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2023最新中部崛起百科介绍)

由网友(对你痴情)分享简介:中部地域突起(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是中国促成中部6省配合突起的1项政策,由温野宝于二零零四年三月正在当局事情陈诉中初次亮确提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沉大决议计划部署。中部地域包孕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正在天下区域成长格式中具备无足轻重的战术职位地方。是以促成中部地域突起对于于中国社...

中部地区崛起(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是中国促进中部六省共同崛起的一项政策,由温家宝于2004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中部崛起计划的中部6省规划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因此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是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中文名

中部崛起计划

包括

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

提出时间

2004年3月5日

定义

促进中国中部经济区

发起人

温家宝总理

谋划历程

200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并于200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出进一步部署。[1]

2006年2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2]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200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简称中央10号文件)正式出台,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明确了中部地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定位,简称“三基地、一枢纽”。[3]

2007年4月,经中央编办批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关工作的协调和落实。

2008年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8〕2号印发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环保总局、民航总局、林业局18个部门和单位组成。[4]

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5]

2012年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6]

2016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7]

2019年5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8]

发展现状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 号)。十年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简称“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日益巩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发展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由2005年的18.8%提高到2015年的20.3%,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不仅推动中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有力地支撑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了东中西区域良性互动发展。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交通网络发达、生产要素密集、人力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等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在中国新经济发展和新一轮全方位开发开放中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要看到,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地区经济走势分化、南北差异加大现象比较突出,在中部地区特别是黄河以北比较典型。中部地区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对资源、劳动力要素和投资驱动依赖较重,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等难度更大,城镇化率依然偏低、质量不高,农业农村发展正处在破解各种难题的关键时期,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仍待提高,制度性约束因素依然较多,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依然任重道远。

战略定位

巩固提升“三基地、一枢纽”地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科学确定新时期中部地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巩固全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地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重军民深度融合,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制造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在部分领域引领全国先进制造业发展。

——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通过健全新型城镇化机制和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努力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同步推进市民化进程,积极探索就地就近城镇化道路,推动城镇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提升全国城镇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地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农业竞争力作出新贡献。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充分发挥江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平台的作用,积极探索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塑造一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牢牢抓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发展新格局,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重大意义

中部地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促进中部崛起,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资源、产业、人才等综合优势,进一步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中部地区是中国新一轮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区域,是扩大内需、提升开放水平最具潜力的区域,也是支撑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区域,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部地区的繁荣发展,事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是落实四大板块区域布局和“三大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形成东中西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中部地区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在新起点上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部地区是中国新一轮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区域,是扩大内需、提升开放水平最具潜力的区域。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能够充分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作出新贡献。二是有利于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部地区“三农”问题仍然突出,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助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全国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有利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交通网络发达。通过积极融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发展战略,能够有力支撑全国新一轮全方位开发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空间由沿海向内陆地区拓展,加快形成东中西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新局面。[3]

座谈会

2019年5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更大功夫,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更大功夫,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座谈会上,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江西省委书记刘奇、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先后发言。

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8点意见。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二是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支持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更多鼓励原创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缓解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四是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加强同东部沿海和国际上相关地区的对接,吸引承接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五是扩大高水平开放,把握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优质产能和装备走向世界大舞台、国际大市场,把品牌和技术打出去。六是坚持绿色发展,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环境建设和治理,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七是做好民生领域重点工作,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八是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加大对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持力度,研究提出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强统筹协调。[8]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