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国战略(2023最新质量强国战略百科介绍)

由网友(曾经的回忆凌乱着我的心゛)分享简介:量质弱国战术即:“国度弱,则量质必需弱。经济社会又差又快成长,必需差字临头,量质第1”。中文名量质弱国战术属 性天下量检事情集会时 间二零一一年元月对于 象齐社会造成共鸣。简介“量质弱国”战术正在二零一一年元月召开的“天下量检事情集会”上初次亮确提出,正在二零一一年天下“两会”时期,代表委员们围绕进修温总理“当局事情陈诉”的...

质量强国战略即:“国家强,则质量必须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好字当头,质量第一”。

中文名

质量强国战略

属 性

全国质检工作会议

时 间

2011年元月

对 象

全社会形成共识。

简介

河南发布三年质量提升行动重点 贯彻 质量强国 战略

“质量强国”战略在2011年元月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学习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再次聚焦“质量强国”这一热点话题,许多代表委员的建言,不仅令人深思,而且已然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将“质量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原因

一、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

我国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滞后于经济规模的增长。主要原因是企业提升质量的内在动力不足,自主创新和品牌创建能力不强,原创性产品和技术不多,生产和使用中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制约质量创新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

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是国家强大的必由之路

在现代国际经济发展史上,质量在大国崛起中扮演着重大的推进作用。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在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解决发展速度的同时,必须解决发展质量的问题,必须把质量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来抓。

三、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条件基本成熟

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尤其是《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实施十五年以来,我国已具备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基础条件,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2011年“两会”代表委员建言“质量强国”

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陈清华委员在2011年“两会”发言中提出“我国应将‘质量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陈委员认为,“质量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

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支建华委员也在发言中提出,要将“质量强国”确定为国家战略。他建议中央将“质量强国”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尽快提出“质量强国”国家战略。尽快制定并实施“质量发展纲要”,并在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把质量统计指标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发布指标体系并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

3月5日下午,陕西人大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人大代表马克宁在发言中说,对报告感受最深的是质量和效益问题,建议将“质量强国”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党的十八大和质量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质量强国”战略。

3月4日的政协小组发言中,刘汉元委员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刘汉元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但制造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仍滞后于经济增长。产品质量事关中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和国家形象,也是当今大国间经济竞争的关键。“中国制造”必须做到由量到质的根本转变。建议将“质量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十二五”规划。

建议设立“国家质量奖”

来自上海的政协委员蔡建国和全国人大代表邵志清不约而同提交了一份内容相似的提案和议案:为重树民众对国货品质的信心,建议设立“国家质量奖”。在蔡建国看来,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不仅是民生问题,而且应当成为一种国家发展的战略。邵志清认为:十七大已提出“立足以质取胜”,“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要求,我国包括上海在内的22个省、直辖市先后设立了地方政府质量奖,调动了广大企业积极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追求卓越的热情。在这种形势下,一个代表国家最高层次的质量奖理应“呼之欲出”,成为各行各业的“标杆”。

质量兴国需要万众一心

“质量强国”之所以在“两会”成为“热点”,是因为质检事业的发展绝非是一个部门、一部分人的责任,“质量强国”需要万众一心,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国家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只有全党、全社会、全民族都能够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质量而战,才能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经济、中国产品、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以其独特的美丽身姿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