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儿科研究所(2023最新北京市儿科研究所百科介绍)

由网友(分手、随缘)分享简介: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是国度财务齐额拨款的职业单元,受北京市卫熟康健委以及北京市科委果单沉办理,属于尾都医科大教从属北京孩子病院之院办所性子的儿科根蒂根基的临床研究机构,位于北京市[一]。截至二零二一年九月一六日,研究所下设一零个差别研究标的目的的研究室,包孕出熟缺欠遗传教研究室、呼吸疾病研究室、皮肤疾病研究室、养分取发育研究室、耳鼻...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是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受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北京市科委的双重管理,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之院办所性质的儿科基础的临床研究机构,位于北京市[1]

截至2021年9月16日,研究所下设10个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室,包括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室、呼吸疾病研究室、皮肤疾病研究室、营养与发育研究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室、感染与病毒研究室等,另设有研究所办公室、医学期刊中心和样本库。[1]

研究所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以儿童健康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为核心,为中国儿童常见及疑难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为儿童的健康事业服务。[1]

中文名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

级别

市级研究所

成立时间

1979年10月16日

隶属

北京儿童医院

简介

首都儿科研究所 搜狗百科

目前国济儿科研究所在职人员共52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29人、初级职称8人、其他2人;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11人、学士学位2人、大专毕业16人、中专毕业12人、其他3人。

目前国济儿科研究所根据专业研究方向不同分为8个科室:1)微生物免疫室 、2)病毒研究室、3)免疫学研究室 4)中心实验室( 白细胞研究室隶属于中心实验室)、5)呼吸功能研究室及儿童哮喘防治中心、6)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治疗中心、7)临床营养研究中心、 8)放射免疫中心

学术带头人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是一所综合性儿科临床基础研究机构,隶属于北京国济儿童医院管理;是 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为教育部--省部共建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1、 江载芳教授:原中华儿科学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儿科杂志主编,国际儿科学会执行委员和亚洲儿科学会执行委员,任2001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3届国际儿科会议主席。曾任北京儿科研究所所长。小儿呼吸及结核专家。北京市突贡专家。博士生导师。

2、 李仲智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北京市突贡专家。现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兼儿科研究所所长;现任 中华医学会 小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杂志主编,小儿外科学会心胸学组组长,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

90年从美国威斯康辛儿童医院学成归来,他把研究方向定位在“小年龄、低体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这一世界难题上。通过多项围术期的实验研究成功地提出了“双片法加宽右心室流出道”及“传导危险区浅缝法”,打破了婴幼儿先心病合并肺炎、心衰的手术禁区,制定了合理的围术期治疗方案,提高了手术疗效。并因此荣获北京市2003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1999年获北京市科技局跨世纪优秀人才,1998年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申请人先后主持《北京市科委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1474)》、《科技部国家科学研究项目(2003DGQ1D001)》、《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重点学科项目(首都ZD199813)》、参加卫生部《八五攻关项目》研究项目。在各类期刊上发表了30余篇医学论著。主编及参编了《 小儿心脏外科学》、《实用小儿外科手术图解》,《小儿实用外科学》、《 小儿门诊外科学》等医学专著。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和硕士12名。

3、 刘浩然研究员: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北京市突贡专家。曾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兼儿科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华儿科学会委员和呼吸学组组长,小儿呼吸及细菌感染性疾病专家。

4、 楚兰菊教授:现任中华儿科学会主任委员。小儿 风湿病专家。

师资队伍

1、 刘浩然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主要从事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及 小儿结核感染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2、 楚兰菊教授:硕士、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儿 心脏外科、尤其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及分子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

3、 杨永弘研究员: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主要从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病原学及耐药性研究。

4、刘玺诚研究员:硕士生及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儿科呼吸疾病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5、申阿东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尤其是对B组 链球菌的研究贡献突出,曾获得北京市科学进步三等奖及中华医学奖二等;近年致力于对 小儿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 基因诊断及耐药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分型研究。

6、 齐可民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儿童营养临床与基础研究,重点在 儿童肥胖、 脂代谢、Ω-3脂肪酸与脑发育和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儿童铅中毒。

内设机构

1、微生物免疫研究室:学科带头人 杨永弘在国内外同行界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以临床微生物免疫为基础的研究室。主要从事儿科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耐药性监测、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承担多项国家级、北京市科研项目,有着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

2、病毒研究室:是以儿科常见病毒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和发病机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工作内容主要为儿童呼吸道病毒、 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及乳儿肝炎相关性研究。1988年以来开展了许多病毒快速诊断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病毒诊断和研究。目前承担卫生部、 北京市卫生局项目,与中国及北京CDC合作,目前正进行《北京地区儿童SARS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研究》。目前病毒室开展的常规病毒诊断项目有20多项,可诊断病毒20种/型,个别技术方法为国内仅有。每年为医院创收成逐年上升趋势。

3、免疫学研究室:工作重点是小儿 结缔组织疾病、 免疫缺陷病的临床实验诊断及发病机理研究;本研究室为国内4个早期免疫缺陷病研究中心及小儿结缔组织疾病专业实验室。对各种儿童 结缔组织病进行了基因遗传 易感性、细胞及 亚细胞平衡、蛋白质特性及各种自身抗体的研究与测定。十几年来研究室的教授定期在专家和专业门诊治了数以万计的各种结缔组织病、小儿免疫缺陷病患儿,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目前免疫学研究室开展的常规诊断项目有20多项,每年为医院创收成逐年上升趋势。

4、临床营养中心:重点研究方向是中国儿童期单纯 肥胖症分子发病机制、除了克隆 肥胖基因并对其蛋白产物进行高效纯化与表达外,还开展了 脂肪组织凋亡的研究。这两项研究对肥胖发病机制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其产品对控制脂肪组织的过度增生有积极意义。另外还进行儿童 血铅水平与铅暴露流行病学研究及开展了非药物驱铅干预观察研究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基金、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研究等科研项目。

5、呼吸功能研究室及 儿童哮喘防治研究中心:以 支气管哮喘防治的新动向、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病机理为研究方向,具备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及培训本市乃至全国进修医师的学术水平和技术条件。以“全球哮喘防治和管理策略 -- GINA”为 技术路线,对每一个哮喘患儿制订个体化的防治方案,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和科学管理,达到提高北京市儿童哮喘防治水平和降低发病率的目标。目前承担 北京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6、儿科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治疗中心:从事支气管内镜术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建立儿科 纤支镜术的麻醉、支气管肺局部 介入治疗术等一整套安全、实用的方法,大大拓展了纤支镜在儿科的应用,已经成功地为近700例年龄从5天 -- 14岁的小儿进行了1000余次纤支镜检查和治疗。解决了很多本市及全国各地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问题,降低儿童的残疾率和病死率,提高了儿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走在全国的前列。

7、放免中心:放免中心原是 儿研所的同位素研究室,1988年与 中国同位素公司合作成立了“北京市放免检测中心”,接受本院及外院送检的各类标本,目前检测项目已达200余项,其中ADH、CamP等项目填补了本市空白,PTH、PRA AⅡ等十余项填补了本院空白,放免中心收入单独核算,是我所一所两制的部门。放免中心与 协和医院、北大医院、301医院等本市及郊区县的50余所医院有着较好的合作,有来自河北、辽宁、内蒙、吉林、黑龙江、浙江等省市的病人,中心自成立以来共为80余万人次做了检测,使病人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年来中心共创利润600多万元。

8、中心实验室: 工作中心是搭起临床与应用基础医学研究的桥梁,开通临床与基础医学之间的绿色通道,面向全院开放, 提供当前该院科研工作所必备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技术及高质量科研服务,也为我院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工作目标是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现代化、能够完成疾病相关基因研究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目前承担我院研究生培养任务及我院所科研项目任务。另外,原 儿研所白细胞室于2004年归属于中心实验室。白细胞研究室于1980年成立,一直从事白血病骨髓移植配型及人类免疫学的研究;1981年经 北京市卫生局和红十字总会批准为 北京市红十字会骨髓移植配型中心。1982年与北京人民医院血血液研究所合作,成功地为全国第一例 白血病病人 骨髓移植提供了可靠的HLA配型数据,因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至今已完成数千例 器官移植组织配型。病人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以及港澳、东南亚地区。该室还对中国丝绸之路上的汉族及藏、维、回、畲等少数民族的HLA抗原多态性进行了调查,完成了15种与HLA相关疾病的研究,发表论文40多篇并多次获奖。该室存有近600人的标准细胞库。1993年成立 中华骨髓库,成为全国HLA五个重点实验室之一。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项、“十五”攻关项目2项、863项目1项、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4项、 北京市科委项目4项、国内合作5项、国际合作6项、其它项目16项。

科研成果

1、《纤维支气管镜术在儿科临床诊疗中应用研究 》荣获 2000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发展粘膜免疫的B族链球菌荚膜多糖结合物疫苗》荣获 2000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B族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表型和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的研究》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4、《 B族链球菌分子流行病学及粘膜免疫的荚膜多糖结合物疫苗制备研究》荣获中华医学奖二等。

研究院地址

北京市 丰台区 莲花池东路132号( 北京西站北广场往西走400米)

乘车路线

1、乘坐300路、368路、特8路、730路、830路 六里桥北站下车往北300米,莲花桥东南角;

2、乘坐52路、324路、833路、944路 什坊院下车,莲花桥东南角; 北京国济儿科研究所

3、乘坐9路、741路 北京西客站下车向西400米路南。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