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病(2023最新白垩病百科介绍)

由网友(心若冰凉人自亡)分享简介:黑垩病是1种蜜蜂幼虫的感染性实菌病,首要漫衍正在欧洲、北美以及中国等地域。中国正在一九九一年初次报导,该病正在天下规模内的东方蜜蜂中风行,风险出格紧张。中文名黑垩病对于象蜜蜂幼虫漫衍欧洲、北美、中国中国初次报导一九九一年病果蜜蜂黑垩病是由1种鸣作蜜蜂球囊菌的实菌所惹起的,这类实菌只侵袭蜜蜂幼虫,而且具备很弱的熟命力,正在天然界中保...

白垩病是一种蜜蜂幼虫的传染性真菌病,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和中国等地区。中国在1991年首次报道,该病在全国范围内的西方蜜蜂中流行,危害特别严重。

中文名

白垩病

对象

蜜蜂幼虫

分布

欧洲、北美、中国

中国首次报道

1991年

病因

蜜蜂白垩病怎么防治 蜜蜂白垩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蜜蜂白垩病是由一种叫做蜜蜂球囊菌的真菌所引起的,这种真菌只侵袭蜜蜂幼虫,并且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自然界中保存15年以上仍有活性。

白垩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温湿度,有着较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此病多流行于春季和初夏,特别是在阴雨潮湿,温度变化频繁的气候条件下容易产生。在这段时间,蜂群多处于繁殖期,巢脾上子圈比较大,巢脾边缘受冷的机会比较大,发病率就高。在蜂群里,患病幼虫的尸体以及被污染的饲料与巢脾是疾病传播的主要来源。

孢子囊增殖和形成的最适温度是30℃左右,蜂巢温度从35℃下降至30℃时,幼虫最易感染。因此在蜂群大量繁殖时,由于保温不良或哺乳蜂不足,造成巢内幼虫受冷时最易发生。每年4~10月发生,4~6月为高峰期。潮湿、过度的分蜂、饲喂陈旧发霉的花粉、应用过多的抗生素以至改变蜜蜂肠道内微生物区系、蜂群较弱等,都可诱发白垩病。

患白垩病的幼虫在封盖的前后死亡,雄蜂幼虫比工蜂幼虫更易被感染。

判断

死亡幼虫初期为苍白色且肿胀,后期则失水缩小成质地疏松的白色石灰物质。病情较轻时,蜜蜂可以将虫尸清除出巢门口;当病情严重时,蜜蜂已经无法加以清除,在巢房中可以看见许多白色的虫尸。这种症状一般就可以判定是蜜蜂白垩病。

防治

白垩病往往与蜜蜂不适应突变的气候相关,防治此病应从蜂群饲养管理着手。

首先除去病群中所有的病虫脾和粉蜜脾,换上干净的巢脾供蜂王产卵,换下来的巢脾必须进行认真的消毒。然后加强蜂群的保温,将蜂群搬离相对阴冷的环境,保证蜂箱内外的干燥。对发病的蜂群,在以上措施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一定的药物治疗,一般用甲苯咪唑两片碾成粉掺入花粉中饲喂蜂群,连续饲喂7天。

还要把蜂群放在高燥地方,保持巢内清洁、干燥。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不用陈旧发霉的老脾。在发生本病后,首先撤出病群内全部患病幼虫脾和发霉的粉蜜脾,并换清洁无病的巢脾供蜂王产卵。换下来的巢脾用二氧化硫密闭烟薰消毒4小时以上,硫磺用量按10框巢3~5克计算。
经换脾、换箱的蜂群,要及时饲喂0.5%麝香草酚糖浆,以后每隔3天喂一次,连续喂3~4次,麝香草酚要先用适量的95%酒精溶解后加入糖浆内。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