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全球化(2023最新反全球化百科介绍)

由网友(&年少,轻狂@)分享简介:反寰球化,是指阻挡分歧理寰球化的思惟取静止的总称。二零世纪九零年月以去,跟着经济寰球化的迅猛拉入,阻挡寰球化的海潮日益低涨。一九九九年一一月美国西俗图世贸组织部少集会时期的大范围反寰球化请愿,被以为是“反寰球化征象”的起头。反寰球化的气力首要有3种与向:(一)没有是阻挡寰球化自己,而是阻挡寰球化历程中呈现的毛病,阻挡寰球...

反全球化,是指反对不合理全球化的思想与运动的总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反对全球化的浪潮日趋高涨。1999年11月美国西雅图世贸组织部长会议期间的大规模反全球化示威,被认为是“反全球化现象”的开始。反全球化的力量主要有三种取向:(1)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反对全球化导致的悬殊差异。(2)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只是反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明确地将反对全球化与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联系起来。(3)将全球化视为“殖民化”、“西方化”或“美国化”,反对带有这种倾向的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的主要力量大多来自非政府组织和团体。这种情况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将长期存在。反全球化运动有利于理清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及其本质的认识,促使国际社会正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并进行反思,进而促使全球化朝着更公正、合理、透明的方向发展。[1]

中文名

反全球化

视角

经济、政治、社会

包括

反全球化人士和反全球化组织

发表

千年报告

力量来源

选书系统详细页 高教社门户网站

反全球化的主体可概括为反全球化者,它包括反全球化人士和反全球化组织。

反全球化人士。第一, 一类相当突出的反全球化力量, 是那种旨在维护以至弘扬本文明、本民族、本地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体系的宗教文化运动, 它们抵抗全球化大潮中主导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的侵蚀和支配。第二, 以跨国公司和美国的经济文化实力为主要靶子的一些反全球化思潮或意识形态。第三, 由于全球化威胁或剥夺其就业而反对全球化的发达国家部分劳工,他们构成那里劳工界的反全球化运动及其社会基础。第四, 社会主义等“左派“力量、环境保护主义者和人权运动分子等成分构成的部分反全球化运动。

从本质上讲,“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种全球化的结果,因为它的成员来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行业、不同组织,拥有不同的政治观点,没有全球化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如交通、信息传递等,这些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来的。因此说,离开了全球化,“反全球化”也就不复存在 。

全球化问题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000年4月发表《千年报告》该报告的第一部分重点谈及全球化问题。他认为:“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第一,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也不平衡。第二,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张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样正确的社会目标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更广义地说,全球化对许多人已经意味着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无法预测的力量的伤害,这些力量有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造成经济不稳和社会失调,人们日益焦虑的是文化完整性和国家主权可能处于危险之中。甚至在最强大的国家,人们不知道谁是主宰,为自己的工作担忧并担心他们的呼声被全球化的声浪淹没 。

深层原因

在世界范围看,新的全球矛盾仍然是穷者与富者的对立。但它通过新的各种形式,诸如社会抗议、贸易争端、民族冲突、宗教对立等形式表现出来。在全球化加速的情况下,未来世界的危险性是资本的统治、技术的统治与少数集团、少数国家统治,即全球民主丧失下的全球治理。因而新的世界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未来世界不是没有冲突与战争,而是将面对新形式的冲突与战争,包括世界范围的冲突与战争。如果全球化最后导致的是全球大多数人们没有得到利益,甚而失去家园、失去基本生存保障,那么全球化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全球化使得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问题空前突出,许多国内冲突与民族文化认同关系极大。那些无法在全球经济中支配自己命运的人更需要民族认同与民族国家。多元文化、认同、文明如何与单一经济共存是世界性挑战。

“全球化要具有人性面”,这是世界的共同呼吁,但全球化的人性面不是靠联合国呼吁就能产生的,制约全球化黑暗面的只有这微弱的“反全球化”力量,这可能迫使政府与公司不得不增加全球化的人性面,特别是善待全球化中的少数者问题。所谓少数者,指那些在全球化中最没有竞争力的、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边缘化的最不发达国家与民族(族群、部落)、被排斥的人群、试图保护自己的特性不受影响的团体与个体等等 。

注意的问题

(1)反全球化不会阻碍全球化这一反映当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趋势。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不可抗拒的趋势。全球化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这是历史的进步。这一历史进程是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的。实际上,反全球化本身也是全球化这一历史潮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大多数“反全球化”势力也都不反对全球化本身,而只是反对其中不合理、不公正的一面。

(2)反全球化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辩证地看待全球化,正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西方国家占有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弊端以及许多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反全球化揭露了“全球化时代”存在的严重问题,积极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促使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不得不正视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尖锐问题,努力促进国际协调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近年来在各种国际会议中,都认为反全球化不会阻碍全球化这一反映当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趋势。

(3)反对全球化提醒我们,全球化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美国学者罗伯特·塞缪尔逊承认:“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富国和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但也是一个侵犯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很大争议的过程。”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承认:“全球化对美国是好事,对其他国家是坏事……因为它加深了贫富之间的鸿沟。” 英国《卫报》发表的题为《全球化的受害者》的文章承认: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推行“新殖民主义”。甚至美国《华尔街日报》在1995年7月6日就发表文章承认存在“美国的新帝国主义”。

全球化教训示例

人们都还记得,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压力下,泰国过早地、过度地开放金融市场,撤掉了所有自我保护的屏障,结果导致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泰国金融危机很快发展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接着发展成为亚洲金融危机,还导致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这个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正是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使几年前曾片面地热中于全球化的人们也转向于冷静地全面地看待全球化。我们可以通过全世界的反全球化浪潮,可以谨慎对待全球化。认识到全球化的利弊。 3.2 反全球化本身就是全球化的延伸

反全球化目标

反全球化是让全球化的脚步走向更加公平、公正、自由的方向。反全球化浪潮更是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弱势群体的呐喊。应该让大多数人民真正参与全球化,只有广大人民对全球化的利益与风险有了切身感受,全球化才能获得真正的动力源。就是说,全球化才会有可持续性。不能听任全球化进程只受市场力量支配,而必须有驾御全球化的相应制度安排,否则全球化的社会成本太高,将在根本上制约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此,要形成三级国际制度。在国内,各国首先要加强适应全球化的制度建设。在国际,现存国际经济组织要加速机构改革,对各国政府与人民更加负责,增加机构与工作的透明度并接受全球各地公众的监督。地区是沟通全球与国家的中间环节,有关国家应在地区一级积极探讨多边合作、地区一体化的模式,争取使类似欧洲、东亚这样的地区在全球化的制度结构中扮演更大角色。

最深刻教训

从长远看,当前反全球化运动提供的最深刻教训应该是:世界各国应尽快探索“全球治理”之道。为了人类的共同未来,为了一个更均衡的、可持续性的全球化,民主、公正与合理的全球治理是非常必要而紧迫的。因为全球治理涉及各国的切身利益,各国之间达成一些能付诸实施的全球化问题框架非常困难(如同关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世界贸易组织贸易谈判一样)。 只要我们客观正确的对待反全球化运动,反全球化必将成为全球化的发展的一块最好的磨刀石。

兴起的缘由

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缘由,当今的全球化进程中产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的尤其是社会问题;随着当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前进,世界却日益分裂化;当今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不能公平对待世界每个国家,不能公平对待世界多数人民;作为客观趋势,作为自然历史进程的全球化如果继续照此轨迹进行下去,那人类真正的、彻底的解放前途就遥遥无期,人类就会有面临毁灭的危险。

著名运动

近年来大规模的反全球化运动,至少有下列数起:

1999年11月 美国西雅图反对世界贸易组织,成千上万群众抗议世贸自成立四年来推动的贸易自由化政策。

2000年4月 美国华盛顿五一劳动节前夕游行,两万名工会、劳工组织和环保人士反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会,约有1350人被警方逮捕。

2000年5月6日在泰国,有数千名群众抗议在清迈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ADB)33届年会。

2000年9月11日 澳洲墨尔本 围堵世界经济论坛(WEF),示威群众组成人链,希望阻止作为全球富豪和统治精英的俱乐部的论坛召开。

2000年9月26日 捷克布拉格 反对世银、国基会(IMF),连续多天有一万五千人堵塞会场周围街道,捷克的总统哈维尔派出军警镇压,甚至有纳粹党徒协助警方。

2000年10月底 韩国首尔 抗议第三届欧亚高峰会(ASEM),韩国民主劳总和学生与市民团体发动三万工人、学生团结一致反对全球化,喊出“另一个世界是可实现的!”。

2000年12月6日 法国尼斯 反对欧洲联盟(EU)高峰会议,共计八万来自各地的示威者,包括欧洲工联(CES)发动的工会会员冒雨游行,反对大财团控制下的欧洲和欧盟一体化政策,争取一个保障人民生活的欧洲。

2001年1月27日 瑞士达沃斯 反对世界经济论坛,瑞士军警以防范暴动为由,阻止来自欧洲各国群众到来示威。在地球的另一端,巴西的阿雷格里港,一万人参与名为“世界社会论坛”的民间会议,讨论有别于财团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和社会模式。

2001年4月 加拿大魁北克 反对美洲自由贸易协定,钢铁工会会员、环保人士和左翼团体走在一起,共同反对贸易协定,指出它方便大资本的剥削自由,使美洲各国工人的待遇竞相向下调低,使财团利润需要凌驾于环境保护之上。

2001年5月1日 世界各地 国际劳动节,世界各地都有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反对官商全球一体化政策,要求保障劳工权益。

2001年6月16日 瑞典哥特堡 反对欧洲一体化,八万来自欧洲各国的群众,反对欧洲联盟进一步推动经济自由化及抗议美国总统布什到访。警察更开枪打伤群众。

2001年7月20日 意大利热那亚 抗议八大工业国会议(G8),创纪录的十五到三十万群众聚集在热那亚街头,遭到警方强力镇压,一名青年当场遭警方射杀。

以上所列只是较大规模的抗议行动,事实上,在全球各地都有大大小小反对新自由主义、反对全球化的斗争。在东亚地区,除上述的韩国以及社会主义运动相对强大的菲律宾外,反全球化运动也有所发展。邻近台湾的香港,是跨国资本推动中国私有化进程的重要据点,早在1997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会年会时,就有反对阵线的组成,进行了示威活动。2001年5月,财富论坛在香港举行会议时,《全球化监察》及部份学生、民间团体,举行了反对富豪瓜分世界,主张全球资源人民共享的抗议行动。在日本,2000年7月在冲绳召开的八国高峰会也遭遇了抗议者,日本的进步团体也在筹组ATTAC(Association for the Taxation of Financial Transactions for the Aid of Citizens,国际上重要的反全球化运动组织,1998年创立于法国,创立的初衷是要课征托宾税Tobin Tax,以管制资本流动,在尼斯示威和巴西世界社会论坛中都有重要角色)的日本分部,准备更积极的推动反全球化运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