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关镇(2023最新龙关镇百科介绍)

由网友(呆萌♥小甜心)分享简介:龙闭镇,隶属于河北省弛野嘴市赤乡县,地处赤乡县东北部,东交雕鹗镇,南邻田野窑镇,东北取宣化区交界,东南取崇礼县接壤,北靠炮梁城,距赤乡县国民当局三零公里,区域总面积二八三.九五平方公里。元至元2年(一二六五年),为龙门镇,为龙门县治;一九八四年,乡闭私社改设为龙闭镇。截至二零一八年底,龙闭镇户籍人嘴为二七八三九人。截至...

龙关镇,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地处赤城县西南部,东接雕鹗镇,南邻田家窑镇,西南与宣化区接壤,西北与崇礼县交界,北靠炮梁乡,距赤城县人民政府30千米,区域总面积283.95平方千米。

从河北张家口赤城龙关镇到山西的怀仁县城走省道全程多少公里

元至元二年(1265年),为龙门镇,为龙门县治;1984年,城关公社改设为龙关镇。截至2018年末,龙关镇户籍人口为27839人。截至2020年6月,龙关镇下辖35个行政村,[1]镇人民政府驻二街村。

2018年,龙关镇有工业企业36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中文名

龙关镇

外文名

Longguan Town

行政区类别

下辖地区

35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

0313

著名景点

重光塔,泰山庙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车牌代码

冀G

面积

283.95 km²

别名

水关,龙门

国家/地区

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

政府驻地

二街村

邮政编码

075511

地理位置

赤城县西南部

火车站

龙关站

人口

27839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建置沿革

元至元二年(1265年),为龙门镇,为龙门县治。

民国三年(1914年),属龙关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后,先后属龙赤、龙延怀、崇赤、龙崇宣等联合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属龙关县。

1958年8月,为城关公社。

1960年5月12日,由龙关县划归赤城县;同年5月26日,划归宣化市。

1961年6月,复归赤城县。

1984年,城关公社改设为龙关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龙关镇下辖一街、二街、三街、四街、西青羊沟、北栅子、老王沟、外口、里口、常家窑、盘道、窑湾、三义村、前所、周村、武家窑、东水泉、高家沟、方家沟、八里庄、三岔口、椴木沟、大龙王堂、玉泉堡、李家窑、朱家营、黑土沟、沙家沟、段家沟、梁家窑、安家沟、尤家沟、徐家窑、辛窑、小龙王堂35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龙关镇下辖35个行政村:一街村、二街村、三街村、四街村、盘道村、周村、前所村、尤家沟村、沙家沟村、八里庄村、三岔口村、椴木沟村、东水泉村、高家沟村、辛窑村、段家沟村、李家窑村、朱家营村、合土沟村、安家沟村、梁家窑村、玉泉堡村、大龙王堂村、小龙王堂村、方家沟村、徐家窑村、武家窑村、三义村、里口村、外口村、窑湾村、常家窑村、老王沟村、北栅子村、西青羊沟村,[1]镇人民政府驻二街村。

地理环境

龙关镇地处赤城县西南部,东接雕鹗镇,南邻田家窑镇,西南与宣化区接壤,西北与崇礼县交界,北靠炮梁乡,距赤城县人民政府30千米,区域总面积283.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龙关镇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峰四道梁顶,海拔2163.2米;最低点三岔口村,海拔980米。

气候

龙关镇年平均降水量348毫米。

水文

龙关镇境内河道属潮白河水系,潮白河发源于境内小龙王堂村,自西向东入雕鹗境,境内河道长14.5千米。

自然灾害

龙关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灾、冰雹、霜冻、雷击等。洪灾每年均有发生,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4年6月14日,龙关境内发生洪灾,成灾面积130公顷,绝收面积123公顷,灾害涉及18个行政村,倒塌房屋32间,损坏130间,龙关镇因灾死亡2人。严重的一次雹灾发生在1998年7月6日,龙关镇大龙王堂、小龙王堂、玉泉堡村降冰雹20分钟,农作物受灾面积1667公顷,成灾面积1200公顷,绝收467公顷。

自然资源

龙关镇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有铁、石墨、铜、锰等矿藏15种;磁铁矿储量1.4亿吨,可采储量0.85亿吨;赤铁矿储量0.6亿吨,可采储量0.48亿吨;石墨储量0.6亿吨,可采储量0.57亿吨,集中分布在境内北部和东南部一带;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2339.2万立方米。2011年,龙关镇有耕地面积8.2万亩,人均2.9亩,全部为旱地;有宜林荒山15.6万亩,草场5.4万亩,用材林10万亩,经济林16万亩,森林覆盖率23%。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龙关镇总人口2845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715人,城镇化率34%;另有流动人口650人。总人口中,男性14948万人,占52.5%;女性13506人,占47.5%;以汉族为主,达28386人,占99.76%;蒙古族27人,占0.09%。2011年,龙关镇人口出生率9‰,人口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5.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7人。

截至2017年末,龙关镇常住人口为31347人。

截至2018年末,龙关镇户籍人口为27839人。

经济

2004年,龙关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4亿元,农业总产值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0元。

2018年,龙关镇有工业企业36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农业

龙关镇农业以种植玉米、马铃薯、蔬菜为主。2011年,龙关镇农业总产值17804万元。龙关镇粮食作物以玉米、谷子、马铃薯为主。2011年,龙关镇生产粮食1.2万吨,其中玉米0.26万吨,谷子0.23万吨,马铃薯4813吨。龙关镇经济作物主要为蔬菜。2011年,龙关镇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3.1万吨,主要品种有圆白菜、角瓜,其中圆白菜1.8万吨,角瓜0.8万吨。龙关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龙关镇生猪饲养量1.15万头,年末存栏0.7万头;家禽饲养量6.5万羽,年末存栏3.5万羽。

工业

龙关镇工业以铁矿采掘、生产铁精粉、铁球团加工为主。2011年,龙关镇工业生产总值9.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67.3%。有工业企业104家,职工107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6.6亿元,比2010年增长17.4%。

商贸

2005年,龙关镇投资150万元,建成100吨储量恒温库,建设有9000平方米蔬菜交易中心。

截至2011年末,龙关镇有商业网点153个,职工765人。

金融

截至2011年末,龙关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43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2850万元,比2010年增长8%。

邮电

2011年,龙关镇邮政业务总量23.1万元,其中纯收入14.5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58万元。

社会事业

截至2011年末,龙关镇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288人,专任教师21人;小学10所,在校生1500人,专任教师8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80人,专任教师12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龙关镇教育经费达3800万元,比2010年增长31%;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32.5%,比2010年增长14.3%。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龙关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中心15个,各类文化专业户23户,有各类图书室14个,藏书4.8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创作队伍17人。截至2011年末,龙关镇有学校体育场2个,51.4%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占常住人员的18.4%。2011年,龙关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3200户,入户率38.8%。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龙关镇有医疗机构1个,诊所18个;床位48张,每万人拥有病床16.8张;固定资产总值23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2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11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龙关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3.01万人次,35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5%。

社会保障

2011年,龙关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283户,人数397人,支出82.72万元,比2010年增长14.59%,月人均174元,比2010年增长13.33%,医疗救助4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59户,人数2595人,支出248.13万元,比2010年增长18.56%,月人均86元,比2010年增长14.2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2.05万元,比2010年减少3.03%。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龙关镇有邮政支局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0.25万份(册);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1998户,电话普及率2.2%;移动电话用户1万户,宽带接入用户0.3万户。

基础设施

  • 给排水

截至2011年末,龙关镇有深水井2眼,水塔4座,年供水1.43万立方米;铺设排水管道4500米。

  • 供电

截至2011年末,龙关镇有110千伏变电站1个,容量81500千伏安。

  • 园林绿化

截至2011年末,龙关镇有花坛10个,绿化面积0.4公顷。

交通

龙关镇境内有112国道、省道滦赤线交会。截至2011年末,龙关镇有县乡级公路3条,总长23千米。

历史文化

  • 地名由来

龙关镇原名龙门,后因城西有锁阳关,更名龙关。

  • 文物古迹

截至2011年末,龙关镇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重光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个;现存明长城24.5千米,唐长城25.6千米、峰火台10座。

重光塔初建于唐代,原名普济寺塔,后经明代戍边名将杨洪重修,至今保存完整,塔高33.6米,分上下七级,八角重檐阁式,砖石结构,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朝正统年间(1436年至1449年),名将杨洪收复塞北山河后,在原普济寺旧址上重建,改名重光塔,并在结构上增加了有御敌功能的瞭望孔以备边防之需。重光塔为八角五层,重檐楼阁式砖塔,通高33.67米,占地面积126平方米。塔基边长5.5米,塔座用六层石条砌成,高2.1米,南北对称有石阶直通塔门,塔各层皆辟拱形门两个,一、三、五层为南北向,二、四层为东西向。其余各面雕直棂盲窗,四、五层各设26个瞭望孔,第五层南门上镶嵌“大明敕赐重光宝塔”石匾。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