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戒(语言)

由网友(娶了农村姑娘)分享简介:自尔小心。《荀子·成相》:“观旧事,以自戒,治乱长短亦可识。”汉弛衡《上陈事疏》:“向使能前怕狼;后怕虎,援镜自戒,则何陷于凶患乎。”宋陈明《答问下》:“患上其性而有以自勉,掉其性而有以自戒。”中文名自戒注 音ㄗㄧˋ ㄐㄧㄝ ˋ拼 音zì jiè做 者郑思肖引证诠释有行,至贫至贱可以入之;无行,至富至贵不成亲之。何也?有行之人...

自我警惕。《荀子·成相》:“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汉张衡《上陈事疏》:“向使能瞻前顾后,援镜自戒,则何陷于凶患乎。”宋陈亮《问答下》:“得其性而有以自勉,失其性而有以自戒。”

中文名

自戒

注 音

ㄗㄧˋ ㄐㄧㄝ ˋ

拼 音

zì jiè

作 者

郑思肖

引证解释

如何让自己的语言越来越有分量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译文

有品行,即使非常贫贱,仍是可以交往的人;没有品行,即使大富大贵,也不值得亲近。为什么呢?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从不曾超越法理违背本分。放纵自己的所作所为。这种君子,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他们(追求)“忠孝仁义”,与家人和睦,对乡人和蔼,不把祸害留给他人,断然不会有后患。没有品行的人,心胸间充满诡诈、献媚、凶残、嫉妒;一心所想到都是触犯法理的事,这类人贪婪的口水流满了嘴角,并吞据有的心思强烈如炽烈的火焰。这种人一旦得到机会,就会倚仗权势威逼强夺(他们想要的事物)。这样的人很有心计,即使死了,他们的残余势力仍然对世人有害,必然难以善终。百姓有品行,可以保全自身、守护家业、保护子孙,遗留的善行也将被同乡人流传;公卿丞相没有品行,也会使自身灭亡,使家业败亡,使国家衰亡,甚而至于丢掉整个天下。遗臭万年,被后世人耻笑。不妨做个判断:无品行的卿相,尚不如有品行的百姓。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的名声),实在是对我有好处。但是如果有个这样的人在我面前,他却想要拒绝我,怎么样去得到这样的人(的认可)来和他交往呢?与其担心他人拒绝我,不如把他人拒绝我的理由反过来被我自身拒绝,大概就可以(结交到他们)了。随意的用话语来议论他人,就接近于是小人了;能够反省自身,就不失为君子了。我终其一生都应该实践这句话啊。我年少无知,只希望沿着父亲所走过的路行走,小心谨慎,唯恐有所违背,玷辱了父母(的名声)。但愿自己能坚定的走入正道,期待着最终成为真正的君子,所以写下这篇文章,作为对自己的警诫。

作者介绍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南宋灭亡后,郑思肖不臣服蒙元的统治,自称“孤臣”。每逢岁时伏腊,望南野哭而再拜。因肖是繁体赵字(赵是宋的国姓)的构成部分,所以改名思肖,号忆翁,都包含有怀念赵宋的意思。郑思肖把居室题额为“本穴世家”,如将“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间,便成“大宋世家”,以示对宋的忠诚。郑思肖原与宋宗室、著名画家赵孟頫交往较多。后赵降元并任官。郑思肖即与之绝交。郑思肖擅画兰,宋亡后,所画兰均无土和根,表示土地已沦丧于异族,无从扎根。当时一些权贵向他所要画兰,皆不与。庸人孺子颇契其意者,则反与之。邑宰求之不得,知其有田,因胁以赋役取。先生怒曰:“头可断,兰不可画!”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