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

由网友(伴我走还是掉头走)分享简介:第1财产,是指各种事业农平易近以及各种火熟、土熟等农业本初产物,如粮农、菜农、棉农、猪农、豆农、渔平易近、牧平易近、瓜农、茶农,以哄骗熟物的天然熟少以及自尔繁衍的特征,报酬节制其熟少以及繁衍历程,出产出人类所需求的没有必颠末深度添工便可消费的产物或者工业本料的1类行业。[一]其规模正在列国没有绝不异,1般包孕农平易近以及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以及收罗...

第一产业,是指各类职业农民和各类水生、土生等农业原始产品,如粮农、菜农、棉农、猪农、豆农、渔民、牧民、瓜农、茶农,以利用生物的自然生长和自我繁殖的特性,人为控制其生长和繁殖过程,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一类行业。[1]其范围在各国不尽相同,一般包括农民和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集业,有的国家还包括采矿业。我国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指农民和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中文名

第一产业

定义

是指农、林、牧、渔业[2]

划分依据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外文名

primaryindustry

提出者

新西兰经济学家费希尔

定义

奋战一百天 实现双过半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速居全省第一

第一产业(primary sector),是传统产业经济理论中对产业划分中的一个种类,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也有学者的把世界经济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产业称为第一产业。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人类的主要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所以,人们把农业和畜牧业称为第一产业。

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的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部门。其范围各国不尽相同。

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的第一产业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他在1935年所著《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中提出对产业的划分方法。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把国民经济中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

范围

第一产业的范围各国不尽相同。一般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集业。有的国家还包括采矿业。中国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结构变化

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7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

划分规定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

国统字[2003]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国务院各部门:

现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五月十四日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一、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制定本规定。

二、三次产业划分范围如下: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概念

第一产业增加值当然就是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在这个清算周期(一般以年计)比上个清算周期的增长值。

相关报道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各省域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且日趋合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数省份第一产业比重逐步降低。其中,降幅较大的是海南、四川、湖南和江西,分别降低了6%、5.9%、5.4%和5%。

二是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仍处于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有限。2013年第二产业比重超过50%的省份有15个,其中10个为中西部省份。与2008年相比,比重增加的省份有11个,除安徽与西藏外,增幅均在6%以下。

三是第三产业比重普遍上升。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5%的有8个省份,其中6个为东部省份。与2008年相比,比重上升的省份有24个,其中上升幅度较大的有6个省份,增幅均在6%以上。比重下降的有7个省份,除福建外其余均为中西部省份。[3]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