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2023最新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百科介绍)

由网友(清盏映泣颜)分享简介:喷鼻港渔农天然照顾护士署(简称渔护署;英语: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Department,AFCD)是中国喷鼻港当局食品及卫熟局下辖部分。其事情包孕监察及引导渔业及农业,营运喷鼻港各新颖副食物零售市场等。该部分本称为渔农处,正在二零零零年一月改名。改名缘故原由是为了更能邪确反应该部...

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简称渔护署;英语: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AFCD)是中国香港政府食物及卫生局下辖部门。其工作包括监察及指导渔业及农业,营运香港各新鲜副食品批发市场等。该部门原称为渔农处,在2000年1月更名。更名原因是为了更能正确反映该部门的职责及其所提供的服务种类,即除了渔业、郊野公园及农业发展外,还包括自然物种的保护。

中文名

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

简称

渔护署

外文名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总部

九龙长沙湾道长沙湾政府合署

简介

主人感染新冠病毒,家里的宠物会不会被传染 防疫上要注意什么

渔农自然护理署的工作包括监察及指导渔业及农业,营运香港各新鲜副食品批发市场,指定及管理郊野公园、特别地区、海岸公园及海岸保护区,及规管濒临绝种动物、植物的出入口。并监管动物的福利与控制动植物的传染病,例如禽流感。

渔农自然护理署总部 九龙长沙湾道303号长沙湾政府合署5楼。

渔农自然护理署原隶属卫生福利及食物局,2007年7月1日决策局重组后划入新成立的食物及卫生局。

隶属

1912年-1964年:港英政府

1964年-1973年4月30日:独立部门

1973年5月1日-1989年:环境科

1989年-1997年6月30日:规划环境地政科

1997年7月1日﹣2000年12月31日:规划环境地政局

2000年1月1日﹣2002年6月30日:环境食物局

2002年7月1日﹣2007年6月30日:卫生福利及食物局

2007年7月1日﹣现在:食物及卫生局

架构

渔农自然护理署现任署长是黄志光太平绅士,署理副署长为梁肇辉博士及署理主任秘书林伟文先生,辖下分署包括:

农业分署:助理署长(农业)-廖季坚先生

渔业分署:署理助理署长(渔业)-苏炳民博士

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分署:助理署长(郊野及海岸公园)-沈振雄先生

自然护理分署:助理署长(自然护理)-黎接传先生

检验及检疫分署:助理署长(检验及检疫)-薛汉宗兽医。

另有多个独立的法定委员会分别就其负责的各种事务,履行其法定职能。委员会名单如下:

渔农业咨询委员会

农产品奖学基金顾问委员会

动物福利咨询小组

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委员会

保护稀有动植物咨询委员会

鱼类统营顾问委员会

渔业发展贷款基金顾问委员会

嘉道理农业辅助贷款基金委员会

海鱼奖学基金顾问委员会

统营顾问委员会

香港兽医管理局

犬只及猫只分类委员会

狂犬病条例(第421章)设立的上诉委员团

职责

随着1990年代世界各国对健康食品和环境保护的关注,自2000年12月渔护署开始“有机耕作转型计划”,直到2007年12月5个主要菜区(吴家村、大江埔、坪輋、大埔和逢吉乡)共106个农场遵循渔护署所编订的“有机作物生产守则”进行蔬菜生产,蔬菜销售由蔬菜统营处负责。渔护署及菜统处于1994年合作推行“信誉农场计划”,推广优良园艺操作及环保作物生产方法,保障市民健康。渔护署负责发放“紧急救援基金”的“渔农业补助金”,用以减轻受天灾所害及符合资格农民的经济困难。

香港有29个鱼类养殖区,分别位于沙头角、鸭洲、吉澳、澳背塘、西流江、往湾、塔门、较流湾、深湾、老虎笏、榕树凹、粮船湾、吊杉湾、大头洲、鸡笼湾、滘西、麻南笏、布袋澳、蒲台、索罟湾、芦荻湾、马湾、盐田仔、长沙湾、盐田仔(东部)及东龙洲,占海域总面积达209公顷,持牌经营者约有1,080名。渔护署在所有鱼类养殖区进行定期水质监察及侦察有害藻类及红潮的出现。渔护署于2002年8月开始试验容许在榕树凹及滘西鱼类养殖区内进行“鱼排闲钓”,更于2003年1月开始将计划推广至其它养鱼区,现时有9个鱼类养殖区内设有获准进行鱼排休闲垂钓的鱼排,包括:

1、榕树凹

2、滘西

3、大头洲

4、鸡笼湾

5、深湾

6、东龙洲

7、麻南笏

8、索罟湾B区

9、盐田仔(东部)

渔护署制订“优质养鱼场计划”协助推动本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行“良好水产养殖方法”提升本地鱼产品的质素,建立品牌以突显本地生产的鱼产品。渔护署会就养鱼技术及相关的管理问题向有需要养鱼户提供协助,并透过“嘉道理农业贷款基金”为水产养殖户提供低息贷款。

香港的渔船主要在南海的大陆架附近水域作业,大部分渔船由家庭成员操作,另雇渔工协助。渔护署于1996年展开“人工鱼礁计划”,旨在增强香港渔业的繁衍和促进海洋生物的多样化,现时共有637座人工鱼礁敷设于香港合适的水域,包括海下湾和印洲塘海岸公园、牛尾海和大滩海。渔护署为渔民提供各类相关训练的课程,协助渔民考取操作渔船所需的资格和改善航海知识。渔护署在香港仔、筲箕湾、青山、大埔、西贡及长洲设有联络办事处。渔护署共管理4个渔业贷款基金,分别为“鱼类统营处贷款基金”、“渔业发展贷款基金”、“世界难民年贷款基金”及“美国经援协会贷款基金”,为渔民转型至可持续发展渔业及一般生产用途提供低息贷款。

渔护署管理的鱼类统营处提供海鱼统销服务,现时合共经营7个鱼类批发市场,分别位于香港仔、筲箕湾、油塘、长沙湾、青山、大埔及西贡。位于香港仔石排湾道香港仔渔业办事处的“渔业教育中心”于2003年9月30日启用,增加香港市民对渔业的认识,提高保育渔业资源及存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香港居民食用的鲜活食品大部分都是经由渔护署管理的政府鲜活食品批发市场批销,现时共有4个政府鲜活食品批发市场,提供2,600个出租铺位及辅助设施:

长沙湾副食品批发市场:自1993年10月1日开始启用,位于九龙长沙湾钦洲街西,有淡水鱼市场、蔬菜市场及蛋品市场;

西区副食品批发市场:第一期于1991年10月18日启用,而第二期则于1994年3月1日开始启用,位于香港岛石塘咀丰物道,有鲜果市场、淡水鱼市场、蔬菜市场、鹅鸭市场及蛋品市场;

长沙湾临时家禽批发市场:于1974年11月1日开始启用,位于九龙长沙湾兴华街,只供家禽批发;

北区临时农产品批发市场:于1989年2月7日开始启用,位于新界粉岭安乐村安居街,设有露天蔬菜买卖场地。

自然护理及郊野公园

渔护署透发展建议、规划策略、环境影响评估等工作,提供有关自然保育方面的意见、执行法例、进行研究及推行生物多样性保育计划和认定具特殊科学价值的地点等工作以保育香港的动植物及自然生境;亦会定期进行生态调查,并建立香港的生态数据库;同时监察米埔内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并发展及管理香港湿地公园;监管濒危动植物的国际贸易;及透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强香港市民对自然保育的认识。

渔护署管理24个郊野公园及7个位于郊野公园范围外的特别地区、5个海岸公园及海岸保护区、各区的康乐或烧烤地区、37个露营地点及10个透过许可证制度容许越野自行车活动的地点。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