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富(中国工程院院士、选矿工程专家)

由网友(来不)分享简介:余永富,男,汉族,一九三二年九月三零日出熟于河南省南召县,中国共产党党员,选矿工程博野,中国工程院院士,少沙矿冶研究院传授级低工、专士熟导师,武汉理工大教资环教院名望院少、传授、校教位委员会副主任。一九五六年,余永富结业于中南矿冶教院(现中南京大学教);一九五六年—一九六二年,入进中国科教院上海陶瓷研究所少沙分所事情;一九...

余永富,男,汉族,1932年9月30日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中国共产党党员,选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沙矿冶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余永富 矿石中取 真金

1956年,余永富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1956年—196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陶瓷研究所长沙分所工作;1958年—1958年,在北京俄语学院学习俄语;1962年—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沙矿冶研究所工作;1978年—1988年,担任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所选矿室副主任;1988年—1995年,担任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选矿室副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担任武汉理工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余永富长期从事铁矿、稀土、铜主要钴硫化矿选矿研究。

中文名

余永富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32年9月30日

毕业院校

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

性别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河南省南召县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

人物经历

1932年9月30日,余永富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

1952年10月—1956年9月,在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选矿系学习,毕业后获学士学位。

1956年1月—1962年1月,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陶瓷研究所长沙分所工作。

1958年5月—1958年12月,在北京俄语学院学习俄语。

1962年1月—1978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沙矿冶研究所工作。

1978年1月—1988年1月,担任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所选矿室副主任。

1988年1月—1995年1月,担任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选矿室副主任。

1995年1月,在长沙矿冶研究院工作,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2001年1月,担任武汉理工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成就

  • 科研综述

余永富为武钢大冶铁矿混合型铁矿石磁选新设备、新工艺解决了无法生产的技术难题;研制成功中国国内外独特的选矿新工艺,解决了长期制约包钢铁及稀土生产的白云鄂博多金属矿选矿难题;针对中国铁矿山及炼铁现状,首次提出在中国铁矿山开展“提铁降硅”建议及研究,指出降低铁精矿中硅含量的重要意义,对中国高炉实现“精料方针”有指导作用。

据2020年4月中南大学校友总会官网显示,余永富主持武钢大冶铁矿混合性(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铁矿石选矿工艺研究,研制了弱磁选—强磁选新工艺及新型工业用强磁选机,并投入生产;并针对包头白云鄂博铁矿难选特性,提出了“磨矿基本单位、磁选分组、浮选分选、铁反浮连生体、稀土(铌)逐一优先浮选分离”的独特选矿方法,研制完成弱磁—弱磁—浮选综合回收铁、稀土选矿工艺流程;使包钢的选矿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余永富曾从事过湖北大冶、河南舞阳、福建钟山、包头白云鄂博等铁矿选矿工艺流程的研究,在红铁矿、多金属共生矿及稀有金属矿等选矿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主持的武钢大冶铁矿混合性铁矿石选矿工艺研究,研制了“弱磁选—强磁选新工艺”,按这个流程建成的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年处理混合铁矿石能力达200万吨。

2000年,针对中国铁矿山铁精矿质量差,影响高炉炼铁效益的现状,余永富研究提出中国铁矿山选矿应以提高铁精矿质量(提铁降硅)为发展方向,使中国铁矿山选矿出现了新局面,使国产铁精矿质量普遍提高到一个新的标准,为中国炼铁工业产生了经济效益。

  • 科研获奖
获奖年份获奖项目名称奖项名称
2007年浮选柱提纯铁精矿工艺技术研究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5年鞍山贫赤铁矿选矿新工艺、新药剂与新设备研究及工业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3年鞍钢张玲公司磁铁矿精矿提铁降硅工业开发研究及工业应用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3年鞍山式贫赤(磁)铁矿选矿新工艺新药剂新设备研究及工程应用冶金科技进步(冶金部)特等奖
1993年白云鄂特大型多金属共生矿弱磷——强磷选选矿新工艺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1年包钢现流程冶炼工艺及产品开发与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85年大冶铁矿混合铁矿石弱磷——强磷选工艺流程工业试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学术论著

据2020年4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余永富发表论文100余篇,有冶金工业出版社于2012年9月出版的《2012年全国选矿前沿技术大会论文集》一部。

人才培养

  • 教育理念

余永富认为,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在研究生阶段一定要养成盯住问题不放的良好习惯,主动学习研究方法,认真选取研究角度,合理安排实验计划,不断提高创新研究能力。

余永富认为,要想在科技的道路不断前进,就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视同生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要认真细致,善于观察和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讲座报告

2014年7月9日,余永富为浙江国泰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品管等部门员工做专题讲座,分享其艰难困苦的求学经历和数十年如一日的科研工作。

2016年12月6日下午,余永富应武汉科技大学资环学院和钒资源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邀请,在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主楼十八楼报告厅,为该校300多名师生做题为《褐铁矿、菱铁矿类难处理矿石闪速磁化焙烧及工程转化研究》的报告。

荣誉表彰

年份荣誉称号
1986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
1989年湖南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湖南科技之星

社会任职

余永富担任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济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主任,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矿山选矿分会顾问(理事),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分会顾问(理事)等职务。

人物评价

余永富被中国冶金界称为“选矿王“。(中南大学校友总会评)

余永富积极乐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他的同事,影响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武汉理工大人,他是武汉理工大学永远的财富和骄傲。(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