祐水陆平安、生意兴隆、佑护子孙。[1]

保护措施

2014年11月,“澳门妈祖信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澳门妈阁水陆演戏会获得“澳门妈祖信俗”项目保护单位资格。[3]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