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2023最新钢管混凝土百科介绍)

由网友(婲败°終會開)分享简介:[一]钢管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便是把混凝土注意灌输钢管中并捣真以添大钢管的弱度以及刚度。1般的,咱们把混凝土弱度等级正在C五零如下的钢管混凝土称为平凡钢管混凝土;混凝土弱度等级正在C五零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低弱混凝土;混凝土弱度等级正在C一零零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超低弱混凝土。中文名钢管混凝土分 类圆、方、矩形、多边形钢管混...

[1]钢管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就是把混凝土灌入钢管中并捣实以加大钢管的强度和刚度。一般的,我们把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下的钢管混凝土称为普通钢管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高强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10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超高强混凝土。

中文名

钢管混凝土

分 类

圆、方、矩形、多边形钢管混凝土

特 点

抗压强度高

优 点

良好的受力性能和施工性能

简介

北京某地上18层地下3层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图

  钢管混凝土结构是由混凝土填入钢管内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由于钢管混凝土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各自的优点,同时克服了钢管结构容易发生局部屈曲的缺点。近年来,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新施工工艺的产生,工程应用日益广泛。钢管混凝土结构按照截面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圆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多边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等,其中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圆钢管混凝土结构应用较广。

结构特点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弯能力很弱,而钢材,特别是型钢的抗弯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弹塑性,但在受压时容易失稳而丧失轴向抗压能力。而钢管混凝土在结构上能够将二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可使混凝土处于侧向受压状态,其抗压强度可成倍提高.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存在,提高了钢管的刚度,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承载能力。钢管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兴的组合结构,主要以轴心受压和作用力偏心较小的受压构件为主,被广泛使用于框架结构中(如厂房和高层)。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迅速发展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施工性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承载力高、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  钢管混凝土柱中,钢管对其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又可以有效地防止钢管发生局部屈曲。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高于相应的钢管柱承载力和混凝土柱承载力之和。钢管和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钢管内部混凝土的破坏由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破坏,构件的延性性能明显改善,耗能能力大大提高,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塑性是指在静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能力。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试脸表明,试件压缩到原长的2/3,纵向应变达30%以上时,试件仍有承载力。剥去钢管后,内部混凝土虽已有很大的鼓凸褶皱,但仍保持完整,并未松散,且仍有约5%的承载力,用锤敲击后才粉碎脱落。抗震性能是指在动荷载或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吸能性。在这方面,钢管混凝土构件要比钢筋混凝土构件强得多。在压弯反复荷载作用下,弯矩曲率滞回曲线表明,结构的吸能性能特别好,无刚度退化,且无下降段,和不丧失局部稳定性的钢柱相同,但在一些建筑中,钢柱常常要采用很厚的钢板以确保局部稳定性。但还常发生塑性弯曲后丧失局部稳定。因此,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也优于钢柱。施工方便,工期大大缩短  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钢管可以做为劲性骨架承担施工阶段的施工荷载和结构重量,施工不受混凝土养护时间的影响;由于钢管混凝土内部没有钢筋,便于混凝土的浇注和捣实;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不需要模板,既节省了支模、拆模的材料和人工费用,也节省了时间。有利于钢管的抗火和防火  由于钢管内填有混凝土,能吸收大量的热能,因此遭受火灾时管柱截面温度场的分布很不均匀,增加了柱子的耐火时间,减慢钢柱的升温速度,并且一旦钢柱屈服,混凝土可以承受大部分的轴向荷载,防止结构倒塌。组合梁的耐火能力也会提高,因为钢梁的温度会从顶部翼缘把热量传递给混凝土而降低。经实验统计数据表明:达到一级耐火3小时要求和钢柱相比可节约防火涂料1/3一2/3甚至更多,随着钢管直径增大,节约涂料也越多。耐腐蚀性能优于钢结构  钢管中浇注混凝土使钢管的外露面积减少,受外界气体腐蚀面积比钢结构少得多,抗腐和防腐所需费用也比钢结构节省。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形式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难易程度、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都有很大的影响。圆钢管混凝土受压构件借助于圆钢管对其内部混凝土有效的约束作用,使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使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但是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较高。相比之下,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较为方便,但钢管混凝土受到的约束作用较小,结构的承载力较低。施工方面  钢管混凝土柱的零件较少,焊缝少,构造简单,柱脚常采用在棍凝土基础上预留杯口的插人式柱脚,因而工厂制造比较简单,同时构件自重较小,运输和吊装也较易,施工很简便,而且钢管馄凝土柱采用板材卷制,板材厚度都不大,一般在40m以内,无论工厂焊接和现场进行对接,都没有什么困难。同时,与钥筋混凝土柱相比,钢管混凝土柱的外皮钢管具有钢筋的功能,兼有纵向钢筋和横向箍筋的作用,所以管内没钢筋,省了钢筋下料和绑扎钢筋等一系列工艺,又由于柱外皮钢管本身就是耐侧压的模板,同时也省了支模和拆模等工序。近年来,泵送砖相当普遍,现场浇灌并无困难,我国创造并广泛使用的高位抛落不振捣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更简化了现场灌混凝土的工序,简便了施工。也有在管柱下部开临时浇灌孔,用混凝土泵自下而上灌注混凝土的方法,既快,又保证浇灌质量。而且,在浇筑后,钢管内处于相当稳定的湿度条件,水分不易蒸发,省去浇水养护工序,简化了混凝土的养护工艺。技术研究

性能研究

1 静力性能研究

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对圆形和方形钢管混凝土的轴压,轴拉,抗弯极限承载力和稳定性进行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讨论了混凝土徐变和收缩、钢管焊接等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但是钢管混凝土为组合结构,其中钢管和混凝土两种结构的受力分配原理尚不完善;如受力不均匀,可在组合结构端部设置散体结构,使得组合结构受力均匀。同时温度应力对组合结构的影响也应引起重视,因为钢管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对温度应力的敏感度不同,因此在温度应力影响下易在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产生拉裂缝,破坏其整体刚度,减弱它的承载力。钟善桐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HJ,这是一种崭新的设计理论,改变了传统的将钢管和混凝土分离设计的方法[2]

2 防火问题

钢管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结构,在我国尚未制定有关钢管混凝土结构防火设计方面的规定,不但制约了该类结构的推广应用,而且对已建成结构的耐火极限也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在已建成的结构中,有的按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要求外包以混凝土,有的则按钢结构的要求涂以防火涂料。这样虽然保证了防火要求和结构的安全性,但大都偏于保守而造成浪费,且缺乏科学性和统一性。因此,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应尽快编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钢管混凝土结构防火规范。

近十年,钢管混凝土被应用于叠合柱。随着对钢管混凝土理论研究的深人和工程应用的日益广泛,提高钢管混凝土的抗火性能和核心高强混凝土的脆性等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通过在钢管内填充配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来解决钢管混凝土的脆性问题,通过在钢管外表面喷涂防火涂料来解决钢管混凝土的防火问题;其二是采用叠合柱。叠合柱是将钢管混凝土布置在柱的核心,外面再包围灌浇一圈钢筋混凝土所形成的钢管、管内素混凝土和管外钢筋混凝土三种材料组合的组合柱。叠合柱由于外包混凝土,所以其防火、耐腐性较好,同时,因总轴力的相当大部分由核心内钢管混凝土承担,外围混凝土分担(按竖向刚度比分配)的轴压力小,因此轴压比也较小,具有良好的延性。

3 节点形式设计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梁柱节点一直是工程应用和研究的关注点。目前的设计规程中虽然也给出了一些节点连接形式,如加强环式节点、连接双梁式节点、梁端局部加宽式节点、环梁式节点、半穿心式节点等。但节点形式偏少,同时也缺乏较充分的试验依据,对于节点的定量研究和分析尚不是很充分。因钢管混凝土结构外体为钢管,管内不再配筋,其梁柱节点宜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另外,节点的动力性能是结构设计中的关键,也是施工的难点;这方面的研究在桥梁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4 动力性能研究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钢管混凝土构件在静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我国还建立了基于统一理论的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弯曲构件、压弯构件等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但目前国内外对钢管混凝土的动力性能研究基本上只限于试验研究,尚没有提供可供规范使用的计算理论和设计公式;而且对钢管混凝土结构徐变和疲劳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以试验研究为主,由于尚缺乏合理的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钢管混凝土在高层建筑和铁路桥梁等工程中的应用。

工程应用

早在19世纪80年代,钢管混凝土结构就已经出现。例如,1879年英国赛文(severn)铁路桥的建造中采用了钢管桥墩,在钢管中灌了混凝土以防止内部锈蚀并承受压力。前苏联乌拉尔的伊谢特铁路桥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做拱形桁架的上弦和上部建筑的柱子,省钢25%。1961年比利时建造船坞时,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做桁架的压杆和立柱,比钢结构节省钢材40%。法国巴黎居民区的第一座摩天大楼采用了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比钢结构节省钢材40%。前苏联在一些吊车栈桥(跨度达48m)中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比全钢结构节省钢材12%-28%,降低造价28%,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省钢9%,降低造价56%。日本、瑞士等国在输电跨越塔中采用了钢管混凝土结构,也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钢管内浇注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场的施工操作显得繁琐,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性能方面的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到80年代后期,由于泵送混凝土工艺的发展,解决了现场钢管内部浇灌混凝土的工艺问题,加上现代高强混凝土需要用钢管约束来克服其脆性。因此,钢管混凝土结构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认为是高层建造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

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已有近40年的历史。1966年钢管混凝土结构应用于北京地铁车站工程,70年代又在单层工业厂房、重型构架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近10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高层建筑工程、地铁车站工程和大跨度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卓有成效地应用,推动了建造技术的发展。在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主要应用于以下的领域中。

1 高层建筑工程

在高层建筑结构中,钢管混凝土柱具有很大的优势: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的特点,既可以取代钢筋混凝土柱,解决高层建筑结构中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底部的“胖柱”问题和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柱的脆性破坏问题;也可以取代钢结构体系中的钢柱,以减少钢材用量,提高结构的抗侧移刚度。钢管混凝土构件的自重较轻,可以减小基础的负担,降低基础的造价。全部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的工程可以采用“全逆作法”或“半逆作法”进行施工,从而加快施工进度;钢管混凝土柱的钢材厚度较小,取材容易、价格低。其耐腐蚀和防火性能也优于钢柱。钢管混凝土柱不易倒塌,即使损坏,修复和加固也比较容易。

2 大跨度桥梁工程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建造能够跨越江河、海湾和山谷的,安全、经济且轻盈美观的大跨度桥梁。在我国,钢管混凝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拱桥结构中,也开始应用于斜拉桥结构中。

在拱桥结构中,钢管混凝土构件主要用来承受轴向压力。拱桥的跨度很大时,拱肋将承受很大的轴向压力,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是非常合理的。另外,钢管可以做为桥梁安装架设阶段的劲性骨架和灌注混凝土的模板。因此,钢管混凝土被认为是建造大跨度拱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复合结构材料。自1990年在四川省旺苍县建成跨度为115米的我国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以来,在10来年的时间里,我国已经建成了100多座钢管混凝土拱桥,其中跨度在100米以上的就有30多座,尤其是重庆市万县长江公路大桥,跨度达到420米,一跨过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在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技术。

近年来,在斜拉桥和梁式桥中也开始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广东南海市紫洞大桥、湖北秭归县向家坝大桥和四川万县万洲大桥都采用了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组合梁式结构,减轻了结构恒载,提了结构承载力利用系数,同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合理的施工工艺,简化了施工程序,减少了施工设备,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造价。在对广东南海市紫洞大桥主桥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主桥采用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组合梁式结构与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结构方案相比较,可以节省混凝土44%,节省预应力钢材62%,增加普通钢材23%。加上施工设备、临时设施和施工工期等方面的因素,主桥的经济效益就更为可观。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组合梁式结构适用于多种桥型,如系杆拱桥结构、特大跨径斜拉桥结构、特大跨径悬索桥结构等,推广其应用必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地铁车站工程

地铁车站是我国最早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工程项目。早期的地铁车站是深埋地下的多跨结构,用明挖法施工;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主要是利用其承载力高的特点,以减小柱子的截面尺寸,有效地利用空间。近年来,在城市中心地区修建的地铁车站多为浅埋式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多层地下建筑。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以尽量减少对城市正常生活的干扰以及对地面交通和邻近建筑的影响。盖挖逆作法,是先施工地下结构的顶盖,在顶盖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按照从顶到底的顺序进行施工。为此,必须在土方开挖前设置好顶盖的中间支撑柱,钢管混凝土柱将施工阶段的临时柱和结构的永久柱合二为一,因此是最好的选择。90年代以来,北京地铁的复八线工程中,采用盖挖逆作法建成了“天安门东站”、“大北窑站”和“永安里站”;在建中的南京地铁的“三山街站”也是采用的盖挖逆作法进行施工。

4 单层和多层工业厂房柱

单层工业厂房的柱属于偏心受压构件,为了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很多工程中的柱子设计成格构式组合柱,如双肢柱、三肢柱和四肢柱,把偏心弯矩转变为轴心力。如1972年建成的本溪钢铁公司二炼钢轧辊钢锭模车间采用了四肢柱;1980年建成的太原钢铁公司第一轧钢厂第二小型厂的下柱采用双肢柱;1982年建成的吉林种籽处理车间采用了三肢柱;1980年建成的武昌造船厂船体结构车间采用了四肢柱。与钢筋混凝土柱和普通钢柱相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显得特别轻巧,节约钢材,施工简便,同时刚度好。单层工业厂房中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时,钢管中混凝土的浇注可以在全部主体结构安装完成后进行,所以大大缩短了工期。如1992年建成的哈尔滨建成机械厂大容器车间,从破土动工到竣工只用了15.5个月;同年该厂又建成了容罐式汽车车间,主体结构的施工仅用了半年时间。

8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多层工业厂房中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多层工业厂房柱基本为偏心受压单管柱;如1984年建成的上海特种基础科研所的科研楼,1985年建成的柳州水泥厂窑尾加热车间。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