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华(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

由网友(涙が没収された (眼泪被没收))分享简介:丁文华(一九五六年四月六日-),汉族,中共党员,北京市人,结业于北京播送教院,教士教位,传授级低级工程师,播送电望技能博野,中央电望台总工程师。[一]丁文华于一九八二年到中央电望台事情;历任中央电望台广播部副主任、广播部主任兼播出传收中间副主任等职位;二零零七年景为中国尾位被亚广联ABU授予“亚太地域播送工业良好孝敬惩...

丁文华(1956年4月6日-),汉族,中共党员,北京市人,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学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播电视技术专家,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1]

丁文华于1982年到中央电视台工作;历任中央电视台播送部副主任、播送部主任兼播出传送中心副主任等职位;2007年成为中国首位被亚广联ABU授予“亚太地区广播工业杰出贡献奖”的技术专家;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中文名

丁文华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北京市

毕业院校

中国传媒大学

出生日期

1956年

籍贯

北京

人物简介

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丁文华

丁文华任国家发改委项目“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示范平台”总设计师,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广播电视综合制作和媒资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负责人,“立体电视内容产业关键系统研发集成与服务示范”项目首席专家,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电视技术系统总设计师。

1984年,参与建设了中央电视台彩电中心电视技术系统,并担任播出系统的技术负责人。1994年,成功主持完成了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彩色电视自动播出控制系统。从1996年开始,负责组织完成了中央电视台对我国重大事件电视转播的技术实现,其中97年香港回归首次实现了72小时全程无间断电视直播,从此开创了我国电视直播重大事件的全新时代。2000年以后,他主持建立了新一代电视台网络化制播系统,使我国电视台节目制播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部署成本大大降低,彻底改变了我国电视台长期以来依赖进口录像机的局面。2012年,他主持建设的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工艺系统全面投入使用,由其创建的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电视台节目制播体系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果在国内多家电视台得到广泛应用,全面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科技进步,使我国广播电视的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

成就荣誉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突出贡献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3项,主持制定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14项。是我国首位被亚广联Asia-Pacific Broadcasting Union (ABU)授予“Engineering Industry Excellence Award”的技术专家,并荣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创新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王选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等荣誉称号。

1984年,他参与建设了中央电视台彩电中心(现台址)电视技术系统,负责彩电中心播出系统的设计与建设,研发了我国首套彩色电视自动播出控制系统。经二十余年的探索与努力,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电视台自动播控体系,创建了集播出控制、文件整备管理及全流程监控于一体化的网络化自动播出平台,成功建立了高可靠的网络化大规模电视台播出系统,达到了99.9999%的可靠性指标,使我国在广播电视播出系统的总体技术方面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从90年代中期开始,他负责组织完成了中央电视台所有大型电视转播的技术实现,包括香港回归,长江三峡大坝截流,国庆50周年庆典,澳门回归,以及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的所有大型体育赛事转播报道,其中97年香港回归首次实现了72小时全程无间断电视直播,从此开创了我国电视直播重大事件的全新时代。

2000年以后,他主持研发并创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电视台网络化制播系统,创造性地建立了电视节目网络化制作播出流程,使电视台节目制播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部署成本大大降低,全面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科技进步,彻底改变了我国电视台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使我国广播电视的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3年7月1日,中国工程院发布公告,各学部经过候选人材料审阅、专业组评审、全学部评审和投票等程序,从560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173位,丁文华在列。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