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区(浙江省湖州市辖区)

由网友(以心换心|以痛抵痛)分享简介:南浔区,别号南林,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位于杭州市西南部,西北邻桐城市,西南毗姑苏市吴江区,南连德清县,东南交吴兴区。面积七零二平方私里。下辖八个镇二个街谈以及一个省级开垦区。截至二零二一年常住人嘴五四.五 万、乡镇人嘴三零.九万。[一]二零二一年,地域出产总值为五二八.九五亿元。[二]南浔区地势高平,河网密布,属典型的火...

南浔区,别名南林,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位于杭州市东北部,东南邻桐乡市,东北毗苏州市吴江区,南连德清县,西北接吴兴区。面积702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2个街道和1个省级开发区。截至2021年常住人口54.5 万、城镇人口30.9万[1]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528.95亿元。[2]南浔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属典型的水网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润温和,四季分明。境内动植物资源、桑品种资源丰富。[3]

2021年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80个,共有小学20所、初中17所,专利授权量2279项。[4]

公元前333年,楚以此为春申君黄歇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会稽郡,下设乌程、由拳等县,今区境属乌程县。宋太平兴国7年,分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民国元年(1912年),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5]主要名胜古迹有善琏镇、菱湖镇、双林古镇等。[6]

中文名

南浔区

外文名

Nanxun District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政府驻地

南浔新区向阳路601号

著名景点

南浔古镇、文园、百间楼、含山、荻港、金象湖

机场

上海虹桥、杭州萧山、苏南硕放机场

方言

吴语-太湖片-苕溪小片

人均GDP

11977美元(2019年)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高校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南浔校区

区委书记

温建飞[8]

行政代码

330503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

48.64万人(2021年户籍人口)[2]

面积

702.17平方千米

别名

南林、浔溪

下辖地区

辖9镇、1省级开发区

电话区号

0572

地理位置

浙江省湖州市

火车站

湖州南站、南浔站(规划)

车牌代码

浙E

荣誉记录

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75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61名

GDP

528.95亿元(2021年)[2]

代理区长

程佳[7]

南浔名人

张静江、徐迟、沈家本、费新我

最高峰海拔

98.5米

邮政区码

313009

建制沿革

湖州市南浔区医疗单位赴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优先招聘2019年医疗卫生专业应届毕业生 2018 11 16

据南浔区境内发现的洪城、花城、上石等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

历史上,南浔隶属关系变化很大。相传夏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南浔辖域隶属扬州。

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

公元前333年,楚以此为春申君黄歇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

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会稽郡,下设乌程、由拳等县,今区境属乌程县。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旧馆。南朝宋元徽四年(公元476年),东迁县改名东安县,次年仍复名东迁县。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宋太平兴国7年,分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

民国元年(1912年),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今南浔辖域隶属吴兴县。

1949年5月2日,南浔解放,今南浔辖区隶属吴兴县。

1981年1月,撤消吴兴县,改称湖州市。

1983年7月,撤消嘉兴地区,湖州市改为省辖市,建立城、郊两区,南浔隶属湖州市郊区。

1988年11月,撤消湖州市城、郊区建制,实行市管县又直接领导原城、郊区所属乡镇、街道的体制,南浔辖区各镇直属湖州市。

1993年9月,湖州市区下设城区、南浔区、菱湖区3个区工委。今辖区内南浔镇、练市镇、双林镇、善琏镇、旧馆镇属南浔区工委;菱湖镇、和孚镇、千金镇、石淙镇属菱湖区工委。

2003年1月,根据国务院(国函(2003)2号)和省政府(浙政发(2003)2号)文件精神,湖州市撤消城区、南浔区、菱湖区三个区委、区管委会,设立吴兴区、南浔区两个市辖区。南浔区区委、区政府驻南浔镇,辖南浔、双林、练市、善琏、旧馆、菱湖、和孚、千金、石淙9个镇,南浔古镇管理委员会和南浔经济开发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南浔区下辖2个街道,8个镇。[9]

区划详情

2个街道:东迁街道、旧馆街道。

8个镇:南浔镇、双林镇、练市镇、善琏镇、菱湖镇、和孚镇、千金镇、石淙镇。[9]

自然环境

南浔区位于杭州市东北部,地处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10]东南邻桐乡市,东北毗苏州市吴江区,南连德清县,西接湖州市吴兴区,北濒太湖。

地形地貌

南浔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平原,地势较低,平均海拔在5米以下。境内河流纵横,湖漾密布

,共有河道1035条,总长1674公里,总水域面积84.7平方公里,河网率为12%。地形平坦,仅有数座海拔百米以下的小山。长超山为全区最高峰(98.5米),近郊和孚漾、横山漾边各有一座小山,为龙王山、倪横山;西部有市山、毛山,位于菱湖下昂;东部有一著名土丘,位于善琏,名为含山,含山为蚕花胜地,矗立在京杭大运河畔,为京杭大运河南浔段的标志景观。土壤主要为冲积土和水稻土。全区河网密布,属典型的水网平原。苏南运河(镇江谏壁—常州—南浔),全长224千米,贯穿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常州、镇江、无锡、苏州等县市,沟通了长江、太湖水系,与上海、浙江等周边地区的省际河流相连。浙江段(南浔—杭州),全长120多千米,沟通了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一般以东线代表运河的位置,河道狭窄、弯曲,终年可通机动船舶。

气候特征

南浔区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润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5.5~C~16~C之间,1月气温最低,平均2.8~C~3.8℃;7月最高,平均28~C~28.3~C。年平均雨日142~155天,平均降水量在1050—1850毫米左右,平均湿度为78%左右,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左右,无霜期224—246天。年日照为45%,气候温和宜人。

自然资源

南浔区栽培植物以水稻、大麦、小麦、豆类、油菜为主。桑品种资源丰富,有湖桑。优良品种有南浔大头菜等。豆类作物以菱湖白扁豆著名。

动物资源

南浔区内动物种类繁多,以盛产淡水鱼而闻名遐迩,主要经济鱼类除了号称“四大家鱼”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外,还有鲤鱼、鳊鱼、鳜鱼、鲈鱼、银鱼、鳗鲡、汪丁、黑鱼、鲫鱼、泥鳅等。近几年河蟹、甲鱼、黄鳝、河虾等名特优新产品的人工养殖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无脊柱动物主要是家蚕。家畜中优良品种有湖羊、獭兔等。家禽主要有鸡、鸭、鹅,优良品种有“温氏鸡”。

人口

2021年全区年末户籍人口48.64万人,其中男性23.78万人、女性24.87万人;城镇人口18.29万人;60岁以上人口15.78万人,占总人口的32.4%,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755人,出生率为5.66‰;死亡人口4202人,死亡率为8.6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3‰。[2]

政治

区委书记:温建飞[8]

政府领导

代理区长:程佳[7]

政协领导

主席:徐娟(女)

副主席:徐国华、姚建忆、陈舟艳(女)、王培华、邱国强

秘书长:曹雪祥[11]

经济

2021年,南浔区地区生产总值(GDP)为528.9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28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309.69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190.98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例为5.4:58.5:36.1,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2]

2018年5月,浙江省55地申报创建2018年“无欠薪”县(市、区),南浔区在列。[12]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1.48亿元,下降1.1%;林业产值0.03亿元,与去年持平;牧业产值7.26亿元,增长1.7%;渔业产值28.25亿元,增长6.8%。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32万亩,其中蔬菜面积8.74万亩,果用瓜0.90万亩;油菜籽产量0.66万吨;生猪出栏6.94万头,下降2.3%;蚕茧产量0.19万吨,下降11.6%;家禽出栏1678.54万羽,增长13.7%;禽蛋产量0.44万吨,下降33.7%;水产品产量19.76万吨,增长6.05%。

2021年全年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75个,创建市级农业“大好高”项目15个,数量居全市第一;竣工投产重点项目16个;累计建成池塘内循环养殖跑道496条,发展稻渔综合种养6.5万亩;已发展“红美人”柑橘4180亩,新流转500亩土地;新增家庭农场注册1789家,累计达2976家,创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2]

第二产业

工业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8.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轻工业46.64亿元,重工业131.36亿元,分别增长12.2%和7.9%。31个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6个行业超过10亿元。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28.77亿元,增长2.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8.52亿元,增长17.2%;金属制品业21.40亿元,增长11.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88亿元,增长4.0%。从重点产业看,高新技术产业96.74亿元,增长8.5%,占比为54.3%;战略性新兴产业61.81亿元,增长7.8%,占比为34.7%;装备制造业83.42亿元,增长12.9%,占比46.9%。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275.38 亿元,比上年增长28.4 %;利税78.91 亿元,其中利润50.14 亿元,分别增长8.9 %和4.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达到了“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共实现营业收入781.03 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1.2%。6个行业利税超过5亿元,其中,金属制品业12.80亿元,增长13.9%,通用设备制造业16.46亿元,增长14.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1.31亿元,增长1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55亿元,增长22.5%;纺织业7.78亿元,增长37.3%。

建筑业

2021年全区年末拥有建筑企业52家,其中在库总承包壹级资质企业6家。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1.73亿元,占GDP比重4.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19.5万平方米,增长39.1%;竣工面积174.6万平方米,增长27.1%。[2]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29.8%,分产业看,工业投资增长40.1%,服务业投资增长24.5%。从结构性看,民间投资增长18.3%;交通投资增长571.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0.0%;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下降7.0%。

2021年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8.65亿元,比上年下降2.7%。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83.48万平方米,下降1.6%,其中新开工面积100.02万平方米,下降37.3%;商品房销售面积112.12万平方米,下降13.1%,其中住宅89.28万平方米,下降20.9%;商品房销售额120.76亿元,下降9%,其中住宅102.16亿元,下降15.7%。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9.1%。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261.38亿元,增长36.7%;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12.38亿元,增长17.5%;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1.30亿元,增长12.6%;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1.98亿元,增长3.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273.76亿元,增长35.7%。其中,金属材料类123.34亿元,增长21.6%;食品、饮料、烟酒类15.39亿元,增长126.9%;石油及制品类7.28亿元,增长52.7%;化工材料及制品类15.69亿元,增长57.0%。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出口126.95亿元,增长16.0%;进口20.421亿元,增长41.3%。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111.76亿元,增长12.7%;加工贸易出口5.40亿元,下降43.2%。按企业性质分,内资企业出口88.51亿元,增长15.8%;外资企业出口16.54亿元,增长15.6%;流通企业出口21.9亿元,增长17.1%。按主要产品分,木及木制品出口13.87亿元,增长60.3%;塑料、橡胶及其制品出口16.65亿元,增长51.9%。按主要市场分,拉丁美洲出口增长较快,达到70.3%,大洋洲、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分别增长31.9%、20.0%、16.2%、13.2%、7.7%

2021年全年合同外资5.30亿美元;全年实到外资0.26亿美元。

财政和金融

2021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3.3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6.4%。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3.9%。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38.98亿元,增长4.2%,占比为90.6%。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为17.82亿元、5.58亿元和1.83亿元,分别增长15.6 %、16.6 %和-18.0 %。全年财政支出66.18亿元,增长19.8%,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节能环保等民生领域共支出39.5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59.8%。

2021年全区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82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人民币存款余额819.76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522.66亿元,增长13.2%;本外币贷款余额782.29亿元,增长29.3%;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1.47亿元,比年初增加0.0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19%。[2]

文化

南浔有桑椹酒、周生记馄饨、诸老大粽子、姑嫂饼、丁莲芳千张包、臭豆腐、熏豆茶、百年老店“野荸荠”的橘红糕、桑叶茶、糯米棉糖、火腿炒螺丝、清蒸白水鱼、桑果干等美食。桔红糕、定胜糕与南浔香大头菜一起,被人们誉为南浔”三宝“。

桑椹酒

南浔因蚕桑业发家,桑果是当地的特色水果也叫桑椹,桑葚子,家家节日用来浸泡或酿造桑葚美酒。农家自酿的桑葚酒微甜而不涩。以当地特有的浔桑红桑葚酒为主要特色。

桑果干

南浔桑果,又名桑葚,是水果中的极品,具有滋补、养身及补血之功效。不但可以改善女性手脚冰冷毛病,更有补血、强身、益肝、补肾、明目等功效。

桑叶茶

南浔桑叶品种繁多,家家户户自古以养蚕缫丝为生,所以桑叶也是当地比较古老的一种植物叶子,农家桑叶泡茶,清澈明亮,清香甘甜,鲜醇爽口!

桔红糕

“野荸荠”桔红糕是南浔传统特产,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野荸荠”桔红糕,软而不粘,色泽桃红,桔味醇正,香糯可口。

菱湖雪饺

菱湖雪饺是南浔区菱湖镇的特产,据传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在外的菱湖人回乡探亲,总不忘记买上几盒家乡的特产带回去,吃着就像在故乡一样亲切。菱湖雪饺是传统茶食珍品,“白如雪,形如饺”,口感松脆,甜度适中,不沾牙,风味独特,是江南传统名糕点之一。“雪饺”是个形象化的名称,所谓的“雪”,是一种炒熟了的籼米(一定要用籼米)磨成粉,再加入绵白糖,其色如雪而味甜。

熏豆茶

熏豆茶是南太湖地区的传统土特产品,农家待客素有自制和饮用此茶的习俗。

香大头菜

南浔香大头菜一般在二、三月份加工而成,加工的好坏取决于选料和腌制过程。制作方法要经过整理、晒干、切片、盐腌、装甏等环节。主要风味特点是色泽黄嫩、口味鲜美、咸淡适宜、回味香甜,略带清香,菜头脆嫩,纤维细腻,每个菜头展成扇面形。佐膳皆宜,是加工蔬菜之上品。

风枵

南浔人称镬糍(即糯米锅巴)为风枵。风枵加白糖冲开水叫风枵汤(农村叫待帝茶)。春节期间用风枵汤待客,在农村一带盛行。

臭豆腐干

一般吃法有两种:一种是臭豆腐干用油煎,拌上甜葱酱、葱末等佐料即可食用:另一种是臭豆腐干放入葱、酱、姜末等佐料,隔水清炖,即成清炖臭豆腐干、臭豆腐干虽有臭气,但吃起来香,其味甚佳。用南浔人的话来说,这是“纯正的南浔风味”。

双交面

在丝行埭靠近三清桥一带,多年来颇负盛名一种交头面,交头有卤汁、牛肉、白鸡、素丝、雪菜等十余种,尤以双交面(又叫酥肉爆鱼面)为上品。镇上状元楼、五福楼、双桥面馆等面店都有出售。

绣花锦菜

南浔绣花锦菜外形与普通青菜相似,只是菜茎稍细,菜叶的边缘有细细的锯齿形,叶面上的脉胳富有一种曲线美。此菜炒熟以后,依旧碧绿。品尝此菜,不仅菜汁中有一种清香,而且还有一种比普通蔬菜糯软得多的惬意。奇怪的是此菜只长在南浔方圆十里之内,十里之外这种菜就变种,有形而无香。

双林姑嫂饼

双林姑嫂饼,南浔双林传统名点。扁圆形,厚薄均匀,粉质细腻、油润,呈浅灰色,有麻油香味,酥松爽口,由于体积小面精,一口一块,口即酥溶,咸甜可口。双林姑嫂饼用料讲究,先用上白面粉用文火成嫩黄色,再将炒熟脱壳的黑芝麻磨成麻屑,加糖粉;然后放上熬好的猪板油、少量精食盐,放进适量的水,拌和成酥性面团用印模压制而成。

定胜糕

定胜糕色呈淡红,松软清香,入口甜糯。主要是将米粉放入定胜糕模型内,摁实,面上用刀刮平,上笼用旺火蒸20分钟,至糕面结拢成熟取出,翻扣在案板上即成。

练市酱羊肉

又称红烧酱羊肉。取成年湖羊(雄性为上品),活杀剥皮后,切成大块入锅加之黄酒、酱油、食糖、红枣、姜等佐料烹之。其特点是精而不油、酥而不腻、香而不膻,色泽红亮,鲜美无穷。秋冬的练市,红烧酱羊肉香飘满街,是农家、宾馆、酒店餐桌之佳肴。

诸老大粽子

据科学测定,诸老大粽子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及十七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历来为湖州的传统美食,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当地方言

南浔方言,是一种吴语方言,

属于吴语太湖片苕溪小片。

交通

截至2015年,318国道和湖盐公路贯通南浔区全境,京杭大运河、长湖申航道和湖嘉申航道穿境而过,距离上海、苏州、杭州等大城市均为100公里左右。区域内,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浙江段已全线建成通车。

社会

2021年全区年末共有小学20所,在校学生总数2.82万人;全年新招生4591人,毕业4014人,小升初比率保持100%。共有初中17所,在校学生总数1.08万人;全年新招生3828人,毕业3334人,初升高比率为99.4%。[2]

科技事业

2021年全年专利授权量2279项,其中发明专利154项。全区年末拥有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91家,比上年增加22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7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9家,科学技术支出1.77亿元。[2]

卫生事业

2021年全区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80个,其中医院8家、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13家、门诊部17家、诊所9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44个;拥有医疗床位1641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1474张;卫生技术人员3060人,其中执业医师932人、执业助理医师246人、乡村医生104人、注册护士1139人。[2]

人民生活

2021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7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8%。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1.1%,经营净收入增长6.4%,财产净收入增长13.0%,转移净收入增长14.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886元,增长16.7%。据100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14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1.1%。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1.7%,经营净收入增长8.9%,财产净收入增长17.4%,转移净收入增长18.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017元,增长18.6%。[2]

社会保障

2021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75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356人,困难人员再就业6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2%。

2021年全面实施“万名创业主体培育”项目,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354万元,涉及42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672.35万元。培训万名技能人才,筑牢共富根基。聚力高质量发展,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已打造产业人才培养服务中心1个,建立产教融合联盟3个,举办技能比武29场,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923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5080人。

2021年,以“六有六无”综合救助体系为抓手,全方位、系统化保障困难群众的教、住、行、医、用等方面需求。免除困难家庭学生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费用2846人次、314.65万元;补助低收入群众免费出行费用3.82万元;减免低收入家庭水电、燃气费406.49万元;补助重大疾病专项医疗救助费1072.77万元;开展低收入家庭生活标配“3+1”慈善捐赠行动,补助资金450万元;着力帮扶困难群众就业和创业,提升增收致富能力。2021年,“六无六有”综合救助支出8440.36万元,惠及群众22.97万人次。实现全区低收入群众人均年收入达到2.2万元,确保“共富路上一个都不掉队”。[2]

城市建设

2021年完成修编《南浔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2020-2035),启动城市内涝和海绵城市2个专项规划,全年完成给排水管网建设46公里,管网排查40.9公里,提标改造11公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升,累计完成专项债投资5亿元,新建完成新城污水厂,扩建完成和孚、善琏污水处理厂,启动练市、双林、菱湖、和孚、善琏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提标改造工程,日处理规模达到26万吨。高质量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节水宣传教育、节水潜力挖掘,秀水华庭、金象湾、公园一号、香墅湾、逸龙湾等5个小区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小区,获评数量取得历史新突破。

2021年全年新增城市绿地42公顷,公园绿地约4.6公顷,绿道11.4公里。和孚镇、菱湖镇获评省级园林镇,水晶晶公园获得省级优质综合公园,振浔污水处理厂获评省级园林式单位。南浔大道(适园路—年丰路)、南林路(年丰路-湖浔大道)获评省级绿化美化路。[2]

环境保护

2021年全年PM2.5平均浓度27μg/m3,同比下降6.9%;空气质量优良率83.5%。7个县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及4个行政交界出境断面水质均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达标率100%。出台《南浔区喷水织机行业整治提升实施方案》及《南浔区印染行业深化整治指导意见》,喷水织机行业已完成整治提升100家、搬迁入园70家、关停淘汰153家;33家印染企业已明确整治提升目标规划,形成6个集聚点22家企业。[2]

社会治安

2021年除火灾事故外,全区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3起,死亡10人。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05次,比去年下降8.7%,经济损失22.76万元,比去年下降7.3%;刑事案件立案数1868件,较去年下降10.2%。火灾累计发生事故34起,比去年下降15.0%,直接经济损失180.77万元,较去年下降13.8%;本年度无较大以上伤亡事故发生。[2]

文化体育

2021年全区年末拥有剧场、影剧院9个,文化馆、艺术馆3个,全年举办展览353个,组织文艺活动900次;公共图书馆11个,总藏量68.28万册、件;举办训练班结业人数44135人次;省、市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休闲公园)3个。

2021年成功承办浙江省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音乐作品巡演南浔音乐会、第二十届群众音乐大赛决赛加工会,举办南浔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水晶晶南浔”第五届文化艺术节等大型线下活动4场和“运河情”等线上活动254期,受众7万余人次。全年开展文化走亲、送戏下乡242场,送书下乡2万册。连续举办南浔古镇桨板公开赛等大型品牌体育赛事,承办健步大运河、省射箭锦标赛等省级以上赛事活动10场,举办群众性赛事300场。

2021年建成4个文旅空间、10个文旅公共服务融合示范点,区图书新馆完成工程量的90%,区博物馆完成项建、可研和立项申报,区图书馆成为全省首批“满意图书馆”达标单位,区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3家场馆被列入省级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功能拓展先行先试单位。全区公共体育场地面积增量达50万平米。[2]

旅游

和孚荻港古镇

荻港古镇东靠杭湖锡运河,位于和孚镇狄港村,现存的外巷走廊沿运河而建,全长380余米,沿河条石驳岸、梯形河埠十分完整。岸边廊屋蜿蜒,店铺相间,河中船舶穿梭,浪涛拍岸,景观颇为奇特。镇内古民居数量众多,规模较大。言传镇内建有三十六座堂,惜大多残损,但三瑞堂、墨耕堂等结构基本完整。这些堂屋从名称和结构都体现着“耕读传家”的儒家风范。

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为湖州首个国家5A级景区,南浔頔塘故道、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位于江浙交界,北靠太湖,在明清时代就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名镇和旅游地。明万历年至清代中叶,蚕丝业和手工业、缫丝业的兴起及商业的发展,为南浔经济繁荣鼎盛时期。镇上的巨富豪绅,几乎都靠经营蚕丝业发迹,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只金黄狗”。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南浔历史上园林众多,自南宋至清代镇上大小园林达27处。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实江南所仅见。

怀旧的麦芽糖,斑驳的石板路,蜿蜒的小河道,让你真正体验原生居住

人们的生活状态。古镇格局独特、风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风淳朴而成为江南水乡众多城镇的典范和代表。

景区

善琏含山风景区

含山风景旅游区位于善琏镇南,京杭运河(含山塘)傍山而过。含山又名涵山、寒山,为水乡平畴之中卓绝高丘。原山上有唐代始建的净慈院,院内有专祀蚕神马关娘的蚕花殿。山顶有含山塔,始建于北宋元祐(1086~1093),因含山东三庄也是湖笔发源地的一部分,而塔高耸挺拔,又称笔塔。1993~1998年先后在风景区内重建了蚕花殿、净慈寺,新建蚕丝博物馆、圣地阁、含山传奇游乐宫、水上看台等,又修复旧景仙人潭,并改善了基础设施。

双林三桥景区

在双林古镇区中,以“三桥”为代表的桥文化景观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位。据《东西林汇考》记载,历史上曾有桥125座,其中始建于宋代4座,元代1座,明代13座,清代35座。虽经沧桑变迁,大部分已废圯湮没,但至今仍不失为“江南古桥留存集中区”(《中华文物古迹旅游*古代桥梁》之语),仅镇区尚有21座之多。其中镇北的万元、化成、万魁三桥始建于明代以前,均为市级文保单位。桥长50米左右,且空间水平相距不到360米,为江南仅有。

南浔百间楼

百间楼位南浔古镇东北侧,沿老运河东、西两岸建造。相传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他家的保姆仆人居家而建。始建时约有楼房百间,故称“百间楼”。

菱湖安澜桥

安澜桥,位于菱湖镇北栅,是镇区重要建筑物之一。该桥为三洞环形石桥。长58.5公尺,宽4.55 公尺,上下踏步各33级。该桥未建前,湖西墩与菱湖镇来往交通,靠南、北两渡船解决,由于湖面较宽,有时风浪很大,来往人员时受风波之险。清康熙三十年(1696),当时百姓要求建桥的呼声很高,但因资金难筹,愿望未能实现。康熙四十三年(1704),菱湖镇祗园寺有位叫松岩的僧人,自愿任劳募化建桥,接着就开始动工建桥。康熙四十六年(1707)松岩去世,其徒弟继承师志,继续边募化边建桥,由于连年饥荒,筹募甚为困难,故未全部竣工,但石桥已初步建成,长虹初展,百姓称便,取名“安澜”。从此,湖西墩因桥之利,市集逐渐兴旺。隔了七十年,即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在里人协力捐资下,改建成环形石桥。民国8年至10年(1919~1921),共化3年时间进行重修,由郑姓石铺承包,化白银二万四千两,建成气势雄伟的三拱环石桥。

著名人物

沈家本:1840—1913,清末官吏、法学家。浙江湖州(南浔竹墩)人。历任天津、保定知府,刑部右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沈家本精于经学和文字学,继承了中国学术传统中宝贵的考据方法和求实精神。

张静江:1877-1950,曾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国民党政治中央会议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

张乃燕:1894-1958,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国民政府驻比利时全权大使。

章荣初:1901-1972,致力于家乡建设。1946年10月成立了菱湖建设协会,先后投资400万元,建成了化学厂、缫丝厂、青树中小学、菱湖医院、青树电气公司、青树实验农场等。到1949年初,他的资产达1000万元以上,成为解放初留在国内的浙江省资产最多的民族资本家。解放后,他积极参加了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得到了陈云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和毛主席的“墨宝”,同时担任了上海市棉纺业分会董事,上海市政协委员。

周柏年:1880-1933,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国民党监察委员。

周佩笺:1884-1952,曾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土地厅厅长,国民政府中央银行行长,浙江造币厂厂长,中国农民银行常务董事代理总经理。

金绍城:1878-1926,曾任内务部事,众议院议员,国务院秘书,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

徐一冰:1881-1922,著名体育教育家,中国第一所体操学校校长。

徐自华:1873-1935,光复会、同盟会会员,浔溪女校校长,上海竟雄女校校长。

梁 希:1883-1958,著名林学家。长期从事松树采脂、樟脑制造、桐油抽提、木材干馏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创立了中国林产制造化学的学科。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 迟:1914-1996,现代散文学家、诗人、翻译,1978年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期的轰动一时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至今仍被文学界和读者常常提及和谈论。徐迟晚年在自传体长篇小说《江南小镇》里,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抒写他的故乡南浔,可想他对故乡是多么眷恋和热爱。

张新华:1916-1941,烈士,曾任中共太浦工委青年部长,宜兴闸口区委书记。

徐舜寿:1919-1968,中国著名飞机设计师,第一代喷气机设计师。

国家领导

朱丽兰:国务院科技部部长,十五届中共中央委员

桂世镛: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十五届中共中央委员。

蒋心雄: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十三、十四届中共中央委员。

蒋冠庄:国家人事部副部长,十四届中纪委委员。

仇保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荣誉

2018年10月8日,2018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榜单发布,南浔区排第75名。[13]

2018年10月,南浔区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61名。[14]

2019年1月25日,南浔区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15]

2020年11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名单”。[16]

2021年5月1日,南浔区入选“2021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榜单。[17]

2021年6月,《2021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榜单发布,南浔区位列第2名。[18]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