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章(中国工程院院士,野生动物学专家)

由网友(蹲街角~捡幸福)分享简介:马修章(一九三七年七月二零日⑵零二二年一二月二三日),男, 出熟于辽宁省阜新市,一九六零年结业于西南林教院,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西南林业大教传授、系主任、院少及家养植物纯志社社少以及主编。一九六零年从西南林教院结业后留校任学;一九六一年至一九七零年担负西南林教院林教系植物学研室主任;一九七三年至一九八零年担负...

马建章(1937年7月20日-2022年12月23日),男, 出生于辽宁省阜新市,1960年毕业于东北林学院,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东北林业大学教授、系主任、院长及野生动物杂志社社长和主编。

1960年从东北林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至1970年担任东北林学院林学系动物教研室主任;1973年至1980年担任东北林学院林学系副系主任;1980年至1992年担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学系系主任;1992年至1999年担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担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名誉院长;2012年担任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主任。

马建章长期从事野生动植物生态与保护管理工程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2022年12月23日,马建章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6岁。[1]

中文名

马建章

代表作品

虎研究、野生动物管理学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出生日期

1937年7月20日

逝世日期

2022年12月23日[1]

毕业院校

东北林业大学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主要成就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辽宁省阜新市

人物生平

1937年7月20日,马建章出生于辽宁省阜新市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后来一家人移居到内蒙古通辽市农村。

1953年,报考了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

1956年—1960年,就读于东北林学院林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1年—1962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师从于张孟闻教授进修脊椎动物分类学与生态学。

1961年—1970年,担任东北林学院林学系动物教研室主任。

1970年,携带家眷赴黑龙江省依兰县土城子公社插队落户。

1973年—1980年,担任东北林学院林学系副系主任。

1979年,马建章和同事创办了《野生动物》杂志,担任社长兼主编。

1980年—1992年,担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学系系主任。

1992年—1999年,担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首任院长。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创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并兼任中心主任。

1997年,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2000年,担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名誉院长。

2012年,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建立,挂靠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马建章任主任。

人物逝世

2022年12月23日,马建章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6岁。[1]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马建章结合中国国情首次提出保护、驯养、利用的野生动物管理方针。提出创立的濒危物种的管理、生境选择与改良、环境容纳量等理论奠定了中国野生动物管理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学术论著

截至2020年5月,马建章先后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编著了中国第一部《野生动物管理学》和《自然保护区学》 。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89.05

《印度珍稀濒危动物》

马建章,朴仁珠译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0.12

《野生动物管理学》

马建章,贾竞波编著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1.12

《中国自然保护史纲》

陈登林,马建章编著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2.09

《自然保护区学》

马建章主编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2.12

《第二届东亚熊类会议论文集》

马建章主编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3.06

《凉水自然保护区研究 第1集》

马建章等主编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8.08

《森林旅游学》

马建章主编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2.08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实用手册》

马建章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12

《虎研究》

马建章,金昆等编著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08

《野生动物管理学 第2版》

马建章等编著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5.12

《中国蒙原羚研究》

金昆,高中信,马建章等著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8

《绿色饲料添加剂》

徐奇友,马建章主编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9.02

《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研究选》

金昆,高中信,马建章主编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03

《工程前沿 第8卷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疫病防控研究新进展》

夏咸柱,马建章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术交流

1980年,应邀赴澳大利亚和新西亚讲学及考察。

1986年,应邀赴美国和加拿大讲学及考察。

1991年,在哈尔滨主持召开了“第二届东亚熊类会议”。

1992年6月,应邀赴俄罗斯参加“世界鹳鹤学术研讨会”。

1992年11月,应邀赴日本参加了“国际鹿类会议”及讲学。

1993年6月,应邀赴美国进行艾鼬与黑足鼬比较生态学合作研究。

1993年9月,应邀赴韩国讲学并参加“中韩北方林经营研讨会”。

1996年,应邀赴日本参加了“第二届大型食肉类与人共存国际会议”,同年又应邀赴德国、法国、荷兰考察。

1998年,在哈尔滨主持召开了“东亚鹤类学术会议”;同年10月,赴美国考察无线电跟踪技术在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0年5月,马建章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8年

三北防护林地区”野生动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考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7年

黑龙江省创新奖一等奖

1998年

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8年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动物物种价值评价标准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乌裕尔河下游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北防护林地区野生动物资源与自然保护区规划

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黑龙江连环湖狩猎场的调查与设计

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大兴安岭火烧区野生动物资源动态的研究

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黑龙江省鸟类研究

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艾鼬生态学研究

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紫貂巢区选择研究

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东北林区鹿、狍营养对策比较研究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人才培养

开设课程

1962年,马建章在东北林学院开设了中国第一门《狩猎经营学》(现《野生动物管理学》)和《狩猎产品学》(现《野生动物产品学》)课程。

学科建设

1988年,马建章东北林业大学建立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他还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等。

指导学生

截至2020年5月,马建章先后培养出博士后20多名,博士、硕士100多名,其中很多人已经成为中国国内外野生动物管理、教学、科研事业的排头兵。

教育成果奖励

截至2020年5月,马建章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05年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加强实践环节是解决高分低能的重要途径

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荣誉记录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8年

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1990年10月

林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1年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3年12月

保护野生动物先进个人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7年4月

首届地球奖

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香港“地球之友”

1998年7月

黑龙江省首届“振兴教育奖”

1999年

首届全国保护野生动物突出贡献奖——大熊猫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

2008年

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7年

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劳动模范

全国农业区划先进工作者


社会任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林业部科技委员会和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全国林业高等院校野生动物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院长,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活委员会(SSC)委员、熊类专家组成员,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名誉院长、国家重点学科(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学术带头人、东北林业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林业部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濒危动物遗传学与繁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农业部北方鱼类生物工程育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委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常委、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

著作作品

《虎研究》《野生动物管理学》

个人生活

国鸟事件

事件起因

2008年2月29日,有媒体称,丹顶鹤因英文和拉丁文叫“日本鹤”,可能导致在我国国鸟评选中落选,红腹锦鸡可能入选。据了解,在2004年5月至6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举办的“网上推举国鸟”活动中,丹顶鹤获得500万网民中64.92%的选票,遥遥领先于其他9个竞争者。一度曾传出消息称,国家林业局已将丹顶鹤作为国鸟的唯候选上报国务院。

事件经过

3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保护学院名誉教授马建章、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马逸清教授联名称,1980年“日本鹤”的英文名称就已经改成“丹顶鹤”,并且自此以后的国际学术会议和资料文献上都使用这个名称,红腹锦鸡为国鸟最佳候选与丹顶鹤相比有“三不如”。

马建章与归真堂

马建章在归真堂建立工作站

马建章将在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共同开发研究熊胆粉系列项目,包括熊胆粉复方中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熊胆粉抗癌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等。

事件结果

那么为什么叫“日本鹤”呢?马逸清教授给出了解释,1776年,一个德国人发表了一篇关于给各类鸟命名字的文章,其中就给丹顶鹤起了一个名字叫“日本鹤”。由于当时的清政府闭关自守,这个德国人并不知道丹顶鹤起源于中国,而他又无法拿到丹顶鹤的标本,当时一个日本人从本国提供了丹顶鹤的标本,这样按照林奈生物分类的规则,实物命名可以依据人名或是地名。因为标本是从日本拿来的,所以就起名叫‘日本鹤’,英文和拉丁文的名称也叫‘日本鹤’。国际上就一直沿用下来。

“但它只是一个名称,根本没有国家所属等实质性概念。当时这种命名方式,并不代表自然属性。”马建章说,就是日本人自己也不叫“日本鹤”,而是叫“tancho”,中文名称实质就是丹顶鹤。马建章还说,根据古化石证明,丹顶鹤起源于中国大陆,在北京山顶洞人洞底下发现,这个标本现保存在国家古生物研究所。

守望东北虎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意识到野生东北虎面临的巨大危机,采取种种措施加以保护,终于让这个珍贵的物种在长白山脉留存下来。然而,在老虎们分别占据的山头之间,是它们无法穿越的一条条高速公路和一座座村镇,这使得它们不得不陷入孤岛状态,从而形成了对野生东北虎生存的最大威胁。在马建章看来,如果不能让野生东北虎走出孤岛,繁衍生息,就永远无法驱散笼罩在它们头上的灭亡的阴影。好在除了中国的东北地区之外,俄罗斯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野生东北虎,从它们身上,马建章看到了一线生机。

俄罗斯西伯利亚有四百多只野生东北虎虎,并且建立了三个保护区。马建章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借虎生虎”。什么叫“借虎生虎”呢?就是借俄罗斯的虎,把它们引过来,实行叫“跨国婚姻”。

马建章认为俄罗斯的四百多只虎,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虎的食物缺乏,而中国实行天然林保护、猎枪收缴,那么这边的环境条件都比较好了。因此呢,俄罗斯的虎过来,那么可以在这儿居住,可以不回去了。这样中国东北虎的血液可以不断更新,生命力得以继续保持。

置疑华南虎

2001年6月6日,世界有名的动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和全国华南虎普查小组组长胡德夫教授及湖南师大动物专家邓学建教授等,来乌云界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专题考察和论证。他们到乌云界亲眼见到了虎留下的足迹和粪便,又对我们所拓虎脚印的石膏模型和照片进行了鉴定,还观看了湖南师大专家的录相汇报片。在大量的事实证据面前,专家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桃源有可能成为全国找到野生华南虎的希望”。论证会总结时,马建章说:“桃源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内,有大、有小,有雌、有雄,可以断定,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华南虎种群存在。

马建章认为,怎么样能够判断是这个华南虎还存在呢?第一,首要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我们用红外相机能拍摄它的照片,这是第一个重要的依据;第二个依据,就是我们在拍摄到它的照片的地方,肯定它要在地面上留下痕迹,比如说粪便、脚印、挂爪——这种动物它上树挠啊,挂爪,在树干上挠的这个印子叫挂爪。还有遗留下来的毛发,我们可以用先进的技术,DNA分析,我们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证明这个虎确实存在。如果是这些证据没有,我们暂时很难来确定。那么那天有人问我,说那你能不能宣布说这个华南虎在中国灭绝了呢?我说不行。因为只是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没有发现活体,按照国际上的规定,五十年不见才可以宣布说这种动物在野外灭绝了。

人物评价

野生动物学科第一人

我国野生动物学科和野生动物管理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和开拓者,60年代创建野生动物专业,现已发展成为我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拥有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博士点1个、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动物学和旅游管理硕士点3个并且可以招收国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40年来,培养学生近5000名,分布在除台湾省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成为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和自然保护战线的中坚力量;79年创办了《野生动物》杂志;还积极倡导和主持创建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并和同事共同创建了“林业部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以期与国际野生动物管理工作接轨。提出了“濒危物种的管理、生存环境选择与改良,环境容纳量”等理论,奠定了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首次提出“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经营利用”的野生动物管理方针,并经全国人大稍加修改后纳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同时编著了我国第一部《野生动物管理学》和《自然保护区学》,主持调查规划和设计了我国第一个国际猎场--桃山狩猎场和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此外还获得过首届地球奖、全国野生动物保护先进个人、全国农业区划先进工作者、林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首届“振兴教育奖”、国家林业局首届保护野生动物突出贡献奖--大熊猫奖。主编、主审和参编专著及教材2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20余篇。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