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岩(南明山)

由网友(且行且珍惜)分享简介:观音岩座落正在浙江丽火市乡南,离乡约一.五私里;位于天马山以前,取万象山隔江相峙相视,东临南亮山景区,西有官岩、狮山、象山拱卫,眼前旋绕着源出大梁山的溪火——鱼渠,此岸便是高平的剑山。据丽火县志记录:“果鱼渠渠旁山洞虚敞,嘉庆5年(一八零零年)洪火时,有观音大士像飘流进洞,遂名观音岩”。观音岩景区绰约多姿,景点甚多。丽火...

观音岩坐落在浙江丽水市城南,离城约1.5公里;位于天马山之前,与万象山隔江相峙相望,东临南明山景区,西有官岩、狮山、象山拱卫,面前缭绕着源出大梁山的溪水——鱼渠,彼岸即是低平的剑山。据丽水县志记载:“因鱼渠渠旁岩穴虚敞,嘉庆五年(1800年)洪水时,有观音大士像漂流入洞,遂名观音岩”。观音岩景区千姿百态,景点甚多。

丽水观音岩

江南忆,最忆是莲都

  

观音岩坐落在丽水市城南,离城约1.5公里。它位于天马山之前,与万象山隔江相峙相望,东临南明山景区,西有官岩、狮山、象山拱卫,面前缭绕着源出大梁山的溪水——鱼渠,彼岸即是低平的剑山。据丽水县志记载:“因鱼渠渠旁岩穴虚敞,嘉庆五年(1800年)洪水时,有观音大士像漂流入洞,遂名观音岩”。

  观音岩现已辟为风景区,其景点虽历史上早已自然存在,但被南明山、万象山之名胜所掩盖,一直被人们忽视。观音岩景区开发只是近几年之事,而且发自民众。现今开发已初具规模,凡来此游览观光者无不称绝。丽水人因而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叹。

  观音岩与南明山景区相毗邻,与万象山隔江相峙相望。据丽水县志载:“因鱼渠渠旁岩穴虚敞,嘉庆五年(1800年)洪水时,有观音大士像漂流入洞,遂名。”

  观音岩景区千姿百态,景点甚多。主要景点有:悬瀑、天井、松风谷、拂尘峡、观音岩、观音庙、陈十四夫人殿、石门、穿心洞、滴水观音岩、碧玉潭、官岩、狮山、象山、天马横空等等。

  站在市区内的大水门城墙上远眺观音岩,您可以正好看到观音岩方向上的几层山峦重叠出的轮廓正好勾勒出一副睡观音的样子。从发髻到身子,活似平躺着的观音。

澳门观音岩

  在澳门大学的山脚下,沿指示牌方向拾级而下就可到达。 观音岩是一间供奉观世音菩萨的佛教庙宇,位于氹仔观音山麓,毗邻澳门大学。素以其优美宜人的景致,宁静安谧的氛围吸引着无数游人。

  这间庙宇背山面海而立,外形古朴,小巧玲珑,在一片苍翠树下的掩映下,愈显超凡脱俗,与世无争。伫立庙前,遥望对岸澳门半岛,八景之首“镜海腾龙”的美景尽收眼底,确是都市人逃离繁嚣,平静心境的大好去处。

  在路氹庙宇中,观音岩颇为与众不同。一般的庙宇,习惯上多称为“庙”,独是这间被冠以“岩”之名,这与它的起源有直接关系;其次,庙宇的创建过程多是先建庙后请神,观音岩却正好相反,先有神像,再建庙堂;其三,在庙内右墙上,挂有一形状独特的铁块。状若蝙蝠,乃取“福”字谐音,敲之则声音洪亮震耳。据值理称,当年建庙时由于经费拮据,为节省支出,故权以此充作铁钟之用。

  该庙的石刻上所记的年份,观音岩乃创建于清朝同治辛未年,即一八七一年,至今已有逾百年的历史了。

英德观音岩

  观音岩位于广东英德城北横石塘镇的东南古贞山,洞口下边即是北江。观音岩是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在洞口的左边石壁上刻有:“观音岩”三个大字,为阁山李栖凤题书。走进第二层洞口,见北佛石壁上刻有《平南王勒石记》,康熙六年仲春。占壁长1.85米,高0.7米,共185字,记述了清康熙六年,平南王尚可喜在瞻礼南华寺胜迹之后,乘船沿北江航行,舟经观音岩时,停泊上岸观瞻游览,见岩内僧侣生活艰难,衣衫破旧,食宿不济,平南王自愿出资,招延众僧从新管理观音岩,以供给灯油伙食等费用。石刻至今尚存观音岩洞内。

4、芙蓉山观音岩  芙蓉山观音岩位于香港荃湾,位处幽静竹林之中,依岩而建,背靠大帽山,远眺荃湾全市。原名妙莲洞。

芙蓉山观音岩

  观音岩构建的最大特色,是所有建筑均为大石下凿出的岩洞。内冬暖夏凉,并有采光石孔以敷照明。

  甫入寺门,见罗汉洞,供奉十八罗汉,塑像雅致,惜被窃半数。

  上有观音洞,供奉观音大士,善财、龙女二菩萨为侍,顶窗透阳光直照观音像。

  此外尚有天保洞,供奉韦驮菩萨。

  外有慈云、法雨亭,内有 重逾千斤的大铜钟,名为「幽冥钟」,以金、银、斗锡、红铜及锌五金混合而成,并有一天然坐禅石。

  再上为玉佛殿,供奉缅甸玉佛。

  伦参法师在山上巨石大书「佛」字,远亦能见。

  现在观音岩每月作一次大悲忏,每年四次观音诞(正月廿六日开库,二月十九日圣诞,六月十九日成道及九月十九日出家)均有四方善信前来参拜,并有朝山三步一拜祈福法会。

罗江县观音岩

  四川德阳市罗江县观音岩石刻总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由清朝乾隆三十二年罗江县令杨周冕倡议修建,李调元曾对其进行修复,然而经过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破坏,直到1992年当地政府才再次投入新的开发重建工作。峭壁上千手观音、白衣观音、送子观音、救七难、观世音普门示现图、弥勒佛等摩崖石刻造像法相慈悲,韦驼雕塑威严,二十四孝、十三忤逆报应浮雕果报怵然。堪称世界之最的百米莲卧观音已初具规模,气势恢宏的观音岩石刻艺术与自然景观和新建的景点相映成辉。石刻区内风光怡人,自然景观赏心悦目。一年三个会期(农历二月、六月、九月)意示着观世音生平中三个功果圆满的成功转折点,形成了观音岩今天的三个盛会,其中又以农历二月最热闹,前往祈福膜拜的香客游人如织。古朴的前后山门,新建成的白衣观音殿、韦驮像和前山门外新建成的清代一条街更为景区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观音岩原名白石崖,当年亦是根据本地的地形地貌而命名,这里岩石连绵突出,形成了多处岩窝,再加上树木葱郁,岩上常年都伴有泠泠滴水,以及充足的阳光,冬暖夏凉的气候,更一度成为丐帮分舵。相传明弘治年间,山下有一位叫做吴白崖的书生由于连年考试不中,又不甘心仕途梦碎,终日落寞,于是外出散心便来到了白石崖,顿时被这里的宜人美景所吸引。面对着整座山脉和山下恬然的村落、河流,他恍然发觉此地格外地适合用功苦读,于是就在山脚住下,并开始日日端坐于山中的岩石上发奋读书,最后终于实现了为官的夙愿。

罗江县观音岩(20张)

  关于观音岩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许多种说法,而其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就是来自李调元编著的《重修观音岩大殿》:乾隆辛酉年秋,狂风暴雨、山崩石裂、雷鸣电闪,人们从雷光电闪里看到观音菩萨的身影在这座山头若隐若现,于是大家都坚称是观音菩萨踏着琼浆玉露来到人间。而就在那个月,李调元的父亲李化楠乡试考取了第三十六名,附近村民便更加确信冥冥之中神灵在保佑,是观音菩萨下凡显的福瑞,于是就开始用观音来给这座山头命名。从那以后,慕名前来祈福的客人络绎不绝,而有求必应的说法,更使人们坚信有吉祥和富贵之气笼罩在山上。

  1970年以来,这里迷信猖獗,社会治安紊乱。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同时开发李调元故里名胜,发展旅游事业,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当地政府从1993年起,开始了观音岩摩崖造像的石刻雕塑工程——集观世音各种造像之大成,展现以观世音为主的大型摩崖石刻。

石拱桥

  观音岩中三座石拱桥,相传就是当年观音脚下踏着的三条彩虹,连接着人间和西方普陀。桥下缓缓而过的溪水就是从外面的泞水河中流过来的,右边的那个池塘叫做涴善池,据说人们在池里放生,或者投下结缘钱,然后默默祈祷,只要你放下的小鱼小虾顺着桥下的溪水慢慢游过,就表示着你有与佛结缘之心,有自我救赎、超脱凡尘的觉悟。这样小鱼从水中游过三座桥,就像人经过了一次往生的洗礼和通透,定能心想事成,百事和睦!

白衣观音

  走过石拱桥,面对着十九级台阶,大家现在可以清楚地看见这座高3.6米,由汉白玉雕刻的白衣观音,她手持净瓶,面目慈祥,屹立于亭阁石龛中,超凡脱俗,凝望着芸芸众生。现在请大家屏息凝神,静静地呼吸,静静地倾听,是否能听到一种和谐的音律呢?那是自然的节奏,是清风送来的白衣观音对世人的眷顾和慈悲。

石刻长廊

  石刻长廊长达六十余米,它把家喻户晓的二十四孝、十三忤逆报应故事用深浮雕的手法再现于石壁之上。虽然风化了部分,但是浮雕仍然栩栩如生,颇有中国工笔画的特色,更具有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刻意义。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中,孝字为先,这每一幅浮雕都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典范。

龙王井

  迎面而至的是一幅巨型飞天、三凤、观音普渡浮雕,下面一条石龙破壁而出。龙首下,六角龙泉井内泉水满而不溢、清冽甘甜,据闻此水“祛病延年,功莫大焉”。

白崖仙合

  观音大殿依山而建的建。右边的这些石碑,记载着自1992年当地政府对观音岩修复以来的各方游客和当地民众善举的功德碑。观音大殿前岩壁左侧镌刻着“白崖仙合”四个大字。据史料记载,这就是罗江名士吴白崖寓居此地时读书坐过的岩石,据说有一天他在这块岩石旁读书,读着读着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见一个神仙骑着瓦龙飞到他面前,对他说:“你将会考取三九之类的名次,前途无量啊!”我们都知道3乘以9等于27啊,结果当年吴白崖果真考中了举人的第27名,在淳化任县令,后来又到了泾阳,举为陕西循良。因此这里又有了“白崖梦龙”的典故,再后来人们就用“白崖仙合”来命名这块岩石,观音岩从此有了白崖之名,同时也成就了一段佳话,更添了其神秘与灵性。

观音大殿

  站在观音大殿的中心,可以看到崖壁上石窟中一尊观音像,这就是人们传说中那块“灵石”,从乾隆辛酉秋那个电闪雷鸣的夜晚骤然现身的这尊观音石像,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在这里静默二百余年,看尽人间的沧桑,洗净尘世的铅华,给了多少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带给了多少人智慧、财富、快乐、幸福、顺利、平安。石像两旁是罗江县令杨周冕于乾隆三十四年所书楹联:“西来古佛留东坠,云外高僧认雪山”,俊逸而刚劲的字体增添了灵石的底蕴。

“三十二应身”、“救七难”浮雕

  在长达百米如刀削般陡峭的石壁上的千手观音、南海观音、“救七难”及“三十二应身”雕像,有圆雕、有浮雕,具有逼真、丰盈、生动、明快的特点。它是从我们刚才走过的“白崖仙合”一直慢慢延伸过来的。其中最具艺术特色的石刻当数千手观音,高5.7米的千手观音半圆雕像屹立在巨大的石壁上,抬眼望去,飘逸的观音似乎从天而降,寻声救难、呼之欲出。这尊造像借用了敦煌石窟的雕刻技艺,使雕像既有传统佛教的艺术美,又体现出现代美。“救七难”和“三十二应身”造像在众多的岩石雕刻中,算是微型的摩崖造像。然而,这些人物头上的发巾、服饰上的皱褶、胸上的络缨清晰可见,可谓传统艺术中的瑰宝。

三鱼石

  抬头看,岩石上并列着三块修长的石头,就像三条鱼相叠而游,故老相传:“观世音居于南海,携三鱼至,独显圣于西蜀吾土”,这就是“三鱼石”的来历,为观音岩赋予了新的神秘色彩。

氤氲亭

  来到山崖,眼前崖边这座亭就像一座风栾,被天梯顶端向外突出的岩石托在空中,要是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这里时常会有氤氲的青烟萦绕,所以这里又叫做“氤氲亭”。传说观音每次来到人间都会来到氤氲亭打坐冥想,每当这时侯,金童玉女总会点起一盏香炉,让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顺着淡淡的青烟缭绕上升,这样观音便能静观世间疾苦,参禅悟道,庇佑人间。

观龙台

  站在山崖处远眺:紧挨在鹡鸰古镇旁边这条蜿蜒的河流称为泞水,远远看上去就像一条巨龙栖息在此,而巨龙腹中的万余平方米的月亮岛,就像龙眼一般镶嵌在清澈琉璃的水波中,观龙台因此而得名。泞水对面便是与观音岩遥遥相望的云龙山李氏宗祠和醒园故址。李调元诗歌里面形容的“尾击鹡鸰寺,腹倚观音岩,翘首李氏祠”就是形容此情此境。再往远一点的泞水拐弯处看去,不知大家能否看清那一道石堰锁住奔腾不息的江水,汇聚成数十亩湖。李调元当年就是用了“日暮骑牛归,遥村笛无数”和“岛上水牛哞哞,白鹅蹒跚;湖上波光潋滟,骛声嘎嘎”等优美诗句来描绘大自然的华美馈赠。

  观龙台的右边是一口铜钟,左边是一面大鼓,观音岩素来就有“晨钟暮鼓”的习俗,相传早上敲响铜钟,声色嘹亮,响彻四方,预示着新的一天有个新的开始,万物重新回到生机勃勃的起点上;晚上敲响大鼓,圆润浑厚,荡气回肠,昭示着过去的一天即将结束,生灵在静默中开始等待新一轮的绽放。

韦驮殿

  韦驮殿内有韦驮像端立其中,石像身旁的铜钟,显得古朴沧桑。但凡黄道吉日,总有僧人在此举行撞钟仪式,悼唁先贤英魂,感应深山灵气,保佑五谷丰登,国运昌盛。

三凤亭

  顺着韦驮殿往上走,来到了“三凤亭”,亭虽不大,隐逸在林荫环抱中却显得典雅别致。当年“灵石”显现后,“从此文运吾家开,连翩三凤齐飞来”,继李化楠之后,李调元、李鼎元、李骥元相继考中进士,均被钦点为翰林,“三凤”翩翩齐飞,观音岩更是名声大震,“通都大邑辐辏而来”。在观音岩众多景致当中,“三凤亭”是比较受游人青睐的一个,许多游客都偏爱相聚亭间,临风抒怀,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情趣。大家不妨亲历其间,闭目养神,感受一下空气中是否还残留着淡淡的文学气息。

送子观音殿

  断岩下的石窟中端庄慈祥的送子观音怀抱婴孩,岩上青藤下垂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使人觉得一股仙气袭来。《法华经》中说到:“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意思就是说只要诚心参拜送子观音,想生帅哥美女都没有问题!而且据说这尊送子观音特别灵验,感兴趣的游客不妨试试。

莲卧观音

  送子观音与白衣观音之间,是一尊长达109米、堪称世界之最的莲卧观音。大家细看莲卧观音的胸部采用了细化、强化并沿身体逐步虚化的手法,造型意境深远,飘逸秀美,犹如随波轻荡的丝绢,远看显其形、近看传其神。因为观音岩观音造像众多,且各具神态,加上规模壮观的莲卧观音,所以老百姓把它称为“东方观音城”。

传奇的旖旎观音岩

  传奇的旖旎观音岩,是指湖北省恩施的观音岩。

  当你乘车来到望坪人间仙居八景庄,饮罢灵泉露,漫步百兽宫之后,观音岩神奇的传说和旖旎的风光将使你牵肠挂肚,令你箭步向往。

  观音岩坐落在八景庄西北的东龙河峡谷。峡谷两岸峭壁如剑,直指苍穹。不时游人还会幸运的见到獐、麂、锦鸡等珍稀禽兽嬉戏于山崖之间。河水奔腾不息,在蜿蜒曲折、参差错落的河床中以悦耳的音符,歌颂着大自然的绚丽与和谐。在东龙河峡谷的诗画长廊中有一天然殿堂,其中有一尊雕刻精致,高六尺五、胸围四尺的观音石像,她怀抱一个眉清目秀的天真男孩,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慈祥的目光洒向前来虔诚参拜的善男信女。

  相传,谭氏先辈雍正初年落户八景庄后,传至三世谭贵虎,虽虔诚富裕,但五旬未育。一晚偶得一梦:见一慈颜端庄的仙女,左手抱着一个男孩,踏云而至,对心怀无嗣之忧的谭贵虎说:“谭氏祖德流芳,善事多多,神灵保佑,子孙发达,香火鼎盛。吾将金童赐予你,承宗继嗣,以解你无嗣之忧。”贵虎双手接过男童,正欲叩拜谢恩,仙女飘然而去,不见踪影。贵虎欣喜若狂,醒来竟是南柯一梦。次日贵虎将喜得贵子之梦告知发妻黄氏。其妻笑曰:“这一定是观音菩萨给我们送子来了。我今已年逾四十,恐无生育了。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不妨另娶一房,为我们生个一男半女,免得我辈成为不孝之子。”贵虎见爱妻情真意切,感慨万千,采纳了贤妻的纳妾之意,并说:“如菩萨真能保佑我们香火不断,我们给观音菩萨塑金身,供世人敬奉,以谢神恩。”于是续弦了齐氏夫人,次年果添一男丁,取名谭振纲。振纲成年后,遵照父母嘱托,请工匠雕刻了这尊观音石像,立于东龙河谷诗画长廊的天然殿堂中。这座岩石神殿,从此冠名为“观音岩”。为了方便前来许愿求子、消灾的人购买香纸敬奉神灵,谭氏先辈在观音岩下建了一座火纸厂,专生产供奉神灵用的优质火纸。此时,正逢重修石柱观上的奎星楼,谭振纲将卖火纸的钱捐献给石柱观庙宇修建工程,并成为当时捐资最多的人之一,至今铭刻于石柱观“功德碑”上。

  “观音慈悲显神灵,贵虎晚年得贵子”虽然是个传说,但是,观音像前,来自川、鄂两省求神的人,却络绎不绝。昔日远道而来的信士,在石像前取暖、野餐用的火坑和歇息的石凳,星罗棋布,至今依稀可见。石像前,河水潺潺,八音叠奏,慈竹摇曳,婀娜多姿,如少女含羞,默默腹语。香烟缭绕,瑞气长存,虔诚的游客,置身大慈大悲的观音像前,在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前人精妙绝伦的雕刻艺术时,定会浮想联翩,遐思不已,并将心灵深处的夙愿,悄悄地向神灵托付。

绥阳县观音岩

  观音岩风景区,位于贵州省绥阳县枧坝镇境内,景区山清水秀、谷深幽静。是芙蓉江的源头之一,有幽静的峡谷、清晰的流水、茂盛的植被、鬼斧神工的一缝天、飞流直下的瀑布和末开发的原生态境观,水质清澈,不愧为夏季休闲戏水的好去处。

湖北京山县观音岩

  京山观音岩作为宗教朝觐地,每年可吸纳各地香客30万余人次,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庙会,更是引得各地游客齐聚,热闹异常。

  京山县将其精心打造成以观音岩为主体的宗教丛林旅游区,与该县大洪山绿林4A级漂流探险文化山水旅游区、虎爪山国家级森林生态观光旅游区、京山温泉为主体的养生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水利资源惠亭湖风景区水上娱乐风情旅游区和以网球运动为主体的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区,组成六大旅游板块,连片抱团开发生态旅游资源。

湖南永兴观音岩

  观音岩在永兴县城西南两千五百米的便江北岸。为盛唐时期所建造的阁式庙宇,相传唐代以来,这里香客不断,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此作过详细的描述。此殿筑于岩壁,高达三十米,楼分为九层。楼前临便江深渊,江心卧有雄狮;后依石峰屏障,两侧峰群竞秀,岩石峥嵘,岩口为一扇山门,上刻有“观音岩”三字,有对联是:“音容千古在,何处别问西天。观听四方岩,到此如临南海”。左门前有石像附壁;右是人工建筑的“小南海”,第二层为“佛阁殿”,有观音像,释迦牟尼像,三层以上的殿宇,全是雕梁画栋,重檐歇山式的屋顶,第七层岩壁小石洞中,有一块天然岩石,形如观音,故名观音岩,到了第八层,便可以登高远望,城廓山川,尽收眼底,与观音岩对峙的凤凰山半山腰上,有一形如和尚打坐的岩石,俗称“石僧拜佛”。观音岩内有一泉,水清甘美,冬暖夏凉。岩前是百舸争流,岩后则是绿树成荫,故观音岩历为永兴县游览胜地。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