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累镇(云南省勐腊县下辖镇)

由网友(모처럼 Ǽ)分享简介:闭乏镇位于云南省西单版缴州勐腊县西部,东取瑶区瑶族城相连,南取勐捧镇邻接,西取老挝交界、隔澜沧江取缅甸隔江相视,北取勐仑镇相邻。面积一零四五平方私里,属寒带、亚寒带季民风候戴,很是相宜橡胶等寒带做物熟少。该镇二零零七年GDP比上年增加一二.七%,到达六二六六万元。文明教诲及根蒂根基举措措施完美。二零一六年三月五日一九时二零分许...

关累镇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部,东与瑶区瑶族乡相连,南与勐捧镇毗邻,西与老挝接壤、隔澜沧江与缅甸隔江相望,北与勐仑镇相邻。面积1045平方公里,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非常适宜橡胶等热带作物生长。该镇2007年GDP比上年增长12.7%,达到6266万元。文化教育及基础设施完善。

版纳关累镇创建 国家级生态乡镇

2016年3月5日19时20分许,勐腊县关累镇(北纬21.71度,东经101.35度)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震中距勐腊县城36公里,县城、关累镇、勐仑镇等地震感强烈。共造成167户农房不同程度受损,涉及受灾群众750名。

中文名称

关累镇

所属地区

云南省勐腊县

面积

1045平方公里

行政区类别

电话区号

0691

车牌代码

云K

地理环境

关累镇位于勐腊县西北部山区,北纬21°32′-21°52′、东经101°6′-101°29′。西隔澜沧江与缅甸相望,西南与老挝接壤,南与勐捧镇交界,东与勐腊镇、瑶区乡毗邻,北与勐仑镇相连。东西平均宽30千米,南北长34.8千米,面积1045平方千米,人口1.16万人(2006年)。辖芒果树、坝荷、曼冈、勐远、藤蔑山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芒果树村坝落,距县城78千米。

是以哈尼族为主的边境口岸镇。国境线长74千米,其中中缅国境线长63千米,中老国境线长11千米。楚雄—勐捧公路穿境。关累港是湄公河—澜沧江畔的口岸,可通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泰国。森木资源蕴藏非常丰富,森木面积70多万亩,占全镇国土面积的50%以上,森木覆盖率达到98%。矿产资源有石灰岩、无烟媒、砂金、铅、汞等。[1]

沿革

傣语,关:马鹿,累:追赶。1971年建麻木树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置芒果树乡。1996年设关累镇,驻地迁至关累。1997年,面积1045平方千米,人口0.96万,辖芒果树、旧龙、曼岗、勐远、坝荷、藤篾山、泡竹普7个行政村。

[邮编]666302 [2006年代码]532823107:~101关累工委会 ~201芒果树村 ~202坝荷村 ~203曼冈村 ~204勐远村 ~205藤蔑山村 ~301国营勐捧农场四分场 ~302国营勐捧农场五分场 ~303国营勐捧农场六分场 ~304国营勐醒农场一分场[1]

地理

关累镇位处东经101°06′—101°29′,北纬21°32′—21°52′,距县城78公里,东与瑶区瑶族乡相连,南与勐捧镇毗邻,西与老挝接壤、隔澜沧江与缅甸隔江相望,北与勐仑镇相邻。东西宽38.8公里,南北长39公里,国土面积104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779.8米(大黑山路那杭格角),最低海拔477米(南腊河与澜沧江交汇处),高差1302.8米。地貌结构错综复杂,类型多种多样,总体轮廓为中高四向低,山脉河流走向呈放射状,群山莽莽,岭谷相间,沟壑纵横,错落有致,山谷间河流纵横交错。辖区内有南腊河、甲格河、南远河、澜沧江等主要河流,其中南腊河流经该镇在中老缅三国交界处注入澜沧江,澜沧江流经该镇,境内长 公里,于三国交界处流出境外。根据历年水文资料显示,南腊河最大流量327m/s,最小流量4.05m/s,年均流量35.1m/s,澜沧江最大流量7420m/s,最小流量265m/s,年均流量2090m/s。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带,空气温热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年平均气温20℃,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5℃,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500—1600mm,日照时长1807小时,非常适宜橡胶等热带作物生长。[2]

经济状况

关累镇实施“商贸活镇、农林富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思路,2007年GDP比上年增长12.7%,达到6266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179元。工农业生产总值346万元,农、林、牧、渔业产值410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41万元,林业产值3058万元,牧业生产总值128万元,渔业生产总值27万元。2007年耕地面积13048亩,粮豆种植面积达到20523亩,粮豆总产量560万公斤,比上年减0.96%,橡胶种植面积150940亩,开割面积43320亩,干胶产量4940吨。茶叶种植面积6622亩(含云露开发公司),采摘面积3659亩,干毛茶产量3292吨。年末大牲畜存栏600头,出栏459头,生猪存栏5891头,出栏2348头,肉类总产量209194公斤。乡镇企业207个,从业人员1470人,营业收入1753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0354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00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41万元,地方财政支出210万元,城乡各项存款余额50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9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40元,比上年增长9.57%,特别是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后,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呈2位数的趋势上升,关累镇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2]

基础设施

农贸市场、自来水工程建设

镇党委政府按照“商贸活镇、农林富镇、科学兴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思路,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政府打造,据关累镇无农贸市场、脏乱差、饮用水得不到保障的面貌。2007年镇政府向社会公开转让集镇农贸市场、自来水经营权、管理权、收益权,由镇供销社自筹资金70万元进行投资经营管理。

农村客运服务站

随着小磨公路建设的加快和人流、物流等发展要素的不断聚集,给市场运作带来良好的环境。给关累镇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镇政府审时度势,加快完善集镇服务功能。2007年9月经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建农村客运站,建筑面积3700 平方米,内设停车场、售票室、候车厅、公厕等服务设施,总投资300万元.该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使集镇车辆乱停、乱放,交通拥挤的压力得到不断缓解。

交通建设

截至2007年,全镇46个村民小组已实现“五通”,形成了“五纵一横”(五纵:213国道、小磨国际大通道、楚捧公路、澜沧江黄金水道、沿江公路;一横:勐远至关累港连接线)的交通格局。2006年—2007年投资283万元兴建曼秀、城子、纳卡、南蚌、坝荷等5座桥梁。投资120万元架设加布托、扎腊河10KV高压输电线14KM,消灭了无电村,结束了无电的历史。同时对城子、曼勐、回库、芒果树、南蚌等村民小组进行农网改造,使农民积极用上了放心电、省钱电。

人口

2006年末,全镇总人口2911户12071人,其中:男6101人,女5970人。非农业人口285户673人,占总人口数的5.58%;农业人口2626户11398人,占总人口数的94.42%,农村劳动力4933人,其中女劳动力2298人,占总劳动力的46.58%。全镇共有13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324人,是一个以哈呢族为主的边境民族乡镇。其中:哈尼族5948人,占人口总数的49.27%;傣族3430人,占人口总数的28.41%;瑶族族1073人,占人口总数的8.89%;其它民族1620人,占人口总数13.42%。年内人口出生108人,出生率8.9‰,死亡35人,死亡率0.2‰,人口自然增长率10‰。

医疗卫生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卫生防疫保健得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一步得到巩固。截至2006年,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职工11人,临时工8人,初级职称9人,工人2人。乡村卫生人员30人,其中中专学历18人、初中学历7人、小学5人。全年在街道和入村入户宣传预防知识8次;开展儿童“五苗”接种,接种率达80%以上。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鼠害联防实施方案》和《鼠害联防实施计划》,组织了站所和5个村民委员会开展了15次大规模的灭鼠防病工作,共投出低毒性鼠害纳盐配制毒谷 吨。全镇有5个村委会46个村民小组2043户9014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全镇参合率达98.9%。全年参加合作医疗就诊人数达3033人次(包括乡村卫生所);医疗费用96278.16元,门诊减免金额23866.08元;住院27人次,医疗费用13450.77元,减免金额 6487.12元,县外住院10人次,医疗费用49567.96元,减免13319.35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明显减少。

计划生育

截至2006年,全镇有计生办1个,助理员1人;计生服务所1个,职工3人。该镇计生工作始终坚持:“一票否决”、“黄牌警告”及责任追究制度。全年采取以会代讯的方式对村组领导干部召开计生会,在街道宣传3次,共发放避孕药具2500 只(板),业务资询200余人次,政策宣传涉及人数达95%。认真开展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工作,共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0户,兑现一次性奖金 19000元;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102户11770元;全镇“奖优免补”政策兑现率达100%。全镇总人口 12071人,已婚育龄妇女2373人,占人口总数的19.66%,共有出生人数136人,出生率为10‰,在出生人数中,一孩出生92人,一孩率为100 %,二孩出生44人,二孩出生率125%;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全镇落实各种避孕节育措施125人,采取节育措施52例,其中女扎7例,放环45例。全镇有重点对象246人,并进行普查、随访,实访500人,随访率达100%;全年普查4次,500人,共查处各种妇科疾病125人,生殖道感染率达45%。开展生殖健康检查4次,参检妇女达250人,查出各种疾病 50人,感染率为20%。全面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清查流动人口3000余人,应查验证25人,实查验25人,查验率为100%。[3]

文化教育

文化建设截至2006年,全镇有文化服务中心1个,职工4人,摄像机1台,数码照相机1台,电脑制作设备1套。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利用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日先后组织文艺汇演活动8次,观众达7000余人次;群众自发开展文艺活动4余次;先后组织坝落、曼岗农村文艺宣传队参加全县农村文艺汇演活动,获一等奖1个,三等奖3个;组织600余名青年参加庆傣历年、嘎汤帕节、盘王节等庆典活动,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各民族群众的广泛好评;抓好群文辅导工作,深入村寨进行培训和教学12余次,先后为农村培训文艺骨干16余人,各类文艺节目创作19个,群众演员140余人。教育建设该镇坚持用创新的精神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改善教育基础设施,积极开展捐资助学“爱心活动”活动,截至2006年,全镇共捐资42300元,加大教育执法力度,不断巩固“普六”、“普九”成果,全镇共有初级中学1所,教学点1个,教职工29人,其中:专任教师26人,后勤职工3人;在校学生328人,入学率达97.54%,年巩固率达98.14%;学校占地总面积为15334平方米。完全小学13所,教学点19个,教职工190人,其中:专任教师161人,行政11人,后勤职工18人;在校学生2415人,入学率达100%,在校学生巩固率达100%;学校占地总面积为171629平方米,其中危房1143平方米。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该镇广泛开展 “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挂星活动和“五好家庭”活动,涌现出一批省、州、县文明单位。截至2006年全镇有县级文明单位8个, “十星级文明户”5个村委会6个村民小组。创建青年团员科技示范园1个,妇女科技示范园1个。努力抓好“三基”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巩固“无毒乡镇”,打好三年禁毒人民战争,积极争创“无邪教乡镇”。加强“治爆缉枪”和爆炸物品管理工作,年内组织开展5次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全年镇派出所共接出警207起,其中报立刑事案件13起,破案6起,破案率46%,治安案件20起,查处14起,查处率为70%,调解民事纠纷37起,救助服务24起,其它113起。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5人。全年司法所共受理纠纷案件33件,调处33件,调解成功26件,调解成功率达78.8%;调解疑难纠纷5件;排查矛盾纠纷8件;防止群体性上访1件;镇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纠纷案件4件,调处4件,调解成功3件,调解成功率达75%;指导基层人民调解工作10次,法律宣传21次,733人;基层法律咨询81人次;见证17件。[4]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