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件(2023最新食品安全事件百科介绍)

由网友(20.养过一条狗名叫前男友°)分享简介:食物安齐事务,有广义以及狭义两种。广义指的是食物安齐变乱,指食品中毒、食源性疾病、食物净化等源于食物,对于人体康健有风险或者者可能有风险的变乱;狭义指的是取食物安齐相干的各类新闻事务。中文名食物安齐事务狭义取食物安齐相干的各类新闻事务广义食物安齐变乱对于象食物安齐二零一三年食物安齐10大新闻事务二零一三年堪称“精美”之年。108届...

食品安全事件,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的是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广义指的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种新闻事件。

中文名

食品安全事件

广义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种新闻事件

狭义

食品安全事故

对象

食品安全

2013年食品安全十大新闻事件

新埭镇开展非等级食品安全事件处置演练

2013年可谓“精彩”之年。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深化改革开放的诸多新决定、新政策、新措施不断出台,精彩纷呈。而在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上,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等新媒体上,网友关于2013年中国食品安全十大新闻事件的评论,也同样给力,同样精彩。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挂牌,全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大改革大合并,国人热切期待食品安全监管给力,共圆食品安全中国梦。

网友一句话评论:若不给力,就打屁股!

网友一个字评论:梦!

2. 中央一号文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决不食品安全工程推动“三品一标”向“四品一标”升级,新农人食品安全主题创业风起云涌,联想果、网易猪等倍受关注。

网友一句话评论:一起去当新农人!

网友一个字评论:新!

3. 大陆人从香港抢购婴儿奶粉危及本地供应,香港特区政府发布奶粉限购令,违者最高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举世震惊。

网友一句话评论:花钱买奶粉还要坐牢,悲哀!

网友一个字评论:哀!

4. 食品安全周开幕,中央提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思路、新办法,政策对头,广受好评。

网友一句话评论:路子走对了!

网友一个字评论:好!

5. 食品安全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多数内容备受称赞,个别条款因可能限制消费者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受到批评。

网友一句话评论:继续修改!

网友一个字评论:改!

6.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公共安全有望进一步加强,热门话题,街谈巷议。

网友一句话评论: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个牌子,牛啊!

网友一个字评论:牛!

7. 台湾爆发食品安全危机,食品安全信心几乎全面崩溃,国民党中央将食品安全再升级列为六大承诺之首,马英九要求全民觉醒、全面投入。

网友一句话评论: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搞不定食品安全?

网友一个字评论:晕!

8. 转基因食品安全引起社会强烈关注,系列转基因食品安全相关研讨会陆续在中国云南、北京等地召开,张掖全市禁止转基因种子,148名艺术家就转基因食品公开发声,崔永元自费50万元赴美调查,甘肃要求全省转基因食品专柜销售。

网友一句话评论: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终于引起关注了!

网友一个字评论:转!

9. 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结果公布,食品安全再次位居中国人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之首,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意外之难让国人深感忧虑。

网友一句话评论:两弹一星、嫦娥奔月难,都不如食品安全难上难!

网友一个字评论:难!

1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强调口粮绝对安全,强调大力培育食品品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决不食品有望更多走上百姓餐桌。

网友一句话评论:希望顿顿饭都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决不食品,让有毒有害食品滚蛋!

网友一个字评论:盼!

2011年主要食品安全新闻事件

食品安全领域为何频频拉响警报,企业的道德底线和政府的监管力度都成为拷问的对象。

染色馒头

2011年4月初,央视报道,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超市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

牛肉膏

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市场上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成牛肉。2011年4月有报道称南京市场“牛肉膏”疯卖。

毒生姜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

瘦肉精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例如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及克伦特罗(Clenbuterol)等。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媒体报道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2010年主要食品安全新闻事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回顾2010年发生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新闻事件,消费者感受最深刻的莫过于“旧账”很多,包括卷土重来的“三聚氰胺”、阴魂不散的“地沟油”,而毒豇豆、伪紫砂、植物奶油、漂白蘑菇等事件,也折射食品领域问题花样不断翻新。站在2010年岁末回望,百姓期待随着国家法制不断完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食品安全这个复杂的问题能逐步得到解决。

毒豇豆残留农药严重超标

【事件回顾】2010年1月,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水胺硫磷是一种高毒性农药,禁止用于果、茶、烟、菜、中草药植物上。它能经由食道、皮肤和呼吸道引起人体中毒。武汉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立即对不合格豇豆予以销毁,并根据湖北省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规定,决定从2月7日起停止销售来自海南省的豇豆3个月。此后,上海、广东、重庆、江西等地也有类似情况反映。

【点评】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源头在种植者手中。要真正杜绝类似毒豇豆的事件发生,不光需要食品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也需要提高农民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地沟油打而复生禁而不绝

【事件回顾】2010年3月,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油脂约2200万吨,其中15%约330万吨成为废弃油脂。医学研究成果显示,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点评】巨额利润是导致餐厨废油加工屡打不禁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对餐厨废油的鉴别及掺伪监测研究尚未完全开展,寻找一套有效的鉴别监控办法,对确保食用油的质量安全,增加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和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伪紫砂利益驱使变身要价

【事件回顾】2010年5月,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市面上热销的紫砂煲,其紫砂内胆不含紫砂,只是普通陶土加化工原料染色而成。自2000年国家对已近枯竭的宜兴紫砂矿封禁后,紫砂制品价格陡升,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市面上不少紫砂制品原料换成了类似紫砂泥的陶土。这些几元到几十元的陶土内胆,经过厂家加工包装,成了“天然养生”的紫砂煲,以每个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点评】紫砂煲行业之所以乱象重重,很大原因在于行业标准缺失。到底紫砂含量多少的泥料制作成的电饭煲能称为紫砂煲,没人能说得清,应尽快制订“紫砂容器电炊具”的国家标准。

毒奶粉借尸还魂三度重来

【事件回顾】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卷土重来”: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一批送检的奶粉样品中,检验出三聚氰胺超出限量值标准。青海公安机关根据甘肃省提供的线索,协助质监部门对民和回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垣乳制品厂问题奶粉进行了查封。警方查明,在这家乳制品厂发现的这批约38吨问题奶粉中,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8月下旬,河北、山西、黑龙江等地又被查出百余吨三聚氰胺奶粉,此次查处的问题奶粉,是继2009年底多起三聚氰胺“还魂”事件之后,仅仅时隔半年发生的又一波恶劣食品安全事件。一度被禁绝销毁的问题奶粉原料频频在社会上“借尸还魂”,不断挑战公众的容忍底线。

【点评】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问题奶粉如何销毁、销毁途径的信息,公众至今尚未看到。在食品安全领域,公开、透明地接受监督,是食品监管部门应有的职责。“毒奶粉”卷土重来的事实表明,对食品安全的严格监管并没有如社会期待的那样得以重建。相关监管工作不“给力”,消费者的任何期待都将是“浮云”。

植物奶油慢毒性害人不浅

【事件回顾】2010年11月,有媒体报道,植物奶油中反式脂肪酸危害人体健康。由于植物奶油在面包、奶酪、人造奶油、蛋糕和饼干等焙烤食品中广泛使用,顿时,植物奶油成为公众关注焦点。氢化油,又被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黄油”“植脂末”,随着烘焙食物中对“植物奶油”的大量使用,研究人员发现了它对健康的危害,如提高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健康,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导致妇女不孕。

【点评】食品领域相关标准的建设步伐需不断加快。人们的身体不是检测某些食品危害性的试验品,在相关标准未建立之前,人们购买食品时要留个心眼,还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漂白蘑菇小学生考验大政府

【事件回顾】北京小学生张皓通过科学实验对食用菌进行了荧光增白剂检测。11月底,“小学生调查蘑菇九成被漂白”等报道见报,成为社会热点事件。12月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通报对北京市场销售食用菌荧光增白物质专项监测情况,称样品监测合格率为97.73%。小学生与政府部门调查结果的巨大反差引发公众质疑。在一家网站发起的投票中,1100多票选择“相信小学生”,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

【点评】“蘑菇检测”折射的深层问题发人深省。政府部门应该更友善地对待监督和举报,不能认为监督就是对立。尤其在食品安全领域,利用好社会监督,反而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途径。当面对公众质疑时,政府部门应当用切实的工作方式和态度解答公众疑惑,而不是用空洞的信息加剧公众的不信任感。

相关名词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

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指在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机械、管道、传送带、容器、用具、餐具等。

用于食品的洗涤剂、消毒剂,指直接用于洗涤或者消毒食品、餐饮具以及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具、设备或者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物质。

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